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204224679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0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精品课程立项申报表 课 程 名 称 课 程 类 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 课程负责人 王 琳 申 报 日 期 2007年4月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教务处制二七年四月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王琳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3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副教授电 话62795270学 位硕士职 务主任传 真所在院系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E-mailTwanglin通信地址(邮编)机电工程学院工程图学部(430070)研究方向理论图学、数字制造1-2教学情况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

2、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工程图学与CAD 必修课 每班4学时/周 2004级机自、汽车本科、专科4 个班共150人 256学时工程图学与CAD 必修课 每班4学时/周 2005级机自、汽车本科4 个班共150人 256学时工程图学与CAD 必修课 每班4学时/周 2006级机自、汽车本科4 个班共150人 256学时二、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组合CAI

3、 省教研课题 1999.2 2.工程制图学校十五规划教材建设.武汉理工大学教研课题 2002.2 主编3.工程图学精品课程建设 武汉理工大学教研课题2003.8 4. 工程图学网络课件的开发.武汉理工大学教研课题. 20042005. 5.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十五规划教材建设.武汉理工大学教研课题. 20042005. 四、教学研究论文及教材1.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8 ,副主编2.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8 ,副主编3. 工程图学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8第一版2007.8第二版,主编4. 工程图学习题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 2

4、003.8 第一版,2007.8第二版,主编5. 工程图学电子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8,参编教学研究论文1. 工程图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之路 2006.9 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文集 高教出版社2. 结合机械制图教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面向21世纪工程图学教学改革及学科发展研究. 3. 结合机械制图教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面向21世纪工程图学教学改革及学科发展研究.国防工业出版社,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1. 2006.9年获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2. 2005.9获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3. 2005工程图学获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4.2005.12

5、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湖北省教育厅多媒体课件比赛一等奖,排名第一5.2005.12工程图学习题教程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排名第一1-3学术研究近三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学术研究课题:1. 支持网络制造的协同交互与资源共享平台研究与产业化、2003-2005、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第六、总80万2. 汽车制造资源ASP关键技术开发29万,20062008,排序第二3. 企业信息化平

6、台建设,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20062008, 10万,排序第二4. 数控加工中心可靠性分析及维修策略,横向合同20052006,15万,排序第四5. 武汉市电动汽车商业运行模式研究,国家科技部863子项目,2005,15万,排序第八学术论文1.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Rough Set-Based Conflict Solution Case Reasoning in Collaborative Design 排名第一 2006.5 CSCW2006国际会议论文2.Workflow modeling based on Collaboration and dynami

7、c alliance ,2006 1ST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Proceeding 2006.8 排名第一 (SPCA2006国际会议论文) IEEE PRESS ISBN: 1-4244-0325-1,3. 汽车前风窗的造型设计.海军工程学院学报.独撰4. 汽车灯窝曲面的造型设计.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排名第一6. 超声波探测装置的构型设计.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排名第一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黄丽 性

8、别女出生年月1960.01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副教授电 话87850971学 位学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E-mailHl9466通信地址(邮编)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程图学部 430070研究方向模具CAD/CAM 2-2教学情况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

9、项)04.0705.06 04级机自1043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35人 4/周 共140学时 车辆2041、2042工程制图80人 4/周 共80学时05.0706.06 05级机自1053、1054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80人4/周共140学时 车辆1051、1052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80人4/周 共140学时06.0707.06 06级机自1067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40人4/周共140学时 车辆1061、1063、1065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96人4/周 共140学时04.0705.06学年度曾荣获华夏学院优秀教师奖2-3学术研究近三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10、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赵奇平性别女出生年月1957年7月7日最终学历硕士研究生职 称教授电 话027-8765153学 位硕士职 务工程图学部副主任传 真027-87651793所在院系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E-mailzhaoqp0707通信地址(邮编)机电工程学院工程图学部研究方向图形学、CAD/CAM2-2教学情况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

11、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 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建筑制图 必修课4学时/周 2004级建筑2个班58人建筑制图 必修课4学时/周 2005级建筑4个班136人二、 获得的教学表彰1.工程图学简明教程获中国工程图学学会优秀教材奖. 2003年2. 获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获武汉理工大学

12、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5年3. 获武汉理工大学2003-2005年度“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2005年2-3学术研究近三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工程图学整体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湖北省教委2.工程图学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 校教研3.计算机绘图参数化设计系统 校科研4.AutoCAD图形与FoxPro数据库的连接 校科研5.工程图学精品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13、 校教研二、教学研究论文教材工程图学简明教程.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主编之一)工程图学简明教程习题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 (主编之一)土木建筑机械.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光盘 工程图学简明教程MCAI课件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 (主编之一)论文1.计算机技术冲击下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研究. 高教改革论丛 1999.52.工程图学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1.53.工程图学多媒体CAI课件的研制与应用. 理工高教研究 2002.24.现代CAD技术发展与工程图学深入改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

14、03.25.论计算机技术对工程制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1.4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刘诏书性别男出生年月19766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讲师电 话62419720学 位硕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机械与汽车系E-mailLiuzhaoshu619r通信地址(邮编)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489研究方向图形学、CAD/CAM2-2教学情况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

15、;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讲授的主要课程:工程制图与CAD,基础课、82学时、3届、400人;机械专业课导论,基础课、32学时、1届、120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周、1届、35人;二、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构建华夏学院特色的数控实训课程体系,20060.2-2007.62-3学术研究近三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

16、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 基于网络的汽车装饰布企业关键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编号2004300707701),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2005.2-2006.12,项目的实际完成者;2. 于工业以太网的工厂数字设备智能集中控制系统的研制(项目编号20041001003),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 2004.6-2006.12,项目的实际完成者;3. 客车变速箱研制的市场可行性研究,企业委托项目,2003年,项目的实际完成者发表的学术论文:1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7、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based on S95,Dalian,ISTM2005(第一作者、被ISTP收录)2. The Study of Key Technologies in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Control Integration, Australia, CIMACA2006 (第一作者、被EI,IEEE收录)3.汽车内饰设计中材质交互式设计模块的开发,现代制造工程,2006.09(第一作者)4. 制造执行系统(MES)标准的综述,自动化博览,2006.03(第一作者)5. 基于网络汽车内饰交互式设

18、计的系统设计,汽车研究与开发,2002.5(第一作者)6. 研发客车变速器的必要性及其方向,汽车研究与开发,2003.2(第一作者)学术研究奖励: 2006年度武汉理工大学论文收录奖,武汉理工大学授予; 2006年度自动化领域精品论文,中国自动化学会授予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陈全性别女出生年月1977年2月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助教电 话02763206032学 位硕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武汉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系E-mailcq27通信地址(邮编)武汉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系研究方向图形学、CAD/CAM2-2教学情况近三年来讲

19、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 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工程图学B 必修课 6学时/周 2005级机制 36人 工程图学B 必修课 4学时/周 2005级制药2个班 78人设计图学 必修课 4学时/周 2005 级艺设3个班 108人建筑制图B 必修课 4学时/周 2006级建筑、工管等6

20、个班 202人工程图学B 必修课 4学时/周 2006级汽电3个班 108人二、 教学奖励2006年度被评为“优秀教师”。2-3学术研究近三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 研究课题2006年,组织学生参加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三个参赛作品“多功能健身器”、“多功能轮椅”、“EZ辅助乘车系统”均获得湖北省三等奖。二、 发表的文章1、 交互式看图实践展窗的研究与制作。机械类课程报告论

21、坛。2006年5月(第二作者)2、 艺术类设计制图教学改革的探索。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2007年5月(独撰)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王琳女1964.3副教授机械制造主讲黄丽女1960.1副教授锻压主讲赵奇平女1957.7教授内燃机主讲朱希夫男1958.2副教授铸造主讲王成刚男1963.7副教授机械制造主讲范林男1957.4副教授铸造主讲王慧源女1973.1讲师计算机主讲刘诏书男1976讲师机械制造主讲陈全女19772助教水利水电主讲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

22、、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现有教学队伍共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助教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9人,博士学位在读1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1人,3550岁的6人,35岁以下的2人;分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等2所高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位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50355035以下博士(含在读)硕士(含在读)本科152116217111562211116722117811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并积极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本课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部分教师还能进行双

23、语教学,整体教学效果优良。此外,他们还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不少教师承担了省级和校级教研项目,教学课件和网络教学系统研制工作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获多项省部级、校级教研成果奖,并能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效果好。 由于本课程面向全校大多数专业,因此教学工作量很大,每学期教师与授课学生的比例大约为1200,所有的教学和实验辅导工作都由担任本课程教学的教师承担。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三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1. 进行了工程图学整体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 公开出版了反映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的教材5套;3. 公开出版电子教材3套。4. 进行了网络教学平台(包括网络课件、

24、教学辅导系统、考试测试课件等);作业与习题全部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学生可在计算机上直接用AutoCAD完成作业。5. 教材2004、11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6. 教材2005、11获得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7.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网络教学系统2005.12获湖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一等奖8. 工程制图电子教材2005.12获湖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3-4师资培养近三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一、 培养措施1、 每位青年教师都配置了相应的指导老师2、 2006年7月,青年教师去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中心学习二、 成效1、 青年教师能独立承担制图课程的主讲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25、和教学日历。2、2006年,组织学生参加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三个参赛作品“多功能健身器”、“多功能轮椅”、“EZ辅助乘车系统”均获得湖北省三等奖。3、 在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上发表了交互式看图实践展窗的研究与制作及艺术类设计制图教学改革的探索两篇论文,并在会上作了相应的报告。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我校的制图课程从建校以来,主要是由武汉理工大学本部的骨干教师承担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任务的安排、上课及对相应青年教师的培养。武汉理工大学于2000年由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

26、大学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组建而成,同年成立了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图学部。学校开设工程图学课程有近五十年的历史,经过多次的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均有较大的变化,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武汉理工大学在全国率先从事CAD的教学和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图学部编写并出版了包括机械类、非机类工程图学基础系列教材、参考书及与之配套的电子教材,建立并完善了网络教学资源。此外,还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编写了机械CAD、虚拟设计等教材,优化了工程图学教育的知识结构,深化了人才培养的内涵。武汉理工大学组建前,工程图

27、学课程均被评为湖北省第一届、第二届优质课程,合并后,工程图学课程被评为第三届湖北省优质课程,并于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首届精品课程。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工程图学将依托武汉理工大学学科优势快速发展。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工科各专业的一年级学生,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分为机械类、非机械类和土建类等类别。不同类别的专业在教学安排、课程内容及难度、深度上有所差别。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28、标中的定位 本课程可为培养学生具有掌握“图样”的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重要技术文件。所有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当熟练地掌握这一技术语言,具备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以几何学为基础,以投影法为方法,研究几何形体的构成、表达及工程图样绘制、阅读的基础及方法。本课程作为一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基本工程素质及综合素质的重任,是工科各专业都开设的必修的基础课。本课程可为培养学生具有掌握“图样”的能力打下必

29、要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各种绘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培养学生的仪器绘图、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等三种绘图能力;(2)使学生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方法与技能;(3)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知识模块结构 本课程体系将工程图学课程划

30、分为五个模块:投影理论基础、制图基础、专业制图、计算机绘图和选学内容。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知识子模块,不同的模块组合,可达到不同的教学要求,形成学时数不同的系列课程。机械类116学时,非机械类56、64学时,建筑类70学时。各专业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按模块进行选择和组合。其课程体系结构和知识模块如下图所示: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工程图学课程难点内容主要包括:1 由点、直线和平面投影向立体投影的过渡;2 立体截交线、相贯线投影的画法;3 读图;4 机件表达方法的综合应用;5 装配图。二、重点内容1 立体截交线、相贯线投影的画法;2 读图;3 机件表达方法

31、的综合应用;4 装配图。三、解决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难点和重点内容的特点,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与学均达到最优效果。具体措施如下:1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针对“实现平面投影向立体投影的顺利过渡”这一教学难点,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对传统教材中“投影基础部分”的编写顺序作了大胆的调整,即由原来的“由点、线、面投影入手向立体投影过渡”改为“直接从立体投影入手,再由立体投影剖析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实践证明,这一调整对解决上述难点效果非常显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感到点、线、面与立体脱节了。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是工程图学课教学中最得力的帮手之一,不仅能够以一张光盘(或

32、软盘)取代许多模型和挂图,而且可以随时增加彩色动画的新模型和新挂图。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理解“立体截交线、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读图、机件表达方法、装配图等”这些难点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实验教学 (1)对于重点内容(如各种截交和相贯),至少安排45次测绘教学,进行立体的测绘、组合体测绘、零件表达应用测绘和装配体测绘等。实验教学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它为学生提供了多次“图(平面)与实体对照”的亲身体验,这是再好的课件也无法替代的。 (2)贴图实验是针对学生理解装配图这一难点而设计的,强化了学生对装配图概念、装配图画法、机器与零件的关系、装配和拆卸顺序等内容的理解。 4讨论课环节 表达方法综合应用是本

33、课程的重点兼难点,也是以后机械设计中最有用的和不可缺少的技能。采用讨论课的形式是学习这一内容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零件表达方法中优劣方案的讨论、比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多途径解决问题”这一科学方法的理解。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实验教学是工程图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制图技能、培养工程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建立了工程图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注重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其内容体系结构为测绘类实验包括:组合体模型测绘、典型零件测绘、机械部件测绘实验和贴图

34、装配实验等,可提高学生机械制图的综合能力。创新设计实验包括:组合体构型设计、三维实体建模等,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数必/选1相贯线基本概念的实验1必2组合体拼装测绘实验1必3零件图表达方案的优化实验1必4 绘制柱赛泵装配图作业前的实验,绘制安全阀装配图作业前的实验,绘制减速器装配图作业前的实验(任选二个)1必6装配图拆图实验1必8计算机绘图1必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工程图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该学科的基础性,学

35、科交叉性,工程技术性以及实用性的特征,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五个环节。(1)绘图技能的训练。通过线型练习,徒手绘图练习,绘图仪器的使用,组合体的测绘,相贯线和截交线,机件表达方法的优化等实验,使学生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本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2)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机械零、部件的测绘,减速器的装拆,装配图的剪贴、和拆画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计算机绘图练习。由于本课程采取的是计算机绘图与传统的工程制图教学相融合,两部分内容交叉、同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的教学模式,使我们能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练习,并根据教学内容,做到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

36、的训练。(4)构型能力的培养。通过组合体拼装实验,计算机建模实验,计算机绘图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构型能力。(5)虚拟练习。通过计算机的虚拟实验,实现本学科从“实”到“虚”,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其方法的手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产生深刻的影响。4-2-4考核内容与方法考核内容为绘图技能的训练、机械零、部件的测绘、计算机绘图练习。考核方法为计算机及手工绘制工程图。4-2-5创新与特点科学的实验教学规划,是通过与之匹配的实验条件实现的。加强实验室建设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建成了与实验规划相配套的实验室、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可完成包括绘图仪器的使用、相贯线、截交

37、线、组合体,零、部件的测绘、装配图的拆画、剪贴计算机绘图、建模和虚拟等实验。同时还建成了内容齐全的模型展示室,包括投影方法和画法几何,基本体,多模块拼装组体、设计,各种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零件和部件,常用机构和简单的通用机械等,使工程制图与机械设计较好的衔接起来。除了专门的实验室和展示室外,我们还有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并与苟容模型教学仪器厂合作,共同研制模块化组合体模型2套。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一、教材使用与建设(一) 教材选用1、工程图学机械类选用教材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习

38、题集主编:焦永和 主审:董国耀出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工程图学非机械类选用教材工程图学简明教程 工程图学简明教程习题集主编:王成刚、张佑林、赵奇平 出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第二版3、工程制图主编:黄丽、王琳 出版:科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工程制图习题教程主编:王琳、黄丽 出版: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4、机械CAD选用教材机械CAD基本教程余俊陈定方周济倪笃明 出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5、建筑制图选用教材 建筑制图(第四版)主编:何斌 陈锦昌 陈炽坤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二) 教材建设近五年来,公开出版了反映教学内

39、容和体系改革的教材及其习题集5套;电子教材3套。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数据使用情况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本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前沿的动向,借鉴国内外同类课程改革的经验,运用新技术、新内容、新教学模式来完善已有的电子教案、电子习题集、CAI解题指导等课件,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声、像、动画等多种形式,根据人们的思维方式,模拟教学过程,使教学更加直观和“真实”,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方便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现已投入使用并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扩充性数据主要有:1、工程图学习题教程 针对学生在学习工程制图中理论知识易懂,实践应用困难重重的现实,根据教学内容展开编写。从学习目的、基本要求

40、、学习要点和方法、例题和习题等几方面,总结了各模块的重点、难点及学习要点。通过新颖的选材,注重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工程图学教学素材库 提供了在教学和学习中大量的模型和电子挂图,能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三、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和指导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充分应用计算机图形学、CAD、虚拟设计等新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四、实践性教学环境 已建成了与教学要求、实验大纲相配套的模型测绘实验室100m2,室内配有减速箱、柱塞泵、安全阀各40套以及各类零件,可供4个班同时进行零部件测绘、计算机房200台计算机可满足虚拟实验和计算机绘图要求。开发了工程图学

41、现场教学多媒体CAI课件,通过动态演示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较逼真地表现出立体形状、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建成了内容齐全的模型展示室,有各种展示柜20余个,包括投影方法和画法几何、基本体、多模块拼装组合体设计、标准件、常用零件和部件、常用机构和简单的通用机械等模型200余件(套),使工程制图与机械设计较好地衔接起来。举办计算机设计与绘图大赛。所有这些,极大地改善了工程图学的教学条件,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

42、举措)一、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程基础性和工程性的特点,我们采用现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 在教学改革和实施中把握的六个基本原则:(1)难点分散和重点讲透的原则; (2)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3)三维形体与二维图形融合转换的原则;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 ;(5)传授知识、技能与提高素质互相兼顾的原则;(6)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探索并重的原则。2.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与策划,注意授课方法的选用与改进、各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配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与空间构思能力。 3. 将启发式教

43、学贯穿于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循序渐进,将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参与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加强零部件实物测绘和计算机实体构型练习、增强徒手绘图环节、增加机械工程认知参观见习等实践教学,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工程意识。 5.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工程图学教学手段改革的方向之一,为此,我们自主开发了CAI课件和网络课件,包括电子教案、教学素材库、电子挂图、电子习题集、解题指导系统、试题库

44、等,。1. 充分发挥MCAI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资源库中大量的立体动画模型和电子挂图,不仅可以解决教学内容增加与课时减少的矛盾,而且由于多媒体课件中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过程不再单调乏味,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2. 充分利用展台和投影仪等电子设备 由于MCAI课件中的作图过程演示较快,而且一般都是通过作图线的闪烁来表示的,与实际的工具作图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某些章节的例题,利用展台和投影仪,将详细的作图过程和步骤演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图的过程,并正确使用作图工具。3. 配备学生自学辅导软件系统 课程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自学,为

45、了便于学生复习和自学,我们制作的MCAI软件配有自学辅导系统和电子习题集,可为学生课后作业提供适时的帮助和辅导,学生可在计算机上使用AutoCAD直接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5 教学效果(含院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院内学生评教指标和院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华夏学院05-06学年第2学期学生评教结果机械与汽车工程系课 程 名 称理论学时任 课 教 师授 课 班 级学生督导行政工程制图与CAD48陈 全制药1051、280+80+87=8292艺设1051、2、3工程图学与CAD(续)64范 林车辆1055、650+93=72工程图学与CAD(续)64黄 丽机

46、制1053、494+96+86+90=92车辆1051、2工程制图与CAD48刘诏书制药1053、487+82+60+62=7383药剂2051、2工程图学与CAD(续)64王 琳机制1051、298+90+93+94=9491车辆1053、4工程图学与CAD(续)64王慧源机制1055、681+87+86+92+85=8696机制1057、8、9华夏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机械与汽车工程系 课 程 名 称理论学时任 课 教 师授 课 班 级学生评教结果督导评估同行行政工程图学与CAD(专) 70陈全 汽电2061、2、3 94 88 9476建筑制图与CAD 70陈全

47、土木1061、2 83 92土木1063、4 88 87工管1061、2 86 83工程图学与CAD(本) 60范林 电信1063、4 91 94机制数控1065、6 88 68工程图学与CAD(本) 60黄丽 机制数控1067 95车辆1061、2 84 91工程图学与CAD(专) 70刘诏书 汽服2061、2 81 88工程图学与CAD(本) 60王慧源 电信1061、2 94 95工程图学与CAD(本) 60王琳 机制1061 、2 90 98车辆汽服1063 、4 97 97工程图学与CAD(本) 60杨红军 机制模具1063、4 86 93工程图学与CAD(专) 70朱希夫 汽检20

48、61、2 88 915自我评价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1.将图学的基础知识与学科前沿有机地结合起来,改革教学内容,实行知识模块教学,满足了多学科、多专业及创新实践教学的需要。2.教材更新能力强,节奏快,形成了系列化、多层次的立体化教材体系。3. 将教学与工程实践、科研密切相结合。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我校工程图学课程具有稳定、雄厚、团结向上的师资队伍,独立的教学机构,专职的实践教学人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程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整体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实力强,团结、协作,具有活力,在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拓展课程内容、丰富电子教学资

49、源,课程建设达到了一定的水平。1. 学术梯队具有优秀的科研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2. 教材的系列化、立体化、层次化,自我更新能力强,具有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上教学资源的优势。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1.增加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备课时更新教学内容工作量大,课时和教学设施亦相对紧张,有些设想尚不能充分实施。 2.如何进一步拓展工程图学的发展空间,更好地促进科学研究,继续探索更为有效的基础课程师资的培养新模式,是我们仍需努力的方向。6课程建设规划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一、建设目标 将图学的基础知识与学科前沿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高等工程教育思想对课程进行

50、整体规划和设计,全面深化本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性改革。用信息技术和科研成果对课程内容进行提高和完善,将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为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工程性并重,体现本学科特色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二、建设步骤1.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术梯队精品课程必须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和实验教师队伍支撑。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完善课程负责人和图学部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展工程图学的发展空间,继续探索更为有效的基础课程师资培养新模式,培养好后继人才,形成一支结构更加合理、人员稳定的高水平课堂教师和实验教师梯队。2.锤炼精品立体教材 认真研究本课程建设和发展前沿的动向,借鉴国内外同类课程改

51、革的经验,继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在教改实践中取得成果。对现有的教材体系进行优化,推行双语教学,完善网络教学体系和网络教学资源,锤炼出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精品教材。3.创建有学科特色的一流教学内容和方法 进一步完善知识模块教学体系,探索与研究型大学课程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在专业基础课中开展研究型、体验型教学的可能性,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图学教学相结合,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一流教学内容和方法。 4. 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在现有“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网络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库,完善适时远程答疑、在线讨论系统。在现有教学录像的基础上,逐步扩展视频教学内容,为社会

52、公众提供更为方便的共享资源。5. 建设新的评估指标体系 改革考试方法,加大工程实践技能和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及工程形体的创新等综合素质在学习成绩评定中的比重。探索更合理的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6. 规范教学管理 完善已实行的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组教学管理模式。实行课程负责人领导下的集体备课制度,开展主讲教师指导性听课和新教师学习性听课工作。积极组织申报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项目,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学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2007年建设起“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网络教学系统”,并进行扩充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库、完善实时远程答疑、在线讨论系统。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2008年讲课全程录像上网,逐步扩展视频教学内容,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方便的共享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