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衔接》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4075323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衔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衔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衔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衔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衔接》(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组校本培训时间:9月13日 地点:五楼小会议室主讲:张连华 参加人员:中小学教务领导、语文教师内容: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一 小学生进入初中,过渡衔接不好的主要原因1教材内容与版本不同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到了中学,教材体系一下增多,内容加深,知识点增多,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我们小学使用的教材版本是教科版,中学使用的是人教版,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知识体系割裂,违背了九年一贯制教学的基本要求。2教师教法不尽相同 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

2、老师反复讲、反复练。学生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中学教学容量大,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而且初中教师大多喜欢把问题直指中考,对初一新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认知前提、管理方式、教育教学现状等方面认识不全面,了解不透,教师的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主导作用发挥不好,对学生估计过高,教育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师生协调适应差,下力不少,收获不大。3学生特征不同 从小学进入初中,在成人眼里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但在一个十二三岁孩子的眼里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学科多、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大部分同学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导

3、致一部分学生成绩跟不上,走弯路,学习成绩出现滑坡。4学习习惯不同 学生在小学阶段习惯好、能力强的同学,进入初中后,能够较为迅速地适应初中学习,这些同学的优点是:对语文学习有热情,积极性高。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了中学就不会学习。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学不会,课堂上讲得多,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这些学生在进入七年级后难以适应中学的学习,自然感到学习吃力。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逐渐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的“分化”与成绩“滑坡”。 从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高年级和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

4、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脱节。由此可见,做好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二 做好小学和初中衔接过渡的措施1明确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标是九年一贯制,更注意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重视。在阅读方法上,由小学“学会默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到初中“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理解和分析评价方面,由小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到初中“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对课标心中有数,才能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 2把握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 一个人的

5、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像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起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难以设想了。新课程标准采用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思路,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在处理课文内容时,首先要适度加深。即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对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理解透彻,更要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本的主要内容。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明确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出来的,而不是单纯地停留于课文内容做“表面游戏”。其次适当延伸。也就是不局

6、限于课文本身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特点,适度进行一些拓展训练。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潜意识行为,对人的一生起着永久性作用。小学阶段就要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如: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形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正确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等。4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

7、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5了解中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作好毕业前的过渡工作 六年级的语文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复习迎考工作外,还有必要了解七年级语文,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特点、教学方式等,适当地按中学语文的教学要求试教学生,让他们在毕业前能够面对难度较大的语文天地,了解一些中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明白中小学语文的差别。6从试题的编制中体现中小学衔接 从每年的初中语文试卷和中考试卷中发现,命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突出“学生发展为本”和“面向全体学生”理念的要求。(2)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3)坚持“时代

8、性与综合性统一”的思想。(4)体现“学科渗透德育”的思想。因此,在小学六年级命题中遵循“既紧扣书本,又略超越书本;既注重基础知识,又重视能力考查;既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更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初步形成和发展”这一原则,力争使试题出得“活而有格,符合当前的语文课改的方向,渗透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思想,对今后教学起到导向的作用。”总之,在新课程新理念下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一套有效的衔接方法。测量学模拟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得分评卷人复查人1

9、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A 180 B 0 C 90 D 270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 )。A 5 m B 0.1 mm C 5 cm D 50 cm 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A 高差测量 B 距离测量 C 导线测量 D 角度测量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A 220 B 40 C 南西50 D 南西40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6. 闭合导线在X轴上的坐标增量闭

10、合差( A )。A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B 与导线形状有关 C总为0 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7. 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 )。A 比例符号 B 半依比例符号 C 地貌符号 D 非比例符号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9. 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A 投点 B 地面连接 C 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 D 井下连接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C )的铅垂距离。A 坐标原点 B任意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赤道面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A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

11、上B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C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D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B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C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D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B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B、C、D、E五等C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点位于

12、线段MN上,点A到点M和点N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NA=2mm,则A点高程为(A )ANM373635A 36.4m B 36.6m C 37.4m D 37.6m100301303010030DCBA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转折角如图,则CD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B )A B C D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 )A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B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C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D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A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

13、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B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D )。A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A 整平-瞄准-读数-精平C 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D粗平-瞄准-精平-读数19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主要任务是( D )A 实现井上下平面坐标系统的统一 B 实现井上下高程的统一C 作为井下基本平面控制 D 提高井下导线测量的精度20 井口水准基点一般位于( A )。A 地面工业广场井筒附近 B 井下井筒附近C 地面任意位置的水准点 D 井下任意位置的水准点二、

14、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21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检核,在一个测站要测量两个高差值进行比较,通常采用的测量检核方法是双面尺法和 。22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_磁北方向_和坐标纵线方向。23地形图符号一般分为比例符号、_半依比例符号_和不依比例符号。24 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巷道的方向和坡度,通常要进行中线和_的标定工作。25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_偶然误差_。26 地物注记的形式有文字注记、 _ 和符号注记三种。27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是: 0-90 。28 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 对中 。29 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对

15、大地水准面采用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进行表示,这个数学曲面称为 参考托球面 。30 光电测距仪按照测量时间的方式可以分为相位式测距仪和 差分 。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31竖盘指标差竖盘分划误差32水准测量利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的高差33系统误差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具有统计规律性的误差34视准轴仪器望远镜物镜和目镜中心的连线四、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35简述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时一个测站上的工作步骤和角度计算方法。对中,整平,定向,测角。观测角度值减去定向角度值36什么叫比例尺精度?它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有何意义?图上0.1毫米在实地的距离。可以影响地物取

16、舍37简述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测设图纸上某点平面位置的要素计算和测设过程。38高斯投影具有哪些基本规律。五、 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39在1:2000图幅坐标方格网上,量测出ab = 2.0cm, ac = 1.6cm, ad = 3.9cm, ae = 5.2cm。试计算AB长度DAB及其坐标方位角AB。abdceBA120014001600180040从图上量得点M的坐标XM=14.22m, YM=86.71m;点A的坐标为XA=42.34m, YA=85.00m。试计算M、A两点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测量学 标准答案与评分说明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

17、A; 2 D; 3 C; 4 D; 5 A; 6 C; 7 D; 8 A; 9 C; 10 C;11 A;12 D;13 B;14 A; 15 B;16 A;17 C;18 D; 19 A;20 A二、 二、 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21 变更仪器高法22 磁北方向23 半依比例符号(或线状符号)24腰线25偶然误差26数字注记27 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或0, 90)28 对中29 旋转椭球体面30 脉冲式测距仪三、 三、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31竖盘指标差:在垂直角测量中,当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指标并不恰好指向其正确位置90度或270度,而是与正确位置相差一个

18、小角度x, x即为竖盘指标差。32 水准测量: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于水准尺,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进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测量工作。33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34视准轴: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或交叉点)的连线。四、 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35(1)在测站点O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1分)(2)盘左瞄准A点,读数LA,顺时针旋转照准部到B点,读数LB,计算上半测回角度O1=LB-LA; (2分)(3)旋转望远镜和照准部,变为盘右方向,瞄准B点读数RB,逆时针

19、旋转到A点,读数RA,计算下半测回角度O2=RB-RA; (3分)(4)比较O1和O2的差,若超过限差则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测量,若小于限差,则取平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 O = (O1+O2)/2 (5分)36 图上0.1mm对应的实地距离叫做比例尺精度。(3分)其作用主要在于:一是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确定实地量测精度;二是根据地形图上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详细程度,确定所选用地形图的比例尺。(5分)37 要素计算:从图纸上量算待测设点的坐标,然后结合已有控制点计算该点与控制点连线之间的方位角,进而确定与已知方向之间所夹的水平角,计算待测设点到设站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3分)测设过程:在设站控制点安置

20、经纬仪,后视另一控制点,置度盘为0度,根据待定方向与该方向夹角确定方向线,根据距离确定点的位置。(5分)38 高斯投影的基本规律是:(1) (1)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直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2) (2) 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3) (3) 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4) (4) 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评分说明: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三条即可得满分。五、 五、 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39 bd

21、= ad ab = 1.9cm, 因此X = -38m; ce = ae ac = 3.6cm, 因此Y = -72m; (3分) (或由图根据比例尺和距离计算A、B两点的坐标) 因此距离为:81.413m (6分)AB的方位角为:2421033 (10分)(方位角计算应说明具体过程,过程对结果错扣2分)40 X = XA XM = 28.12m, Y = YA YM = -1.71m (2分) 距离d = (X2 + Y2)1/2 = 28.17m (5分) 方位角为:356 3112 (应说明计算过程与主要公式) (10分) 可通过不同方法计算,如先计算象限角,再计算方位角。说明:在距离与方位角计算中,算法公式对但结果错各1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