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20354216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关于建筑结构设计若干技术问题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二O一O年五月前言我省建筑结构领域在工程抗震、地基基础等方面自然条件特殊、工程经验丰富、技术交流活跃,省 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长期致力于建设全省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平台,每年举行的年会更成 为同行切磋的重要活动,本指导意见即为在历届年会技术交流基础上总结完善的主要成果之一。在2009年11月召开的年会上,广大技术人员重点针对2000版设计规范在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这些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对规范条文的理解和执行,另一类属于规范某些条 文规定不够明确,或规范

2、没有规定,需要在实践中给予明确。通过会议期间和会后的反复交流和研讨, 针对基本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部分问题,提出了本指导意见,供全省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等有关人员 参考使用。本次提出的指导意见,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008年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等常用规范、规程所涉及到的问题,内容也按上述规范、规程进行编排。希望全省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等有关人员积极提供反馈信息、工程经验和相关问题,共同研讨, 不断提高我省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和水平。云南省土木建

3、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 二0O年五月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关问题HRB500 钢筋:目前,HRB500高强钢筋已在我省推广使用,并已编制了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 筑工程应用500MPa热轧带肋钢筋技术规程,正在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国家标 准也已将其列入。现阶段的工程设计中如采用该种钢筋,其材料强度、弹性模量、锚固长度 等均可按上述地方标准执行,并应要求按上述地方标准进行施工及验收。特别需要指出,规范和地方标准规定在抗剪、抗扭、冲切设计时,钢筋强度设计值f不 y得大于360N/mm2,设计中应予注意;另外,在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3.6条和第11.4

4、.12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版)第6.3.3条和第 6.3.8条强制性条文时,不能因为使用HRB500高强钢筋而放松对箍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的 控制要求。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关问题1、场地类别的确定:规范第4.1.6条规定:“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 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遇上述情 况时,结构设计人员应会同工程地质勘察人员按上述条款的条文说明并参照建筑工程抗震 性态设计通则CECS160 : 2004第4.1.4条执行。2、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条件:在不考虑偶然偏心

5、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多层 建筑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5倍、高层建筑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时,在结构承载能力 设计时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3、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对于框架和抗震墙组成的结构,根据底部(嵌固端,对塔类结构尚应控制大底盘裙楼以 上第一层)框架部分承担总倾覆力矩的百分数来确定其抗震等级,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008版)第6.1.3条及其条文说明。4、地下室抗侧刚度的计算范围: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楼层的抗侧刚度宜大于相邻上部楼层抗 侧刚度的2倍。对于多塔楼完整的大地下室

6、,各塔楼地下室楼层的抗侧刚度计算范围,一般 指塔楼投影范围四周向外延伸不超过2跨且最大间距不大于20m。各塔楼的计算范围不得重 叠。5、时程分析的要求:在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实际地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 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 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且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 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 ;(2)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建

7、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5倍和15s,地震波的时间间 距可取0.01s或0.02s ;(3)输入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可按表1采用;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1835( 55)70(110)140设防地震50100( 150)200( 300)400罕遇地震120220(310)400( 510)620注:7、8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此处g为重力加速度。表1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cm/s2 )(4 )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 果的较大值。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关问题1、采用轻

8、质墙体时的周期折减系数:当非承重墙体为轻质墙体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可取 0.85,框架-抗震墙结构可取0.9。当轻质墙体在墙身平面内的刚度有实测值时,周期折减系数 可另行研究确定。2、关于楼板刚度:高层建筑在进行内力和位移控制计算时,规范规定可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 性。有关研究表明这一假定对工程设计有如下优点:1.结构计算分析的自由度减少;2.避免因 结构自由度过多而产生的误差;3.计算及结果大大简化;4.对大多数高层建筑有足够的精度。因此规范规定,结构设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楼板平面的刚度尽可能符合无限刚性 的假定。下列情况不符合这一假定,应在整体结构

9、分析中考虑楼板面内弹性变形的影响,有 必要时对薄弱部位的楼板按计算应力配筋:(1)有效宽度较窄的环形楼面;(2)有大开洞的楼面;(3)有狭长外伸段的楼面;(4)局部变窄产生薄弱连接的楼面;(5)连体结构的狭长连接体楼面。在结构分析中考虑楼板面内弹性变形时,可以对全楼、仅部分楼层、仅部分楼层的部分 区域等采用弹性楼板。3、单跨框架的限制和要求: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类的建筑和高度超过24m的丙、丁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高度不超过24m且抗震设防类别为丙、丁类的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采用单跨框架时, 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尚应进行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时的性能目标设计,特别是通过罕遇 地震的

10、弹塑性分析,确保其抗倒塌能力。4、关于短肢剪力墙(1)短肢剪力墙的相关定义:a. 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截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称为短肢剪 力墙;对于L、T、十字型等多肢的剪力墙,当所有墙肢均为短肢剪力墙时,才称这一组剪力 墙为短肢剪力墙。b. 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 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结构。(2)当墙肢的截面长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4时,应按框架柱进行设计。(3)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B级高度高层建筑以及抗震设防 烈度为9度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布置短肢剪力墙。尽可能不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 的剪力墙结构,当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 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底总倾覆力矩的 50% ;b、房屋适用高度应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的剪力墙结构的 最大适用高度适当降低,7度和8度时分别不宜大于100m和80m。5、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裙房地下室顶板与主楼地下室顶板的高差不 应大于1.2m。如地下室顶板有覆土形成可靠的侧向约束并采取可靠的结构措施时可适当放宽。 见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