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哲学对于笛卡尔心身难题的消解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20372899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智哲学对于笛卡尔心身难题的消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智哲学对于笛卡尔心身难题的消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智哲学对于笛卡尔心身难题的消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心智哲学对于笛卡尔心身难题的消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智哲学对于笛卡尔心身难题的消解(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 心智哲学对于笛卡尔心身难题的消解笛卡尔的哲学难题即二元论和相互作用论的矛盾是心智哲学的出发点。近代 以来的心智哲学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笛卡尔给他的后继者留下的两种可能性:或 者消解二元对立,或者修订相互作用论。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哲学家是怎样沿着第一条道路前进的,即克服或消 解笛卡尔二元论的。斯宾诺莎提出实体一元论来取代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试图消除二元对立。 但是,实际上他的唯一实体仍然 保留着两个对立的属性,并未消除二元论。他 的这一观点被人们称为“心身平行论”。巴克莱抛弃了物质实体,认为“物质是 无”,只存在一个实体即灵魂,因此,他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者,笛卡尔的二元 对立在他这里是

2、不存在的。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关系是灵魂和灵魂之中的观念 的关系,而灵魂中的观念并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18 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拉 美特里则与巴克莱相反,他把灵魂或心灵还原为物质的属性或功能,还原为完全 没有实体性的心灵,把人的意义且意识活动解释为人的身体的某种复杂的机械运 动,因此不存在心物矛盾,他用机械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来消除笛卡尔的二元论。而现代哲学家们则在更深的理论层次上揭露笛卡尔二元论区别标准及他对 心身定义的不恰当性,从而达到消解二元论的目的。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来的 把精神现象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现象的“唯物主义”,以其当时的主导地位来 消解笛卡尔的二元论问题。下面我们分

3、别来看看这些理论:1.1.1 物理主义和逻辑行为主义卡尔那普认为物理语言是一种能够表述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的普遍语 言。它具有客观性、主体间性、普遍性。卡尔那普还认为物理方法能够对这个世 界作出绝对完全的描述,每一个心理学的命题都可以译为仅仅包含物理概念的表 述。一切事件都可以翻译成为可以用时空坐标来表示的物理事件,如社会事件可 以归结为人的身体中发生的物理现象;人的行为状态和表情都是在一定时空中的 事件,都可以观察的,因而都是可以用物理语言表达出来的。这样卡尔那普就把 “心的”、心理的东西变成了物理的东西,从而消除了二元论的对立,取消了心 物问题。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赖尔(1900-

4、1976 年)对笛卡尔的二元论也进 行了分析批判。他认为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是一种“范畴错误”,即把概念放进 本来不包含它们的逻辑类型当中去了。赖尔认为,真正发生的只有物理事件或物 理过程,一切表面上关于精神的叙述实际上都是关于身体行为的叙述,因此不存 在什么只有本人才知道的隐秘的内心世界。二元论的错误如同一个去参观大学的 人,当他看完图书馆、运动场、实验室、教学楼、实验室等之后,问:“大学在 哪里”,他把大学当成图书馆、实验室同属于一类的东西,把大学错放进一种本 来不包括它的范畴之中。进而认为,其实并没有“精神”这个东西,通常表示精 神行为的那些词只是指精神活动,而不是指精神实体。卡尔那普和赖

5、尔的观点都和逻辑行为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逻辑行为主义认 为,不存在一种幕后发生的精神现象,心理语言事实上只是和人的行为有关。为 了克服物理主义和行为主义否认意识经验的实在性这一缺点,许多哲学家又另辟 蹊径来解决笛卡尔的问题。1.1.2 同一理论“同一理论”或称“等同理论”是唯物主义论点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 认为心理状态就是大脑的生理的状态,每一种心理状态和过程在绝对值上等同于 大脑神经系统中的某种生理状态和过程。因而这种观点也被称作“还原论唯物主 义”。澳大利亚哲学家阿姆斯特朗(1926-)提出的“中枢状态唯物主义”是一种 典型的“同一理论”。它把“心”、精神、心理状态等同于大脑、等同于大

6、脑的中 枢神经系统,这一理论有两条理论前提,第一,心灵是某种内在分离的、在行为 之后的东西,因此它承认了确定的非行为的心理事件的存在,因而避免了行为主 义否认心理东西的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承认心理状态在行动中是具有因果有效性 的;第二,心理的述语是根据它们所指的心理状态的行为结果来获得它们的意义 的,或换言之,心理的原因是根据它们与行为模式的联系而得名的。因此中枢状 态理论实际上仍然是心身因果作用论,因果作用论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在人之中是 什么与作为心理状况的表现的行为有因果关系。该理论认为,大脑和它的附属物 是身体的重要部分,行为完全可以根据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事件来解释。心灵是物 质有机形式的一种

7、特殊排列,它不是一种非物质的东西。把心理的状态和过程等 同于大脑神经系统中的状态和过程,它通过这种方式消解了笛卡尔的二元论。实际上,持“每一心理状态都等于某种身体状态”这种等同论观点有两种不 同的方式,一种方式是被称作“类型同一理论”的认为每一种心理状态的类型等 同于某种生理状态的类型。另一种方式是“记号同一理论”,心理状态的一个例 证等同于某种类型或其他类型的身体状态的一个例证,即一个类型中的一个具体 的事例与另一种类型中的某一特殊事例之间的特殊同一。类型同一理论实际上还意味着一种理论间的还原或理论间的同一性,即用不 同的概念框架或理论框架去描述同一个实在。类型同一理论一开始就受到多方面的反

8、驳。有人认为,同一种心理状况可以 在不同类型的身体状态中实现即多重实现,因而就不能是一种心理状态的类型完 全等同于一种身体状态的类型。也有人根据“莱布尼茨规律”来批驳“同一类型理论”。莱布尼茨认为,两 个项目只有在这样的情形下才是完全等同的,即一项所具有的任何属性也被另一 项所具有。如果找到了某种属性符合大脑的状态而不符合精神的状态,或者相反, 这个理论就不攻自破了。因此有人根据莱布尼茨规律证明:(1)我的心理状态通 过内省是可以认识的;(2)我的大脑的状态通过内省是不可认识的;所以,根据 莱布尼茨规律,(3)我的心理状态和我的大脑的状态是不能等同的。也有人根据“内省论”来对同一论进行反驳,认

9、为即使未来的神经生理学家 对人的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活动以及视觉系统的实际和可能状况无所不知,了如指 掌,但也会因为他自身的体能缺陷导致获得不同一得意识经验。同样,“记号同一理论”主张的“每一个精神事件等同于一个生理(神经的) 事件”的观点也受到了挑战。对此,有人认为,在理解心和身的事件类型怎样 能相互适应时则没有了这种先前认为的那样牵强的类似性。为了维护同一理论,同一论者又主张在心理的东西和非心理的东西之间有某 种概念的(分析的)还原。但是既如此,它的之一理论还是被一些以心智哲学家 唐纳德戴维逊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同一理论是正确的)。1.1.3 消除论唯物主义“消除论唯物主义”论证,对内部心理状

10、态的二元论的说明是属于前科学的、 常识性的概念框架的“常识心理学”的做法。如信念、欲望、快乐、爱、害怕、 同情等等,它们只体现了认知的、情感的和目的的性质有一些基本的、初浅的了 解,对于我们内部的状态和活动常常是提供一种混乱的概念和错误的表象。所以 我们应该用一种现代的、高级的、科学的神经科学的理论和概念去取代常识心理 学的概念。既然,对内部心理状态作二元论表述的常识心理学被消除了,笛卡尔 的二元论就会自然被消除了。1.1.4 功能主义相反,许多哲学家并不完全抛弃二元论,而是沿着第二条道路前进,即努力 地解学笛卡尔的相互作用论引起的种种问题。为了避免“在本质上不同的两个实体怎么能够有因果相互作

11、用”的困难,某 些哲学家求助于上帝。现代哲学家们则求助于其他的理论来解释心理事件和物理 事件之间的因果作用。功能主义把因果关系作为它研究的主题。如果说,同一理论把心理事件等同 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理状态是把它等同于具体的物体,而功能主义则是从因果 作用的角度来把它等同于某种具体的功能。功能主义认为,因果关系可以被任何 系统模仿或复制,不管这个系统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也许是生物体,也许是钢 铁构成的,也许是硅片构成的。大卫路易斯用一个被叫做是“火星人的痛”的著名的“思维实验”来说明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把假设存在的火星人的疼痛等同于在火星人中产生疼痛行为 的功能或因果作用,因此,在水压脚中发生的那

12、些事件和火星人的疼痛是同一回 事。功能主义认为,心身复合体是一个相互作用状态的系统,心理状态不仅与物 理的输入(如感官刺激等)和行为的输出有因果相互作用,而且与其他心理状态 有相互作用。功能主义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机器功能主义,认知心理学、人工 智能和计算机模型的功能主义,目的论功能主义等等。普特南主张机器功能主义,他把心理状态与计算机的功能状态相比较,正如 一个电脑程序可能通过大量的在物理上不同的硬件构造来实现或具体示范,同 样,心理的“程序”能够通过有各种生理化学组合物构成的不同有机物来实现。1.1.5 变异一元论美国哲学家唐纳德戴维逊的“变异一元论”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探讨心 身的相互作

13、用和因果关系的。可以把这张理论观点简要表述为,实体一元论加描 述二元论,即坚持物理主义或唯物主义的观点,只承认一个实体,但是他认为 可 以有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所以他将自己的理论称为“变异一元论”。这种理论 认为,心理事项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性质即“意向性”来定义。意向性是心理状态 的一种属性,依据这种属性,心理状态可以有无需和物质世界中的任何事物相对 应的内容。所以对物质世界持一种错误信念的心理状态并不对应于物质世界中实 际的事物。戴维逊把心理特征看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物理属性即大脑的特征,心 理特征是依赖于并伴随着物理特征的。可以说,变异一元论是由三个基本原理组 成。第一,因果相互作用原理。物理

14、事件和心里事件互为因果存在。第二,因果 性的类似规律特性原理。哪里有因果性哪里就有因果规律存在。第三,心理变异 论原理。心理和物理之间没有能使我们将其前者还原为后者的类似联系存在。戴 维逊认为,这第三条原理排除了两种形式的还原论。一种是通过物理的词语明确 定义心理的谓词而把心理的东西还原为物理的东西。一种是严格的连结规律使心 理属性和物理属性相联系来还原。而他的观点是本体一元论与概念一元论的结 合。表面上看来,变异一元论的第三条原理和前两条原理是冲突的。但戴维逊消 除这种冲突的理由是,他认为我们有两类词语,一类是用来描述物理事件和因果 规律的物理词语。另一类是完全不适合构成类似规律的陈述的充满

15、意向性的日常 用语。他辩解说,因果相互作用原理讨论的是那些非意向性描述的事件,而心理 变异论原理则关心的是被描述为心理的事件,因为这些事件“只是被描述为心理 的”。所以他们和因果性的类似规律特性原理是不冲突的。尽管如此,但是他的 理论还是存在着自我内在的矛盾。物理主义和逻辑行为主义,同一理论通过将心理事件等同于物理事件而坚持 一元论的观点,排斥一元论;而功能主义则并不排斥二元论,而是具体探讨心身 之间的因果关系,甚至对这种关系从功能上进行模拟。以上两种是从不同的角度 来克服笛卡尔二元论所面临的难题。心身问题的两个方面即心身区别和心身因果 相互作用似乎构成了迄今为止笛卡尔哲学的辩护者和笛卡尔哲学的反对者的共 同领域。但是笛卡尔的身心难题依然没有被后来的心灵哲学完全解开,不过其给 我们留下的科学的方法的启示也许能为我们今天继续消解他的二元论提供了可厶匕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