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0350780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孔子因材施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孔子因材施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孔子因材施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孔子因材施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因材施教(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孔子因材施教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 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译文:111子路问孔子:“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 “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冉有也来问:“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 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公西华问道:“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 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 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孔子说:“冉有为人

2、懦 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字词解释:斯:那,指鼓励的话。诸:放在句中,解释为“之于”。 如之何:怎么可以 。也:是否。兼人:好勇过人。敢问: 冒昧地问。敢:表敬副词。由:指子路。赤:即公西华本人。 求:即冉有。退:指做事缩手缩脚。概述:因材施教的故事好像与我们学习为人处事关系不大,实 则不然,只有老师对每个人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因材施教, 才能让我们各尽其材,有所进步。所以这不仅是老师的责任, 也是要求进步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要按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获,获得进步。因材施教:冉有的懦弱在论语中也记载,冉有曾在权臣季氏的 手下做事,季氏为人

3、聚敛暴虐,作为孔子的弟子冉有,明知 道这样做不对,不但不敢去劝上司季氏,反而顺从季氏的意 愿,为他“聚敛而附益之”,气得孔子大骂冉有“非吾徒也”! 并发动学生“鸣鼓而攻之”!如果冉有能够听从孔子的教导, 坚持仁义之道,那就不会做出助纣为虐的事来了。一、基础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 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 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 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 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 施教”呢?L:现

4、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在实践中 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甚少是备学生,不了 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至于哪些学生能 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师不去考 虑。那么,如何“备学生”呢?孔子的方法大致有二: 第一,是“听其言”。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为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而“听其言”,一是被动地听,二 是主动地与学生交谈。被动地听,这在孔子的教学过程中不 胜枚举,故略而不论。主动地和学生促膝谈心,以便更深入 地了解他们,这在论语中也不乏其例: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 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

5、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 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特别是侍坐,就是召集学生进行集体谈话,类似我 们现在的座谈会。第二,是“观其行”。也就是把学生的一举一动置于教 师的视野之下,全面细致地观察其行动,如孔子所言:“视 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 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s 箜盘、3. -镶 1 .xsbsWYaglk、 ssssss.、 、Ts囂界津求 * z ax .xaslsfwfi-wlf 童昔 fe畫沏(回耶詈),hJJ 猱罷总管宦只劭

6、求 民。理mw翟斤弟狒管长只匱取1舊,Htiffin# 、出哥劭更 ssss SS8 .ss 富训WWW戒总州狒册s h 卑 V .1 LM肯 s、艮、k層 s“中人”“下愚”(论语阳货)三类。孔子弟子中,既有“闻一知十”的颜回,又有“闻一知二”的子贡,智力水平 参差不齐。智力较低甚至于“下愚”的学生,只能教给他们 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否则,“欲速则不达。”如同是“问 仁”,孔子的回答却不尽相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讱。”论语颜渊)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

7、,必先利其器。居是 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如“问礼”、“问政”、“问君子”等。第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孔子认为,学生 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 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干篇一律。如前文所弓I论语先进L篇,由于子路“好勇过我”,遇事鲁莽,故孔子就给他泼点 冷水,告诫他凡事要谨慎考虑,多听他人的意见再行动;由 于冉有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无主见,故孔子就给他加油打气, 鼓励他更加果敢大胆地行动。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

8、爱好进行教育。孔门 弟子年龄参差不齐,有与孔子年龄相仿的,如秦商、子路; 有与孔子差一代的,如颜回、子贡;也有差别特大的,如子 张、子骄。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应区别对待。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 之在得。(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需要戒备:年少的时候, 精力还没有稳定,要戒备因为美貌而产生的感情和欲望;等 到壮年的时候,精力正是旺盛的时候,要戒备争斗;等到年 老的时候,精力已经衰弱,要戒备贪得无厌。”)LI对三类学生他分别提出了应注意的方面,很值得我们珍 视。学生各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所谓“知者乐

9、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弟子中,颜回好仁,子路 好勇,子贡好商,冉求好政。孔子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分 别设立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使其特长都得到充分 发挥。正如朱熹所言:“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三、现代因材施教与问题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 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 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 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意思是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加德纳的多元 智能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 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但相对

10、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师生席地 而坐的谈话式教学和某些国外的“超小班化”教学而言,现 今我国的教学(主要指高中教学)中实施起来有困难。现行 我国将班级授课制发挥到了极致: 45 人为标准班,而有些 农村中学(如县中)每班少则六七十人,多则百余人。试想, 如此规模,如何因材施教?至多也是针对个别同学。在目前中国教育背景下,实施“因材施教”主要存在以 下几个方面的困难:第一, 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学 习需求;第二, 课程资源比较薄弱,能提供学生选修的资源很有限; 第三,教师难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第四,分 层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如何尽可能地使每位同学都能“点

11、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 火花”呢?这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前相对有效的做法就是分班、分层教学,以异步代替 同步教学。所谓“同步教学”,就是“一刀切”齐步走”的 教学方法。它忽视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差异,导致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状况。异步教学是以承认差别、 允许差别为前提的教学方法,是贯彻“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的具体措施。1.层次教学制层次教学制就是按照学生原有基础划分层次,按层次编排班级。同一层次的同学分在同一班级,他们基础相同,目 标一致,既避免了参差不齐的状况给教学带来的不便,又方 便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促进。2.课程选学制课程选学制就是在保证必修课学习之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并充分考虑自己的现有基础,选学自己心仪的 课程。配合这种制度,学校应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在学校师资和设备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多地开设各类选修课,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