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所有课文教案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4128605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所有课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所有课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所有课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所有课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所有课文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语文所有课文教案【篇一:人教版初中语文优秀教案锦集】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熟读并背诵课文。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理解古今异义现象。 、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抱负。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抱负。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对的结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抱负境界。课前准备:收集课文有关材料 教学措施:朗读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学时划分:两学时第一学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

2、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3、流畅的朗读课文,运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种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窗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某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出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种人,她的生活布满坎坷磨难,但她把但愿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体现了她对人生抱负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1、有关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出名诗人、文学

3、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她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她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她是国内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 2、有关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涉及“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前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某些补充。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了一种与现实世界相

4、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抱负社会。 3、有关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近年,对于战乱导致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她深知无法变化现状,也不肯干预这种现状,只得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种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预习 四,读课文,疏通文意 1、第一段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注意太原是年号,该句交代了时间,主人公,以及她的职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天)她顺着溪水划船,忘掉了路程的远近。缘:沿着。

5、之: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数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实是一种大体的数量词,表达估计而已。)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花儿纷纷都落下来。古今异义: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杂:别的;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非常惊讶,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甚:很; 异:感到奇怪;之:语调助词;复:继续;前:向前;欲:想要;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其:批示代词,这,那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浮现一座山。尽:到头)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

6、有点光亮。仿佛:隐隐约约。)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属: 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同样。其:这,那。悉:都) 2、字词翻译:缘:沿着。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复:继续。欲:想要。尽:到头。仿佛:隐隐约约。 才:仅仅。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然:整洁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的小路。 黄发:指老人。3、古今词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运送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

7、(古义:妻子子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关联词语)如此 (古义:像这样 说如此 今义:这样) 缘 (古义:沿 缘溪行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绝,不通音信;现代:隔开。 皆叹惋:叹惋:惊叹,惋=惊;现代:惊叹惋惜。寻病终:寻:顷刻,不久;现代:找。 4、词类活用: 才通人通:使动用法使人通过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动词走完 渔人

8、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复前行 前:名词-状语 向前 一词多义:之: 忘路之远近:的 渔人甚异之:语调助词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批示代词,这.舍:舍弃 “便舍船 ”房舍 “屋舍俨然” 寻:寻找 “寻向所志”不久 “寻病终” 志:做标记 “到处志之”标记“寻向所志” 向:此前 “寻向所志”对着 “眈眈相向”为:w?i作为,动词。“以捕鱼为业”wa对,向。介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局限性为外人道也” 乃:于是,就 “见渔人,乃大惊”居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复:又 “复前行”再“不复出焉”遂: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遂迷(最后,终于); 武陵人捕鱼为业:即以捕鱼为业,靠

9、捕鱼作为职业。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为:作为。 缘溪行:沿着小溪往前行。缘:沿着,顺着。忘路之远近:忘掉了路程的远近。远近:偏义复词,文中仅指远。落英缤纷:地上的落花杂乱繁多。落英:落花,一说刚开的花。缤纷:杂乱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捕鱼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捕鱼。异之:以之为异。之:指见到的景象。 复前行, 欲穷其林:(渔人)又继续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复:又,继续。前:向前(方位名词作状语)穷:穷尽。 林尽水源:尽:消失。 便得一山:得:发现,看见。 才通人:仅仅容一种人通过。才:副词,只,仅仅。通:使??通过。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然:?的样子。 土地平旷:旷:空

10、旷,开阔。 屋舍俨然:俨然:整洁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之属:这一类。 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往来:名词,代往来的人。种作:名词,代种作的人。悉如外人:悉:全,都。外人:桃花源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黄发:借代老人,旧说长寿的象征。垂髫:借代小孩。 怡然自乐:怡然:快乐的样子。 乃大惊:乃:居然。 问所历来:所历来:从何处来,所,处所,地方。 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详尽。之:指代桃花源中人所问的问题。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咸来问讯:咸:副词,都。问讯:讯=问,打听,询问

11、。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云:说。先世:先辈。乱:战乱。率妻子邑人:率:带领。妻子:“妻”与“子女”。邑人:同乡人,乡邻。来此绝境: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隔:遂:于是,就。外人:桃花源外的人。间隔:隔绝,不通音信。乃不知有汉:乃:副词,竟。 无论魏、晋: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人:渔人。为:给。具:同“俱”具体。所闻:所懂得的世事。 皆叹惋:皆:都。叹惋:惊叹,惋=惊。 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延:邀请。其:她们的。 停数日,辞去:停:居住。辞:辞别。去:离开。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局限性为外人道也:足:值得。为:对。道:说。也:语调词。 既出:既:副词,已经,

12、后来。得其船:得:找到。其:自己的 便扶向路:便:就。扶:沿,顺着。向:本来的,先前的。 到处志之:志:做标志。 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 说如此:如此:自己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遣:派寻向所志:寻:寻找。向:本来。所志:所做的标志。遂迷不复得路:遂:成果。 闻之,欣然规往:闻:听。之:渔人去过桃花源一事。欣然:快乐的样子。规往:筹划前去。 未果,寻病终:果:动词,实现,成为事实。寻:顷刻,不久。后遂无问津者:遂:就。问津:问路,寻访。者:?的人。 三、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2、收集文中浮现的古今异义词以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成语。2概括每个自然段段意,体会

13、全文的思路。 第二学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理清文章构造,把握语言的具体内涵; 2、能力目的:感悟作者透过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和抱负;3、情感目的:领略文章的美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语言内涵的把握和领略文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抱负; 教学难点:文章写做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上堂课我们理解了文章的重要内容,并且初步理解了桃花源是一种如何的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具体地理解作者透过这些文字想要体现什么内容。 指名说出课后收集的文中古今异义的词以及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成语明确: 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送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

14、子 古义:妻子子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说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成语:世外桃源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二、回忆内容,梳理构造: 1、请人们再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通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2、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渔人发现桃花林的通过;第二部分():渔人进入桃花源及其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

15、的情形; 三、结合内容,把握内涵:(接下去我们就按照文章的层次去一同揭开桃花源的真面目)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篇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校本研修反思(一) 朝阳中学 张丽 语文教学应当直面于“人”,根植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于漪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很喜欢这句话,可以说它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我觉得,语文教学要想达到这些预想,一方面要弄清三个层面教什么、如何教、教的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再据此设计教学方案(即课堂教学设计)。而一种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如下几点考虑:

16、一、设计合宜的教学目的 (一)确立教学目的的三个根据: 1. 学生。 (2)学习风格分析: 依赖型独立型 聚合思维型发散思维型 整体型序列型言语型表象型 ()初始能力分析和先前知识分析 附:分析学情的措施 学生作业分析;谈心,访谈;课堂观测(关注学生过去到目前的变化);课堂有针对性的提问;重点问题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学生心理 2教材 :教材是贯彻课程原则的载体,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媒介,是构成课堂的基本要素之一。 .教师: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发明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略,引导学生在实

17、践中学会学习。 (二)、确立教学目的的经验与困惑 .我懂得这个阶段(如初中阶段,或一种年、一种学期、一种单元)语文课程的目的吗?2.我选定的教学目的与否在总的语文课程目的的框架体系内? .本堂课与否选择了一种相对集中的具体的目的?4这个目的是大多数学生需要达到的吗? 5.教学目的是这篇课文中所蕴涵的核心价值之一? 二、设计合乎逻辑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活动设计方略1.注意教学节奏2活动板块的设计:起(5分钟)、承(分钟)、转(5分钟)、合(5分钟) .选择教学方略 (1)教学方略无所谓好坏,合宜的才是好的; (2)使用教学方略也有技巧。以最常用的“课堂提问”为例。 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

18、问过于频繁,数量过多;反复问题和反复学生的回答,使大量故意义的时间丢失,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问题,这样,会挫伤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选择相似学生回答问题;控制问题的答案,使整堂课都是教师的观点,没有学生自己的观点;予以悲观的反馈,会减少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忽视学生的提问等等。.针对以上弊端,教师应当如何设计问题? a.事先准备许多和课文的教学目的直接有关的基本问题:(1) 不同水平的问题。 (2)保证基本问题的顺序对学生是合逻辑的。() 保证问题的措辞清晰并适合学生的水平。 b.提问的注意点: ()在小卡片或纸张上写下重要问题并在上学时做参照。 ()一次问一种问题

19、,如果有必要,改用别的措辞表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涉及等待时间),回答每一种问题。 ()避免修辞性问题(如,谁懂得?没人懂得)。 5课堂提问不同的形式直问:对某一简朴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论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体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 曲问: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寻找契机。反问:针对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结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激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在准备状态时,使用鼓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克制状态调动

20、到兴奋状态。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核心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认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体现形式为“为什么?”“请阐明理由”等,这样便于易中求深。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仅供参照。【篇三:初中语文背影教学案例】背影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本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描写的对象都是一般人。通过一般人的平常琐事,体现“爱”的主题,诉说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对于一般人、弱者)的同情和关爱。学生可以从阅读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美的情操。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型之作,至今仍布

21、满动人至深的力量。它动人的力量从何而来?在于作者用纯朴诚挚的语言,体现爸爸在祸不单行、生活困苦、哀愁焦急的日子,用自己的方式无微不至的关怀远行的儿子。父子之情跃然纸上,父爱在背影的烘托下显得异乎寻常地深沉和动人。正是这样一种在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成了本文的聚光点。爸爸的慈祥和固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分离时深沉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文章无论记人、叙事还是抒情都十分平实,在平实之中蕴含着极为深挚的情感,是一篇饱含真情实感的美文。 2、学生分析: 我班一半以上的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因而对亲情的渴望非常强烈,但谈及爸爸,除了严肃和陌生外,几乎没有其她印象。在这种状况

22、下,缺少相应的情感体验,要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学会把握和领悟人性美,最后学以致用,以我笔写我心来刻画有血有肉亲情洋溢的爸爸形象,在这些方面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而我觉得在上学期开展的母爱如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本上,给这些不谙父爱的学生们上一堂她们最该补的“父爱”课,很有必要。让学生既欣赏了美文,又懂得感恩父爱,因而制定如下教学目的。 3、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之情。 (2)、学习描写人物的措施,体会语言的特点。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4、教学思路: 背影是一篇为人称道的美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感念爸爸及对自己过去不理解父爱而今懊悔不

23、已的诚挚浓厚的感情。这样的写作过程,是“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有感而发的文章,才也许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因而我分“理解背景,进入情境”、“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合伙探究,细节赏析”、“拓展阅读,学生习作”四个环节进行赏析。 .教学手段: (1)朗读: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动人,因而感知,感悟文章内容,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教师配乐朗读、听录音、学生齐读、散读等。 (2)研讨点拨: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重点研读文中爸爸说的“五句话儿”,浮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颖”,“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核心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

24、会,教师在疑难处予以指引点拨。 二教学环节 (一)理解背景,进入情境 以文学常识导入: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某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1925年10月朱自清先生接到爸爸来信,不禁回忆起八年前与爸爸在南京浦口分别时的情景,写下了记实散文名篇背影。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由于文中所引的爸爸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爸爸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爸爸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论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味本文体现了一种如何的思想感

25、情。注意文中几次浮现背影。 生:本文字里行间渗入着淡淡哀愁,爸爸对儿子疼爱、不舍。 师:从朱自清先生的写作背景来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你能描述当年“我”写背影时的真实心绪吗? 生:本文写于2年0月,当时“我”正在清华大学任教。社会的世态炎凉,使“我”近年来在寂寞困愁中生活。正值家境败落惨淡,祖母的死,爸爸的失业,变卖典质还亏空,又添新债办丧事,“我”为走投无路而绝望。 生:家庭光景如此惨淡,为了“谋事”糊口和读书谋求出路,父子不得不依依惜别,踏上了颠沛流离的路途,不知何时再能会面的痛苦困扰着“我”。 (此环节教师要珍视学生阅读的最初体验,特别是文章的感情基调的理解。) (三)、合伙探究,细节

26、赏析 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来探究本文。本文作者描述的是惨淡家景之下,冬天相别之时,儿子心目中爸爸的“背影”。接着扣紧爸爸说的“五句话儿”,浮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颖”来组织课堂教学。 重点要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浓浓的父爱之情。要读出与文章情境相似的感情,一篇好文章读起来或荡气回肠,或慷慨激昂,或温情脉脉,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读书明理。阅读佳作美文,崇高的情操、崇高的思想就会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孩子的心田,提高她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从而结识社会、结识人生,学会做人。 师:(第一环节聚焦“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几

27、次背影的浮现各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细细品味。 (学生讨论时,教师可参照课后练习一中的问题设计进行引导。明确后,用多媒体展示进行纵向比较) 师:(第二环节解读眼泪)见到爸爸的背影时,作者流了几次泪?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师:研读文中三处跌宕的情感潜流。不送与送是第一处跌宕。你能推测爸爸的心路历程吗? 生:“我”到南京为的是谋事糊口,心烦事忙,没有空送儿子。但是怕这个熟识的茶房敷衍“我”,不放心就又来车站送儿子了。 生:这里动词“踌躇”使用了两次。“颇踌躇了一会”,时间较长;“踌躇了一会”,时间较短。体现爸爸是通过深思熟虑,最后作出的决定。阐明爸爸关爱儿子赛过关爱自己。 生:这里也两次使用了副词“终于”,更表达作出“送”的决定的艰难思考过程。 师:走与不走是第二处跌宕。你能推测爸爸的心路历程吗? 生:上车后帮儿子忙前忙后,将诸事安排停当,儿子却让“我”走,但“我”还不想走,还想跟儿子多待一会儿,去买桔子给她路上解渴吧! 师:颓唐与惦记是第三处跌宕。你能推测爸爸的心路历程吗? 生:“我”少年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凄凉、颓唐!家庭琐屑让“我”发火。唉,“我”的身体又不好,在北平的孙儿目前多高了?不知儿子目前过得好不好?咋不来封信呢?师:文中第五节一连用了两个“聪颖”。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聪颖”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