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0350120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医学授课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76(理论课56学时,见习课20学时),学分5一、 课程课程性质和目的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与古印度、古希腊医学一样,是人类较早形成体系的传统医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传统医学逐步退出了防病治病的主要舞台,但中医学却独辟溪径,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发扬下,延续到今天,并不断发展壮大。与现代医学并重,已成为维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卫生力量,并在世界有着较大影响。中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它运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然后进行宏观上的把握与概括,具有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

2、学主要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中药、方剂、针灸等学说。这些理论明显有别于现代西方医学,具有鲜明的特色。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这门课程,其目的一是初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开阔学术视野,熏陶灿烂的中医文化,二是初步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中西医的交流与结合。二、课程讲授时数及分配总表上课内容课时数见习数上篇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第三章 藏象第四章 病因病机第五章 诊法述要第六章 辨证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下篇第一章 中药第二章 方剂第三章 针灸学基础第四章 常见病证合计1 2965102849自学56444音像)820三、教学内容第一

3、章 导论(一)目标要求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2、了解中医学的历史沿革、认知及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发展与展望(二)教学方法:课堂、音像教学(三)教学时数:1(四)主要内容1、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目标要求1、 掌握阴阳的定义及阴阳之间之相互关系2、 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 了解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二)教学方法:课堂(三)教学时数:2(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第三章 藏象学说(一)目标要求1、 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及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2、 掌握心、肺、脾、肝、肾的主要生理功能、系统连属及其病理表现3、 掌握胃、胆、大

4、肠、小肠、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表现4、 熟悉奇恒之腑的概念5、 掌握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6、 了解体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体质学说的应用。(二)教学方法:课堂(三)教学时数:9(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脏腑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第四节 体质第四章 病因病机(一)目标要求1、 掌握六淫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2、 掌握瘀血、痰饮的概念及致病特点3、 熟悉七情的致病特点4、 了解饮食的致病特点5、 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病理机制(二)教学方法:课堂(三)教学时数:6(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二、内伤致病因素三、其它致病因素第二节 病机第五

5、章 四诊(一)目标要求1、 掌握正常面色及五种病色的特征与主病2、 掌握正常舌象及常见病态舌象的特征与主病(淡白舌、红舌、绛舌、青紫舌、老舌、嫩舌、胖舌、瘦舌、芒刺舌、裂纹舌、齿印舌;厚苔、薄苔、润苔、燥苔、腐苔、腻苔、白苔、黄苔、灰苔、黑苔、剥苔)3、 掌握正常脉象及常见病态脉象的特征与主病(浮、沉、迟、数、细、滑、涩、弦、虚、实、促、结、代)4、 掌握望舌及切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5、 熟悉问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6、 熟悉望神的内容及意义7、 了解闻诊的概念及基本内容8、 了解望形体、望动态、望头面、五官、望颈项躯体、望皮肤、望毛发的临床意义(二)教学方法:课堂、见习(三)教学时数:5(四)主要

6、内容第一节 望诊(望神、望色、望舌)第三节 问诊第四节 切诊(脉诊)第六章 辨证(一)目标要求1、 掌握八纲辨证各个证型的概念及临床表现2、 掌握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3、 掌握脏腑辨证23个证型的辨证要点4、 了解卫气营血辨证各个证型的辨证要点(二)教学方法:课堂、见习(三)教学时数:10(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八纲辨证第二节 脏腑辨证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血瘀阻)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肺气虚、肺阴虚、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痰湿阻肺、大肠结热)三、脾与胃病辨证(脾气虚、脾阳虚、胃阴虚、食滞胃脘) 四、肝与胆病辨证(肝气郁结、肝阴虚、肝阳上亢、肝胆湿热)

7、五、肾与膀胱病辨证(肾阳虚、肾气不固、肾阴虚、膀胱湿热)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一)目标要求1、 掌握治病求本、养生与预防、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基本内容2、 熟悉八法的概念、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二)教学方法:课堂(三)教学时数:2(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防治原则第二节 治法第八章 中药(一)目标要求一、 掌握中药四气五味的概念及其与功效关系二、 掌握中药的分类及各类中药的共同功效及常用中药名称三、 掌握57味中药的功效、主治四、 熟悉中药的使用方法五、 了解中药炮制(二)教学方法:课堂(三)教学时数:8(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一、 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

8、:麻黄、桂枝、防风(二)辛凉解表药:柴胡、薄荷、菊花二、祛风湿药:独活、秦艽三、祛湿药:(一)化湿燥湿药:藿香、苍术(二)利水渗湿药:茯苓(三)清热利湿药:茵陈、金钱草四、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 (二)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三)清热凉血药:生地、牡丹皮(四)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五、消导药:山楂、鸡内金七、泻下药(一)攻下药:大黄、芒硝八、祛痰止咳平喘药:(一)清热化痰药:贝母 (二)温化寒痰药:半夏(三)止咳平喘药:苦杏仁、桔梗九、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十、理气药:陈皮、枳实十一、理血药:(一)活血药:川芎、丹参、桃仁、红花(二)止血药:三七十二、补益药:(一

9、)补气药:人参、黄芪、白术、甘草(二)补血药:熟地黄、当归、白芍、枸杞子(三)补阴药:沙参、麦冬(四)补阳药:鹿茸、杜仲十三、固涩药(一)收敛止汗药:五味子(三)涩精缩尿药:山茱萸十四、平肝息风药:天麻、钩藤 第九章 方剂(一)目标要求1、 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及其变化2、 掌握18首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病证3、 了解方剂的剂型(二)教学方法:课堂(三)教学时数:4(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方剂基本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 一、解表剂:麻黄汤、银翘散 二、治风剂:独活寄生汤、天麻钩腾饮 三、祛湿剂: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 四、清热剂:白虎汤 五、和解剂:小柴胡汤

10、 六、消导剂:保和丸 八、泻下剂:大承气汤 九、化痰止咳平喘剂:二陈汤 十、温里剂:理中丸十一、理气剂:柴胡疏肝散十二、理血剂:血府逐瘀汤十三、补益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第十章 针灸(一)目标要求1、 掌握经络的含义、命名和脏腑经络络属关系、分布走向交接规律。2、 熟悉针灸的基本操作方法3、 熟悉腧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主治规律4、 熟悉腧穴的定位法5、 熟悉39个穴位的定位及主治(二)教学方法:课堂(三)教学时数:9(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腧穴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 二、腧穴的分类 三、腧穴的主治规律 五、腧穴的定位法第二节 常用经穴 手太阴肺经: 尺泽、列缺 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曲池、肩髃、迎香 足 阳 明胃经:颊车、地仓、天枢、足三里 足 太 阴脾经: 三阴交、阴陵泉 手 少 阴心经: 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 后溪、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肾俞、委中、承山 足 少 阴肾经: 涌泉、太溪 手厥阴心包经: 曲泽、内关 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翳风 足 少 阳胆经: 风池、环跳、阳陵泉 足 厥 阴肝经: 太冲 督 脉: 命门、大椎、百会、人中 任 脉: 关元、气海、承浆 经 外 奇 穴: 印堂、太阳、四神聪第四节 针灸方法一、针法二、灸法四、参考书籍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学第八版、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医学教研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