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数学二年级上导学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370524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6-2017数学二年级上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6-2017数学二年级上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6-2017数学二年级上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数学二年级上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数学二年级上导学案(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 题第一单元加与减 谁的得分高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 习目 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导 学重 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学 资 源多媒体课件课 前预 习设 计23+23= 28+26= 25+28= 23+24= 24+25=25+25= 24+28= 23+26= 24+26= 28+23=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激趣导入。 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笑笑 23 44 29 3、小组讨论:谈们谁说的对?4、独立完成: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

3、底谁获胜? (1)计算淘气的总分 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 2、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44、29,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列式:23+44+29=96 结论:淘气95分,笑笑96分,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所以笑笑赢了。 3、小结;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练习设 计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6+29= 37+28+34= 16+35+57=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1)先估计一下,

4、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2)1996年获奖牌多少块? 16+22+12=50 (3)2000年获奖牌多少块? 28+16+15=59 (4)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你估计我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金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书设 计 2 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3 0 在54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1,先算各位,在算十位。结果是95。 5 4 + 4 1 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9 5 导 学反 思同学们在做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时比较认真、仔细,有些孩子不愿意写进

5、位1,导致题目做错。课 题秋游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学会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学 习目 标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导 学重 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学 习资 源教学光盘课 前预 习设 计32+26= 32-256= 39-26= 26+39= 34+34= 34-34= 98-54= 87-23= 58-41 7

6、5-58=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 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用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7、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 计数学书练一练第1题:看图、说图意、列算式、列竖式、解答。数学书练一练第2题:竖式计算,独立完成,找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数学书练一练第3题:认真观察表格,学会从表格中读懂数学信息,根据问题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板书设 计方法

8、一:90-45-25= 20(人) 方法二:45+25=70(人)90-70=20(人)导 学反 思要求孩子一定要用两种方法解答有困难,关注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想法是好的,不过实际计算中,还是以鼓励为主,能写几种写几种。课 题星星合唱队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学 习目 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导 学重 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

9、法。学 习资 源教学光盘课 前预 习设 计56+38= 94-42= 52+27= 79-19= 60-24= 80+15= 70-12-10= 55-42+8= 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师:要求“合

10、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 计数学书练一练第1题:看图、说图意、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算出得数、集体订正。数学书练一练第2题:口算练习

1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数学书练一练第3题:读题、分析已知条件,根据问题列式解答。数学书练一练第4题:看图、说图意、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算出得数、集体订正。数学书练一练第5题:读题、分析已知条件,根据问题列式解答。板书设 计分步计算:15-9=6(人) 52+6=58(人)综合算式:52-9+15=58(人)导 学反 思仍然关注孩子的解题思路可以多样化,不过优化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存在难度。课 题练习一课型练习课时2教 材分 析在探索和掌握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连加、加减

12、混合运算打好基础。学 习目 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导 学重 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学 习资 源教学光盘课 前预 习设 计口算练习:78-35= 43+46= 89-37= 52-28= 24+64= 88-66= 22+78= 100-78= 导 学 过 程 预 设第1题:看图、说图意、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算出得数、集体订正。这只蝴蝶用了46

13、个红色笔帽,34个黄色笔帽,16个蓝色笔帽。一共用了多少个笔帽?46+34+16=96(个)第2题:认真观察表格,学会从表格中读懂数学信息,根据问题列式解答,集体订正。(1) 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2) 给你100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元?(3) 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4) 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00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第3题:竖式计算练习。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4题:口算练习,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5题:看图、说图意、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算出得数、集体订正。第6题:读题、分析已知条件,根据问题列式解答。(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2)第四小队收集废

14、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练习设 计第7题:看表读题、分析已知条件,根据问题列式解答。(1) 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笑笑呢?(2) 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第8题:思考题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板书设 计(5) 56+21+18= 48+32-16= 39-13+47=(6) 96-34-35= 57+22-45= 100-69+25=导 学反 思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这样的问题对孩子来说有难度,首先是推理出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

15、,再结合所学,总成绩去掉前两次成绩,算出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课 题第二单元购物 买文具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学 习目 标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导学重 点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学习资 源教学光盘、学具盒中的人民币课前预 习设 计谈话,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

16、钱来) “钱”是我们国家进行购物时使用的货币,统称为“人民币”。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 导入新课 (出示钱包,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来) “钱”是我们国家进行购物时使用的货币,统称为“人民币”。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并学习用人民币来购买文具。(板书:买文具)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这里根据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课堂

17、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及或直接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1元、5角、1角、5分,让学生进行辨认。然后进行总结这一类是纸币,这一类是硬币。 (3)看课本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4)同学们,你们知道1元可以换几张1角呢? 几个1分可换1张1角呢? (5)练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2、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

18、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见板书) 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练习设 计看课本“认一认” 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 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

19、后全班交流。板书设 计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导 学反 思认识元角分之后,我介绍了一下换钱游戏的方法,我打破平时教学常规,放到实际买东西的情境中,产生问题之后来解决问题,效果很好,孩子们情绪高涨,学得也很有趣。课 题买衣服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 习目 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导 学重 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

20、简单的实际问题。学 习资 源教学光盘课 前预 习设 计1.一张5元能换( )张1元,或者换( )张5角。2.一张1元能换( )张5角,或者换( )张1角。3.一张2元能换( )张2角,或者换( )张5角。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超市看看吧。 孩子们上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东西。师:你想买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了一套书衣的价钱是41元。 我想买水彩笔的价钱是26元,玩具熊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条彩带的价钱是23元。 师: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该怎么拿钱,又会找多少钱呢?。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

21、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买一套书,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买一套书,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要买什么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 计练一练,第一题说一说:(1)买一盏台灯48元可以怎样付钱?(2)买一盏

22、两盏台灯(15元+45元)应该怎样付钱?2.填一填:根据钱数填空。3换一换:一张10元能换( )张2元,一张100元能换( )张10元,一张100元能换( )张20元,一张100元能换( )张50元,板书设 计买一件31元钱的玩具熊,可以怎样付钱?(一)20元+10元+1元(二)20元+5元+5元+5角+5角(三)10元+10元+10元+2角+2角+2角+2角+2角导 学反 思我们在教室现场摆设了一个小超市,孩子们自带东西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 题小小商店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

23、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学 习目 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导 学重 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学 习资 源教学光盘课 前预 习设 计一张10元能换( )张2元,一张100元能换( )张10元,一张100元能换( )张20元,一张100元能换( )张50元,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 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24、。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

25、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练习设 计教材第15页板书设 计12元+9元=21元 72元68元=4元20元15元=5元导 学反 思书上图观察之后,孩子们继续自带东西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玩的乐此不疲,还能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课 题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有多少块糖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学 习目 标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

26、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导 学重 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学 习资 源教学光盘课 前预 习设 计口头数数:1.5个5个地数,从5数到100,2.2个2个地数,从14数到36.10个10个数,从10数到110.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 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

27、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 生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28、。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生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 计1. 圈一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熊猫?(5个一圈,圈好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 每盘有()块蛋糕,有()盘,一共有()块蛋糕。(看图说图意列式)3. 横看,每列有()个格子,有()行,一共有()个格子。(看图,用句式口头练习,再填空列式)板书设 计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块。7+7=-14每列有

29、(4)块,有(3)列,一共有()块。 4+4+4=12横看:5+5+5=15(块) 3+3+3+3+3=15(块) 5*3=15 3*5=15导 学反 思学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行和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有点难度,我在教学中改进了一下,先学习横着看,如3个2,.再学习竖着看,比如2个5,然后再将两个知识点合起来学习,横着看有3个5,竖着看是5个3,这种题型仍要继续巩固加强。课 题儿童乐园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根据具体情境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学 习目

30、 标知识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 学重 点根据具体情境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学 习资 源教学光盘课 前预 习设 计看图说算式: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块。7+7=-14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块。 4+4+4=12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星期六是笑笑

31、的生日,爸爸妈妈带笑笑去了她最喜欢的儿童乐园里游玩。她高高兴兴地玩了许多有趣的活动,还拍了好多张照片,(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画面,想一想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与同桌交流一下。 2抽答板书: 有多少人在坐小飞机? 有多少人在划船? 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车? 长椅上一共坐着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师: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两个问题用学过的知识来列式计算,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 2抽答板书: 3+3+3=9(个) 2+2+2+2=8(个) 1+2+3=6(个) 4+4+4+4+4+4=24(个) 3指导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并介绍各部分名称和读法。 师:几个几相加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表示更简便。 4个2相

32、加可以写成: 2 4 = 8(人) 读作:乘4等于8 或42=8(人) 读作:4乘2等于8 4乘法算式中的2、4、8从哪里来?24表示什么意思? 乘 乘 乘 积 5你能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数 号 数 6引导学生比较解决同一问题时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7请各小组讨论1+2+3=6(人)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8指名汇报后评价。 练习设 计1完成“试一试”题 2(解决上一节课的问题)要给敬老院的56位老人每人3个苹果,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一共要多少个苹果吗?你觉得这个算式怎么样? 3找找身边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解决。板书设 计有多

33、少人在坐小飞机? 3+3+3=9(个) 3*3=9有多少人在划船?2+2+2+2=8(个) 2*4=8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车? 1+2+3=6(个)长椅上一共坐着多少人? 4+4+4+4+4+4=24(个) 4*6=24导 学反 思先学习列加法算式,然后教导孩子数几个几,再过渡到乘法算式,仍然要加强练习,要孩子会说、会讲、会写算式课 题有多少个点子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学 习目 标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

34、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导 学重 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 习资 源教学光盘课 前预 习设 计看课件口头填空:一共有多少架飞机?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或( )。一共有多少颗五角星?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或( )。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生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2个,共3行,2+2+2=6。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35、生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4个,共5列,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抽生答,教师评价。 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

36、点子图上圈一圈。 练习设 计练一练1.分别用两种方法在图上表示算式27和39.2.你说我摆。我说53,你怎么摆呢?3.看图说图意,列加法算式( )或乘法算式( )板书设 计2+2+2=6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4+4+4+4+4=20.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导 学反 思加强理解行和列的概念,横着数是行,竖着数是列,要多练习才行。 课 题动物聚会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 习目 标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

37、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导 学重 点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 习资 源教学光盘课 前预 习设 计5+5+5=()()2+2+2+2+2+2+2=()()4+4+4+4=()()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 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抽生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

38、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 计1. 连一连,说一说题意,注意:3个6,6个3都可以写成63或36.2. 说一说,都是2

39、3,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中意思不同,有的表示2个3相加,有时表示3个2相加。3. 画一画,说一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板书设 计树上有几只鸟?33=9(只)一共有多少个萝卜?43=12(个)猴子一共端来多少个桃子?63=18(个)导 学反 思学生掌握得较好,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 题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折一折,做一做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通过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学 习目 标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40、。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导 学重 点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学 习资 源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课前预设 计欣赏生活中的剪纸艺术作品。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

41、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

42、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练习设 计练一练第1、2和3题。 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 8 H M 责 文 育板书设 计板书:对称图形(展示学生动手制作的作品)导 学反 思尝试创作使学生明确剪纸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直观的指导。课 题玩一玩,做一做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学 习目 标1、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

43、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导 学重 点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学 习资 源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课前预 设 计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 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儃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44、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 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儃作陀螺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儃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儃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

45、做竹蜻蜓。练习设 计练一练:第2题,按教材的步骤,制一个竹蜻蜓,玩一玩。第4题,做一个风车,玩一玩。板书设 计玩一玩,做一做华容道游戏:横向或纵向移动。制陀螺:小棒插在陀螺中心位置,圆形的陀螺稳导 学反 思希望孩子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活动设计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寓教于乐、主动获取知识。课 题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数手指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学 习目 标1、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2、培养孩子迁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3、体

46、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导 学重 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建立“数一数”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感悟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学 习资 源教学光盘课 前预 习设 计1.五个五个地数,数两遍,2.师生对口令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情景创设 从有趣的数字5,引出我们的手有五个手指,古诗每句有5个字。我们一起数一数。二、问题探究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手指? 分别填入表格。3.提问:指着第一只手提问,一只手有五个手指,是1个5,一共是5个手指,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只和第二只手提问,这两只手是2个5,一共是10个

47、手指,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只、4只、5只一共有多少个手指?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吗?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请你仔细观察,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4.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练习设 计1. 2.板书设 计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55=25 五五二十五 56=30 五六三十57=35 五七三十五 58=40 五八四十 59=45 五九四十五导 学反 思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较易理解5的乘法口诀,掌握的较好,规律也找的很快,循着规律来

48、记忆的方法是又快又好。课 题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儃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儃乘法口诀的方法。 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 习目 标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儃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儃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导 学重 点探索编儃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资 源教学光盘课前预设 计15= 25= 55= 56= 35= 45=57= 58= 5

49、9=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我们就通过“做家务”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

50、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2双筷子呢?(2个2)2个

51、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 练习设 计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 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板书设 计12=2 一二得二 22=4 二二得四 52=10 二五一十 26=12 二六十二32=6二三得六 42=8 二四得八27=14 二七十四28=16 二八十六29=

52、18 二九十八导学反 思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课 题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儃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学 习目 标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儃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

53、问题。导 学重 点探索、编儃、掌握3的乘法口诀。学 习资 源 教学光盘课 前预 习设 计12= 22= 52=10 26=12 32= 42=8 27= 28=29=2.熟背2.5的口诀导 学 过 程 预 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 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

54、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2) “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儃口诀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

55、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练习设 计练一练:1.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看图说图意写出算式)2.找朋友。(把算式和对应的口诀连起来)3.找规律,填一填。4.过河。(看算式出得数)板书设 计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53=15三五十五 36=18三六十八33=9三三得九 43=12三四十二 37=21三七二十一 38=24 三八二十四39=27三九二十七导 学反 思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56、?课 题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课型新授课时2教 材分 析根据“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儃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 习目 标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儃过程。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导 学重 点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儃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 习资 源 教学光盘课 前预 习设 计13= 23= 53=10 36=12 33= 43=8 37= 38= 39=2.熟背2.3.5的口诀导 学 过 程 预

57、 设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9串果子,每串请串4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板书算式和口诀。 2、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

58、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4、请2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 5、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6、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 7、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练习设 计1.请你把4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