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织物的后防皱整理.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0380516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4.7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纯棉织物的后防皱整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纯棉织物的后防皱整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纯棉织物的后防皱整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资源描述:

《纯棉织物的后防皱整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纯棉织物的后防皱整理.ppt(1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防皱整理(免烫整理) Wrinkle Resistant Finish 单元 2 1、防皱整理的起因 1. 棉、粘胶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具有许多优良特性,但也存 在着弹性差、易变形、易折皱等缺点 ;在纺织印染加工过 程中,这种织物由于不断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而引起变 形,但在洗涤过程中遇到湿热条件,纤维的变形就会立 即恢复,从而产生剧烈的收缩现象即缩水。 一、防皱整理概述 2、防皱整理的概念 防皱整理 就是利用防皱整理剂来改变纤维及织物的物理和 化学性能,提高织物防缩、防皱性能的加工过程。 由于最初是利用脲醛树脂作为整理剂对纤维素纤维进行防 皱整理的,因此该整理又称为 树脂整理, 先后出现了脲醛 树

2、脂、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二羟甲基乙烯脲、醚化的三 聚氰胺树脂、醚化脲醛树脂及相应整理工艺。 整理发展 的 四个 个 阶段 防缩防皱 仅明显改善干防皱性。 WRA(干) 220230 ,表面平 整度( DP级) 23,抗张强力损失 1530%。 特点: 只 赋予整理品干防缩防皱性能,洗涤后仍要进行 熨烫。 洗可穿(免烫) 提高干、湿防皱性,赋予其免烫性能。 WRA250260 , DP级 34,抗张强力损失 3040%。 Wash & Wear, Easy Care, Non-iron, Mini Care 特点: 具有 干、湿两方面的防皱性能。 耐久压烫( PP或 DP) 洗可穿,改善缝线部分

3、或褶裥处的平挺度。 WRA280300 , DP级 45,抗张强力损失 5060%。 Permanent Press或 Durable Press可统称为 “防皱整理(树脂整理)” 低、无甲醛整理 织物抗皱性的提高和改善使得其他性能恶化,尤 其是强度; 每提高折皱回复角 20,其相应强力指标下降 7% ; 发展目标:平衡弹性提高和强力下降的关系 减少织物甲醛释放 如:醚化二羟甲基二羟基亚乙基脲 多元羧酸、环氧类树脂、乙二醛类树脂等 折皱回复角 crease recovery angle 测量方法: 在规定条件下,受力折叠的试样卸除负荷,经一定时间后, 两个对折面形成的角度。 评定指标 : 折皱

4、回复性大小通过测定整理织物经向加纬向的折皱回复角的 大小来 衡量。回复 角越大,弹性越好 。 折皱回复 角(折皱回复角) WRA、 CRA 国际标准: 一级: 180。 二级: 200 。 三级: 210 。 240 。 四级: 240 。 280 。 五级: 280 。 未 整理棉织物 150 160 一般防皱整理 220 230 洗可穿整理 250 280 耐久压烫整理 280 300 DP等级 主观判断 外观平整度 、接缝外观、褶裥外观三个指标 AATCC立体耐久压烫平挺度标样 分为 1、 2、 3、 3.5、 4、 5级 4、织物产生折皱的原因 折皱的形成可以简单地看成是由于外力使纤维

5、弯 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所造成。 纤维晶区的变化 纤维无定型区的变化 拉伸 压缩 纤维素大分子结构 00197.swf ( 1)纤维晶区变化 在纤维的晶区,纤维素大分子间存在强的氢键作 用和分子间引力,当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阻滞 纤维素分子链之间的相对运动,因而只能发生较 小程度形变。 可以认为纤维的晶区是防皱的。 ( 2)无定型区变化 在纤维的无定形区内,大分子链间排列较松,大分子或基 本结构单元间存在的氢键数较少,在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 大分子间的部分氢键被拆散,并能在新的位置上重新形成 新的氢键。当外力去除后,由于新形成氢键的阻碍作用, 使纤维素大分子不能立即回复到原来状态。如果新

6、形成的 氢键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则发生永久形变,使织物产生折 皱。 认为折皱主要发生在纤维的无定形区。 ( 3)织物 产生折皱的原因 由于纤维素分子上有很多极性羟基,在纤维受到拉伸 时,纤维素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发生相对移动后,能在 新的位置上形成新的氢键。 OH OH OH OH OH OH 氢键的拆散和重建 织物的折皱通常出现在纤维的无定形区,并且折皱主 要是由于纤维中的分子间力较弱,新的氢键易于形成 造成的。 为了提高纤维素纤维的防皱性能,普遍采用在纤维素 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之间建立适当的交联,这样不 仅强化了纤维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而且交联也封闭 了部分羟基,减少了新氢键的形成,有利于

7、折皱的回 复,提高了织物的防皱性能。 其他纤维的弹性分析 羊毛 弹性好 二硫交键使分子间不易相对滑移,受力后变形, 内能增加,放松后,回复力大 肽链柔性大,卷曲 伸直,变形大,回复大 锦纶 弹性很好 大量的 (CH2)n 存在,柔性大,弹性好。 涤纶 弹性较好 大分子有苯环结构,刚性较大,模量高,受力后 不易产生移动 可通过 CH2 CH2 的内旋转回复 二、防皱原理 防皱的基本措施是在纤维素的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之间 建立适当的交联,减少纤维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之间的 相对位移,限制新的氢键的形成从而达到防皱的目的。 但就纤维之间所形成交联的性质问题有以下两种不同观 点;树脂沉积理论和交联理

8、论。 沉积理论 共价交联理论 1.沉积理论 整理剂初缩体在纤维内自身缩合成网状结构的整 理剂微粒,沉积在纤维素纤维的无定形区并和纤 维素大分子链之间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引力,把纤 维素大分子链相互网状缠结起来,靠机械阻力限 制了大分子链的相对滑移,提高了织物的防皱性 能。 2.共价交联理论 防皱整理剂和相邻的两个纤维素分子 链上的羟基反应,生成共价键,从而 把相邻的大分子链互相连接起来,减 少了两个大分子链间的相对滑移,同 时使纤维素大分子羟基在一定程度上 得到封闭,减少了大分子在新的位置 上重建氢键的能力,使得纤维素分子 链或基本结构单元的回复能力得到加 强,提高了织物的防缩、防皱性能。 O C

9、 H 2 C N N C H 2 C H C H O HO H OO 2D树脂 抗皱原理 要设法减少棉纤维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大分子间相 对位移的机会,或当大分子发生相对位移时能阻 碍在新的位置形成氢键,因而当外力去除后,大 分子能较快回复至原位置。 防皱整理的理论基础:在纤维素大分子链和基本 结构单元间引进一定数量的化学键(共价交联), 可以阻止纤维基本结构单元间的相对位移,提高 纤维素纤维的弹性回复。 三、抗皱整理工艺 (一)、树脂整理工艺 1、工艺流程 浸轧树脂工作液 预烘(拉幅烘干) 焙烘 后处理 2、工作液组成: 树脂初缩体 抗皱整理剂 催化剂(常用 MgCl2) 加快整理剂与纤维的反应

10、 润湿剂(常用 JFC) 帮助渗透 柔软剂 改善手感和耐曲磨性 ,提高撕破强力 热塑性树脂 改善耐平磨性 3、浸轧 轧液率: 轧液率越低越好, 一般 70 80 轧液率高的缺点: 能量浪费 烘干时发生泳移,产生表面树脂 手感僵硬 弹性差 强度低 摩擦牢度差 4、预烘 目的:使初缩体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 意义:直接影响树脂分布和整理品的质量 原理:浸轧后,浓度外大于内,预烘时,依浓度梯 度,使树脂向内扩散。 控制条件: 轧液率尽量低 预烘温度不宜太高,一般 80 最好不用接触式烘干,而用红外和热风烘干 5、焙烘 目的:使初缩体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 条件控制: 温度和时间 催化剂为 MgCl2, 15

11、0 160 , 3 5min 高效催化剂, 170 180 , 30 60s 烘房温度要均匀 张力 尽量采用低张力,以免内能储存,引起尺寸不稳定 良好的密封和通风排气 排出 CH2O, H2O, CH3OH 6.后处理 水洗 皂洗 水洗 烘干 洗去: 游离甲醛 甲醛有毒,有刺激性,其含量越少越好 未反应的树脂 表面树脂 表面树脂会影响织物手感,降低防皱性 副产物 甲胺等副产物有鱼腥味 (二)免烫整理工艺 主要有四种加工方式 (1)干态交联法 :增加整理剂的用量。 (2)湿态联法: 织物在水溶胀状态下交联,浸轧 打 卷处理 15h(20 25) 问题:干防皱性 优:湿防皱性好、手感柔软、耐洗性优

12、良。 ( 3)潮态交联: 织物浸轧后烘至一定含水率 (棉织物 为 6 12%) 打卷处理 24h 水洗 耐磨性好,手感柔软,湿弹性好,但干防皱性仍差。 (4)温和焙烘法: 浸轧工作液 低温烘燥 (纤维充分溶胀、部分溶胀, 及干瘪状态的变化中逐步完成交联反应 ) (5)两次焙烘法: 织物经干、湿态两次交联处理, 从而获得较好干,湿防皱性。 总之,尽管织物经不同工艺整理后,防皱性在不 同湿度下不一致,但 整理品的含湿 若与 交联时的 含湿 (这是什么意思?) 相当,防皱性最佳。 (三)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两种工艺 (1)延迟焙烘法: 浸轧 烘干 成衣缝制 压烫、焙烘 成品 由于织物在烘干后至压烫、焙

13、烘间隔长,要求整理剂 不会过早地与纤维反应 (即敏化织物在贮藏期间性能 稳定 )用于免烫整理。 (2)预焙烘: 浸轧整理液 预烘 成衣缝制 压烫 成品, 此法只适用于羊毛织物,且在折裥处需喷洒特殊药 剂。此外涤 /棉混纺织物藉涤纶纤维部分的热塑性, 也有类似效果。 四、常用抗皱整理剂 醚化反应: N羟甲基酰胺类 酯化反应:多元羧酸,如 1,2,3,4-丁烷四羧酸 ( BTCA); 1,2,3-丙烷三羧酸( PTCA);柠檬酸 ( CA);聚马来酸酐; 还有乙二醛、环氧类化合物等 1. N羟甲基酰胺类 ( 1) 脲素 甲醛树脂( UF) ( 2) 三聚氰胺 甲醛树脂( TMM) ( 3) 二羟甲

14、基环次乙基脲 ( DMEU) ( 4) 二羟甲基二羟基环次乙基脲 ( DMDHEU或 2D) ( 5)二羟甲基氨基甲酸乙酯 ( 6)二羟甲基三嗪酮 O C H O H 2 C N N C H 2 O H C H C H O HO H DMEU DMDHEU或 2D O C H O H 2 C H N N H C H 2 O H C H 2 C H 2 N羟甲基 优点 可以使整理后的纯棉织物达到耐久压烫的水平 焙烘温度低,一般 150160 焙烘即可 . 缺点 整理后织物的强力有显著的下降 在应用加工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甲醛,影响操 作人员的健康 整理后的织物在存放和穿着过程中,还会释放甲醛,

15、 刺激人类肌肤和呼吸道粘膜,并且还可能诱发皮肤 癌 2.低甲醛整理剂 通过醚化反应制的低甲醛树脂整理剂。 如六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的游离甲醛 1%,整理后织物上游离甲 醛达 660ppm,经甲醇醚化后,游离甲醛降到 0.6%,织物上仅 225ppm。 这种改性物主要是 2D的醚化改性。 醚化 二羟甲基二羟基环次乙基脲 氯损小,不泛黄,释放甲醛也少; 醚化剂: 甲醇、乙醇、异丙醇、多元醇等; 甲醇有毒,想得到极低甲醛整理剂,必须用多元醇醚化; 由于醚化改性后的反应速率大大降低,能获得耐水解的树脂整 理剂和整理品。 另一方面,对于反应性很低的树脂整理剂,可以采用高效催化 剂来获得必要的反应速率。 3

16、.多元羧酸 用多元羧酸对织物进行防皱整理,从根本上避 免了甲醛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 受到人们的重视。 多元羧酸作为防皱整理剂的开发和研究,也推 动了纤维素纤维防皱理论 酯化交联的深入发 展,以及相关的催化剂体系和催化机理的发展。 防皱整理催化剂: 凡是能 加速 树脂或交联剂与纤 维进行交联反应, 降低 反应温度, 缩短 反应时间 的化学药剂,都可以成为防皱整理催化剂。 催化剂的作用 :加速树脂与纤维反应,降低反应 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 五、催化剂 1、防皱整理中催化剂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优良的促使树脂焙固的作用 。 催化剂的用量要少 , 对纤维无损伤 。 (2)具有良好的相容

17、性 。 选用的催化剂应与柔软剂 、 荧光增白剂和硬挺剂等常用添加剂 有良好的相容性 。 (3)在工作液中要有良好的稳定性 。 催化剂与树脂在室温下不发生化学反应 , 不会发生树脂过早聚 合或经甲基水解现象 。 (4)不影响整理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 。 (5)价格便宜 、 无毒 、 无腐蚀性 、 无气味 , 而且整理后 , 织物不 具有难闻的气味 。 2、防皱整理中的催化机理 N-羟甲基化合物:属于碳正 -亚铵正离子机理 常用催化剂:酸 、 潜酸 、 路易斯酸 路易斯酸: 能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原子 、 分子 离子 、 原子团 , 所有阳离子都是 路易斯酸 路易斯碱: 能供给电子对的原子 、 分子 、

18、 离 子 、 原子团 , 所有阴离子都是路 易斯碱 催化剂的选择要根据树脂的 活性 大小、所采用 的工艺来确定,活性高的树脂要选用活性较低 的催化剂。 配制工作液时,其他各种助剂可预先混合并加 水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临用前加入已溶解好 的催化剂,以维持浸轧液的稳定性。 六 添加剂 目的:改善整理后织物的手感、外观及机械性能。 常用的添加剂: 渗透剂 柔软剂 硬挺剂 水溶性聚氨酯 ( 1)渗透剂 作用:为了使整理剂充分渗透到纤维内部,提高 整理剂在纤维内部分布的均匀性。 常用:平平加 O、渗透剂 JFC。 ( 2) 柔软剂 作用:改善织物的手感,使织物的手感变得柔软、 润滑并减少整理织物物理机

19、械性能的变化。 常用的柔软剂主要有有机硅、吡啶季铵盐类。 添加柔软剂 改善撕破强度 柔软剂不能改变整理后纤维的断裂延伸度,但可 使纤维或纱线间的摩擦系数减小,以提高纤维及 纱的移动性。 织物在撕裂时,纱线易于聚拢而有较多的纱线来 共同承受撕力,使整理品的撕破强度得到一定的 改善。 柔软剂对撕破强力的影响 ( 3)硬挺剂 作用:改善防皱整理织物的弹性、耐磨性和 撕破强度,使整理织物具有手感丰满、厚实 的效果。 常用:聚丙烯酸酯乳液、聚乙烯醇( PVA)。 ( 4)水溶性聚氨酯 作用:改善整理织物的撕破强力和耐磨性,提高 织物的弹性,改善手感。 防皱整理中,通常以 PU和 2D树脂拼混应用于涤 /

20、棉 和涤 /粘纤织物及真丝绸的低甲醛整理。 七、防皱整理的工艺与设备 半制品准备 浸轧工作液 预烘、拉幅烘干 焙烘 后处理。 干态交联法工艺流程: (一)防皱整理对织物的要求 织物上不能有折痕,否则防皱整理后会产生永久性折痕。 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毛细管效应要在 10cm/30min以上。 织物上应不含浆料、不带碱性和有效氯,一般织物上的 pH 值控制在 6 7之间。 对染色、印花织物进行整理时,必须预先进行试验,以免 发生变色和色牢度下降。 半制品织物不宜过度拉伸,以减少织物的缩水率。 织物的含湿量不能太大。 (二)浸轧工作液 轧余率要求低,防止产生表面树脂。 刻纹滚筒、轧吸法、单面给液辊 配

21、制工作液时,除了催化剂外,其他各种助剂可预先混合并 加水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临用前加入已溶解好的催化剂, 以维持浸轧液的稳定性。浸轧液的配制一般在室温下进行。 采用一浸一轧两次或二浸二轧。 浸轧一般在室温下进行,以避免温度过高而导致整理剂初缩 体发生缩聚。 (三)预烘、拉幅烘干 1.预烘的作用 有利于整理剂初缩体扩散进入纤维内部。 2. 预烘温度 控制预烘温度,避免形成表面树脂 表面树脂的形成 :预烘温度的过高使整理剂初 缩体可能会随着水分蒸发移向受热面,即产生 泳移 现象而积聚,也可能发生过早的 缩聚 ,使 较多的整理剂残留在织物表面或纱线、纤维的 间隙内,形成表面树脂。造成整理后的织物防

22、皱性能差,手感粗糙、发脆。 一般预烘温度控制在 80 90 之间。 3.预烘设备 滚筒烘干 红外线烘干 热风烘干 一般分两步烘干,即先用红外线烘干或导辊式热 风烘干,使带液率达到 30左右时再进行拉幅烘 干。 (四)焙烘 1.焙烘的作用 利用较高的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使整理剂初缩体与 纤维发生交联反应,或生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树脂,从 而使织物具有防皱性。 2.焙烘的温度和 时间 焙烘条件为: 温度 140 160 、 时间 3 5min。 催化剂一定,整理剂的反应性越高,所需焙烘温 度越低。 反应条件一定,焙烘温度越高,所需焙烘时间则 越短。 温度太低,交联不完全并形成副产物,防皱效果 差;温度

23、太高,会使纤维受损。 3.焙烘设备 悬挂式焙烘机 导辊式焙烘机 卷绕式焙烘机 ( 1)悬挂式焙烘机 1-织物 2-输送带 3-悬布辊筒 ( 2)导辊式焙烘机 1-蒸汽加热区 2-煤气燃烧器 3-排气口 4-预烘区 5-焙烘区 6-冷却区 (五)后处理 1.后处理的作用 去除未反应的化合物 、产生的副产物(鱼腥味)、 游离甲醛和表面树脂。 鱼腥味的产生: 由甲基胺、二甲基胺、三甲基胺造成的,特别 是三甲基胺 (CH3)3N。 甲醛和氨(或铵盐)的存在是生成这些副产物 的主要原因。 2.后处理工艺 后处理一般在平洗机上进行,先用 100 热水洗, 然后皂洗(洗涤剂纯碱)或氨水洗,最后水洗、 烘干。

24、 八、常见产品防皱整理工艺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 粘胶纤维织物的防皱整理 涤棉混纺织物的防皱整理 中长纤维织物的树脂整理 其它整理方法 (一)棉织物的防皱整理 一般防缩防皱产品的整理 耐氯漂白织物的整理 耐久性机械整理产品的整理 ( 1)一般防缩防皱产品的整理 浸轧 预烘 拉幅烘干 焙烘( 150 160 , 3 5min) 平洗 烘干拉幅。 工作液组成: 2D或其他树脂、氯化镁、柔软剂。 工艺流程: ( 2)耐氯漂白织物的整理 选用醚化 2D树脂或 DMPU树脂,采用快速防皱整理工艺或 常规工艺均可。 选用 -双羟乙基砜树脂,在焙烘后必须用双氧水复漂 后再皂洗。 6MD树脂只能按常规整理工艺进行

25、。 ( 3)耐久性机械整理产品的整理 工作液组成: 6MD混合树脂或轧花树脂、氯化镁或硝酸锌、柔软剂。 工艺流程及条件: 浸轧树脂(二浸二轧或一浸一轧,轧余率 65 70) 预烘( 80 100 ) 拉幅烘干(车速 60 70m/min, 100 , 含潮率 10 15) 机械整理(电光、摩擦轧 光或轧花) 焙烘(应采用松式焙烘机, 150 160 , 3 4min) 水洗。 (二)粘胶纤维织物的防皱整理 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轧余率 60 70) 预 烘( 90 100 ) 拉幅烘干( 100 ,超喂 3 4 以提高织物的防缩性能) 焙烘( 150 160 , 3 5min) 平洗(水洗及氨

26、洗等) 烘干。 工作液组成: 脲醛树脂或改性脲醛树脂、铵盐、柔软剂。 工艺流程及条件: (三)免烫整理 要获得良好的免烫效果,可以进行分步交联, 即先进行含湿或湿态交联,然后再干态交联。 多采用潮态交联法 2D树脂 12 15 盐酸调节 pH 2。 工艺流程: 浸轧工作液 预烘( 110 烘干至含水率 6 10) 冷打卷(用聚乙烯薄膜包好) 放置 24h 皂洗 中和 烘干。 整理工艺 预焙烘法( P.C.法) 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 预烘( 90 100 ) 焙烘 ( 130 , 3s) 后处理 烘干 成衣 压烫( 160 , 60s) 该工艺适用于薄型织物成衣的加工。 延迟焙烘法( D.C.

27、法) 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 预烘( 90 100 ) 冷打卷 裁衣 压烫( 160 , 60s) 焙烘。 (四)耐久压烫整理(简称 PP整理) (五)快速树脂整理 该工艺把原来的浸轧、预烘、热风拉幅、 焙烘、平洗、烘干、拉幅六个工序缩短成 浸轧、预烘和高温拉幅焙烘三个工序 . (六) 快速整理工艺 浸轧 预烘 烘干、焙烘( 170 180 , 30 60s) . 整理液组成: 2D或 DMEU、 高效催化剂、柔软剂。 工艺流程: (一)防皱整理后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 防皱性能 -增强 抗 皱性 抵抗变形的能力(弹性模量) 折皱回复性 从形变中恢复原状的能力 防缩性能 - 提高 断裂强度 棉纤维

28、下降,粘胶纤维上升 断裂延伸度 - 下降 撕破强力 - 下降 织物的耐磨性 - 下降 九、整理纺织品质量 防皱整理产品的性能指标 防皱性:折皱回复角 DP级 耐用性:断裂强力(抗张强力,拉伸强力) 撕破强力 耐磨牢度 安全性:释放甲醛 耐漂性:吸氯泛黄、熨烫后断裂强力 对染色品色光的影响:色差 每项性能指标一般都有试验方法标准供选用 1.防皱性能 织物的防皱性能包括抗皱性和折皱回复性。 织物的防皱性能主要取决于折皱回复性能。 织物经过防皱整理后,折皱回复性能得到 了较大的提高。 折皱回复性能 通过 测定整理织物经向加纬 向的折皱回复角的大小来衡量。 织物的回复角( ) 1 2 3 4 5 6

29、平均值 经向 61 69 63 53 55 58 126 纬向 63 61 60 68 68 75 经向 128 127 128 128 124 121 255 纬向 132 129 128 126 131 129 经向和纬向各 10个,每个方向的正面对折和反面对折各 5个。 日常试验可只测样品的正面,即经向和纬向各 5个。 2.防缩性能 织物经过防皱整理后,防缩性能及尺寸稳定 性都提高。 吸湿性能 经过防皱整理后,纤维素纤维吸湿性能下降。 原因 交联剂与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基进行了交联反应,封闭 了一部分的羟基,降低了织物的吸湿性能。 交联的存在使纤维的膨化受到限制,因此吸湿性能下降。 纤维素

30、纤维织物经二羟甲基脲防皱整理后的强度变化 3.断裂强度 1-粘胶纤维 2-棉纤维 织物的拉伸强力 (N) 1 2 3 4 平均 保留 ( %) 682.3 704.2 718.3 693.5 699.6 434.8 442.8 439.8 441.7 439.8 62.9 每个方向至少试验 5块。 棉断裂强度下降的原因 棉纤维经防皱整理后,纤维内形成了交联作用, 或者整理剂微粒沉积在纤维的无定形区或纤维 表面,使纤维的刚性增加而柔软性下降,大分 子结构单元的活力下降,在外力作用下均匀分 配外力的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而导 致大分子链的断裂。 粘胶断裂强度提高的原因 粘胶纤维经防皱整理后,

31、大分子之间形成了交 联,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得到了加强。当受到 外力作用时,大分子链间相互滑移的现象受到 一定的限制,因而强度得以提高。 防皱整理后粘胶纤维强力、断裂延伸度的变化 4.断裂延伸度 断裂延伸度下降的原因 纤维经防皱整理后,整理剂和纤维间生成了交 联,整理剂沉积在纤维的无定形区,降低了纤 维随外力而产生变形的能力,从而使纤维的断 裂延伸度显著下降,交联程度越高,整理剂沉 积越多,断裂延伸度降低也越大。 5.撕破强力 纱线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加,织物经防皱整 理后,纤维的断裂延伸度下降,纱线在织 物中的活动受到限制,聚集在撕裂作用点 的纱线数较少,撕破强力下降。整理剂用 量增加,撕破强力下

32、降也增加。 脲醛树脂用量与织物撕破强力的关系 1-棉 2-粘胶纤维 撕破强力下降的原因 织物经防皱整理后,纤维的断裂延伸度下降,纱线之 间的摩擦阻力增加,纱线在织物中的活动受到限制, 聚集在撕裂作用点的纱线数较少,撕破强力下降。整 理剂用量增加,撕破强力下降也增加。 加入适量的柔软剂有助于撕破强力的改善。 耐磨性下降的原因: 纤维素纤维织物经过防皱整理后,虽然 弹性增加,但织物的断裂延伸度下降, 所以耐磨性下降。 6.织物的耐磨性 (二)防皱整理后织物的化学性能 吸湿性能 耐洗性 纤维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对染料的上染性 1.耐洗性 整理织物耐洗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理剂 与纤维形成的交联键的稳定性

33、。 整理后织物的耐洗性包括交联的耐酸、碱 水解稳定性及整理织物是否会产生吸氯泛 黄或氯损。 ( 1)交联的耐酸、碱水解稳定性 交联剂的氮原子上连接吸电子基时,具有 较好的耐酸水解稳定性。若氮原子上没有 氢原子,交联键比较耐碱。 ( 2)吸氯和氯损 N-羟甲基酰胺整理剂整理过的织物会吸附氯,即 使是微量的氯如自来水中含有的氯也会产生吸附, 形成氯胺,这种现象称为 吸氯 。 吸氯后的织物在高温熨烫时会发生不同程度 的损伤,这种现象称为 吸氯损伤 。 有的织物在吸氯后会产生泛黄现象,称为 吸 氯泛黄 。 吸氯和氯损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存在亚氨基 NH。 亚氨基的来源: N-羟甲基酰胺整理剂中存在; 交

34、联键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 其他原因:未交联的羟甲基在碱性条件下, 对氯有直接的置换作用,也可生成氯胺。 氯损反应 CNH + NaClO CNCl + NaOH O O CNCl + H 2O CNH + HCl + O O O 熨烫 CNCH 2OH + NaOCl CNCl + NaOH + CH2O O O ( 1) ( 2) 氯损大小因素 氯损的大小取决于氯胺的稳定性和整理 剂对酸的缓冲能力。 2.纤维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铜氨溶液是纤维素纤维良好的溶剂,当纤维素 分子间引入交联后,其在铜氨溶液中的溶解度 下降。交联程度增加,溶解度下降增大。 ( 1)直接及活性染料 纤维分子间引入了交联,

35、阻止了纤维的膨化,封闭 了部分羟基,所以其染色性能下降。 3.对染料的上染性 ( 2)酸性染料 脲醛树脂和氨基 -甲醛类整理剂,由于氨基存在,使织 物对酸性染料的上染能力有所提高。 (三)整理品的甲醛释放 交链的水解 1.甲醛释放来源 树脂初缩体中的游离甲醛 整理剂 N-羟甲基的分解 (主要来源) 2.降低织物甲醛释放的措施 选择水解稳定性良好的、含游离甲醛少的防皱整 理剂 ,也可在酰胺 -甲醛防皱整理剂中,适当地拼 混无甲醛整理剂或其他的助剂 在工作液或皂洗液中加入甲醛捕捉剂 适当提高焙烘温度使整理剂与纤维素充分交联。 加强防皱整理织物的后处理以驱除织物上的游离 甲醛。 一些相关标准 GB/

36、T 2912.1-1998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 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 醛 (水萃取法 ) GB/T 2912.2-1998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 2部分:释放甲醛 (蒸 气吸收法 ) GB/T 3819-1997 纺织品 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 回复角法 GB/T 3917.1-1997 纺织品 织物撕破性能 第 1部分:撕破强力的 测定 冲击摆锤法 GB/T 3923.1-1997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 1部分:断裂强力和 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条样法 GB/T 13769-1992 纺织品 耐久压烫织物经家庭洗涤和干燥后外 观的评定方法 密封瓶 回复角试样尺寸 试验回复翼尺寸:长为 2

37、0mm,宽为 15mm 水平法:试样尺寸为 40mm 15mm的长方形 垂直法:试样的形状及尺寸如右: 折痕回复角 crease recovery angle 在规定条件下,受 力折叠的试样卸除负荷, 经一定时间后,两个对 折面形成的角度。 回复角试样采集 折皱回复测试仪 弹性仪 拉伸强力试样采集 撕破强力试样 强力测试仪 AATCC 3-D Smoothness Appearance Replicas Lighting equipment for viewing test specimens 补充知识 织物中甲醛含量问题 甲醛释放量限定的提出 在 1960年代初,服装生产商首先要求低的甲醛释

38、 放,以避免在剪裁和缝纫车间中引起不舒适感 甲醛含量限定标准 1984年,美国制定标准,限定织物上甲醛的释放 量 从 1970年到现在,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2D, DMDHEU)释放甲醛量由 1000ppm降到现在的 50 150ppm 中国标准 GB和 Oeke-Tex标准 100 GB 18401-2001 纺织品 甲醛含量的限定 GB 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 术规范 ( 甲醛含量 、 pH值 、 色牢度 、 异味 、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 婴幼儿服装: 20ppm 与皮肤直接接触类服装: 75ppm 与皮肤无直接接触类服装: 300ppm 室内装饰材料: 300

39、ppm 无甲醛 DP整理剂 为彻底解决 DP整理织物上的甲醛问题,自 1980年 代开始,研究开发无甲醛类 DP整理剂以取代含甲 醛类整理剂成为染整工作者的工作热点 尝试用作无甲醛 DP整理剂的化合物 乙二醛 环氧氯丙烷 二氯丙醇 乙烯砜 多元 羧酸 聚氨酯等 多元羧酸类化合物 1960年代初期, Gagliardi等人首先发现多元羧酸可以作 为织物 DP整理的无甲醛整理剂,但是由于没有发现好的催 化剂,整理效果不理想 。 1980年代,美国南方农业研究中心的 Welch教授发现 NaH2PO2是多元羧酸类整理剂最好的催化剂 。 1.2.3.4丁四羧酸( BTCA)是性能可与 2D类整理剂相媲

40、 美的无甲醛类整理剂 。 催化剂的选择 催化效果从高到低: 1 2 3 4 NaH2PO2 KH2PO4 Na2HPO4 三乙胺 Na2HPO3 NaH2PO4 K2HPO4 Na2CO3 LiH2PO4 Na2H2P2O7 Ca(H2PO4)2 Na4P2O7 Na5P3O10 Na3PO4 Na2PO3F 肌醇六磷酸盐 影响耐久压烫整理的因素 1、 基布 2、 整理剂和配套助剂 3、 加工工艺 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整理品的释放甲醛 甲醛被用于防腐和木材加工,相信甲醛 被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的交联处理是受了其它 方面应用的启发。 由于 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的有效性, 当人们意识到服装上的甲醛对

41、健康不利后,没 能立刻取代它们,而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寻求 减少甲醛释放的途径。 降低含甲醛整理剂整理品释放甲醛的途径 1. 低甲醛、超低甲醛整理剂 2. 催化剂(品种选用、用量) 3. 助剂,如聚氨酯弹性体 4. 优化配方 5. 适当低温烘干 6. 焙烘充分(温度、时间恰当) 7. 织物不带碱 (甲醛清除剂、处理后洗涤) 织物上游离甲醛的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1( 3-甲基 -2-苯并噻唑酮腙吸光光度法测定织物 中游离甲醛,印染, 1997, 23(12), 33 34) 参考文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T 2912.1-1998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 1 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

42、水萃取法) GB T 2912.2-1998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 2 部分:释放甲醛(蒸气吸收法) 参考文献 3(银 -邻二氮菲法测定织物中游离甲醛,印染, 2000, 26( 3), 41 42) 织物上游离甲醛的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4(服装、面料中游离甲醛残留快速判定法, 染整技术, 2000, 22( 4), 35 36) 参考文献 5(纺织品中游离甲醛的气相色谱分析,分 析化学, 2002,30(11), 1333 1336) 参考文献 6(纺织品游离甲醛快速测定法,印染, 2003, 29(3), 33 34) 纳米技术的应用 在研究马来酸酐防皱整理中,用纳米 TiO2或 SiO2 替代常规工艺所用的过硫酸钾( K2S2O8) 和次磷 酸钠( NaH2PO2H2O),作为马来酸酐整理剂与纤 维发生交联反应的催化剂,可使织物整理后强力 下降减少,应用于丝绸织物则整理后泛黄现象也 有所改善。 原理: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 多、吸附能力强等优异性能 研究对象:棉、真丝、毛织物 思考题 树脂整理的工艺流程、工艺处方组成和工艺条件。 棉织物经防皱整理后,其物理机械性能会发生怎 样的变化? 粘胶织物经防皱整理后,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与 棉织物相同吗? 在对防皱整理产品进行品质评定时,通常需要评 定哪些方面的性能? 我国对纺织产品上的甲醛含量是如何规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