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4218945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近现代史-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题 目:中日关系的历史回忆与展望专业班级:视觉传达设计级班 姓 名:李昆明 学 号:335月25日中日关系的历史回忆与展望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忆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奉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海相望,有史以来,日本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近年。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近年的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的和谐交往史,也有7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 遭受深重劫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

2、幸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年新中国成立,195年日本独立,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本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是在近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和谐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一)古代中日间的和谐交往和文化交流古代的中国文明不仅仅是东亚的文明中心,在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也是世

3、界上最先进且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作为近邻,日本曾经不断接受中国文明的洗礼。很早此前就有徐福东渡的古老传说,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日两国已有交往的关系,这都阐明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历史的悠久。在约间,日本需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列为国家事业。特别隋、唐时代。中日往来比较频繁,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遗隋使”“迢唐使”、学问僧等到中国学习,从中国吸取、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甚至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某些制度、规章,亦被日本照搬、借用或参照、借鉴。此后,宋、明时代,中日两国的通商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截至现代西方文明进军亚洲前,日本一方面附属

4、于中国的文明圈,另一方面,又作为岛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二)近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对抗斗争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两国的历史进入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近代史时期。近代发端,中日两国有着几乎相似的命运。但是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重点不同,由于中日两国的当政者面对西方侵略的措施有异,两国的发展道路却截然相反,中日两国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2)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列强的重要成员之一,妄图灭亡并独吞中国。(3)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睬常任理事闰,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三)2世纪5年代至1972年

5、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往来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进行了历史性的民主改革,特别是制定了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变化亦翻天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布成立,以全新的形象登上世界舞台。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在美苏的冷战体制下处在两大不同的阵营中,官方正式关系长期处在断绝状态。但日本民间规定对华和谐、开展贸易的呼声很高,日本成立了一大批和谐组织。972午9月2日,田中角荣首相偕大平正芳外相访华,9月日,中日两国政府刊登联合声明,宣布和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从而使战后中日之间持续余载的冷战型政治隔绝状态宣布结束。二、中日关系的

6、现状与因素中日关系目迈进入了两千近年交往史上从未有过的“强强 ”型关系,至少双方已经没有一方是“ 弱者”,这种状态与过去的历史纠葛相联系,很也许浮现当双方遇到矛盾的场合谁也不肯示弱的局面,并且当任何一方的政府在双方交涉中采用外交上所必要的妥协时,往往会被部分民众视为“ 软弱”,从而承受巨大压力,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民族主义情绪的升温,更增强了“民意”对政策的影响在这种压力面前,双方政府外交部门首当其冲,其权威性和灵活性受到严峻挑战。但是,中日两国从各自国家乃至亚洲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从维护“与世界潮流和双方国家利益相一致”的中日关系发展大局出发,对的引导各自国家因两国实力变化所致的不同形式的民族

7、情绪,应当有也许避免两国在互相政策上的 “强强对抗”。然而, 年正值中日复交 40 周年,两国关系却未见回暖的迹象,两国国民之间的互相感情跌到复交以来的最差状态, 面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屡屡的体现,中国方面仍然以维护中日关系大局为重,勉为其难,柔中有刚,沉着应对,力求避免两国关系陷入对抗状态其成果,这个本可作为改善两国关系的十年一遇的契机,事实上变成了中国方面与日本的理性力量及有识之士竭力挽救中日关系的“解困之年”。那么,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趋向强硬? 在这种强硬的姿态背面,日本究竟在想些什么? 日本国内政治与社会思潮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种因素仍然本源于中日间的历史结识问题。由于

8、日本未能深刻反省侵略战争历史并真正结识这段历史的本质,导致诸多人特别是政治家倾向以战前的思维模式“ 度中国之心”,紧张中国军事力量崛起后来,也会像战前日本军国主义者那走上对外扩张之路,日本对曾遭受过其侵略的中国的崛起不仅感到 威胁 并且感到“恐惊”,这种恐惊驱使日本虚张声势,在事实上进入对中“备战”状态, 其对华强硬政策其实是一种虚弱的体现。第二个因素是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不乐意看到中日两国走近。由于在美国看来,中日如果团结起来,美国在亚洲的“存在感”和利益就会受到排挤和削弱。而从日本方面看,加强日美同盟关系,对付中国就有了底气,特别是在钓鱼岛问题上有美国做后盾,就可以对中国强硬,而对中国

9、采用强硬态度,反过来又可获得美国以更明确的防卫支持作为回报日本对中国强硬的一种重要因素,就在于日本仍然受美国操纵。第三个因素在于当今正值日本国内政治乱局,某些政客企图以对华强硬来赢得国内选票,特别是某些地方政治人物异军突起,大胆涉猎外交与国政,各色人等都想抓住“乱世出英雄“的机遇,展示一下独特的“英雄”风采.第四个因素在于日本人对中国崛起的一种很不适应的纠结心理,日本人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心理特别强烈.对中国军事崛起的恐惊、 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感情加上钓鱼岛领土争端的升温,导致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是随着中国的发展越变越好,而是越变越差,在部分政客和媒体的炒作下,日本国民的“对华好感

10、度”更降到了复交以来的最低点这种状况导致掌权者觉得, 越是采用对中国的强硬政策在政治上对自己越有利,同步这种状况也为占据某些地方领导职务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所运用,挖空心思“找叉”激怒中国,而中国越是被激怒,她们就越可以借此进一步煽动“中国威胁论”,在中日两国关系的紧张氛围中浑水摸鱼,谋求实现她们自己或后裔的个人政治野心。至年中,钓鱼岛问题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更加严重。中国历来主张不使用军事力量而以和平方式解决钓鱼岛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对使用军事力量解决钓鱼岛问题有所畏惧。为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中国必须不断寻机加强对钓鱼岛群岛的控制力。中国此后应当且可以采用的措施诸多,有一点可以做的就是,中日两

11、国的学者应为解决钓鱼岛问题发挥应有的作用,犹如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对解决中日间历史结识问题发挥作用那样。通过两国学者的共同研究,在两国共同发布有关资料及观点主张,使两国民众更多地理解对方的资料和观点,知晓钓鱼岛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委,冷静客观地倾听对方的意见,从而将石原一类狂热的民族主义者边沿化,这样就有也许实现令双方满意的钓鱼岛问题的最后解决。三、2世纪的经济展望的岁末,我们迎来了21世纪的第一次全球范畴内的经济危机,其影响力直逼上世纪30年代引起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的“泡沫经济”带来的次贷危机之后,中日两国的经济也陷入发展低潮。那么如何在这不利的大环境下,做好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双赢互惠呢?一方

12、面,坚持和平发展,互为合伙伙伴, 互不构成威胁。日本经济在战后高速发展,成为一种经济大国,其经验的相称珍贵的,值得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借鉴。二国在一定限度上具有互补关系,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物产资源为两国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契机,日本的高新技术则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日本至少仍拥有她国尚难以比拟的若干优势:(1) 日本的经济基本雄厚,生产技术先进,其劳动生产率位居世界第一;节省原材料与低能耗堪称世界之最。(2) 日本工业产品更新之快、“一号机进口,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生产更新战略,令世人为之折服。() 日本的生产全面质量管理闻名遐迩,驰名世界,其名牌产品物美价廉而覆盖国际市场乃不争的事实。(4

13、) 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其环保成效之明显,从其全国犹如一种大花园即可见其一斑。() 日本教育百年大计之成效,为世界其她国家所望尘莫及,人才因素在过去、目前与将来的生产建设中,其巨大潜力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两者在新世纪的结合,必将发明出一种产品时代的辉煌,较好的抵制经融风暴。而在这期间,我们需要虚心学习,以一种大国的姿态,掌握机密技术,为自身发展打下基本。另一方面,增进政治互信和国民和谐感情, 加强互利合伙, 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发展, 共同应对全球性课题。到目前为止,二国之间的摩擦在政治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教科书”问题,“钓鱼岛”的纠纷,东海石油问题,以及台湾问题,今年来都是焦点问题,但都没

14、有得到妥善解决,同步也阻碍了两国的经济交流与发展。新时期新机遇,对两国都是发展契机,二国需对的结识两国的政策发展与原则,尊重两国的政治模式,实现政治和平与经济利益最大化。再者,二国需做好文化上的沟通交流。日本文化深受中国老式文化的影响,特别盛唐时期,日本学者更是踏遍了中国国土的每个角落。自小泉下野后,从安倍晋三到麻生太郎,日本的诸位首相都在一定限度上变化了对华的敌对政策,发展和谐互利的经济、文化氛围。特别在胡锦涛主席的“暖春之旅”后,二国的文化交流也呈现良性循环。这种状态,是同一民族谋求共同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维持亚太地区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四、新时代中日关系展望 中日关系要走出双边范畴, 在

15、东亚和全球发挥作用, 首要的问题仍是克服冷战思维和防备心理。中国举办中非论坛,日本也举办非洲领导人会议, 日本媒体不觉得这是好事, 而是中日在互夺资源。此后如果中日联合起来举办此类活动, 实现多方共赢、多赢, 其效果一定会更好,也好让那些仍有冷战思维的人无言以对。 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需要两国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把握中日关系的方向,需要中日双方共同为此付出努力。而事实上,还取决于日本能否妥善解决对美与对华关系。毫无疑问,将来日本的亚洲政策仍将以日美关系为基本。但必须指出,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以及东亚地区合伙的进展,日本将在“入美”和“入亚”之间面临越来越大的战略选择压力。中日两国构筑“战略互惠关系”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