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地校课程传统文化教案(a4、有目标)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20370100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6年级地校课程传统文化教案(a4、有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6年级地校课程传统文化教案(a4、有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6年级地校课程传统文化教案(a4、有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6年级地校课程传统文化教案(a4、有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年级地校课程传统文化教案(a4、有目标)(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第1课 论语(八则)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教学过程:二、简介论语。论语乃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语录体,是流传下来的语录体的汇编。可谓汉语文章的典范。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

2、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

3、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温馨点击:第3页七、活动广角:第4页八、成长阶梯: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

4、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第2课大学(二则)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是谁尚未定论。一说是曾子所作;一说是孔门七十子后学者所作。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开始推崇大学与中庸。北宋时司马光编撰大学广义,是为大学独立成书之始。程颢、程颐又编撰大学原文章节成大学定本。南宋

5、时朱熹编撰大学章句,并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

6、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8页六、活动广角:第89页七、成长阶梯:第10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第3课中庸(二则)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经典回

7、放:中庸中庸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

8、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 、 论语 、 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二、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

9、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14页六、活动广角:第15页七、成长阶梯:第16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第4课、列子汤问(二则)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列子又称冲

10、虚经、冲虚真经,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汉书艺文志道家类录列子八篇,班固曰:列子“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

11、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19页六、活动广角:第19、20、22页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第5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12、。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完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

13、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史记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

14、人 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从董仲舒学春秋,从孔安国学尚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

15、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16、。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26、29页六、活动广角:第26、2931页七、成长阶梯:第31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

17、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课题:第6课、马 援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人物剪影: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族,扶风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

18、南),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马援能文,所著诫兄子严敦书,为世所传诵。其诗武溪深行,存崔豹今古注中。平生多豪言,有“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等语。三国演义第89回孔明望见远远山冈之上有一古庙,攀藤附葛而到,见一石屋之中,塑一将军端坐,旁有石碑,乃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庙。孔明再拜曰:“亮受先帝托孤之重,今承圣旨,到此平蛮;欲待蛮方既平,然后伐魏吞吴,重安汉室。今军士不识地理,误饮毒水,不能出声。万望尊神,念本朝恩义,通灵显圣,护佑三军!”默读课本3233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

19、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34页六、活动广角:第34、35页七、成长阶梯:第35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

20、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第7课、诸葛亮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人物剪影: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

21、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默读课本3637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

22、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38页六、活动广角:第38页七、成长阶梯:第38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第8课、岳飞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

23、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人物剪影: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3,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他挥师北伐,先后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为朝廷杀

24、害。4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5。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默读课本3940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

25、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41页六、活动广角:第41、42页七、成长阶梯:第42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第9课、李清照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良好

26、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人物剪影: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

27、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默读课本4345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

28、、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45页六、活动广角:第46页七、成长阶梯:第46页八、个人熟读自立歌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第10课、辛弃疾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人物剪影: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29、。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默读课本4748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

30、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49页六、活动广角:第49、50页七、成长阶梯:第50、50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

31、札记: 课题:第11课、蓬莱仙境2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诗画揽胜: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死后追谥文正。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书画家、文学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著有苏东坡全集和

32、东坡乐府等。蓬莱是中国著名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有驰名中外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有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水军基地蓬莱水城;有民族英雄戚继光表功祠和戚氏牌坊。“海市蜃楼”奇观和“八仙过海”美传又使蓬莱享誉海内外,其被列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默读课本53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

33、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54页六、活动广角:第5456页七、成长阶梯:第57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第12课、蒲松龄故居2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

34、。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诗画揽胜: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35、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默读课本58页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

36、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60页六、活动广角:第6062页七、成长阶梯:第63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札记: 课题:第13课、趣味诗歌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读背和研习实践活动汲取作品体现的思想精华。2、通过学习、活动、实践,发现发展自己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3、养成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熟读并尽量会背。教学过程:一、艺海拾贝:默读课本64页:1、藏头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6页:2回文诗的原文和注释;第68页:3、宝塔诗的原

37、文和注释;第70页:4、拆字诗的原文和注释;第72页:5、形意诗的原文和注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

38、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65、67、69、70、73页六、活动广角:第65、67、69、71、73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附:打油诗由来之一: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

39、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由来之二:中唐时代,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见大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读罢,顿时大怒,下令缉拿作诗人。左右将其平日喜作这类诗的张打油抓了来。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大官未急于治罪,而是令张再作诗一首。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张于是便以此为题,脱口呤道:“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两

40、首诗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连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终于破例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闻名。后来人们常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不求平仄对仗的诗作,称为打油诗。兴起原由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同时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打油诗,创造起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打油诗流传开来。宋代打油诗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但她面对苏东坡逃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出口成诗,尤为得体。诗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是非只为多

41、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传统文化复习课题: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一、论语(八则):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2、子曰:“默(默默)而识(zh,记住)之,学而不厌(满足),诲(教导)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勤奋)以求之者也”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6、子曰

4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9.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二、大学(两则)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2、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小人独处无人时常做一些坏事,可以说是无所不为),见君子向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见到君子时,却又装模作样)。人之视已,如见

43、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三、中庸(二则)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君子在别人看不到他的行为时也检点自己,在别人听不到他的言语时也警惕小心。)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学习,详细探讨原因,慎重思考问题,明确辨别是非)。3、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中庸,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即中和,庸即平常。四、列子汤问(两则) 1、列子汤问是一部记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的书籍,相传其作者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2、薛谭终身不敢言归出自列子

44、汤问,批评了那种对学习浅尝辄止的态度。3、高山流水既是一个历史典故,也是一首琴曲,出自列子汤问。 五、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1、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学名著。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淮阴侯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3、史记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其间近三千年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裁。课题:第二单元 名人长廊六、马援据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马援少有大志,一生实现了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万里扬名的志愿,后来居于高位,终能谨慎自持。戒兄子严、敦书是马援写给侄子们的书信,劝诫侄子们要做“敦厚周慎”的人。书信中的“画虎不成反类狗”是指没

45、有画虎的本领却要画虎,结果把虎画得和狗一样,形象生动,至今富有教益。七、诸葛亮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信。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八、岳飞满江红是岳飞的生命之歌。法国前总统、著名政治家戴高乐将军在阅读满江红时,感概万千。他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心声,是不可战胜的。九、李清照1、以柔曲凄切的笔调,描绘临安今昔盛衰的不同,抒写自己种种复杂内心感受的永遇乐出自词人李清照之手。2、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另一种风格,悲壮苍凉,掷地有声。十、辛弃疾1、辛弃疾的永遇乐

46、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作者对为国建功历史人物的敬仰,抒发了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2、辛弃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课题:第三单元 名胜佳境十一、蓬莱仙境1、 蓬莱素有“人间仙境”之誉,他依山傍海,景色秀丽,独具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奇观,被认为是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之一。“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便源于此。2、 一千多年前大文学家苏轼被贬至蓬莱。就在这几天里,他居然看到了多年难得一见的奇观海市蜃楼,并留下了这一描写海市的“空明”诗篇。十二、蒲松龄故居聊斋志异出自蒲松龄。第四单元 艺术乐园十三、趣味诗歌1、 藏头诗又称“平头诗”。这种诗的特点是作者把

47、某种特定含义或不便明言的话,写于每句诗起始一个字,连起来读,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3、明代画家徐文长站在西湖孤山望湖亭,一轮皓月当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泼墨作画之余,诗兴勃发,挥毫写下平湖秋月这首藏头诗。“平湖秋月”由此成为西湖十大美景之一。(平湖秋月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4、回文诗是正读、倒读都意义顺畅的一种特殊趣味的诗歌形式。相传起于晋朝窦滔之妻苏蕙的织锦回文。苏轼的回文诗题金山寺,逼真的描写了金山寺外早晨和夜晚的优美景象,被诗家称为“回文体之无上佳制”,是回文体中的佼佼者。(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48、。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5、宝塔诗从第一句一个字起头,逐句加字,一般加至十个字,故又称“十令”。这种诗写出来上头尖、地下大,就像一座宝塔。白居易的这首就是宝塔诗,通过由短到长的递增句式,形象的描述了诗歌的美学价值、社会作用,并把现实情境引入诗中。()6、拆字诗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几个部件,组成词语,暗寓该字。它常以童谣的形式出现。例如怨歌就隐晦的寄托了人民群众对权臣董卓的诅咒、怨恨之情。(怨歌: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实为“董”,“十日卜”为“卓”,这首童谣是讲董卓的。)7形意诗是一种书写特定字形来会意的诗歌形式。相传会

49、意诗晚眺是苏轼所写。这首诗有动、有静,立体感极强,犹如一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人们眼前,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晚眺诗 苏轼长亭短景无人画,老丈横拖瘦竹邦,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课题:传统文化素质水平测试一、填空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2、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3、四书是: 、 、 、 。4、五经是: 、 、 、 5、诫子书是 写给儿子的家信。6、非淡泊无以 ,非宁静无以 。7、岳飞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上了“ ”四个大字。8、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二、判断1、满江红是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生命之歌。 ( )2、辛弃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50、。 ( )3、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所著。 ( )4、列子是一部记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的书籍。 ()5、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学者、思想家被称为“老子”。 ( )6、“高山流水”既是一个历史典故,也是一首著名琴曲。 ( )三、选择1. 是记叙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列子.汤问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史记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列子.汤问4. 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学名著。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史记四、解释句子1.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五、这首藏头诗里藏了两个四字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 )文中龙蛇出笔端,房内墨香飘自远。四方宣纸精描画,宝砚细磨光可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