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重难点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4234129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年级数学重难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重难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年级数学重难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重难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重难点(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2)摸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措施。()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平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摸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措施,能对的进行计算。(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2)摸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措施。(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退位减法()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

2、义。(2)摸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措施,能对的进行计算。(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2)可以运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弄清晰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3)能对的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渗入记录的思想和措施。6、连加、连减()摸索并掌握1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措施,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方略的多样性。7、加减混合()摸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

3、措施,能纯熟计算。()提高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2)初步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措施,能对的进行估算。(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渗入记录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相似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从个位加起。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相似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

4、,从十位退,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2、估算:把一种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措施:个位不不小于的少看,个位等于或不小于5的多看,当作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如:4+490 28+4+20 注:当问题里浮现“大概”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3、求“一种已知数”比“另一种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例题1.口算51-30= -35= -28= 0+3 12+10=4+24= 105= 256= 910= 66+1=9-8 = 8-40 65-41=

5、71+ 68+2=61-5 5348= 175= 3-40= 15774-52 35+46= 18+12= -1= 22+0=8-40= 29+43= 8-532、列式计算:(1)比29多7的数是多少?7的3倍是多少? 个6是多少?()两步竖式计算4+= 83-4 30147-3+7= 9706= 90+7+24 9349+27=3、应用(1)二年级一班参与课外美术小组的有9人,参与音乐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2倍,参与音乐小组的有多少人? (2)二年级有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重点、难点1、(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6、要性。(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3)结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2、(1)结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达物体的长度。()结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结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3、(1)结合生活情境,结识到生活中到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结识角,并且可以辨认。(3)懂得一种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对的画角。4、()结合具体情境,直观结识直角,

7、会画直角标记。()能运用工具判断一种角是不是直角,会运用工具画直角。(3)懂得:一种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知识点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4、1米=100厘米 10厘米=1米。5、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角有一种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种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如:7、角的画法:从一种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种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页图例)。8、三角板上的

8、3个角中,有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均有4个角,都是直角。9、要懂得一种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1、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例题、1米21厘米=( )厘米 53厘米-18厘米( )厘米2、一条线段有( )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一种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边是直的,不可以度量。4、米的绳和100厘米的绳比较,( )两样长1米的绳较长100厘米的绳较长5、亮亮身高85厘米,玲玲比亮亮高0厘米,玲玲身高多少厘米?6、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长米,这根绳子本来长多少米?三、表内乘法重点、难点1、乘法的初步结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

9、历相似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平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似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会把相似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懂得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朴的乘法算式的成果。、乘法的初步结识(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懂得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2)懂得用乘法算式表达“相似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本。(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朴的乘法问题。3、5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

10、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能用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朴的实际问题。4、2、3、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措施。(2)可以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渐的发展数感。(3)掌握、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5、(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对的计算。(2)能用品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

11、角度观测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方略的多样化。(4)在做一做2题中,应合适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协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1)经历独立摸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摸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措施。(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某些简朴的实际问题。7、7的乘法口诀()结合具体情境,摸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摸索新知识的措施。(2)掌握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某些简朴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8、“倍”的意义及应用(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运用操作和图示协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摸索“

12、求一种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措施。(3)能运用乘法解决“求一种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测、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8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摸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10、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摸索、编制并掌握的乘法口诀。(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实践活动(二):看一看、摆一摆(1)运用主题图复习第、4、5、6单元的有关知识(观测物体、角的结识、表内乘法)。(2)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13、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知识点1、几种相似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达外,还可以用乘法表达。用乘法表达更加简捷。2、相似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似加数相似加数的个数或相似加数的个数相似加数。 如:5+5+55 表达:4或4、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似。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互换位置,积不变。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积因数=因数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似的数。如:1

14、9=1 95=505、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似的部分用乘法表达,再加上不相似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似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加法:3+3+2=4 乘加:34+2=1 乘减:35-=148、“求一种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9、有几种相似加数,就是这个相似加数的几倍。如:个 5就是5的倍。例题1、判断,在( )里,对的打“”,错的打“”(1)求“8比5多多少?和求“比8多的数是多少?”都用加法算( )()求“9比6少多少?”和求“比16少的数是多少?”都用减法算( )(3)求几种相似加数的和,用

15、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55=25读作: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5。( )2、先看图,再填空 (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_;(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_;(3)第一堆有3个,总个数是第一盘的()倍,求一共有多少个的算式是:_。(4)画出来,使的个数是的4倍。()在86=中,8和6都叫做(),48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八二十四(2)七()六十三_3、口算77 32=4= 13 = 4929=43= 23= 99= 27= 19= 3=61= 88= 65= 57= 5= 2= = 4= 52= 25= 62= 6=35= 18=

16、 59= 7= 73= 42 48 66= 9= 3=8 3 4= 4 5 1=4、下面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是( )7+733+4+3+ 8+888四、观测物体重点、难点1、建立观测角度(1)通过观测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测物体,看到的形状也许是不同的。(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测到的简朴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2、轴对称(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性(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似、大小相似、位置相似、方向相反即可以完全重叠)。(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

17、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朴的轴对称图形。、镜面对称(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经历摸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性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似、大小相似、位置相似、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知识点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同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用虚线把图形平提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倒影属于上下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长方形有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五、记录重点、难点(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顿、描述和分析

18、的过程,学会简朴的收集和整顿数据的措施(画正字)。(2)进一步结识登记表和条形记录图(格表达2个单位的),并能完毕相应的图表。()能根据记录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某些简朴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朴的决策。知识点1、“正”字表达法,“正”表达数量5。2、在记录图中,如果一格表达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达数量1。例题、在二(一)班选班长时,四位同窗的选票如下:张刚:正正 王芳:正正正 刘红:正 李强;正正()整顿数据 姓名 张刚 王芳 刘红 李强 票数 (2)( )的选票最多;(3)( )的选票至少;(4)王芳比张刚多多少票?六、数学广角1、简朴的排列和组合(1)

19、培养数学学习的爱好和运用数学措施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渐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措施,使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过渡到抽象。(3)能找出最简朴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伙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2、简朴的推理(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顿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措施进行推理。(3)能有条理的体现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伙与交知识点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例题1、简朴的逻辑推理三个同窗的数学成绩是9分、96分、98分。甲说:“我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乙说:“我比甲高。”那么,甲是()分,乙是()分,丙是( )分。2、填符号在里填上+、-、或=( )6=4 8() 8= 70-22( )8674( )2 6( )40( )2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