用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204245962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用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用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用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用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用电安全保护装置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在地级及以上城市逐步建设废弃物在线回收、交易等平台,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建立重点品种的全生命周期追溯机制。在开展循环化改造的园区建设产业共生平台。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逐步构建行业性、区域性、全国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系统,发布交易价格指数。支持汽车维修、汽车保险、旧件回收、再制造、报废拆解等汽车产品售后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互通共享。到2020年,初步形成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高值废弃物在线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城市、县城和其他建制镇生活污染减排设施建设。加快污

2、水收集管网建设,实施城镇污水、工业园区废水、污泥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工程,推进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加快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75%以上的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一、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一)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健全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等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进碳排放权交易,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选择若干地区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加快实施排污许可制,建立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继续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试点地区到2017年底基本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研

3、究扩大试点范围,发展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市场。(二)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取消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制度,任何地方和单位不得以是否具备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资格限制企业开展业务。建立节能服务公司、用能单位、第三方机构失信黑名单制度,将失信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落实节能服务公司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级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力度。机构按照合同能源管理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支出。培育以合同能源管理资产交易为特色的资产交易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建立节能服务

4、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创新投债贷结合促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发展。(三)健全绿色标识认证体系强化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扩大实施范围。推行节能低碳环保产品认证。完善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可追溯的绿色建材评价和信息管理系统。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制修订绿色商场、绿色宾馆、绿色饭店、绿色景区等绿色服务评价办法,积极开展第三方认证评价。逐步将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统一整合为绿色产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强节能低碳环保标识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虚标企业。开展能效、水效、环保领跑者引领行动。(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

5、励在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环境公用设施建设与运行、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推行第三方治理。研究制定第三方治理项目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加大财政对第三方治理项目的补助和奖励力度。鼓励各地积极设立第三方治理项目引导基金,解决第三方治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地方开展第三方治理试点,建立以效付费机制。提升环境服务供给水平与质量。到2020年,环境公用设施建设与运营、工业园区第三方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涌现出一批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综合信用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服务公司。(五)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行

6、节能低碳、环保电力调度,建设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推广电能服务,总结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经验,实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引导电网企业支持和配合平台建设及试点工作,鼓励电力用户积极采用节电技术产品,优化用电方式。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扩大峰谷电价、分时电价、可中断电价实施范围。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调峰和需求侧响应能力。二、 电力监控行业面临的机遇(一)国家多项产业政策与规划大力支持电力监控行业稳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支持本行业发展,在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支持下,尤其是在电力投资的稳步增长、新基建规划的有序进行以及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等方面多轮驱动下,将使电工仪

7、器仪表以及电力监控行业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市场前景。(二)技术创新的融合与驱动,有效推动电力监控行业稳定发展在国家鼓励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与环境创新推动了各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对于电力监控行业来说,随着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电力监控产品的计量、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产生更多元化的功能与应用,已逐步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新能源充电桩、轨道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体现。与此同时,科技进步提升了电力监控产品的市场普及率及升级换代节奏。受益于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新技术应用与融合,电力监控行业将长期处于稳定发展

8、阶段,科技进步将促进电力监控应用的进一步深化。(三)国家新基建规划正式落地,为电力监控行业市场发展增添多元动力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主要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但改变了现有的商业业态,也带动了电力监控产品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兴领域市场的应用与发展。作为关键基础智能硬件,电力监控产品在国家战略方针新基建的积极影响下,

9、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与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电力消费总量从2010年的41,934亿千瓦时迅速上升至2021年的83,100亿千瓦时,年复合增速达到642%。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导致电能质量问题日趋严重,加之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电力企业和用户更加需要有效的电力监控解决方案来应对以上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以实现输配电系统的可靠、高效、低耗的运行。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电力监控产品及电力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环境监控和能量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效率,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并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是发展节能降耗、低碳经济的关键基础智

10、能硬件。因此,电力监控技术和产品需求未来将日益旺盛。三、 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一)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加快修订完善节能环保方面的法律制度,推动制修订环境保护税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能源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制修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监测管理条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锅炉节能环保监督管理办法、节能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等。健全节能标准体系,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现重点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继续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开展节能标准化和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制定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制修订环

11、保产品、环保设施运行效果评估、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方法等相关标准。鼓励地方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环保标准,鼓励制定节能减排团体标准。(二)严格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强化节能环保执法监察,加强节能审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能和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公布违法单位名单,发布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确保节能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有效落实。强化执法问责,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三)提高节能

12、减排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建立节能服务和监管平台,加强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推进能源统计能力建设,加强工作力量。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健全环保监管体制,开展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试点,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排放自动在线监测工作。开展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出台主要污染物减排核查核算办法(细则)。进一步健全能源计量体系,深入推进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开展计量检测、能效计量比对等节能服务活动,加强能源计量技术服务和能源计量审查。建立能源消耗数据核查机制,建立

13、健全统一的用能量和节能量审核方法、标准、操作规范和流程,加强核查机构管理,依法严厉打击核查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推动大数据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创新节能管理和服务模式,开展能效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试点,促进用能单位经验分享。四、 电力监控行业面临的挑战(一)电力监控行业市场竞争逐步加剧近年来,电力监控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行业利润水平较高。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进入或涉足本行业,从而导致市场竞争有所加剧。如果未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将对业内企业的产品价格、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出现业绩下滑的风险。因此,业内企业应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不断加强,适应市场变化,规避行业将面

14、临的挑战与风险。(二)电力监控行业技术要求日益提升电力监控产品是典型的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高科技产品,涉及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要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在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未来电力监控产品将在传统的电力计量、监控之外,搭载更多的功能,可实现系统内业务(运维支撑、计量、有序用电管理)和泛在业务(电气安全、新能源接入、能效管理等)以上企业以上。五、 电力监控行业发展概述电力监控产品是一种用于满足用户自身电力监测、控制与管理需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关键组件,旨在帮助用户实现电力参数的测量与管理、电气故障的诊断和记录、设备运行的控制和保护。作为传统电工仪器仪表

15、的升级替代产品,近年来电力监控产品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计算机软硬件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已被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变、配、用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对电网电参量的测量、计量、分析、诊断、控制、保护等功能。电力监控行业发展与我国电力行业、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密切相关。(一)电力行业发展概况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城乡电网改造和智能电网建设等政策陆续出台,电工仪器仪表已成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中发展较快的子行业之一,其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变、配、用、调的各个环节。因此,电力行业对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影响颇深,其与我国电力消费及国家对电网投资建设规划密切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16、会最新发布数据,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全社会电力消费量持续增长,由2010年的41,934亿千瓦时增长至2021年的83,100亿千瓦时,年复合增速为642%。全社会用电力消费总量的增长对电力设备的投资具备较强的带动作用,特别是随着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智慧城市的不断推进,工业用电及居民用电均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该趋势也必将促使我国电力监控产品市场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二)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概况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城乡电网改造和智能电网建设等政策陆续出台,电工仪器仪表已成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中发展较快的子行业之一,其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

17、、变、配、用、调的各个环节。我国仪器仪表应用领域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按产品的服务和应用领域划分,可将仪器仪表制造业分为通用仪器仪表、专用仪器仪表和其他仪器仪表行业,其中通用仪器仪表行业可细分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工仪器仪表、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供应用仪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仪表。(三)电力监控行业发展概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不断追求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的用电环境,电力监控行业随之兴起并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已成为电工仪器仪表行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电力监控行业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电力用户

18、端对电力监控产品的需求。例如,数据中心、通信基站、新能源充电桩、轨道交通、工业建筑与市政建设等领域,其配电系统正在不断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电力监控产品在配电系统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电力监控行业随着电力用户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普及,相关产品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市场容量也将逐步增大。同样,目前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工作已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重视,高耗能的企业急需建立起有效的能源管理监控系统来满足节能减排的需要。电能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用户端对有助于节能的电力监控系统需求较大。综上,受益于新基建、节能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监控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六、 强化主要污染物

19、减排(一)控制重点区域流域排放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重点地区,以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新增耗煤项目实行煤炭消耗等量或减量替代;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气化工程,加快推进以气代煤。加快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利用城市和工业园区周边现有热电联产机组、纯凝发电机组及低品位余热实施供热改造,淘汰供热供气范围内的燃煤锅炉(窑炉)。结合环境质量改善要求,实施行业、区域、流域重点污染物总量减排,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部分省市实施总磷排放总量控制,在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总氮排放总量控制,对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实施

20、总量控制。加强我国境内重点跨国河流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干流沿岸的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纺织印染等项目。分区域、分流域制定实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锅炉、造纸、印染、化工、焦化、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电镀等重点行业、领域限期整治方案,升级改造环保设施,确保稳定达标。实施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行动。城市建成区内的现有钢铁、建材、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应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二)推进工业污染物减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工业企

21、业无组织排放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量或减量替代。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继续推行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制度,逐步扩大总量减排行业范围。以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为重点,实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特征污染物削减计划。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加快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石化、化工、印刷、工业涂装、电子信息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现有企业达标排放,研究制修订农药、制药、汽车、家具、印刷、集装箱制造等行业排放标准,出台涂料、油墨、胶黏剂、清洗剂等有机溶剂产品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强制性

22、环保标准,控制集装箱、汽车、船舶制造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推动有关企业实施原料替代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聚集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治理。加强工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推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企业排放红黄牌制度。(三)促进移动源污染物减排实施清洁柴油机行动,全面推进移动源排放控制。提高新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标准,发布实施机动车国排放标准。加速淘汰黄标车、老旧机动车、船舶以及高排放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逐步淘汰高油耗、高排放民航特种车辆与设备。2016年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380万辆,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内黄标车。加快船舶和港口

23、污染物减排,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主要港口90%的港作船舶、公务船舶靠港使用岸电,50%的集装箱、客滚和邮轮专业化码头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主要港口大型煤炭、矿石码头堆场全面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或实现煤炭、矿石封闭储存。加快油品质量升级,2017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国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2018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与国标准柴油相同硫含量的普通柴油;抓紧发布实施第六阶段汽、柴油国家(国)标准,2020年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并轨,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均统一使用相同标准的柴油。车用汽柴油应加入符合要求的清净剂。修订储油库

2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进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原油成品油码头、原油成品油运输船舶和油罐车、气罐车等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加强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和油品质量监督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四)强化生活源污染综合整治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进行填平补齐、升级改造,完善配套管网,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合理确定污水排放标准,加强运行监管,实现污水处理厂全面达标排放。加大对雨污合流、清污混流管网的改造力度,优先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强化农村生活污染源排放控制,采取城镇管网延伸、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多种形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促进

25、再生水利用,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注重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理处置,杜绝二次污染。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左右。加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对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管理和督导,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处理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普遍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广垃圾分类和就近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加大民用散煤清洁化治理力度,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推广使用洁净煤、先进民用炉具,制定散煤质量标准,加强民用散煤管理,力争2017年底前基本解决京

26、津冀区域民用散煤清洁化利用问题,到2020年底前北方地区散煤治理取得明显进展。加快治理公共机构食堂、餐饮服务企业油烟污染,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家具、印刷、汽车维修等定点招标采购企业要使用低挥发性原辅材料。严格执行有机溶剂产品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推进建筑装饰、汽修、干洗、餐饮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五)重视农业污染排放治理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促进畜禽养殖场粪便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秸秆、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加强分区分类管理,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并给予合理补偿。开展农膜回收利用,到2020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率先实现东

27、北黑土地大田生产地膜零增长。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倡增施有机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到2020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研究建立农药使用环境影响后评估制度,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建立逐级监督落实机制,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秸秆禁烧。七、 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一)健全节能减排计量、统计、监测和预警体系健全能源计量体系和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完善企业联网直报系统,加大统计数据审核与执法力度,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确保统计数据基本衔接。完善环境统

28、计体系,补充调整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等重要污染源调查范围。建立健全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和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实现实时监测,强化企业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和环境信息公开,2020年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有效传输率、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保持在90%以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保持在95%以上。定期公布各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发布预警信息,及时提醒高预警等级地区和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强化督促指导和帮扶。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建立地市报告、省级核查、国家审查的减排管理机制,鼓励引入第三方评估;加强重点减排工程调度管理,对环境质量改善达不到进度要求、重点减排

29、工程建设滞后或运行不稳定、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地区及时预警。(二)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改革完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制度。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健全目标责任分解机制,将全国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分解到各地区、主要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各地区要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责任,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用能预算管理体系,编制用能预算管理方案;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重点工程减排,实行分区分类差别化管理,科学确定减排指标,环境质量改善任务重的地区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八、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化制

30、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不断优化工业产品结构。支持重点行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或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增加产能项目。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约束,严格行业规范、准入管理和节能审查,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油石化、船舶、煤炭、印染、造纸、制革、染料、焦化、电镀等行业中,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或生产、使用淘汰类产品的企业和产能,要依法依规有序退出。九、 电力监控行业主要技术壁垒(一)电力监控行业技术研发壁垒电力监控产品不同

31、于计费电能表,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技术壁垒较高。电力监控产品主要功能为实时监测电能质量以及基本电参量、用电信息、设备状态数据,并进行存储、分析、运算、诊断,进而控制、管理、调节用电设备以实现用电安全、节能减排和智能运维。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电力监控企业必须保持持续的科技创新及较高的研发投入,才能持续研发出满足下游不同应用领域客户需求的电力监控产品。未来电力监控产品将在传统的监控功能之外,搭载更多的功能,可实现系统内业务(运维支撑、计量、有序用电管理)和泛在业务(电气安全、新能源接入、能效管理等)。行业技术需求在不断提高,需要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且行业专有技术的积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需

32、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新进入企业构成了较高的技术研发壁垒。(二)电力监控行业技术人才壁垒电力监控行业是多学科、综合性的新兴行业,中高端技术研发人才相对匮乏,一般要求研发人员对行业技术水平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产品应用的各种相关技术标准和协议有深入的了解,并具备多年电力监控行业开发经验背景。企业开展技术研发,需要具备多方面专业人才,如电源开发工程师、电测量算法研究工程师、PCB设计工程师、电磁兼容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除了需要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外,还需要具备一定丰富经验的熟悉仪表制造工艺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企业只有通过长期持续的人才引进、培养以及经验积累,才能形成稳定、高水平的研发技术、生产管理及技术服务

33、团队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招聘和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发、生产团队。(三)电力监控行业技术资质壁垒电力监控行业的重要领域,如通信、数据中心等领域,一般在招标采购时会对投标人技术资质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如产品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和检测技术能力、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全性能试验报告、有效认证证书、短名单入围等能代表技术实力的资质证明。因此,只有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才具备相应的投标资质,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资质壁垒。(四)电力监控行业产品工艺技术壁垒电力监控产品应用环境复杂,对产品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抗干扰、稳定性具有很高的要求,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轨道交通等领

34、域,产品安装上线之后,需在整个产品寿命期内不间断运行,同时需要抵抗高温、低温、高湿、高海拔、震动等恶劣自然环境,整个生命周期内需稳定可靠、性能一致。要达到产品高可靠性要求,产品工艺的设计上如防尘、防潮、防静电、散热、防盐雾、抗震动等需要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若不具备技术和工艺的整体实力,市场新进入者的产品很难形成竞争力。(五)电力监控行业技术服务能力壁垒电力监控行业客户需求多样,定制化应用较多,企业除了需要高质量产品外,技术及市场服务能力对客户而言也非常重要。不同于通用标准器件,电力监控产品的技术服务需要具有专业电工技术、电力技术、通信协议等知识背景。为能更好的开展市场,企业需要为客户提供技术交流

35、、产品应用指导,定制服务、应用分析、协议对接开发等一系列解决方案与服务。企业需要具有较强的现场应用服务能力积累,能对用户反馈问题快速处理解决。因而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良好服务能力构成行业的进入障碍。1、周期性特征、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电力监控产品应用领域广阔,下游行业类型众多,在现阶段,华南、华东等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用电量大,用电设备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电力监控产品行业的发展与电力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总体来讲,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本行业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电力监控产品行业属新兴行业,目前正处于从成长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阶段。受下游企

36、业采购和施工周期的影响,产品销售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本行业企业第一季度业务量相对较少,而第二、三、四季度的业务比较集中。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全面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按照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加快对现有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综合性开发区、重化工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不同性质的园区,加强分类指导,强化效果评估和工作考核。到2020年,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长江

37、经济带超过90%的省级以上(含省级)重化工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二)加强城市废弃物规范有序处理推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废弃物、城市污泥和废旧纺织品等城市典型废弃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进燃煤耦合污泥等城市废弃物发电。选择5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规划布局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理基地,完善城市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到2020年,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率达到30%。(三)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提质升级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企业集聚化、园区化、区域协同化布局,提升再生资源利用行业清洁化、高值化水平。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太阳能光伏组件、碳纤维材料、生物基纤维、复合材料和节能灯等新品种

38、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推进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和规范回收处理。加强再生资源规范管理,发布重点品种规范利用条件。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动汽车零部件及大型工业装备、办公设备等产品再制造。规范再制造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的推广应用机制。鼓励专业化再制造服务公司与钢铁、冶金、化工、机械等生产制造企业合作,开展设备寿命评估与检测、清洗与强化延寿等再制造专业技术服务。继续开展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到2020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再制造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四)统筹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用。推动煤矸石、粉煤

39、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展大宗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大力推动农作物秸秆、林业三剩物(采伐、造材和加工剩余物)、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各类沼气工程和燃煤耦合秸秆发电工程。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五)加快互联网与资源循环利用融合发展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在地级及以上城市逐步建设废弃物在线回收、交易等平台,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建立重点品种的全生命周期追溯机制。在开展循环化改造的园区建设产业共生平台。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逐步构建行业性、区域性、全国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系统,发布交易价格指数。支持汽车维修、汽车保险、旧件回收、再制造、报废拆解等汽车产品售后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互通共享。到2020年,初步形成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高值废弃物在线回收利用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