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0363786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 环境的概念: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 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2. 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和区域性、资源性和价值性、危害作用的时滞 性、变动性和稳定性。3.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限制律、等值性、整体性大于个体和、互相联系 互相依赖。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4. 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 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水污染、大气污

2、染、 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属于次生环境问题。5. 20世纪8大著名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公害污染物:烟尘、S0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SO2)、伦敦烟雾事件(烟尘、SO2)、日本水俣病事件(甲基汞)、日本骨痛病事件(镉)、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重 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日本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6.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 济的增长。7.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化、社会化、综合化、政治化。积累化和高 科技化。第二章 全球环境问题1. 什么是全球环境问题全球

3、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 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或者说是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 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2.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人为性、危害性、移动性、可变性、加速性、 隐蔽性。3.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土地退化、水资源危机、海洋污染、森林锐减、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城市 问题。4.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危害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举国搬迁的国家图瓦卢);气候异常, 洪涝、干旱、冰冻、火灾频发。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影响人类健康。5.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1

4、、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破坏DNA,皮肤病,白内障等;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下降,间接影响;3、对材料的影响:加速老化;4、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6.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4、无控制外来旅游;5、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7.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蔓延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全球性大气 环境问题,简述它们对人类的危害。(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气候异常,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 健康;(

5、2)臭氧层破坏: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UV-B的影响):a.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加b可破坏蛋白质与DNA结构,引发皮肤癌c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2) 对植物的影响3)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引发 粮食 危机。4) 对其它方面的影响:过量紫外线照射,将使塑料、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 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3) 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呼吸系统:肺:溶解金属元素:生物富集 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对建筑材料及金属材料腐蚀8. 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和森林植被破坏不仅威胁着生物的生命

6、, 而且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危机。试阐述人类从哪些方面可以避免之。 针对土地荒漠化:(1) 制订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一体化的政策,把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 前 提条件。(2) 逐步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体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强农牧民保护土地 经济动力。(3) 合理管理和使用水资源,控制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和盲目灌溉,建立流域管理体 系 和节水农业体系。(4) 合理规划和使用耕地和草地,营造防护林和薪碳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侵蚀。(5) 改变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的状况,限制载畜量,退耕还草,有效改善退化的土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防治对策包括两种: 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

7、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 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1.宏观措施 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 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 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 建立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 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 的基础功能。 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加快产业结构调

8、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 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 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技术措施:1.生物措施 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 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沙区牧场防护林(2) 工程措施(3) 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 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 风、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9、。(4) 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速 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 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几十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高,未普及 推广。(5) 风力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 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6) 农业措施: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 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 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 高人

10、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2. 自然资源的分类3. 森林的作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国家建设提供多种木材和各种林 产品,同时还是我国农村有些地区目前的重要燃料;涵养水源,保障农牧渔业 的发展;是各种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4. 森林面积减少的危害:可能引起全球性气候变化;引起物种变化和绝迹; 引起强烈的水土流失;5. 海洋资源的特点:种类多,储量大;开采技术难度高;地域差异性;利 弊两重性。6.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富矿少 贫矿多;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共生矿多,单一矿少。7.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意义: 提供生态系统的“本底”,为环境监测和各种

11、定位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保存物种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自然贮藏库; 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地;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是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保护和开发珍贵的生物 资源,引种驯化有价值的生物种类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自然历史遗产保护的重要设施; 是教学的天然课堂,也是供参观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地; 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宣传自然保护的重要场所; 有助于区域环境改善、维持生态良性循环。8.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核心区(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9.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一)发展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二)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三)用市场手段管

12、理水资源 全国人民应该: (一)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二)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10. 从全球角度考虑,土地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吗试以一次用品竹制或木 制筷子为例,全面分析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1. 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12. 试述当前世界和我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 况。13. 试阐述从哪些方面可以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利用和保护,并对我国自然 保护区的建设和规划做一简单概述。第四章 水污染及其控制1. 水质指标包括哪几类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

13、固体物质 化学性水质指标(B0D5、COD、TOC、TOD);生物性水质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 群)。2. 水体污染的概念: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 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 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 作用。3. 一般情况,影响水体生态平衡的关键是水中的溶解氧(DO)。4. 水体污染的发生取决于污染物、污染源及承受水体。5. 水体污染源概念: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或对水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 备和装置。6. 水体污染物概念:造成水体质量恶化或引起水体污染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废水中的污

14、染物种类大致可如下区分: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 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和热污染等。7. 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受污染的水体将恢 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的现象。根据净化机制分为三类:物理净化;化学及物理学 净化;生物净化。8. 按污水处理原理划分可分为哪几种处理方法: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 物处理法和复合技术处理法。9. 按污水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哪几种处理方法:一级处理、一级半处理、 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10. 污水物理处理法的主要处理对象、设备和构筑

15、物有哪些 主要处理对象漂浮物、悬浮物以及泥沙等。处理设备和构筑物:筛网、格栅、 滤池、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等。11. 沉砂池有哪两类平流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13. 沉淀池有哪几类平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14. 废水的中和处理方法有哪几类酸碱废水互相中和法;药剂 中和法;过滤中和法。15. 废水的化学沉淀法主要有哪几类沉淀方法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 法;钡盐沉淀法。16.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基本流程第五章 大气污染及其控制1. 大气污染源概念: 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的场所、设备和装置。2. 大气污染物的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

16、的并对环境或 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从形成过程:一次、二次污 染物;从存在状态:气态和固体颗粒态的污染物3. 请列举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气状污染物4. 请列举烟尘控制技术的主要设备:干式机械除尘装置;湿式除尘装置; 过滤式除尘装置;电除尘装置。第六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1. 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 化;土壤污染;非农业占地。2.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的危害对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虫、益鸟有杀伤作 用,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在人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 作用;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3. 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有哪些(一)施加抑制剂;

17、(二)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三)改变耕作制度; (四)客土深翻;(五)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第七章 固体废物污染及其综合利用1. 固体废物的概念: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 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2.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有哪些压实、破碎、分选。第八章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1. 噪声的主要特性: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传播时不会遗留下有毒有害 的化学污染物质。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噪声源的分 布广泛而分散,但由于传播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其影响范围有限;噪声 污染没有后效作用。一旦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会消失。2. 噪声的危害1)极大干扰人们的

18、正常生活和工作;2)影响人们交谈、思考,影响人的睡 眠,使人产生烦躁、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分散人的注意力、引起工作事故; 3)损伤人的听力;4)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也会有 严重影响。3. 噪声的控制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噪声源的控制; 传播途径的控制; 接受点的防护.4. 放射性的来源: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医 疗照射;其它(一是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 而造成;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5. 放射性物质辐射的作用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体表沾染;复合照射。6. 对放射性物质外照射辐射需

19、要从哪几个方面防护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7. 光污染是指超量的光辐射,包括紫外、红外辐射对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 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它主要来源于人类生存环境中日光、灯光以及各种 反射、折射光源造成 的各种过量和不协调的光辐射。光辐射污染最常见的眩光。 一般光污染可分成 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环境学简答题补充和完善 第二章4.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危害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举国搬迁的国家图瓦卢);气候异常, 洪涝、干旱、冰冻、火灾频发。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 影响人类健康。5.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破坏DNA,皮肤病,白内障等;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下降,间接影响;3、对材料的影响:加速老化;4、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6.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4、无控制外来旅游;5、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7.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蔓延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全球性大气 环境问题,简述它们对人类的危害。(1)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气候异常,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 健康;(2) 臭氧层破坏:

21、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UV-B的影响):a.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加b可破坏蛋白质与DNA结构,引发皮肤癌c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2)对植物的影响3)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引发 粮食 危机。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过量紫外线照射,将使塑料、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 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上)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呼吸系统:肺;溶解金属元素:生物富集 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对建筑材料及金属材料腐蚀8. 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和森林植被破坏不仅威胁着生物的生命, 而且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

22、面临着危机。试阐述人类从哪些方面可以避免之。一,如何避免多样性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防治对策包括:1. 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2. 控制人口,加速城市化发展3. 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4. 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 等。5.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6.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森林资源,不乱砍乱伐, 合理利用生物资源,避免环境污染,阻止外来物种引进二,如何保护森林植被如何避免森林植被被破坏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

23、如森林观光、生态旅游等;(2)加强森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6)加强森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森林区的机会。小结:运用数字法记忆:三保二设一结合:三保是加强环保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 建立自然保护区;二设是设立国际基金,设立森林缓冲区;一结合是选择性采伐与更新 造林相结合。对森林的保护,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 的责任。三,如何避免土地荒漠化针对土地荒漠化:(1)制订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一体化的政策,把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作为经济

24、发展的 前 提条件。(2)逐步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体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强农牧民保护土地 经济动力。(3)合理管理和使用水资源,控制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和盲目灌溉,建立流域管理体 系 和节水农业体系。(4)合理规划和使用耕地和草地,营造防护林和薪碳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侵蚀。(5)改变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的状况,限制载畜量,退耕还草,有效改善退化的土地1. 宏观措施 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 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 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

25、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 建立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 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 的基础功能。 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 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 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1)技术措施:1. 生物措施 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 建立风

26、沙区防护林体系 沙区牧场防护林2. 工程措施(1)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 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 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2)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 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 表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几十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高,未普 及推广。(3)风力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 和状态,造成

27、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4):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9.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一)发展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二)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三)用市场手段管理水资源 全国人民应该:(一)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二)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10. 从全球角度考虑,土地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吗试以一次用品竹制或木 制筷子为例,全面分析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答案没找到。这3 个层面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而又

28、统一的。3者并不矛盾、更 不对立。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 坏了居住、生活的环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自然环境。作为政府来说,既要着眼于宏观的保护,又要从微观入手,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环 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11. 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1、节约能源,生产能耗低的产品,以进口高能耗产品,代替国产。2、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煤变油。3、利用核能,发展核电。加快核聚变技术的研究。4、开展能源外交,争取能源来源多样化。5、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6、开发生物能源,如沼气、农作物秸杆转化为燃料、其他植物变酒精等。7

29、、发展型社会,减少能源消耗,如节能建筑等。还有其他许多方法可以采用,这个世界上的事也不是那一个国家说了算的。当然有危机 感就会有办法,就会事到临头有办法。12. 试述当前世界和我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 况。世界我国土地资源利 用保 护森林资源利 用保 护矿产资源利 用保 护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利用:1,土地资源退化 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不断发展,还有分布在工业比较集中 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2. 耕地严重流失3. 人口和耕地供需矛盾突出保护与对策:1. 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控制非农业用地2. 按照土地法执法,打

30、击滥用土地的行为,积极开展土地生产潜力和承载能力的研究, 做好长远的土地利用规划。3. 严格控制人口。提高全民的国土意识和综合文化素质,让全国人民共同对付土地问题。4. 增加农业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林牧生产基地的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时提高土 地承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商品粮基地,优质棉基地,饲草基地和山区果业基地,以便国家 宏观调控,安全的应付各种困难。5. 加强土地资源的宏观建设6.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二世界森林利用情况入们为了勰农业或鸵目的点i欧瞬祐已埶了世畀騎里的迅速减员讎豁国槪醐和环醐测郭昭的估讯 钳有H10万讹热諭耐鹼钳有図万讹僦晰开垦作加约有戒万的年稀加用做删或作觴删枷果按目前的

31、酬酿50湿黏将在详全諏瓠有的国家瓣问極更隆 躺特迪瓦和尼日利亚每年瞅帥的询X媒谢艇,谨国家有可能在泗阪侮賊熾全潞椒椰A0估计,世畀热謫谥幟健站丰洲占跚而黏损尖的丄 半以上側h碾生越鶴牙嶄規日釉b觥里亚祖内亚秫瞬等剧苴赭损毬劇世髀爐度的店。亚瞬臧储 快的是尼汨尔酬)縄国(2您)。在拉丁勘b巴醃年对甑櫛娥战丁勘Wfffl的獭。我国森林利用情况:人均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森林分布不均;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森林地生产力低下,主要表现为:林业用地利用率低,残次林多,单位蓄积量少,生长率不高森林保护情况:1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2. 合理利用天然林区3. 分期分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4营造农田防护林,加

32、速平原绿化5. 搞好城市绿化地带6. 开展林业科学研究7. 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影响三世界矿产资源利用情况0 0 0没找到答案。保护:1. 加强对矿产资源国家的所有权管理2. 贯彻矿产资源综合勘探,综合利用,综合开发,综合评价的防治3. 保护矿山环境和矿山复垦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情况0 0 0没找到答案。保护:1. 提高保护矿产资源的自觉性2. 依法管理矿产资源3. 建立健全矿山开发经营管理制度4. 加强回收和循环使用5. 制定矿山环境保护法,依法保护矿山环境。一,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1. 耕地减少2. 森林砍伐,草原破坏,沼泽滩涂围垦3. 土地资源退化:土力衰竭,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

33、地沙漠化,土壤污 染和环境恶化,保护与对策:1.进行世界性的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并开展广泛的生态教 育,使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可承载的前提下制定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2.对一些世界性的土地资源开发需要进行统一协调,因为大类型,大面积的 土地资源型的开发影响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殃及鱼池。13. 试阐述从哪些方面可以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利用和保护,并对我国自然保 护区的建设和规划做一简单概述。从哪些方面进行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保护 :利用和保护:1. 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2.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3. 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基础研究4. 控制人口,

34、加速城市化发展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划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有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不能适应自然保护工作的需要。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 国家,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 到破坏,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危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不能满足保 护的需要。2.自然保护区建设未能得到普遍重视.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区建设一直未 能很好地列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些地区和部门不理解自然保护的意义 或仅从眼前和局部经济利益出发,不重视自然保护工作。目前,全国尚有9个省市自然保护 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到1%。少数地区甚至

35、在已建自然保护区内进行高强度开发活动, 使一些自然保护区名存实亡。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经济社会持续 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但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主要依靠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从部 门经费中解决。由于经费所限,投入缺口很大。4. 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近年来,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加快, 使1990年编制的“全国自然保护区与物种保护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已远不能适应发 展的需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自然保护区 建设布局和类型更加科学合理,把一些急需保护的地区尽快保护起来,及早制定我国自然保 护区中

36、长期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5. 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落后于建设速度。由于经费、人才、法制建设、土地使用权属等 因素的制约,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明显落后于建设的速度。目前,全国尚有% 的自然保护区 未建立管理机构,% 的自然保护区未配备管理人员,现有管理人员中科技人员比例也较底。 这些都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科研、宣传教育等工作的开展,影响了自然保护区功能和效 益的发挥。(二)自然保护区规划与保护原则1 根据自然地带的涕变规律和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全面合理地规划自然保护区。2. 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结合。2000年前,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点放在热带、亚热 带、温带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并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确 定不同生物地理区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 从抢救应该保护的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出发,把该保护的关键地区尽可能划定 为自然保护区。对因开发时间较长原生态环境消失,但其次生环境有代表性,或经人工恢复, 或在保护条件下能自然恢复为有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也应划定为自然保护区。4.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逐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空气进水活性污泥袪基本流程沉淀池曝气池出水沉淀的污泥大部分回流至曝气池,称为回流污泥.排放至浓缩池的小部分污泥称为剩余污泥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