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鉴赏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20398027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水田园诗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水田园诗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水田园诗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山水田园诗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田园诗鉴赏(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特点1. 思想内容方面:A. 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B. 情感思想: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具体表现有: 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王维汉江临泛、李白望庐山瀑布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陶渊明归园田居 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孟浩然过故人庄、王驾社日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杜甫江村、张舜民村居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苏轼题西林壁、王维过香积寺 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揭露封建剥削。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2. 画面的共同特征:

2、 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听觉角度:宁静。 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安详、和谐、静谧、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4.常见的写景技巧和表现手法: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 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 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一一这 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 淙淙有声一一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

3、静。 点面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 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 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 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 “万”,对突出 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 手法,通过对其它事

4、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远近高低相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绘形、绘声、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两个黄鹂鸣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一一自然界的或周围的 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

5、会激起读者 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 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 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 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 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 永的“今宵酒醒

6、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 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潇天风雨下 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 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 实,未知为虚等等。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a.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

7、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 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b.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 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 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 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c.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 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 柳

8、,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 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 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 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衬托、对比等。 运用炼字技巧:如王维汉江临泛中的“郡邑浮前浦,波澜

9、动远空。”两句里“浮” 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随水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 天空在摇荡,实际上是说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工笔与白描。工笔也叫细致描写,例如绝句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 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白描也叫粗笔勾勒。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 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1)用典如严蕊如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 曾记,人在武陵微醉。”中“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 “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 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道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

10、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近年来这类诗歌的考查题型主要有:1. 某一联的写景方法是什么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 某一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怎样描写的或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3. 某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怎样表现的?4. 谈谈某一句或一联中某一字的表达效果或作用。二、鉴赏思路与方法:我们要熟悉此类诗歌的赏析答题思路。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 读题目。这类写景抒情诗的题目,一般蕴含写作的场景、对象如09高考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 风三峰下)(北京卷)、月(广东卷)、缘由如09高考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江苏卷) 或情感如09高考喜外弟卢纶见宿(江西卷)。仔细认真阅读题目有利于我们解读诗

11、歌。2. 知作者。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 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和诗作的风格特征。3. 析意象意象运用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有利于塑造形象,二是更好表达情感。通过描写意象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 和生活场景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如 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 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

12、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 的情绪。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意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把握诗 歌塑造的形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4. 想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 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 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 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5. 悟主旨写景的山水田园诗词,

13、它的主旨一般来说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 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以及揣摩领会所用的意象和营造的意境才可能 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 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一般的写景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 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悠闲淡泊。6. 看表达 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 (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

14、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用典。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具体内容可参照前面特点介绍。7. 品语言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 出,微风燕子斜”。同时要注意一些炼词现象。赏析思路:什么景一一什么意境一一什么情感一一什么手法。三、鉴赏示例1.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 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内容赏析】“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里的风光随着太阳的忽然西落,一切都落下 了帷

15、幕,可是池边的月亮却渐渐地东升,笼罩着夏日的大地。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 可爱而“渐”起,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 一种闲情,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油然而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 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 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 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 了。诗人由境界的清 幽绝俗而想到

16、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因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 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手法与技巧】1、寓情于景。诗人运用细腻的文笔,通过描写夏日日落月升后,大地笼罩 在一片清凉的意境之中,荷风送香,翠竹滴露,而抒写了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之情, 进而又联想到“知音”,从而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2、从嗅觉、听觉两方面描写,以动写静。“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 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 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2.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

17、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内容赏析】这首诗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诗的大意是说:我久为做官所羁累,幸好有 机会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来,解除了我的无穷烦恼。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 邻,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有时荡起小舟,去游山 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放声歌唱。【手法与技巧】此诗艺术表现手法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委婉含蓄,语意较隐晦。这首诗 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如开首二句,诗意突兀, 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什么久为做官所“累”,而为这 次贬窜南荒

18、为“幸”,实际上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 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 适,“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 人是强作闲适。3. 蝶恋花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 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内容赏析】“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春水涨满,一直浸润到岸边 的芳草;芳草、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那嫩嫩、和谐的色调,透出了生命的 温馨与活力;微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河

19、岸,吹绿了河水。“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湾道也多。作者乘彩船 往横塘方向游去,河道曲折多湾画舫缓慢行进。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这两句写 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兴趣。“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虽然农事紧张或更可说繁重,但农民 们各得其乐,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秀麦”,出穗扬花的麦子。“面”当为炒 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这两句是写高地上景象, 虽然水稻刚刚下种,但漫冈遍野的麦子拔穗了,蚕眠,桑叶也便宜了。下片写田园,写农 事,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

20、感。【手法与技巧】此诗艺术表现手法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细腻,绘形绘色。描绘出一 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有流露出乡村景 色人情淳朴、宁静、合皆,读了令人心醉。4. 鹧鸠天 辛弃疾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 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内容赏析】“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 天景象。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 聊聊数笔,把一幅乡间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多情白发春无奈,晚

21、日青帘酒易赊”,情绪陡变,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 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为什么会这样?诗人 此时才四十二岁却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足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怎能耐得 住清闲无为的生活?下阕写的是一幅农村景象: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 种满了桑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 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手法与技巧】本诗的一个最大的特色是“以乐景写哀情”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借 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和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来表达自己的失意与惆怅。 词人既然喜欢农村,

22、喜欢农村古朴而又悠闲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借酒浇愁呢?他虽置身于 纯洁、清新的农村,却还有愁苦,那是因为他不能忘怀祖国万里江山。他要奔赴抗金疆场, 去收复已夺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关心的事业,然而,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 的生活来,他怎能不愁苦呢?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四、实战演练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问: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江 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

23、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江村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2)诗中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题杨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杨州。注:唐开成二年,诗人探弟病寄居杨州禅智寺。后因歇假逾期而离职。(1)本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

24、感?(2)简要分析本诗首联和尾联所表现的景象和使用的手法。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问题: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荤确:山多 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25、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参考答案: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 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 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江村(1)幽静。(2)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 静。幽居初夏(1)选择幽静的意象写幽,以动衬幽,以声

26、衬幽。(2)有恬然自得之乐, 又有报国无门、寂寞惆怅之慨。题扬州禅智寺(1)孤寂凄凉黯然神伤。(2)首联通过秋雨后嘶哑凄咽的蝉声和秋风中 摇曳的松枝桂树透露出萧瑟秋意,以蝉噪反衬寺院的幽静,以秋雨秋风烘托寺院的冷寂。 尾联写竹林西边秋风传来杨州的繁华市井中歌舞喧闹之声,反衬诗人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 寺中凄凉度日,于写景之中暗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受、凄凉情怀。庆全庵桃花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 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东坡(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 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 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 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酬张少府(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 山乐水的情怀。(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 领悟人生的真谛。山居即事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 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