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渝丽版农业气象学(12资环)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0415753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4.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姚渝丽版农业气象学(12资环)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姚渝丽版农业气象学(12资环)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姚渝丽版农业气象学(12资环)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姚渝丽版农业气象学(12资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姚渝丽版农业气象学(12资环)(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业气象复习题部分答案如某画图题仅提供指示作用,并未在word中呈现,请参考教材绪论 第一章名词结释1.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气象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 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2. 气象要素:表征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3. 温室效应: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 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4. 温室效应气体:大气中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主要有二氧化碳、臭氧、一氧化碳、甲烷、氟利昂以及水气等。(填空)5. 温度直减率: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m,气温 约下降

2、 0.65 度。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天气现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现象延续的一个平均状态。时 间尺度完全不一样。天气有易变性,气候有稳定性。2) 大气的组成? 现代大气是由一些永久气体、水汽、雾滴、冰晶和尘埃等物质混合组成的, 这种混合物一般分为三大类: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3)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说出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作用 气象要素水平分 布不均匀 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都集中在这一层,云、雾、 雨、雪、风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4)简述农业气象学的含

3、义研究农业气象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与气象环 境条件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农业设施、农业生物群体、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对周边气象和微气象环境的 影响及调控途径等。第二章名词解释1. 辐射通量密度:自然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发射或吸收的辐射能量。符号E,单位W / m2。2. 太阳常数: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符号Rsc、单位W/m2。 1981年为1367 7( W / m2 )

4、 ,通常采用1367 W / m2 。3.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4. 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5. 短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否则不开花结实。6. 长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大于某时数后才能开花,否则不开花结实。7. 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包含的能量与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可见光)能量的比值。8.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与被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9. 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 本身发射辐射之差。符号 R 。n10. 光照时间:可照时数与

5、曙暮光的总和。11. 可照时数:日出到日没太阳可能照射的时间长度。12. 临界光照长度:可使植物通过光照时段开花结实的光照时间的临界值。1) 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标出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2)地面净辐射的概念是什么?写出地面辐射平衡(净辐射)公式并说明各项所 代表的意义。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之差。R 二(R + R )(la) + 5R - R ( W / m2) nsbsd Ld LuR 和 R :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sbsda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R 和 R :大气和地面长波辐射Ld Lu3)写出任意时刻太阳高度角公式,并说明各项

6、所代表的意义。会计算特定时刻 的太阳高度角 h 。eh = arcsinsin q sin 5 + cosq cos 5 cosl5o(t 一 12)eq :当地纬度5 :太阳赤纬(太阳倾角)t:地方时,按24h计算,每小时15 o也有 sin h = sin q sin 5 + cos q cos 5 cos15o(t 一 12)4)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是怎样被削弱的? 太阳辐射在大气层中经过吸收、散射、反射减弱。 大气中某些成分具有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辐射能的特性,对太阳辐射进行吸 收;太阳辐射进入大气时将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雾滴等质点,都要产生 散射;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物能将部分太阳辐

7、射反射回宇宙空间。5)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为什么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看上去呈橘红色? 当大气中的水汽、尘埃等杂质较少时,主要是空气分子散射,太阳辐射中波 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得多,所以称蔚蓝色。日出、日落时,因光线通过大气路程长,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光被散射殆尽, 所以太阳光盘看上去呈橘红色。6)从光照时间角度分析,作物引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论述) 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对短日照作物来说,南种北引,由于北方生长季内日照时间长将使作物 生育期延长,严重的甚至不能抽穗和开花结实;反之,北种南引,由于 南方春夏生长季内日照时间较短,使作物加速发育,缩短生育期。如果

8、 生育期缩得太短,过多地影响了营养体的生长,将降低作物产量。 对长日照作物来说,北种南引,由于日照时间短,将延迟发育和成熟, 南种北引则反之。7)什么是光能利用率,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包含的能量 e 与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光合有效辐 h射(可见光)能量R 的比值叫做光能利用率U。U二e /R x 100%PARh PAR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效率。8)可照时间的计算及其变化规律如何?春秋分日,地球各地昼长均为12h左右;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北半球白昼长于黑夜(废话),夏至日白昼达一年中的最长,北极圈可能有昼无夜 极昼;秋分到春分的东半年,北半球白昼短于黑夜,

9、冬至日白昼达一年中的 最短北极圈可能有夜无昼 极夜(北极圈招谁惹谁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中高纬度地区纬度愈高,一年中昼长变化愈大,低纬度地区变化较小。 南北半球冬夏相反,春秋相反,昼长随纬度变化规律不变。9)什么是保温效应和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是地面获得一部分能量,由此可见大气对地面有保暖作用,称为 保温效应。温室效应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 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第三章名词解释1. 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的现象。2. 气温直减率Y :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m,气温 约下降 0.65 度。3.

10、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其温 度随高度的变化率丫 。d4. 湿绝热直减率: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其温度随高度的 变化率Ym5.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6. 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7. 活动温度:高于生长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ti8. 活动积温:作物在某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9. 有效温度:日平均温度t与生长下限温度B之差。i10. 有效积温:作物在某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11. 三基点温度:作物生命过程中的最适、最低、最高温度。12. 农业界限温度: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

11、的温 度。1)物体的热特性。1. 热容量C:物体容纳热量的能力,某物体升高或降低1C所放出的能量。分为质量热容量C (单位质量),体积热容量C (单位体积)m Vs2. 热导率九:物体传递热量的能力。3. 热扩散率K: 一定的热量得失情况下,物体温度变化快慢程度。2)什么是y、7、Y ?它们有什么区别?dm(见名词解释)y和y是指某气团升降过程中,气团本身的温度变化率,y则dm表示实际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3)怎样判断大气稳定度? 当yy时,必然有yy y ,则对饱和和未饱和空气块而言都是d d m不稳定的。故称当yy时的气层是绝对不稳定的。d 当yy时,必然有yy,因此无论气块是否饱和

12、,大气都是稳定md的,故称当yy时的气层是绝对稳定的。m 当y=y时,对做干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块而言,大气是中性的;而d对作湿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块而言,大气是不稳定的。 当y=y时,对作湿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块而言,大气是中性的;而m对干空气而言,大气是稳定的。 当y yy时,对干空气与未饱和空气块而言,大气是稳定的;但md对饱和空气块而言则是不稳定的,故称这种气层为条件性不稳定。4)画图并说明的土壤温度垂直分布类型。十壤温度的垂宜分布年)卜温的分布有四种类型:日射型、福射型、过渡型(清唇过渡型、僧晚过渡型)日射型: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类型。辐射型: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类型。 过渡型

13、:土壤上、下层温度的垂直分布具有日射型和辐射型的特征。5) 什么是土壤温波方程?它的作用是什么?T(z, t) = T + A(0)e-z/d sin( t - z / D)T(z, t)表示z深度t时刻的土壤温度,T为地表平均温度,A(0)为地标稳波 振幅,为土温曲线的正弦角度,z为观测深度,t为观测时间。由于土壤温度的周期性日、年变化曲线非常有规律,呈正弦曲线,所以可用 土壤温波方程描述地下任何一个深度,任意时刻的温度。6) 什么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应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的现象。 逆温防霜冻。 利用清晨逆温喷洒农药防虫害。 寒冬季节农副

14、产品的晾晒。 果树的嫁接和安全过冬。 在山区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多考虑逆温。7) 某地五天的日平均温度分别是:105C;117C; 9.5C; 10.0C;120C。该地 五天M1O0C的活动积温是多少,有效积温是多少?活动积温44.2C,有效积温4.2C。(P81)8) 什么是积温?农业积温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在应用中积温 稳定性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为物候期预报、收获期预报、病虫害发生时期预报等的重要依据。 积温是热量资源的主要标志之一。i影响作物发育的外界环境条件,不仅有气象因子

15、还有其他因子。ii积温学说是建立在假定其他因子基本满足的条件下,温度起主导作用的基 础上,然而自然条件下难以满足此假定。iii农业生物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曲线关系。iv当气温超过三基点温度的上限时,温度对作物发育不利,但计算时并没有 剔除,也造成积温的不稳定。v积温的计算是以日平均气温作为基础,并未考虑最高最低温度对发育的影 响。vi有的作物本身对光照有特殊反应。第四章 水分名词解释1. 绝对湿度P :单位体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2. 水汽压e :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3. 相对湿度RH: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4. 饱和差 d :在

16、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5. 露点温度乙: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气温时空气达到饱d和时的温度。6. 农田蒸散ET:植物真疼(sorry,是蒸腾)和农田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时同 时发生的,将农田表面水分输送到大气中去的总过程。7. 降水量:从云中降落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单位水平 面积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单位 mm)8.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mm/d或mm/h)9. 冰晶效应:在温度低于0C时由于平冰面的饱和水汽压低于平水面的饱和水 汽压,对水面还未饱和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和,此时在水滴和冰晶共 存的条件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

17、断增长的现象。10. 作物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及水分过多或缺乏对产量影响最 大的时期。11. 作物水分关键期:在作物水分临界期内,如果当地降水条件配合不好,这一 时期便是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12. 水分利用率:农田蒸散消耗单位重量水分所制造的干物质重量。1. 双峰型水汽压日变化发生在何地何季?出现原因是什么?主要出现在夏季湍流交换较强的陆地上。 由于水汽压要受蒸发量和湍流垂直交换的双重影响。2. 自然界中有哪些途径和方式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 e 超过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e ;或者使含有一定量水 as 汽的空气冷却,使饱和水汽压减小到小于

18、当时实际水汽压。3. 水汽的凝结条件是什么?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空气中有凝结核或凝华核。4. 露和霜是如何形成的,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凝结时的露点温度高于oc,水汽凝结为露,如果露点温度低于oc,则水汽凝华为霜。露对雨水缺少的干旱地区的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在干热天气里,常有维持植物生命的功能,但也会助长病菌的繁殖,若水果表面沾有大 量露珠而不散,会使果面产生锈斑,品质下降。露霜形成时释放的潜热可缓 和植物体温的下降。5. 什么是水分利用率?如何提高水分利用率?农田蒸散消耗单位重量水分所制造的干物质重量。灌溉、良好的种植方式、风障、覆盖、染色、作物与品种配置。第五章 气压和空气运动名词解释

19、1. 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2. 气压系统:低气压、低压槽、高气压、高压脊、鞍形气压场,以上五种气压 水平分布型式统称气压系统。3. 低气压(气旋):占有三维空间的,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大尺 度涡旋。4. 高压(反气旋):占有三维空间的,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5. 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存在时,单位质量空气所承受的力。6. 水平地转偏向力:因地球绕自身轴转动而产生的非惯性力。7. 地转风:在自由大气等压线平直的气压场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 向力相平衡时所形成的风。8. 梯度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三力达到平衡时的 风。9. 湍流:

20、空气的不规则运动。10. 大气环流:全球范围大气运行基本状况,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和特征, 是各种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基本条件。11. 行星风系:全球范围内呈纬向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12. 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使完整的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范围 较大的闭合的高、低压区,他们主宰着大气的活动和水热的交换,对天气和 气候的变化有重大影响。13. 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14. 海陆风(白天海风、晚上陆风):在沿海地区发生的昼夜间有风向转换现象 的风。15. 山谷风(白天谷风,晚上山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地面风常从谷地

21、吹向山坡,晚上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16. 焚风:气流翻越高大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形成又干又热的风。1. 作用于空气上的力有哪些 ?它们对空气运动的影响是相同的吗?为什么? p124 (可能会考公式,建议翻书看看)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低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不相同。一般来说,气压梯度力是使空气产生运动的直接动力,其他力是在 空气开始运动后产生和起作用的。地转偏向力对高纬地区或大尺度空气运动 影响大、低纬小;惯性离心力在空气曲线运动时起作用、直线运动时可忽略, 摩擦力在摩擦层起作用,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也不考虑。2. 画图并说明地转风的形成。 地转风:在自由大气等压线平直的气压

22、场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 向力相互平行时所形成的风。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100010101020hFa低压气匡梯度刃地转凤I I -1 Wg.地转偏向力(北丰球)地转风形成示意3. 画图并说明梯度风的形成。P1294. 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等压面图(气压处处相等,咼度不同)等咼面图(咼度相等,气压不同)5. 画图并解释摩擦层中的风为什么是斜穿等压线的?P130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咼压指向低压,水平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 向并指向其右方,因此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的力为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 度力的合力,当三个力平衡时风向斜穿等压线。(G:梯度力R:摩

23、擦力 上 A 风向,下 A 地转偏向)国4 * 27三个力平衛时的风6. 地方性风的形成。 P135 与气压场的关系很小,只在晴朗天气下表现显著。7. 画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注明风带和气压带(行星风系)。说明三圈 环流的形成过程。 P132从副高带吹向赤道高压带的风,受到地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形成东 北风,南半球则形成东南风。这两道信风到赤道附近副和,补偿了赤道上空 流出的空气,于是热带地区上下层气流构成了信风环流圈。三圈三风四带:热带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极地环流圈;东北信风,盛行 西风,极地东风;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负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压妙欧地低-压帝8. 大气环流

24、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太阳辐射(最基本) 一级环流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海陆分布 二级环流 地形 三级环流9. 什么是季风?季风是怎样形成的?试论述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区别。东亚 季风的天气气候特征如何?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叫季风。 太阳辐射的分布随季节的变化:行星风系移动。 海陆热力差异:海陆季风。 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高原季风。形成风向强烈变化来势东亚季风海陆分布因素东北风、西南风冬季风夏季风缓慢南亚季风行星风系移动西北风、东北风(冬)西南风、东南风(夏)夏季风冬季风爆发十启第六章 天气名词解释:1. 天气:一些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表示的瞬时或一段较短时段

25、内的大气综合状 况。2. 气团:物理属性比较均匀,垂直方向变化比较一致的一大块空气。3. 暖锋: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4. 冷锋: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5. 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势均力敌,或由于地形阻滞作用,锋面很少 移动或在原地来回摆动。6. 锢囚锋:由于冷锋移动速度较暖锋快,冷锋赶上暖锋或者两条冷锋相遇,把 暖空气抬到高空而在原来锋面下面又形成的新锋面。7. 天气系统:对天气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流场、气压场、温度场和湿度场上的 特定系统或特定天气现象。8. 锋面气旋:温带地区最常见的一类气旋。9. 寒潮:

26、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引起气温下降的天气过程。10. 台风: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统称“热带气旋”,在西太平洋称台风。11. 农业气象灾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不利天气或气候条件造成的损害。12. 冷害:农业生物在零度以上相对低温受到的伤害,可使作物生育延迟,或是 生殖器官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减产。13. 冻害:植物或动物在零下强烈低温下受到的伤害,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14. 霜冻:在温暖季节里,土壤表面或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植物组织冰点以下 的低温而使体内组织冻结产生的短时间低温冻害。简答题:1. 什么是气团?其形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气团是如何变性的?气团地理分 类的名称和主要天气特征及主要分

27、布地区如何? 物理属性比较均匀,垂直方向变化比较一致的一大块空气。 大范围性比较均匀的下垫面 适当的环流条件 气团形成后,当环流形势发生改变,它离开源地移动时,由于下垫面性质发 生改变,气团的物理属性也随之发生改变。北极气团(这个太多了,阿门,自己翻书吧,pl43极地气团我记得老师说主要考我国的。热带气团赤道气团2. 锋的分类及锋面天气。 移动方向分: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 伸展高度分:对流层锋、地面锋、高空锋。 地理位置分:冰洋锋、极锋、赤道锋。暖锋:锋前天气:低温晴朗锋面天气:连续性降水 锋后天气:气温升高。冷锋:锋前天气:温暖晴朗锋面天气:连续性降水 锋后天气:气温 降低。3.

28、影响中国的气团有哪些?相应气团控制的地区天气特征怎样? 变性西伯利亚气团;在冬季,一般大陆辐射冷却强烈,气温低,水汽含量少,天气晴朗。 热带海洋气团:天气一般较好,午后在陆地上常有积云出现。 热带大陆气团:一般天气炎热干燥,地面气温高,可达3540 度或以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天气晴朗无云。 赤道气团:造成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大量降水。4. 锋面气旋的结构及其天气特征如何?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涡旋,自中心向前方伸展出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出一 条冷锋。冷暖锋以南为南为暖空气,以北为冷空气。当锋面气旋的前部经过时,常出现气压下降,温度升高,天气回暖,有阵雨或暴雨,多刮较大的偏南风;它的后部经过时,气压

29、上升,温度下降,刮西 北风或北风,多云、阴天或下雨、下雪。5. 试述西太平洋副高的天气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自己看着简述吧)P152冬季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强度减弱,范围缩小,退居海上,对我国影响不大;夏季,它北进西伸,与印度大陆的低压配合构成偏南气流,是我国 中部和南部地区主要水汽来源。高压脊西部和西北部边缘与西风带锋区相 邻,多气旋和锋面活动,一般水汽充沛,上升运动强烈,故多阴雨天气。脊 线附近下有很强的辐散下沉气流,多晴朗少云、炎热的天气;脊线南侧为东 风气流,常有台风、热带低压、东风波、热带辐合带等热带系统活动,常产 生大雨甚至暴雨、大风、雷暴等强对流天气。6. 什么是寒

30、潮?寒潮所产生的灾害性天气有哪些?会带来什么样的农业气象 灾害?大范围强冷空气引起气温下降的天气过程。 灾害型天气包括霜冻、冷害、大风、风雪以及风沙等。 冻害、霜冻、寒害。7. 干旱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分类的,各类干旱的具体内容如何? 干旱在高压长期控制下形成,发生范围较大。 大气干旱:由于大气的蒸发力很强,使植物蒸腾耗水过多,根系吸收水 分不足以补偿蒸腾支出,致使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恶化。 土壤干旱:由于土壤含水量较少,土壤颗粒吸水力增大,根系难以吸收 到足够水分以补偿蒸腾消耗,使植物体内水分收支失去平衡,从而影响 正常生理活动。 生理干旱:由于土壤环境条件不良使根系生理活动遇到障碍,导致植

31、物 体内水分失去平衡而发生的灾害。 黑灾:草原冬季持续少雪使牲畜饥渴致死,是牧区干旱的一种形式。8. 什么是霜冻?霜冻的分类有哪些?防御对策是什么? 在温暖季节里,土壤表面或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植物组织冰点以下的低温 而使体内组织冻结产生的段时间低温冻害。根据霜冻发生的时期早霜冻晚霜冻 根据霜冻发生的天气条件平流型霜冻辐射型霜冻平流辐射霜冻 防御措施:a)农业技术措施:培育抗寒品种,选择适宜种植区、播栽期, 加强田间管理,霜冻发生前喷洒除冰核制剂。b) 物理措施:灌水法;熏烟法;覆盖法;加热法;鼓风法;喷雾 法;风障法。9. 什么是冷害?冷害的分类有哪些?(详细回答)? 农业生物在零度以上相对

32、低温受到的伤害,可使作物生育延迟,或使生殖器 官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减产。a)低温、寡照、多雨的“湿冷型” b)天气晴朗,有明显降温的“晴冷型”天气型。c)持续低温天气型。根据危害特点及受害症状:延迟型冷害:低温导致作物发育延迟,或开花 后持续低温使谷粒不能充分灌浆、成熟,导致减产和品质明显下降。障碍 型冷害:作物生殖生长期遇短时间低温,使生殖器官生理机制破坏,造成不 育或部分不育,形成空壳和秕粒。主要发生在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混合 型冷害:二者同一年发生,比单一类型危害更严重。病害型冷害。10. 冷害、霜冻、冻害的区别是什么?(从产生原因、出现季节、温度指标、危 害对象、植物外观表现方面回答)

33、(无力了,自己找吧)第七章、第八章名词解释:1. 下垫面: 是大气中热量和水分的主要来源。2. 气候带:根据气候成因或多种气候要素的相似性而划分的与纬度大致平行的 带状气候区域。3. 气候型:根据气候的基本特征划分的气候类型。4. 海洋性气候:海洋中的岛屿与临近海洋的地区由于受海洋、洋流以及来自海 洋上的暖湿气团影响。5. 大陆性气候:分布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常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很少受到 海洋暖湿气团影响所形成的气候。6. 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在大陆东部地区形成的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 干燥的气候类型。7. 地中海气候:指纬度30o40o附近大陆西岸的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的气候类

34、型。8. 大陆度(计算大陆度)表征某地气候受大陆影响的指数K = 竺 -20.4sin申K为大陆度,A为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值,申为地理纬度9.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以气候条件来估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在当地光、热、 水等气候资源条件下,假设作物品种、群体结构、土壤肥力和栽培技术都处于最适状态时,单位面积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10. 气候生产力:土壤养分、C02、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出于最适状态下,单 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温度和水分等气候因子所确定的产量 上限。11. 干燥度: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12. 小气候:在大气候条件下,由于下垫面某些构造和特性的不同,造成热量和 水分收支差异

35、,形成了近地气层和土壤上层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13. 活动面:由于辐射作用直接吸热和放热,从而影响其上下物质层热状况的表 面。14. 农业小气候:以农作物为下垫面的小气候。1. 洋流是如何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它在经向上的运输作用,使不同纬度的热量得 以交换,从而调节南北的纬度差异。同一纬度的东西两岸,大洋西岸因受暖 流影响,可使温度上升35 度并容易产生降水,而大洋东岸的冷洋流可降温 35 度,并且多雾而少雨,同一沿岸不同纬度因受不同性质洋流的影响气温 和降水也有明显不同。2.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3. 简述海洋性气候及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36、。 海洋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温低于秋温,温度变化和缓,气温的年、 日较差均小,最热 8 月,最冷2 月,降水丰沛;季节分布均匀,年际变化小; 相对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大陆型: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度变化剧烈,春温高于秋温;气温的年、 日较差均大,最热 7 月,最冷1 月,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匀,且多集中 于夏季,年际变化大;气候干燥,相对湿度小,云雾少,日照多,终年多晴 朗天气。4. 简述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季风气候:一年内冬夏两季盛行的风向、云雨量和天气系统等都随着季节发 生明显的变化。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高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副高南移,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

37、降水丰富,气候温和湿润。5. 为什么说中国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季风性:在风上的反映:冬季中国受蒙古冷高压的控制,盛行风以偏北为 主,夏季转受太平洋副高的控制,盛行风以偏南为主。 在温度上的反映:冬季风极盛时,气候寒冷干燥,成为同纬度上 最冷的地方,夏季风盛行时,气候暖热。湿润多雨,炎热程度胜于同纬度其 他地区。 在降水上,雨季的起止和季风的进退一致。大陆性:温度上反映:年较差较大;春温高于秋温。降水上反映:夏季降水多;多对流性降水;年降水变率大。6. 中国有哪些气候类型(pl96)。我国具有除了极地和地中海气候以外的所有气候类型,即东部季风区、西北 干旱区、青藏高原区。7. 划分季

38、节的方法有哪些?具体内容如何? ( p l 97 )1)天文季节: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位置而划分的季节。以“两分两至 为四季之始。2)气候季节:以侯平均温度为指标划分的。春、秋:侯平均气温介于1022C ;夏:高于22C ;冬:低于10C。3)自然天气季节:根据大气环流、天气过程和气候特征划分的季节。8.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 p 203)1)光能资源充足,利用潜力大。2)热量资源丰富,有利于多种作物种植。3)东南季风区水分充沛,雨热同季。4)西北干旱区干燥少雨。5)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灾害频繁。9. 我国的气候弊端是什么? ( p 205) 年际变化较大,降水、温度年际波动较大。因此,旱、涝、风、冻等自然灾 害相当频繁。建国以来,平均每三年便有一次较大范围的灾害。华北、东北、 西北的春旱和初夏旱,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华南及长江中下游的春涝和夏涝, 西南的夏秋涝,东北、华北的冻害,南方的低温冷害等,均严重地威胁着农 业生产。 (终于做完了,吼一声, -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