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364115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映,是课程原则其她部分的总纲。全面结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原则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行课程原则其他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引意义。原则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增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如下几点感受;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叶圣陶说过,她并不夸奖某教师授学时有

2、如何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教师授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老式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环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也徐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例如常用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解说、分析和阐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因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紧张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替代,成果适得其反。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并且要看“学”。并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如何教二、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

3、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干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本,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措施、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

4、于摸索,敢于创新的人,才干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足运用小朋友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她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涉及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情感与态度是科学学习的动力,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材料,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科学学习的目的之一。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结识过程中,通过探究,培养探究的乐趣、信心和结识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又是通过探究而获得。因此达到了探究的目的,才干真正体现科学学科的意义。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

5、学习的成果,而忽视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措施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核心。小朋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摸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发明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佳措施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积极去摸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科学课程应当为小朋友提供充足探究的机会,使她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 3、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

6、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又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发明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措施、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收集和解决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伙的能力等。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也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真正在体现了“做中学”。让科学成为做的科学,而不是纸上谈兵。发展了学生

7、的探究能力,才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的科学课才是真正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三、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教师要是可以打破束缚学生发明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开创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措施,学生的发明能力和思维定会得到发展。老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目的是要孩子懂得知识是什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把结识知识是什么,倾向于研究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步更注重培养学生观测、动手操作、综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当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由于多问和好奇是小朋友的天性,因此她们

8、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她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容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刊登个人的见解,同窗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固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干以良好的心态去积极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积极摸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四、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老式的教学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发明潜能,使她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当起

9、着鼓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协助学生结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增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重要目的是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善教学、增进学习 ,最后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2.评价的内容:全面化。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措施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3 评价的手段: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

10、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但凡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措施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不只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同伴、自我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鼓励者。评价的时机:全程化。评价要随着在教学过程之中,并且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最后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过程,这就规定我们教师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重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的跟踪和调控。 评价时空要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注重课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实行在时空上具有

11、很大的局限性,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教师可以运用地方多种各样的课程资料设计校本课程,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本地的有关人文社会资料及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发课堂之外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的同步,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小学科学在新的课标、新的理念下,已变化了老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小学科学教育,培养将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找到了较好的切入点,也为小学科学课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的平台。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干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奔腾!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我想,只要每个科学教师,从我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孩子身上做起,不断地积累和发明,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科学殿堂,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她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投入到真实的情景中,在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措施,培养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她们的童年生活,发展她们的个性,开发她们的发明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