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综合性探究题与古诗文复习备考指南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385056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语文综合性探究题与古诗文复习备考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综合性探究题与古诗文复习备考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综合性探究题与古诗文复习备考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综合性探究题与古诗文复习备考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综合性探究题与古诗文复习备考指南(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考语文综合性探究题与古诗文复习备考指南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那么,什么是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课题进行探究的新型学习活动。近几年的中考中,探究题在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近几年探究题的大量出现是顺应新课程的必然,很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考生该如何探究?教师如何指导考生解答此类型的题目?一、探究题的特点: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

2、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探究学习语文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题具有这样的特点: 1.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形势 例如:2005年的题里反映了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等;2006年的题又有三峡工程的进展情况,各省市有关当地的新闻报道,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等;2006年4月28 日是世界读书日,所以去年的探究题有很多是关于读书方面的。 2.注重创新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探究题的思维考查要求从文本材料或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并写出思维的结果,有的还要求解决问题,因此特别能够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

3、如陕西省2006年的探究题,专门列出综合性学习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题目分两部分,一个是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节日名称,另一个是根据一份老中青三代人对于春节和圣诞节的态度的调查表,完成三个小题目: 请简要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认同情况。(不超过25个字) 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看法。 结合相关链接,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 这个考试题目,从生活实际出发,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通过数据分析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链接材料又考查了学生运用联系对比的思维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探究题目。 3.题型注重综合性这一点和综合

4、性学习试题有联系又有区别。综合性学习是很宽泛的一个概念,有学习目标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学科之间的综合,学生之间交流合作、课题策划、活动时间安排、活动流程、成果展示等等。在有限的闭卷考试中当然很难全部测量,一般都是转换为可以操作的对于学习活动的描述方面的考查。而探究性试题作为综合性学习中的一部分,侧重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剖析力,对试卷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探究和发现,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的能力。二、探究题的命题方式及考查要求:探究题命题的一般形式:1、列出几则材料(材料一般是课外的,或出自报纸杂志,或出自于一些文化类的书籍),几则材料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2、给出一份表格、

5、一组调查数据,或者是一张照片、一幅漫画、一个图形等,并配有相应的提示性文字。3.命题要求考生对给出的几则材料或图片数据等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并且写出自己的发现(有时还要求写出探究过程),也有要求写出对策的,如提建议等。探究题考查的能力点:1、对材料的把握和整合能力;2.寻找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联想、想象与实践、创新的能力;4.归纳概括综合表述的能力;5.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对材料中的事实、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质疑评价能力。有专家曾经搞了一次教学调查,出了一份测试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千亩树苗初长成 无人来买树农愁本报讯 时下

6、正是植树造林季节,本是农民卖树苗的好时候,但夏县100多户种植黄金槐树苗的农民却发了愁。 3年前,运城地区多用黄金槐树苗作为美化城市的树木,很是紧俏,于是夏县百余户农民纷纷投资,少的种一两亩,多的种了几十亩,全县黄金槐种植面积达到上千亩。然而3年过后,黄金槐树苗长到可以卖的时候,却卖不出去。现在,已有部分农民含泪把树苗砍掉。 (摘自山西晚报) 1从上面这则报道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至少提3条)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是什么? 2看了这则报道,你能够给夏县这100多户农民提供什么帮助吗?如果能,请把帮助的具体内容或措施写下来。(请你开动脑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你一定会想出办法的) 这是一道探究性

7、的语文实践题。考查的是学生寻找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想象与实践、创新的能力。 阅读材料是从报纸上选出的一则消息,没有语言障碍,读懂应该不成问题。而只要读懂,从中筛选几条信息也应该不困难,甚至只要把题目写出来,就可以得2分。 然而,就这样一则短消息,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了0分。还有很多学生答案五花八门,比如:1.我从文中看出,农民思想觉悟太低,乱砍滥伐,破坏环境。应该加强教育,让他们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我看现在的农民眼界太窄,只顾眼前利益,把好好的树苗都砍掉了。即使卖不出去,也能美化环境啊。应该教育农民把眼界放宽,不要砍树,而是应该把树苗移种到山上

8、,培养成树林,可以成为美化环境的一道风景。3.农民不珍惜自己的劳动,卖不了就砍掉。应该懂得废物利用,树苗卖不了,还可以做家具,一样可以卖钱啊。4.农民不应该砍树,应该把它们捐给国家,送给需要的人。 这些答案表明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读懂这则消息。我们的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能力,可连这么一则短消息都看不懂,既发现不了问题,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甚至对自己身边的生活都无动于衷。上面这几个答案,反映出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欠缺:满足于说脱离文本的套话、空话、大话,搞形式主义的感情体验,忽视了对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探究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习是有目标的,为完成一系列课程目标,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承

9、担相应的基本任务,并为之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这种付出是学生学习阶段必不可少的,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完成的步骤。对学生来说,有些感性经验可以随着他们年龄的长大自然增加,有些成人社会中时髦的概念用语也可以模仿而得到;但是依据事实材料作有效的整合分析,用联系的观点从文本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用审美的眼光去鉴赏评价人物和事件,用健康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去感受世界并获得享受和熏陶,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只能在学校完成的,而且一旦失去这一学习阶段,可能终生都难以弥补。三、典例分析: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历练后的飞翔),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 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

10、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材料二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材料三 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黄冈中考语文试题)第一步,审清题目,读懂材料。首先要抓住要点,审清题意。这道题目表面看起来是提供三个材料让考生探究

11、。其实,是提供四个材料让考生探究,包括文章历练后的飞翔。考生一定要读懂这四个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发现中解决问题。第二步,找出材料的个性。考生要认真阅读材料,从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分析、解剖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及中心思想,从而揭示其个性特征。如:历练后的飞翔是一篇散文,说的是雄鹰“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由此联想“人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人翅膀被折断,我们要忍受剧痛拒绝怜悯”的内容。材料一讲的是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一个片断说明性文字。材料二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段话,这一段话是来论证“生于忧患”。材料三也是一个片断性的说明

12、性文字,主要内容是介绍一幅漫画,讲的是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讽刺父亲宠爱儿子。第三步,提炼材料的共性。在分析四个材料个性的基础上,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把相同的点加以合并以把不同点加以保留,进而提炼出共性。(1)材料历练后的飞翔、材料一、材料三共同点都有讲关于对一代培养教育的问题;(2)材料历练后的飞翔、材料一、材料二共同点都有涉及到苦难挫折和适应环境的问题。我们再综合(1)(2),这样,就可以提炼出这四则材料的共性。第四步,写出探究结果。提炼材料的共性之后,运用自己的语文素养概括归纳,出探究结果,语言要凝练简洁明了。这一试题材料探究结果可为:(1)、人才是艰苦环境中造就的。(2)、自古英雄多磨难

13、,从来纨绔少伟男。(3)、应该加强挫折教育、苦难教育。大致意思相同即可。中考语文试题中,探究题闪亮登场,给我们中考语文带来新的亮点。随着中考语文探究题的不断出现,探究学习应当引起广大师生充分的重 视。如何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呢?(1)、在问题中探究。教师要“学会提问”,激疑激趣的提问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2)、在比较中探究。学生与书本、同学、教师的比较中找到差距,从中受到启发,在思维方式实现优势互补。(3)、在活用教材教法中探究。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发挥教育智慧,对教材的不断拓展与补充、创新,使教材显示它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应结合时代特点,结合本校本班实际

14、,精心设计辅助教材。(4)、在活动课中探究。语文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它能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5)、在课后延伸性作业中探究。学习课文理解相关内容,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中考古诗文复习备考指南中考文言文背诵技巧背诵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更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期,多背一些古诗文,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陶冶情操,锻炼思维,培养想象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中考提出了对古诗文背诵默写的考查要求,这是一道识记题,只要用心去记指定篇目,是可以确保学生拿满分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呢? 1.重在理解。即对文章中的字、

15、词、句的用法、意义,对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主旨等作深入的了解,这样背起来才会比较轻松且不容易出错。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有的学生把“沙”写作“纱”,误以为月光朦胧如纱,其实“沙”是“沙地”的意思;“鬓微霜,又何妨”中的“妨”字,有的同学误写成“防”,是没有理解“妨”是“妨碍”的意思。2.加强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朗读,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效率。3.反复追忆。背诵过程中,如果“卡壳”,应该进行追忆,不要轻易翻书,它需要付出努力,克服困难,多方寻找线索,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不能一“卡壳”就翻书。4.理清思路。古人云:“举一纲而目张。”“纲”便

16、是文章的脉络,它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这种方法不仅背得快,而且记得牢。用这种方法可选用课文中的词语。以醉翁亭记为例: 第一段:环滁西南诸峰琅琊酿泉醉翁亭作亭者名之者醉翁之意 第二段:山间之朝暮也山间之四时也乐亦无穷也 第三段: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 第四段: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守之乐其乐也5.列出提纲。有的课文比较长,可先分析原文段落层次,概括其要点,然后对照要点背诵,可以大大节省背诵时间且不容易忘记。以出师表为例:一、 提出三点建议:(一)广开言路(分析形势,提出建议) (二)严明赏罚(正反论述) (三)亲贤远佞(推荐文臣,举荐武将,总结教训) 二、表达一片忠心: (

17、一)自叙经历(表明志向,感激先帝) (二)劝勉后主(报效先帝,共兴大业) 三、明确各方责任: (一)先说自己(讨贼兴复) (二)再说大臣(兴德之言) (三)后言陛下(咨诹善道)6.强化默写。“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默写,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记忆,有助于提高背诵的质量。7.消灭错误。对于默写中出现的错别字、丢字漏句、颠倒错乱等错误,要坚决予与纠正并重新默写,直到完全正确为止。不能默一遍就完事,不能让错误的东西在头脑里扎根。8.及时巩固。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刚刚背会的东西如不及时巩固,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很快就会被遗忘。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

18、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所以,背过的内容要及时巩固,否则事倍功半。古诗词鉴赏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一、“诗眼”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

19、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案示例(一)答:“阔”字更好。原因:(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

20、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示例(二)答:“失”字更好。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二、名句赏析型【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

21、方面。【答题要点】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

22、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三、表达技巧【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

23、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题型示例】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四、语言特色型【题目形式】(1)

24、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答题要点】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题型示例】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

25、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附: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特定意义: 鉴赏古诗词(曲)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尤其是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诗中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古诗词(曲)中常见意象及其所定的情感内涵有: 菊隐逸、高洁; 梅坚强、不屈不挠; 松柏坚挺

26、、傲岸、坚强; 柳、折柳送别、留恋、伤感; 鸿雁思念、孤独; 子规悲惨、凄恻; 沙鸥飘零、伤感; 江水时光的流逝; 酒欢悦得意或失意愁苦; 明月团圆或思乡; 夕阳失落、消沉、思念或珍惜美好的人生;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人生的坎坷; 云、秋蓬游子漂泊不定;古诗词中常见诗人的风格: 李白:雄奇夸张,想象浪漫,愤世嫉俗 苏轼:旷达豪放 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心系天下 岑参:抒写边塞将士雄风 辛弃疾、陆游:报国、爱国豪情,激愤之怀, 李清照、柳永:细腻情怀,婉约凄切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这里有一点要强调的是,

27、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古诗词中常表现的思想情感: 古人说,“诗言志”、“诗言情”。在我们所接触过的古典诗词中,根据古诗词(曲)的具体内容,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送别诗无限眷恋、依依不舍、离愁别绪。 怀古诗渴望建功立业或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思乡诗思念家乡亲人;征人厌战思家,渴望安宁平静的生活。 边塞诗奋勇杀敌的爱国激情;对统治阶级无休止开拓疆土的不满。 咏物诗赞美所咏之物,表达思想、品格、精神。 写景诗描写美好景象,赞美大好河山,向往幸福美好生活。 闺怨诗哀怨青春易

28、逝,向往幸福未来;对人生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言志诗杀敌报国、渴望建功立业或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由此可知,古诗词(曲)中最为常见的情感主题是: 思乡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深意长的勉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的留恋); 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寄情自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忧国伤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些也正是古往今来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它们曾孕育出无数烩炙人口的佳句。附录 一、“语

29、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79年级) 1孔子语录 7上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9下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9下 4曹刿论战 左传 9下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9下 6出师表 诸葛亮 9上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上 8三峡 郦道元 8上 9杂(马说)说(四)韩愈 8下 10小石潭记 柳宗元 8下 11陋室铭 刘禹锡 8上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8下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8下 1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8上 15爱莲说 周敦颐 8上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8下 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9下 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9下 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7上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

30、潜 8下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8下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7上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8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7上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8下 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8上 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8上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8下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8下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8下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8下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9上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7上

31、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9下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8下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7上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7上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8下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8下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9上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7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8下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9上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8下 45游西山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8下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9上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8下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

32、昏鸦)马致远 7下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8下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8下中考语文文言文整体复习四大诀窍一、注重课内字词的积累:初中阶段的课内文言文没有生涩难懂的文章,大部分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一般采用组词、换词的方式,学生可以自己疏通文意,因此掌握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就成了重点和难点,其中包括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从中考走向看,2010年之前,课内的字词意义的考查侧重于一词多义、虚词的考查。从2011年中考开始,考查到重点实词,解词语一题考查的是通假字,所以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整理和积累的好习惯,准备专门的记录笔记

33、:要注重平常的整理和积累,而不要等到中考复习时再一点点去整理,那样时间也不允许。例如,核舟记中的“高可二黍许”;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这四篇文章中的“许”,意思各不相同。学生就应该把它们整理在一起,一点点积累下来,不断填补,到中考复习时必然省下来很多力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冲刺阶段,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取舍,筛选重点词来复习。而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也不外乎课内的重点词和常见词的迁移。“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只要做好课内的功夫,课外自然水到渠成。二、翻译需把握特殊句式: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还有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的考查,文

34、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不漏字词,不出现错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的意思,使语句通顺连贯。从近几年中考看,翻译句子往往考查特殊句式,所以除了用留、换、补、增、删、调等方法外,学习中要格外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中考虽不考查古汉语特殊句式的专业术语,但要学会灵活运用,所以对老师强调的重点特殊句式也要经常整理记录,经常复习,把握规律,才能学以致用。三、通过阅读来理解、记忆近几年,简答题在文言文中加大了考查力度,但是没有根基不会平地起高楼,所以平时对课内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重视,是备考的第一步。2011年中考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考查。对思想内

35、容的理解,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中间除了理解字词得以疏通外,“读”也是很好的方法,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如果能熟读,内容就更容易把握。也好尽快地在读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从中筛选到题目要找的信息。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读可以培养语感,然后熟练断句,断句正确,意思才能理解。四、灵活多练,巩固积累虽然不提倡题海战术,但适当的练习却非常必要。通过练习既可以巩固积累,又能寻找规律,归纳方法,达到灵活阅读、解决问题的目的。近几年中考文言文考查的是都是课内指定篇目,所以,在给学生复习与学生练习时最好可以分门别类积累材料,如写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议论言志等,在分门别类的同时寻找规律,进行归纳积累。如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篇目有哪些,分析人物在文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通过他的言语行动来把握性格特点。表达故事说明的道理的篇目有哪些,文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观点是怎么提出的?是怎么论证的?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语文试题虽然变化多端,但只要细心挖掘,还是大有规律可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