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所见的汉代中央官制杂考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0365595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汉简所见的汉代中央官制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汉简所见的汉代中央官制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汉简所见的汉代中央官制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汉简所见的汉代中央官制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简所见的汉代中央官制杂考(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汉简所见的汉代中央官制杂者郭俊然 【摘要】汉简资料中有许多文献所遗的,像副卫司马、备塞都尉、大司农部掾等.汉简反映出的汉代官制的问题有:汉代任宗正者有48位,而非45位;新莽爵位曾以“心”为名;汉初太医称长;等等.这些内容可补史阙.【期刊名称】昆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5)005【总页数】4页(P51-54) 【关键词】汉简;汉代职官;汉代官制;中央官制 【作者】郭俊然【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34汉代出土资料中有大量的简牍,这些简牍对于研究秦汉史有着异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学界利用汉简研究汉代官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高敏试 论尹湾汉墓出土东海郡属县乡吏员定簿的史料价值:读尹湾汉简札记之一1 文认为尹湾汉简不仅可以印证、补充和订正汉书地理志和续汉书百官志 的有关记载,而且有助于认识汉代“亭”级机构的性质、“有秩”的“官” “乡” 之分、县尉的左右之别以及汉代有无官啬夫”等重要的官制问题,值得史学界重 视。王廷洽居延汉简印章资料研究2一文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居延汉 简所见的印章资料作论文论述。周波的读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札记3 文对简文中所载的几个官名进行了考证。薛英群居延汉简职官考4一文 利用新旧居延汉简对简文所载的中央职官进行了系统的考述。由于简牍所涉秦汉官 制的内容很多,牵涉到了

3、秦汉官制的方方面面。所以,大量汉简所见而文献所遗的 汉代职官仍然需要进行认真的考证分析,笔者在研究汉简资料的过程中便发现许多 文献所遗的汉代职官以及问题,现考述如下:1. 内官的职权与秩级。关于内官的记载,文献十分简略,仅交代其名称、归属,其 他问题语焉不详。在汉简、金文中见有内官的记载:有罪当府者,移内官,内官 府之(119C292)”525.内官,圜阴,东园主章,上林骑,秩 (463-F114)/各六百石,有丞、尉者半之,田、乡部二百石,司空及卫官、校 长百六十石。.(464F115)”574“内者未夹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口并重十 斤十二两四年内官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信阳家熏炉铭文)内

4、官造。”6(信阳家熏炉又二铭文)这些出土资料所载内官的内容,涉及两个问题:一 是内官的职权问题。关于内官的职权,汉书律历志上载其主“尺度”:“度者, 分、寸、尺、丈、弓I也,所以度长短也。尺者,蔓也。丈者,张也。引者,信 也。夫度者,别于分,忖于寸,蔓于尺,张于丈,信于引。引者,信天下也。职在 内官,廷尉掌之。”7卷21上汉书东方朔传又载其有司法权:“隆虑主卒, 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狱系内官。以公主子,廷尉上请请论。”7 卷65据二年律令和信阳家熏炉铭文知,内官不仅主尺度、有狱,还负责腐刑的执 行和器物的督造。二是内官的秩级问题。文献中没有关于内官秩级的记载。据二 年律令知,内官令丞的秩级为

5、六百石、三百石。2. 副卫司马,见于汉简:元康四年二月己未朔乙亥,使护都善以西校尉吉、副卫 司马富昌、丞庆都、尉宣、建、都/乃元康二年五月癸未,以使都护檄书,遣尉丞 赦将施刑士五十人送致将车口发。(居延11817)”820汉有卫司马,汉书元 帝纪载:冬十二月丁未,御史大夫贡禹卒。卫司马谷吉使匈奴,不还。”师古 注言:“即卫尉八屯之卫司马。”7 卷9今知,卫司马有副,即副卫司马,乃卫 司马之佐。3. 备塞都尉,见于汉简:七御史大夫,廷尉,内史,典客,中尉,车骑尉,大仆, 长信詹事,少府令,备塞都尉,郡守、尉,彳莆(卫)将军,彳莆(卫)尉,汉 440(F105)/中大夫令,汉郎中、奉常,秩各二千石

6、。御史,丞相、相国长史,秩 各千石441(F20)(F110)”“传令阑令论,及所为传者。县邑传塞,及备塞都尉、 关吏官属、军吏卒乘塞者 其 日口口牧口490修9)/塞邮、门亭行书者得以 符出入。制曰:可491(F71)”“廿三、丞相上:备塞都尉书请,为夹溪河置关,诸 漕上下河中者,皆发传,及令河北县为亭,与夹溪关相直。阑出入、越之,及吏 523(C204)/卒主者,皆比越塞阑关令。丞相、御史以闻。制曰:可 524(C197B) 5 51-83从简文内容看,备塞都尉乃西汉时期管理关塞、津关的中央职官。4. 大司农部掾,见于汉简:大司农部掾簿(居延1236简)”840“阳朔三 年/正月尽十二月/

7、府移大司农部掾条(AB面相同)(居延新简52470)”9223 平帝元始元年,下诏设置大司农部丞,汉书平帝纪载:大司农部丞十三人, 人部一州,劝农桑。”7 卷12此记为十三人,而后汉书卓茂传则载为六 人: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10 卷25对此,周天游认为 元始元年平帝诏未完全施行,后实设六部丞。11 据此知,大司农部有丞,而 未见有掾。据简文知,大司农部不仅有丞,又有掾。文献见河南尹有部掾,汉官 载:“河南尹员吏九百二十七人,十二人百石。诸县有秩三十五人,官属掾史五人, 四部督邮吏部掾二十六人”12 卷一汉时督邮分部督察,此部掾即督邮掾。汉书朱博传载师古注:“部掾,所部之掾也。

8、”7 卷83大司农部掾即大司 农所部之掾。5. 大司农卒史见于汉简,居延N5简载:“大司农卒史。”13敦煌悬泉汉简 元康四年鸡出入簿载:出鸡二只,以食大司农卒史田卿,往东四食,东。(10112-3:115)”“出鸡一只,以食大司农卒史冯卿,往东再食,东。(10112- 3:121)” 14关于大司农的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载:“治粟内史,秦官, 掌谷货,有两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 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又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 五官长丞皆属焉。,艘粟都尉,武帝军官,不常置。王莽改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 言。初,斡官属少府,中属主爵

9、,后属大司农。”7卷19汉官载:“大司 农员吏百六十四人,其十八人四科,九人斗食,十六人二百石,文学二十人百石, 二十五人佐,七十五人学事,一人官医。”12 卷一东汉与此基本相同,都未 见有卒史之属官。汉代多见郡有卒史,史记萧相国世家载如淳注言:“律,郡卒史书佐各十人 也”15 卷53汉书儒林传载:“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 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 7卷88汉书循吏传载有具体任职者:“(朱邑)迁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 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7 卷89中央和县亦有卒史之 设。乙瑛碑载:“臣请鲁相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

10、人,掌领礼器,出王家钱, 给大酒亨。”16汉旧仪载:“武帝元封五年,初分十三州,刺史假印绶, 有常治所。奏事各有常会,择所部二千石卒史与从,传食比二千石所传。”12 卷上汉旧仪补遗载:“刺史得择所部二千石卒史与从事。”12 卷上“二千 石卒史”即指二千石属下的卒史。郡守乃二千石之官,此“二千石卒史”中之“二 千石”未言具体为何,当亦包括中央之二千石高官。汉书兄宽传载廷尉便有“文学卒史”:说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 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当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 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7 卷58所以,综合简牍可知, 不仅地方郡

11、县有卒史和廷尉有文学卒史,大司农以及诸卿属下也都有卒史之设。6. 汉初长信宫有掌衣官。二年律令载有长信掌衣”:央走士,大卜,大史, 大祝,宦者,中谒者,大官,寺工,右工室,都水,武库,御府,御府盐,和(私) 府盐,诏事,长信掌衣,长安市,云梦,461(F119)/长信詹事丞,家马,长信祠 祀,长信仓,大匠官司空,长秋中谒者,长信尚浴,长信谒者,祠祀,大宰,居室, 西织,东织,长信462(F113)/私官,内者,长信永巷,永巷詹事丞,詹事将行, 长秋谒者令,右厩,灵州,乐府,寺,车府,内官,圜阴,东园主章,上林骑,秩 463(F114)/各六百石,有丞、尉者半之,田、乡部二百石,司空及卫官、校

12、长百六十石。詹事、和(私)府长,秩各五百石,丞三百石 464(F115)”574 文献有尚衣”,汉旧仪补遗载:省中有五尚,即尚食、尚冠、尚衣、尚帐、 尚席。”12 卷上今据汉简知,汉初长信宫有掌衣官,或后来改称尚衣,或长 信宫不称尚衣而称掌衣。7. 汉代任宗正者有48位,而非45位。沈刚汉代宗正考述一文根据汉书百 官公卿表、万斯同东汉九卿年表、练恕后汉公卿表的内容进行统计,认 为两汉时期史书所载宗正共有45位,全部为刘姓宗室。如果仅依据传世文献资料, 那么两汉宗正(包括新莽)共有51任,其中刘受、刘德、刘通和刘庆忌四人任两次, 因此共有47位任职者。再除掉新莽之宗伯刘宏、行宗正事之刘安,正好是

13、45位。汉代宗正考述一文的统计似乎没有错。考之实物,还有3位为文献所 遗。一是刘丹,居延新简5048简载:七月癸亥,宗正丹、郡司空、大司农,丞 书从事,下当用者。以道次传,别书相报。不报者,/重追之。书到言。9 31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仅载刘丹为安众国之康侯:“(元朔)四年三月乙 丑,康侯刘丹元年。”15 卷21元朔乃汉武帝年号。文献不见其为宗正之事。 此简牍可补史阙。二是刘宣,简牍甘谷9A简载:收责宗室士钱,令齐同其年九 月廿八日司徒寿、大司农广上,诏书:从民家贷钱,臧官;有警,./又,永和 六年二月一日,故宗正宣上,北口.”17后汉书卓茂传载建武时有安众 侯刘宣:刘宣字子高,安众侯崇之

14、从弟,知王莽当篡,乃变名姓,抱经书隐避林 薮。建武初乃出,光武以宣袭封安众侯。”10 卷25后汉书李固传提到灵 帝时有光禄勋刘宣。10 卷63从时间上看,灵帝时刘宣又曾任宗正。三是刘曜, 光禄勋刘曜碑载:旋彳复口口口口水校尉,宗正、卫尉、光禄勋”18 显 然,刘曜任宗正一事为史籍所遗。算上上述3位,可知汉代宗正先后至少有54任、 48位任职者(不包括新莽时任职者、行宗正事者)。8. 新莽爵位曾以“心”为名。汉简载有新莽爵名:“尉大君以秉伤辜半日死,元夫、 (土口)等皆亡,大司空隆心公急发觉。臣谨案:五品不孙典乐掌教大夫之口(马圈 湾220简)”1930“大师特进褒心侯臣匡,大傅就心公臣晏,国师

15、歆,/大司 马利苗男臣言斤,司徒章心公臣寻,大司空口(居延新简134)” 20其中隆 心公、褒心侯、就心公、章心公皆不见文献所载。汉简所载新莽爵名中的“心”字 传世文献皆记为“新”。汉书王莽传载:“(始建国元年)以太傅、左辅、骡骑 将军安阳侯王舜为太师,封安新公;大司徒就德侯平晏为太傅,就新公;少阿、羲和、 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嘉新公;广汉梓潼哀章为国将,美新公:是为四辅,位上 公。太保、后承承阳侯甄邯为大司马,承新公;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章新公;步兵 将军成都侯王邑为大司空,隆新公:是为三公。”又载:(始建国三年)以舜子延袭 父爵,为安新公,延弟褒新侯匡为太师将军,永为新室辅。”7 卷9

16、9中由汉 简可知,新莽爵名曾有改变,如陈直言:王莽建五等爵封,其初曰心,后改为信, 又改为新。”219. 汉初太医称长。二年律令秩律载有太医长:太医、祝长及它都官长,黄(广) 乡长,万年邑长,长安厨465(F116)/长,秩各三百石,有丞、尉者二百石,乡部 百六十石。466(F117)”574万尧绪认为此处太医”乃太医长”,属都官长”。22 太医乃皇家医生,属都官无疑。汉代称医长”者乃王国医 官,如实物有东汉印章“琅邪医长” 23 149、“新城医长” 24 28、“彭 城医长” 25 卷四、四十、“窆城医长” 24 259。太医称长或是汉初制度, 后改长为令。二年律令载太医长秩三百石、太医丞

17、二百石。文献记载太医令的秩级有两种: 是六百石,后汉书百官志三载:“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诸医。药 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10 卷116二是千石,汉 官仪载:“太医令,周官也。两梁冠,秩千石,丞三百石。(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12 卷上这与太医长的三百石显然差距很大。笔者认为, 原因当是不同时期秩级的规定不同。太医由长改称为令、秩级由低到高共同反映了 汉代太医地位渐升的变化。太医的归属在汉代有个变化的过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太常属下有太 医:“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 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7 卷19

18、上至东汉转属少府,后汉 书百官志三载:“右属少府。本注曰:职属少府者,自太医、上林凡四官。”10 卷116关于转属少府的时间,孙毓棠曾指出:“太医令在西汉恐已由太常转改属于 少府。”26 不管何时转属,二年律令乃汉初物,所以汉初太医长乃属太 常。10. 司马丞,汉代诸司马普遍设有丞,实物有西汉鼻纽印“司马丞印”27,以 及新莽印章“军司马丞印”28、新莽印章“校尉司马丞”23 92、“营军 司马丞”2393、“槐治县骑司马丞王审之印信”29356,汉鼻纽铜印“公车司马丞印” 25 卷五、十三,又见于汉简:“口口左尉定卿/丙辰,安定大 守口 /卒人。/掾贤移/将屯司马丞。(居延26627)” 3

19、0司马丞,文献所载仅见 一例,汉书匈奴传下载:“时戊己校尉史陈良、终带、司马丞韩玄、右曲候任 商等见西域颇背叛,.”7 卷94下今据印章、简牍知,汉代诸司马官当应普 遍设有丞。11. 司马令史,实物有印章司马史印” 29 250,又多见于汉简:司马令史赵 疾去,十月、十一月食六石。(疏勒河北三墩90D8:4)” 19 197今据简牍知, 军官司马亦有令史,主书记。12. 汉代司马职官的秩级。从现有资料来看,汉代司马大致有三类:门卫系统、边地 都尉防御系统和一般军事系统。门卫系统,主要指城门、宫门等防卫系统的司马, 其属官文献载有丞、尉、候、队长和队佐。边地都尉防御系统,指边郡或都尉下的 司马,

20、属官有千人、丞、候、仓长、塞尉。一般军事系统,指军事系统的通常设置, 属官有假司马、丞、军候、纯长。由于司马隶属的不同,地位、秩级上差别很大, 最明显地体现在秩级上,最高为中二千石,最低仅有比六百石,相差十分悬殊。据 笔者统计,文献所见司马职官的秩级有六种:中二千石、二千石、千石、比千石、 六百石、比六百石。二年律令秩律又见八百石、千九百石。公车司马 (449C95)/阳、长陵、(濮)阳,秩各八百石,有丞、尉者半之,司空、田、 乡部二百石(450C105)”560中司马,郡司马,骑司马,中轻车司马,备 盗贼,关中司马口关司罐(468F44)/县有塞、城尉者,秩各减其郡尉百石。(469F53)”

21、581郡尉二千石,所以简文中司马的秩级为千九百石。一般认为 二年律令乃高后时之律令,因此司马秩千九百石之制乃施行于汉初,而没有被 继承下来。司马秩级差异较大的原因有4个:一是因各时期规定的不同,如公车司 马在汉初为八百石,而东汉则为六百石;二是因级别的不同,如将军司马与军司马 的差异;三是因职位的不同,如宫门司马、城门司马与郡司马之间的差异;四是因隶 属关系之不同,如大将军司马与度辽将军之间的差异。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高敏.试论尹湾汉墓出土东海郡属县乡吏员定簿的史料价值:读尹湾汉简札记之一J.郑 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4):53-57.2 王廷洽.居延汉简印章资料研究J.青海师范大

22、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3) :37-45.3周波.读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2) :53-56.4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汉简牍论文集G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5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M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6.6 孙慰祖,徐谷富.秦汉金文汇编G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255.7 班固.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8 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六册M .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9 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十册M .兰州:甘肃敦煌文艺

23、出版社,2001.10范晔.后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5.11 袁宏.后汉纪M .周天游,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12 孙星衍.汉官六种M .北京:中华书局,1990.13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八册M .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1:252.14 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7.15司马迁.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9.16 何应辉,周持.秦汉刻石M .北京:荣宝斋,1993:484.17 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四册M .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1:251.18 洪适.隶释

24、隶续M .北京:中华书局,1985:135.19 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三册M .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20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九册M .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1:143.21 陈直.汉书新证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486.22 万尧绪.二年律令秩律所见汉初的奉常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63-67.23罗福颐.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24 袁日省,谢景卿,孟昭鸿.汉印分韵合编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79.25来行学.宣和集古印史M .影印本.济南:齐鲁书社,1995.26 孙毓棠.汉代的太常G /孙毓棠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5:262.27 孙慰祖.两汉官印汇考M .香港:大业公司,1993:42.28 瞿中溶.集古官印考:卷4 M .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9.29 戴山青.古玺汉印集萃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30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简牍集成:第七册M .兰州: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1:14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