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完整版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400153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知其不可而为之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知其不可而为之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其不可而为之完整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知其不可而为之复习学案一、复习要点1背诵18.章和18.章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理解“弑”“之”“津”“为”“是”“食”“见”“丈人”在文中的意义。3理解并默写下列文言词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5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初步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她们的态度。深刻领略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二、重要思想陈述1.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体现出孔子坚持抱负、坚持原则、认定目的的执着精神和献身精神。孔子毕生坚持朝着自己的抱负迈进,不管前面有多少

2、艰难险阻,甚至明知抱负难以实现,但还是尽自己的力量坚持究竟。这种精神曾鼓励过中华民族无数的仁人志士,如杜甫、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在竞争剧烈的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倡导的。2儒道之辩:孔子不倡导悲观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觉得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对孔子到处奔波,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执著追求的行为进行了挖苦。觉得过去的抱负已不能实现,当着眼后来,退而修身,保持自身的德行。她的歌词里既包具有对孔子的敬佩之意,又具有对孔子的惋惜之情。而长沮、桀溺从当时社会的黑暗限度来否认孔

3、子的这种做法,觉得她的主张难以拯救社会现实。孔子十分看重这些不肯在乱世中做“中流砥柱”的隐士,懂得她们不是等闲之辈,很想和她们交流沟通。面对不同的观点,孔子一方面无可奈何,一方面坚持己见,知其不可而为之。3现实意义: 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抱负的执著精神和牺牲精神,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一方面,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抱负。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抱负主义的光辉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楷模作用也不可低估。另一方面,从斗争方略说,要注重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做无谓的牺牲。三、课文基本知识检测1.选出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似的一项A公曰:“告夫三子。” 夫执舆者为谁 B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而谁以易之C.孔子沐浴而朝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D.之三子告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1.A(夫:那;B连词,由于/介词,跟,同;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相称于“着”;D动词,到/构造助词,的)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对的的一项A.往者不可谏(奉劝) 长沮、桀溺耦而耕(并排耕作)B.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耰而不辍(停止)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革)也 植(种植)其杖而芸.果哉!末之难(辩驳)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道义)2.B(A谏:匡正,挽回;C植:立、插;D义:宜,应当)3选

5、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对的的一项君曰“告夫三子”者 往者不可谏 是鲁孔丘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A.同,同 B.不同,不同 .同,不同 D.不同,同3(句末语调助词,不译;助词,的(事物);通“欤”,句末语调助词,相称于“吗”;介词,跟同)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对的的一项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君臣之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路行以告A同,同 .不同,不同 C同,不同 D.不同,同4D(构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介词,把,背面都省略了“之”).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对的的一项子见夫子乎有心哉,击磬乎 子为政,焉用杀 使子路问津焉A.同,同 B.不同,不同

6、 C同,不同 D不同,同(句末语调助词,表疑问,吗;句末语调助词,表感慨;疑问代词,哪里;兼词,于之(向她们)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对的的一项至,则行矣 深则厉,浅则揭 夫执舆者为谁 何以伐为A.同,同 B.不同,不同C同,不同 D.不同,同(连词,却;连词,就;动词,是;句末语调助词,表疑问,呢)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她三项的一项A陈恒弑其君 B.植其杖而芸.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7.C(助词,加强反诘语调,难道;其他为第三人称代词)8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似的一项例句:长沮、桀溺耦而耕A植其杖而芸 子路从而后 B杀鸡为黍而食之 且而与

7、其从辟人之士也.子路拱而立 趋而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8C(例句与均为连词,表修饰;A均为连词,表顺承;B连词,表目的,相称于“来”代词,你;D连词,表转折)9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对的的一项.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由于我曾经做过大夫,因此不敢不告发她。)B今之从政者殆而!(当今从政的人岌岌可危了!)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清明,我就不跟她们一起来从事改革了。)D吾已矣夫!(我这毕生怕是不行了吧!)9A (“告发她”应译为:禀报或报告).选出下列各句翻译对的的一项A.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8、没有人理解自己,那就自己停止了吧。)C.果哉!末之难矣。(好坚决啊,没有措施诘难她了。).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道路走不通,早就懂得了。)10C(对的译文:A此人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没有人理解自己,那就洁身自好算了吧。至于自己的主张行不能,也早就懂得了。)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往者不可谏, 。君子之仕也, 。长幼之节, ;君臣之义, ?12.解释下列熟语的意思。无人问津:比方无人过问,受到冷落。也比方无人摸索、尝试。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知其不可而为之:表达意志坚决。有时也表达倔强固执。四、探究题1.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背面的问题。陈成子弑简公。孔

9、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沐浴而朝”体现了孔子对这件事的注重。“不敢不告”阐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规定自己,体现她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阐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规定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但愿,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反复申说“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2)假设哀公批准了孔子的祈求,让

10、孔子负责此事,孔子会怎么做?(2)孔子反对武力攻伐,但也并非绝对反对战争。试想孔子连“八佾舞于庭”都无法忍受,而陈成子臣弑其君,此乃人伦大变,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按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2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背面的问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

11、已知之矣。”(1)“荷蓧丈人”看待子路为什么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由于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她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与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环游列国,跟她不是一路人,因此语含讥讽,表达不满和挖苦。 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体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变化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丈人这样做是故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事实上也向子路表白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清静无为,隐居避安。这是行“不言之教”,想以此变化子路环游入世的观点。(2)如何理解子路的“不仕无义”的一番言论?(2)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

12、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奉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因此,荷蓧丈人这样有才干、有学识的人就应当出来做官,协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说:“不仕无义”。她们觉得: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废除呢?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掉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由于君子出仕,但是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虽然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当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孔子觉得,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职责。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3)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

13、你更认同谁?为什么?()认同孔子或陶渊明均可。认同孔子,重要从积极入世承当责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方面作答;认同陶渊明,重要从洁身自好,坚守人格方面作答。3.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背面的问题。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1)“接舆”要体现什么意思?孔子想跟“接舆”说什么?(1)接舆要体现的意思: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古人说麟、凤,有时候代表人中之君子,或者是天下绝对太平,时代有道的时候,就可见到走兽中的麒麟、飞禽中之凤凰,乱世的时候就看不见。目前楚狂是用凤来比孔子,挖苦孔子

14、在天下无道之时都不隐去,这是德行衰败的体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劝孔子不要再做徒劳之事,应避乱隐居。“已而!已而!”言乱世已甚,不可复治。“今之从政者殆而”劝孔子不要乱世从政,那样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孔子想跟“接舆”说: 我们撇开论语里这节看接下来一节。在长沮、桀溺的两位隐士和孔子的交锋跟这节的内容类似。两位隐士通过孔子弟子子路诘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薇子第十八)天下都无道成这样了,谁能变化得了呢?孔子答:“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有道,我又何必变化它呢?在接下一节里,心直多勇的子路更是明确提出一种思想不仕无义。“子路曰:不仕无义

1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也。”子路的意思是,天下无道,是谁都懂得的事。但是,我们应当积极的去面对它、变化现状。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道义。孔子想要同接舆说的,想必也是这样的话。(2)我们应如何看待“接舆”此类隐者?(2)看待“接舆”此类隐者: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转型时期,也可以说是一种乱世。许多知识分子懂得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她们对孔子很理解,孔子也懂得她们不是等闲之辈,因此很想同她们沟通交流,“欲与之言”。据记载,接舆是楚国的隐士,由于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达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伙。屈原涉

16、江里“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一句中提到的接舆就是她。另类的的佯狂与其说是对统治者的失望、厌恶和对抗,不如说是对自己心灵救世的责任感进行的挣扎与逃避。 看到衰落,该怎么办呢?接舆是矛盾的。她一方面想到要肩负起拯救文化的道义和责任,这和孔子的思想作为也不谋而合。她结识到,旧文化衰落成这样,怕是已经无可挽回了:算了吧,算了吧,如今的政治混乱黑暗,推销文化礼仪出力不讨好,有着很大的危险,还是不干这营生,安安生生佯狂避世安全自在。孔子与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都忧国忧民,只是做法两样。4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背面的问题。(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17、,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你觉得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2)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悲观避世,正由于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如果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克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多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

18、退避的姿态看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但愿。 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变化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措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挥霍。.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认态度,连她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她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她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见解。子路持怀疑态度,觉得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但愿孔子修改一下。孔子为什么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孔子之因此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仁道,虽然生前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种典范。 “不可”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天下不容,只是证明天下见识浅,反而显示孔子作为仁人君子的崇高品格。“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孔子追求抱负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一方面,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流而动,还是为正义事业和崇高抱负。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抱负主义的光辉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楷模作用也不可低估。另一方面,从斗争方略说,要注重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