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水(笔记)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395848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然界中的水(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然界中的水(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然界中的水(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自然界中的水(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界中的水(笔记)(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物质的构成:1、纯净物:不同的纯净物由 不同而且唯一 的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如:铁丝由铁原子(不是铁分子,也不是其他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不是氧原子,也不是其他分子)构成等( 具体一种纯净物由分子还是原子构成详见课本 P81页)。2、 混合物:由于混合物由多种纯净物混合而成, 纯净物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每种纯净物都有唯一的分子或原子, 因而混合物中 可能存在多种分子或原子 。如空气中含有氧气、 氮气等纯净物, 因而空气中存在氧分子和氮分子, 不存在空气分子 。四、“活动与探究”的说明:1、现象:操作 1 中无色溶液变红色;操作 2 中烧杯 A 中无色溶液变红色;烧杯 B 中无变化

2、。2、结论:(1)在大烧杯中存在酚酞、氨水、空气三种物质,从烧杯B中可以推测 空气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从操作 1 中可以推测 氨水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大烧杯内 A 变红的原因是 氨分子的运动 造成的。课题 1 水的组成一、【实验 3-1 】:电解水1、现象:(1)通电后,电源两极同时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极气体与负极气体 体积比 为 1:2;(2)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正极气体中,木条复燃通电;将燃着木条接近负极气体,负极气体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 H2O H2+ O23、推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氢气的介绍:(详细资料见课本P65 页)1、在标准状态下,氢气

3、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液化点为 -252 ,固化点为 -259 。2、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 集);3、在标准状态下,氢气的密度为 0.089g/L ,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可以用 向下排空气 的方法收集,纯度很高) 。4、氢气可以燃烧 - 【实验 3-7 】现象: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有水雾出现。结论: H + O点燃 H O222- 1 -注意:空气里如果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0%-74.2% ,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检验方法见课本 P47 页。三、化学基础知识:1、化合物 :含有不同种元素 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 H2O

4、、CO2 、KMnO4等;在化合物中 ,由两种元素 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 氧元素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H2 O 、CO2等。2、单质:由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Fe 、O2 等。课题 3 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方法和适用范围:1、静置沉淀:适用于除去不溶于水的较大颗粒 的杂质。2、吸附沉淀:适用于除去不溶水的较小颗粒和一些溶于水的杂质。常用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质有木炭、明矾等。3、过滤:能除去所有 不溶于水的杂质 。(1)过滤操作要点:一帖:滤纸要紧 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 低于漏斗边缘;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要 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要紧 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

5、要紧 靠三层滤纸的一侧;装有母液(未过滤的液体)烧杯口紧 靠玻璃棒的上端,缓慢倾倒。4、蒸馏:适用于除去溶于水或不溶水的绝大数杂质,纯度较高。二、硬水和软水:1、硬水和软水:硬水指含有较多 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 的水;软水指不含或含有较少 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 的水。2、硬水和软水检验: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后观察,如果水中 水垢多且泡沫少 则是硬水,如果水中 水垢少且泡沫多 则是软水。3、简单转化方法:煮沸课题 4 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831、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为1.39 x10 m,其中海洋约占96.5%,163淡水约占 2.53%。人类可利用的淡水为1.07 X10m。二、

6、爱护水资源:1、水资源状况:由于用水量增加和水体污染,使原本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2 -2、爱护水资源: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水体污染(如工业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农业上合理适用化 肥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等)。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1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特性:1、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有些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如 Fe、 Cu、 C、 S、 P 等物质是由对应的原子直接构成。(这些物质中没有分子)3、原子不停的运动,原子之间有间距,间距可以变化,如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液态铁或气态铁。二、 原子的构成 :1、原子 是由居于中心位置的带正电的原子核 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 构

7、成;2、原子核 是由 质子 和中子 构成的。同种原子的质子数目一定相同,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目一定不同;同种原子的 中子数目不一定相同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3、核外电子 数目可能增减,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4、原子内,质子数目等于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目(不一定与中子数目相等);5、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三、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1、不同种原子由于含有的质子、中子、电子数目不同,因而他们的原子质量 不同;2、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因而 原子的质量 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相对原子质量(Ar ):以碳 -12(6 个质子, 6 个中子)原子质量的1/

8、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标准的比值, 作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质量 /标准 =某原子相对质量)4、由于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因而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5、原子质量单位为Kg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一”。课题 2 元素一、元素:1、具有相同 质子数目(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离子)的总称。如C-12( 6 个质子、 6个中子)、 C-13 (6 个质子、 7 个中子)、 C-14( 6 个质子、 8 个中子)总称为碳元素。2、元素是总称,只有种类,不分个数。目前被人类发现的元素由100 多种,而且含量不同,如地壳中元素含量较多的有O、Si 、Al 、

9、 Fe、 Ca 等;生物体内较多的有O、C、 H 等;空气内较多的有N 、O 等。二、元素符号:1、 国际规定: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标示。2、 书写规则: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如果有第二个字母则小写。3、 元素名称和规律:元素名称是中国人为识别元素用汉字表示元素,元素名称的规律- 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汞是液态金属),有“石”旁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有“气”- 3 -是气态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有“氵”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4、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宏观意义:表示某元素;( 2)微观意义:标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推广: 2O

10、 仅能表示 2 个氧原子,不能表示元素。三、元素周期表:1、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2、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 个横行,称为周期,每个周期内的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共有18 个纵列,称为族,每族内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化学性质相似)。3、原子序数与原子中的质子数目相等。课题 3 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 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轨道,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电子层),目前已经发现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 个电子层,如H,最多有7 个电子层。2、 核外电子在电子层上的运动,一般先内后外,每层最多排布2n 个。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

11、着密切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8 个电子( He 为 2 个),由于他们不易与其他原子结合,所以认为最外层 8 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2)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 个(稳定结构的1/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让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稳定。( 3)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不少于4 个( H 除外),在化学反应中一般容易得到电子到达稳定结构。二、离子的形成:1、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2、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形成不带电的物质。如食盐NaCl 、 MgO 等。三、特殊

12、的离子原子团:1、由几个原子形成的带电荷的集团叫原子团,如SO4 2-、 NO3-、CO32-、 PO43- 、OH -、MnO 4-、MnO 42-、 ClO 3-、 NH 4+ 、 HCO 3-等2、原子团结构一般比较稳定,在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但也有特例。如:CuSO4 + NaOH Cu(OH) 2 + Na 2SO4 和 KClO 3 KCl + O 2 四、分子、原子、离子、元素: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水、氧气由分子构成,铁丝、硫磺由原子构成,高锰酸钾、氯酸钾由离子构成。2、分子、原子、离子之间可以互相变化分子分解得到原子,原子共用电子形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

13、形成离子,离子失得电子可以形成原子等。如分子 原子 离子3、原子和离子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原子与对应的离子的质子数目相同,因而属于同一种元素,如O 和 O2- 属于氧元素。( 2)区别:原子与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不同;离子得失电子因而带电荷,原子中质子与电子数目相同,因而不带电。3、 分子和元素:每种分子是一定原子共用电子构成的,是微观的;元素是质子数目相同的一类原子(离子)的总称,是宏观的;因而不能说分子是由某元素构成的。- 4 -课题 4 化学式和化合价一、化学式:1、用元素符号(原子团)和数字组合表示物质的式子叫化学式。2、一个化学式既表示一种纯净物(宏观),同时

14、还能表示构成该物质的一个微粒(微观)。如: O2 既表示氧气也表示氧分子;C 既表示炭也表示一个碳原子;KClO 3 既表示氯酸钾也表示一个 K +和一个 ClO 3-。3、一种纯净物有且仅有一个化学式,如氢气用“H2”表示。注意在水(H2 O)中的“ H 2”并不是氢气,而是表示水分子中含有2 个氢原子。如果出现“2H2”,则该符号不再是化学式,仅能表示 2 个氢分子。二、化学式的读写规则:1、化学式的读法:( 1)如果化学式由两种元素组成,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如果元素有可变化合价,一般读作“几某化几某” 。如 C 有+2、 +4 价,因而 CO2、 CO 分别读作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15、;因为 Al 只有 +3 价,因而 Al 2O3 读作氧化铝。( 2)如果化学式有原子团,直接读作“某原子团某”,如 CuSO4 读作硫酸铜。2、化学式的写法:( 1)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科学实验,不能随意创造。( 2)由金属与非金属(原子团)组成的化学式,非金属(原子团)一般写在右边;( 3)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一般把氧写在右边;( 4)元素原子个数为 1 时省略不写。三、化学式的意义:例: KMnO 41、 表示高锰酸钾这种物质;(宏观)2、 表示高锰酸钾是一种化合物;(物质类别)3、 表示高锰酸钾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宏观)4、 表示高锰酸钾中元素质量比为K : Mn : O= (

16、391):( 55 1):( 16 4)(宏观)5、 表示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 39 1+55 1+16 4)(微观)6、 表示高锰酸钾中各元素质量分数为:(宏观)K%= ( 391) /( 39 1+55 1+16 4) 100%;Mn%= (55 1) /( 39 1+55 1+16 4) 100% ;O%= ( 164) /( 39 1+55 1+16 4) 100%。7、 表示高锰酸钾由K +、 MnO 4-构成。(微观)8、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该分子的组成,如 CO2 除了能表示以上 7 项外,还能表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微观)三、化

17、合价:1、 化合价是指原子化合时电子变化情况。化合价的确定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 1)原子的得到(或共用)几个电子后带几个负电荷(或显电负性),表示为价;原子的失去(或共用) 几个电子后带几个正电荷 (或显电正性) ,表示为 +价。如 MgO 中,Mg 在化合时失去 2个电子,记为+2 价; O 在化合时得到 2 个电子,记为 2价。( 2)原子没有化合时记为0 价,如 O2、 Mg 没有反应时分别记为0 价。2、原子团的化合价与其带电量一致,如SO42-( 2 价)、 NO 3-( 1 价)、 CO32- (2 价)、PO43-( 3 价)、 OH-( 1 价)、MnO 4-( 1 价)、MnO 42-( 2 价)、ClO 3-( 1 价)、 NH 4+ ( +1 价)、 HCO 3-( 1 价)。- 5 -3、在原子化合时,金属一般显正价;非金属一般显负价。氧一般显2 价,氢一般显 +1 价。4、一些原子在化合时可以显不同价,如NH 4NO3 中 N 前者显 3 价,后者显 +5 价。5、任何化合物化合价总和为0,利用这个规则可以推测原子化合时能形成的化学式(参见P84 页)。- 6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