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上传人:d**** 文档编号:20358551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理复习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1. 基本光度单位光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以人眼感觉为基准的能量。光通量由下式计算:O = K r d$)V(九)dXmd九0式中,一一光通量,单位为流明(Im);d(九)就 辐射通量的光谱分布(W);V)光谱光视效率,可由图7-4或附表1中的y(九)查出。K 一一最大光谱光视效能,在明视觉时为683 Im/W。m计算时,光通量通常采用下式得到:二 K Y V(X )me,九7-1)7-2)式中, 波长为九的辐射通量(W )。e,/单位:光瓦或流明(Im) 1光瓦二683 Im发光 L_L: 空间中的光的分布状况,就是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常用符号 I 来表示。a单

2、位为坎德拉,符号为Cd。立体角:dA cosad Q =r2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是该光源在该方向的立体角元dQ内传输的光通量d除以该立体角之商,发光强度的符号为 I 。a点光源在某方向上的立体角元dQ内发出的光通量为d时,则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I _ da d Q当角a方向上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立体角Q内时,则该方向的发光强度为:aQ7-4) 照度: 对于被照面而言,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这就是照度。符号为E。它表示被照面上光通量的密度。表面上一点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面元上的光通量d除以该面元面积dA之商,即: 口 d dA当光通量均匀分布在被照表面A上时

3、,则此被照面各点的照度均为7-5)E A照度单位为勒克斯,符号为lx,等于1 Im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m2的被照面上。 发光强度和照度的关系:1点光源垂直入射到被照表面。如左图,根据E =、I = 和Q 可得:A a Qr 27-6)上式表明,某表面的照度E与点光源在这方向的发光强度I成正比,与距光源的距离r的平方成 a反比。此为计算点光源照度的基本公式,称为距离平方反比定律。2 点光源入射角为i(光源射线与被照面法线所成角)。如右图,根据=AE = A E、A = A cosi1 1 2 2 1 2 得:E = E cos i21即:E = h cos i(7-7)r 2它表示:表面法线与入

4、射光线成i角处的照度,与它至点光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与光源在i方向的发光强度和入射角i的余弦成正比。1F发光强度照度-务光通量空间密度学量販鲫度 亮度: 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其符号为L,计算公式为:d 2dQdAcosa式中,d2由给定点处的束元dA传输的并包含给定方向立体角元dQ内传播的光通量;dA 包含给定点处的射束截面积;a 射束截面法线与射束方向间的夹角。当角a方向上射束截面A的发光强度I均相等时,角a方向的亮度为:7-8)L = aa Agcosa亮度的常用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 / m2),它等于1平方米表面上,沿法线方向(a二0) 发出1坎德拉的发光强度

5、。另一单位为熙提(sb), 1sd = 104 cdam2 照度和亮度的关系:如右图,设A为各方向亮度都相同的发光面,A为被照面。在A上 121 取一微元面积dAi ,由于其尺寸和它距离被照面间的距离r相比很小,故 可视为点光源。微元发光面积dA】射向O点的发光强度为dI贝0其在A1a2上的O点形成的照度为:dE =虬cos i(1)r2对微元发光面积dA而言,根据亮度和光强的关系7-8式得:dI = L dA cos a (2)1a a 1由 1、2 式得:d A cos adE = Licos i( 3)a r 2d A cos a又因为1为微元面dA对O点所张开的立体角dQ,故有dE =

6、 L d0 cos ir 21a整个发光面在O点形成的照度为:E = f L d0 cosia0因光源在各方向的亮度相同,则E = L 0 cosi(7-9)a这就是立体角投影定律。它表示某一亮度为 L 的发光面在被照面上形成的照度值的大小,等于a这一发光面的亮度L与该发光面在被照射点上形成的立体角0 的投影 ( 0 cos i )的乘积。a2. 材料的光学性质 光的反射、吸收和透射 光的规则反射和透射 扩散反射和透射漫射材料表面的亮度可有下列公式计算:对于漫反射材料:L =邑B cd/m2兀E xT对于漫透射材料:L = cd/m2兀 漫射材料的最大发光强度在表面的法线方向,其他方向的发光强

7、度和法线方向的值有如下关系: I = I cos ii0i 为表面法线和某一方向间的夹角,这一关系式称为“郎伯余弦定律”。3. 可见度及其影响因素 可见度:就是人眼辨认物体存在或形状的难易程度,故以前又将其称为视度。室内应用时,以标准观察条件下恰可感知的标准视标的对比或大小定义。 室外应用时,以人眼恰可看到标准目标的距离定义,故常称为能见度。 影响可见度的因素: 亮度、大小(物件的相对尺寸)、亮度对比、识别时间和眩光等。4. 颜色 颜色形成 光源色:由光源发出的色刺激。 物体色:被感知为物体所具有的颜色。它是由光被物体反射或透射后形成的分类和属性无彩色:在知觉意义上是指无色调的知觉色,由从白到

8、黑一系列中性灰色组成。 有彩色:在感知意义上是指所感知的颜色具有色调,它由除无彩色以外的各种颜色组成。 任何一种有彩色的表观颜色,均可按照三种独立的属性分别加以描述:色调(色相)、明度、彩度 色调:是各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视感觉特性。各种单色光在白色背景上呈现的颜色。可见光谱不同波长的辐射,在视觉上表现为各种色调。 明度: 是颜色相对明暗的视感觉特性。彩色光的亮度愈高,人眼愈感觉明亮,它的明度就愈高。 无彩色只有明度这一个颜色属性的差别。 彩度: 是彩色的纯洁性。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彩度最高。 颜色混合色度学中将 红(700nm)绿(546.1门口)、蓝(435.8nm)称为加色法三原色。青色(

9、减红)、品红色(减绿)、黄色(减蓝)为减法三原色。5. 颜色定量 CIE 1931标准色度系统这一系统的特点是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来计算和规定颜色。使用这一系统,任何一种颜色都能用两 个色坐标在色度图上表示出来。 孟塞尔表色系统孟塞尔(AHMunsell)创立的表色系统按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色调(符号H)明度(V)和 彩度(C)对颜色进行分类与标定它是目前国际通用的物体色表色系统。 光源的显色性定义:就是照明光源对物体色表(色表与色刺激和材料质地有关的颜色的主观表现) 的影响(该影响是由于观察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它与标准光源下的色表相比较而产生的),它表示与参考标 准光源相比较时,光源显现物体颜色

10、的特性。光源色显色性采用显色指数来度量。第八章 天然采光1. 光气候光气候: 所谓光气候就是太阳直射光、天空漫射光合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1太阳直射光: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一部分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称为直接光。它形成的照度高, 并具有一定的方向,在物体背后出现明显的阴影。2天空漫射光:太阳光中一部分碰到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子、灰尘、水蒸气等微粒,产生多次反射,形 成天空扩散光。它使天空具有一定亮度,这部分光形成的照度较低,没有一定方向,不能形成阴影 3地面反射光:太阳直射光合天空漫射光射到地球表面上后产生反射光。光气候系数K表8-2吒气蟆区1厂IIIIVV0. 850, 90tooL 1

11、01.20空外夭然光輪界照度值(lx)60005500,00045W4000采光系数概念:采光系数 C ,它是在全阴天空漫射光照射下,室内给定平面上的某一点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 E )与室内某一点照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 n度( E )的比值:w8-3)2. 窗洞口(采光口)特点:采光量:窗口面积相等时,正方形窗口最高,竖长方形次之,横长方形最少。 照度均匀性:竖长方形在房间进深方向均匀性好,横长方形在房间宽度方向较均匀(如右图, 而方形窗居中。1影响采光均匀性的因素:进深方向主要是窗位置高低、横向主要因素是窗间墙。 2影响采光量的主要因素:侧窗

12、尺寸、位置 天窗 矩形天窗:主要有纵向矩形天窗、梯形天窗、横向矩形天窗和井式天窗等。 锯齿形天窗:锯齿形天窗属单面顶部采光。 平天窗3. 采光设计4 采光计算侧窗采光计算图例如下: 计算点 P 的选取: 单侧采光点应选在离内墙Im处,下图(a); 多跨建筑的边跨为侧窗采光时,计算点应定在边跨与邻近中间跨的交界处,如下图(c) 双侧采光。下图(b)对称双侧;下图(c)不对称双侧,含高侧窗;下图(d)不对称双侧,且次窗窗下沿未与工作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常图8-5K恻窗采光图例(a)单测采光;3)对称取侧采it;(C)非对称戏恻采光;(必非对称眾侧采扯顶部采光计算计算点P的选取: 对于多跨度连续矩形天

13、窗,其天窗采光分区计算点可定在量跨交界的轴线上(见上图a ); 平天窗采光分区计算点(见上图b )。 多跨连续锯齿形天窗,其采光的分区计算点可定在两相邻天窗的交界线上(见上图C )。第九章 建筑照明1. 电光源 分类: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固体发光光源。 发光机理用通电的方法加热玻璃壳内的灯丝,导致灯丝产生热辐射而发光的光源 气体放电灯没有灯丝,它是借助两极之间气体激发而发光,称为冷光源 实际是一个PN结,基本工作原理是一个电光转换过程。2. 灯具 配光曲线: 光强体被通过对称轴的垂直平面所截出的曲线称为配光曲线。配光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灯具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知道灯具对计算点的投光角,就

14、可查到 相应的发光强度 I ,利用公式(7-7)可求出点光源在计算点上形成的照度。a注意:通常以光源的光通量为10001m为基准绘制配光曲线,对光通量不是10001m的光源, 需要加以修正。对于非对称配光的灯具,需要一组配光曲线来表示不同剖面的配光情况。 遮光角定义:灯罩边缘到发光体边沿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就是遮光角Y (如图),可表示灯罩遮光的程度例:图诃的遮光角可表示为:tan n =时图9-14灯具的遮光角(亦 密通灯泡;(by乳白灯泡;山)卡i光格片 遮光角越大,眩光程度大大衰减。然而,但对透明灯罩而言,由于本身具有一定亮度仍可形成眩光,这时则应该限制其表面亮度值灯具效率定义:在规定条

15、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在灯具夕b按照规定条件发出的全 部光通量Q之比称为灯具效率H,也称为灯具光输出比,即:耳二 Q 光源装入灯具后,它的光通量输出将受到限制,灯具本身也将吸收部分光能,所以1 V 1。 灯具效率与灯具的形状、 所用的材料和光源在灯具内位置有较大关系。 分类一般可以分为直接、半直接、均匀漫射、半间接、间接等五种类型3. 室内工作照明以满足视觉工作为主的室内照明称为室内工作照明 为突出艺术效果的照明称为室内外环境照明。 工作照明设计的步骤有: 1.选择照明方式;2. 照明标准;3. 选择合适的光源和灯具;4. 灯具布置.照明方式照明标准照明方式一般分为:一般照明

16、、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图为不同照明方式的照度分布。口口6口口n n图g - 22不同照明方式及照度分布O)一腔照明;(&)分区般照明鼻3 局部照明;(4)混合飓明照明数量: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照明质量:影响照明质量的主要因素:眩光、光源颜色、照明均匀度、反射比4. 照明计算利用系数法:这种方法是从平均照度的概念出发,利用系数 C 就等于光源实际投射到工作面上的有 u效光通量()和全部灯的额定光通量(N)之比,这里N为灯的个数。u利用系数法的基本原理图如下。图9-34亨内光通議分布从某个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中,在灯罩内损失了一部分。当射入室内空间时,一部分直达工作面(),d形成直射光照度

17、;另一部分射到室内其他表面上,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才射到工作面上(),形 成反射光照度。光源实际投射到工作面上的有效光通量为:9-4)9-5)9-6)u二+ udp越大,表示光源发出的光通量被利用的越多,利用系数C值越大,即:uuC =-u-u NC 值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u 灯具类型和照明方式。 灯具效率耳。 房间尺寸。 (如图:同一灯具,放在不同尺度房间内- 就不d同,宽而矮的房间内,就大)。用室空间比(RCR )来表征这一d特性:其中h 灯具至工作面高度,m ;rcl, b 房间的长和宽。 室内顶棚、墙、地板、设备的光反射比。光反射比越高,反射光照度增加得越多。只要知道灯具的利用系数和光

18、源发出的光通量,就可以按照下式算出房间内工作面上的平均照度:NC -u uAlb如需要知道达到某一照度要求安装多大功率的灯泡(即发出的光通量)时,则可将上式改写为:AENCu此外,考虑到照明设施使用过程中要遭受污染,光源要衰减等,因此照度下降,故在照明设计时,应将初始照度提高,即将照度标准值除以表9-25所列的维护系数K。故利用系数法的照明计算式 为:AENC Ku坏境污染诗律房間或场所举例灯共放少擦拭 次数(次丿年)维护 泵数值畫内淸洁卧室.办公空、餐斤、阅览室、教室、病房、客房. 仪器仪表装配问、电子尢器件装配间、检验室等a so_1商店营矽厅、像4:室、影剧院、机械加T.车间、机械 装起如周、俅育馆需20, 70污塑严聊W/.锻匸车间、铸彳:间.水泥4:间等30.60宅外雨篷.站台2(X 655. 室内外环境照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