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介绍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204171844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移动通信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移动通信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移动通信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介绍(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移动通信什么是移动通信呢?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 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体之间的通信。移动通信是通信领 域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是当今信息 社会中最具个性化特征的通信手段。它的发展与普及改变了社会 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目前用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它 包含WCDMA、CAMA2000、TDSCDMA,但我国用的最多的是 前两种。二、WCDMA和CDMA2000的综合比较由于WCDMA和CDMA2000这两种技术都是将CDMA技术用于 蜂窝系统,许多的思想都是源于CDMA系统,因此WCDMA和 CDMA2000有许多相试之处:从双工

2、方式上看, WCDMA和 CDMA2000 属于 FDD 模式。WCDMA 和 CDMA2000 都满足 IMT-2000提出的技术要求,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分组数据和 IP接入等。但它们在技术实现、规范标准化、网络演进等方面 都存在较大差异。WCDMA和CDMA2000各有优势和缺点。WCDMA技术较成熟,能同广泛使用的GSM系统兼容;相比第二 代通信系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而且WCDMA能灵活处理 不同速率的业务。其缺点是只能共用现有GSM系统的核心网部 分,无线侧设备可以共用的很少。CDMA2000的优势是可以和窄 带CDMA的基站设备很好地兼容,能够从窄带CDMA系统平滑 升级,只需

3、增加新的信道单元,升级成本较低,核心网和大部分 的无线设备都可用。容量也比IS-95A增加了两倍,手机待机时 间也增加了两倍。缺点是CDMA2000系统无法和GSM系统兼 容。1. WCDMA与CDMA2000的物理层技术比较WCDMA和CDMA2000物理层技术细节上有相似也有差异,由 于考虑出发点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技术特点。WCDMA技术规范 充分考虑了与第二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对GSM 核心网的兼容性;CDMA2000的开发策略是对以IS-95标准为蓝 本的窄带CD岖的平滑升级。 这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相似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内环均采用快速功率控制。CDMA系统是干扰受限

4、系统,因此 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应尽可能的降低系统的干扰。功率控制技术 可以减少一系列的干扰,这意味着同一小区内可容纳更多的用户 数,即小区的容量增加。因此CDMA系统中引入功率控制技术 是非常必要的。 系统都支持开环发射分集,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码和Turbo码。 系统均采用软切换技术。所谓软切换是指移动台需要切换时, 先与新的基站连通再与原基站切断联系,而不是先切断与原基站 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连通。软切换只能在同一频率的信道间进行,因此模拟系统、TDMA系 统不具有这种功能。软切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大大 减少切换造成的掉话。WCDMA工作频段:19002025阳z频段分配给FDD上行链

5、 路使用,21102170阳z频段分配给FDD下行链路使用, 21102170阳z频段分配给TDD双工方式使用。其中WCDMA和 CDMA2000 利用 19002025 阳 z 频段(上行),21102170MHz (下行)。 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扩频码片速率和射频带宽。WCDMA根据ITU关于5阳fz信 道基本带宽的划分规则,将基本码片速率定为 3 . 84Mcps 0 WCDMA使用带宽和码片速率是cm仙2000-1X的3倍以上,能 提供更大的多路径分集、更高的中继增益和更小的信号开销。CDMA2000分两个 方案,即CDMA2000-1X和 CDMA2000-

6、3X两个阶段。CDMA2000系统可支持话音、分组数 据等业务,并且可实现QoS的协商。室内最高数据速率达2Mb i t/s,步行环境384kb/s,车载环境144kb/so CDMA2000在前向和 反向CDMA信道在单载波上采用码片速率1.2288Mcps的直接 序列扩频,射频带宽为1. 25阳Zo 支持不同的核心网标准。WCDMA要求实现与GSM网络的兼 容,所以它把GS恤P协议作为上层核心网络议;CDMA2000要 求兼容窄带CDMA,因此它把ANSI-4 1作为自己的核心网络协 议。WCDMA进行功率控制的速度是CDMA2000的2倍,能保证 更好的信号质量,并支持多用户。 为了使支

7、持基于GSM的GPRS业务而部署的所有业务也支持 WCDMA业务,为了完善新的数据话音网络,CDMA2000-1X需 要添加额外的网元或进行功能升级。2. WCDMA与CDMA2000网络接口的比较3G标准的基本目标是能在车载、步行车日静止各种不同环境下 为多个用户分别提供最高为144kbit/s、384kbit/s和2048kbit/s 的无线接入数据速率。为多个用户提供可变的无线接入数率是3G 标准的核心要求。CDMA2000可分别用于900阳Z和2GHZ 两个频段CDMA2000的码片速率与IS-95相同,两系统可以兼 容。WCDMA的码片速率为3.84Mcps,显然WCDMA系统中低速

8、率 用户或语音用户的移动台成本会大幅上升,在CDMA2000系统 中则不会如此。WCDMA的接口标准规范、制定严谨、组织严密, 而CDMA2000的接口标准严谨性有待加强。1S- 95厂家设备难 以互通,给运营商设备选型带来了较大问题;3G许诺的高速无线 数据服务必须可以和话音一样实现无缝的漫游,这是至关重要 的。多媒体信息要漫游、视频通话也要漫游,没有这些基本要素,3G 就不能称其为3G。漫游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 是商业利益。在这方面WCDMA显然更胜一筹,它支持全球漫 游,全球移动用户均有唯一标识,而CDMA2000尚不能很好 做到这一点。WCDMA的接口标准规范、制定严谨、

9、组织严密, 而CD阳2000的接口标准严谨性有待加强。1S- 95厂家设备难 以互通,给运营商设备选型带来了较大问题;3G许诺的高速无线 数据服务必须可以和话音一样实现无缝的漫游,这是至关重要 的。多媒体信息要漫游、视频通话也要漫游,没有这些基本要素, 3G就不能称其为3G。漫游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 的是商业利益。在这方面WCDMA显然更胜一筹,它支持全球 漫游,全球移动用户均有唯一标识,而CDMA2000尚不能很好 做到这一点。3.WCDMA和CDMA2000网络演进的比较(l)WCDMA的网络演进技术现有的GSM系统利用单一时隙可提供9.6khit/s的数据服务。如 果复用多个

10、时隙就能升级为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方式;此 后出现了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首次在核心网中引入了分 组交换的方式,可提供144kbit/s的数据速率。接着继续升级采 用8PSK调制,这样传输速率可以上升至 384khit/s这就是 EDGE;WCDMA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高达2M/s。CDMA2000网络演进技术主要的CDMA2000运营商将来自现 在的窄带CDMA运营商。窄带CDMA向CDMA2000过渡的方 式为 1S-95Af 1S95Bf 1S-95C 1MT2000O 1S-95A 的数据传输 速率为14. 4khit/s,为了提供更高的速率,1999年部分厂商开始采用

11、1S-95B标准,理论上支持115.2khit/s的速率。1S-95C进一步使容量加倍,最后升级为CDMA2000。窄带CDMA系统向CDMA2000系统的演进分为空中接口、网络接口及核心网络 演进等方面。 目前窄带CDMA系统的空中接口是基于1S295A,其支持的数 据速率为14. 4kbi t / s,由 1S295A 开级到 1S295B,可支持 64kbit/s。 窄带CDMA网络接口的演进主要指窄带CDMA系统A接口的 升级和演进。对于窄带CDMA系统,以前其A接口不是规范接 口(即不是开放接口),窄带CDMA和GSM的A接口的规范相 比较,GSM是先有A接口标准,然后厂家依据标准开发;窄 带CDMA是厂家各自开发,然后广泛宣传,最后凭借自身影响 修改标准。 窄带CDMA的核心网在美国经过多年发展后,从1S241A到 1S241B到1S241C,我国CDMA试验网和红皮书以1S241C为基 础,1S24 1D规范在1999年底发布,目前1S241E规范还未正 式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