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20346753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参考学时:理论30学时+实践18学时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二、课程性质与地位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体育学院、体育系本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三、课程目标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2. 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

2、的基本知识。 3.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绪论 关于学校体育学(理论0.5学时+实践0学时)(一)教学内容1理论部分(理论0.5学时)(1)学校体育学的课程性质、学科特点;(2)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规律和学习要求。2.实践部分 (0学时)(二)教学重点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规律。(三)教学难点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规律。(四)基本要求1明确学校体育学的课程性质、研究内容、研究规律和学习要求。2. 努力学好这门课程。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理论1.5学时+实践0学时)(一)教

3、学内容1. 理论部分(1.5学时)(1)学校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沿革;(2)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2. 实践部分 (0学时)(二)教学重点学校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及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三)教学难点学校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及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四)基本要求1. 了解学校体育形成和发展的简要历史;2. 明确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3. 学会驾奴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进程,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理论2学时+实践0学时)(一)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2学时)(1)学校体育的功能,即回答“学校体育能够干什么”的问题;(2)学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和

4、谐发展的关系;(3)学校体育的目标,即回答“学校体育应该干什么”的问题。2. 实践部分 (0学时)(二)教学重点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学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学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关系。(四)基本要求1. 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2. 理解学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关系;3. 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4. 掌握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第三章 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课程资源(理论6学时+实践0学时)(一)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6学时)(1)学校体育课程的概念、性质、学科基础;(2)学校体育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3)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及其开发;(4)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原

5、则和方法。2. 实践部分 (0学时)(二)教学重点学校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三)教学难点学校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四)基本要求1. 正确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性质、学科基础和标准;2. 了解体育教学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第四章 体育课(理论6学时+实践6学时)(一)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6学时)(1)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2)体育课的组织;(3)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4)体育课的准备、分析与评价。2. 实践部分 (6学时)(1)观看教学录像;(2)练习测量体育课密度和负荷。(二)教学重点体育课的组织;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及其测量方法。(三)

6、教学难点体育课的组织;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及其测量方法。(四)基本要求1. 掌握体育课的组织措施与办法;2. 掌握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的测量方法;3. 学好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评价等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五章 体育课程学习策略与指导(理论0学时+实践0学时)(自学)(一)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0学时)(1)体育课程学习的策略;(2)体育课程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2. 实践部分 (0学时)(二)教学重点体育课程学习的策略;体育课程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三)教学难点体育课程学习的策略;体育课程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四)基本要求1. 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学习策略的特点、意义和构成;2. 初

7、步掌握指导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第六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理论6学时+实践12学时)(一)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6学时)(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体育课程内容的选编与计划的设计;(3)教案的设计;(4)学习效果的评价。2. 实践部分 (12学时)(1)教案设计的模拟练习;(2)到中小学观看优质课。(二)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内容标准,体育课程内容的选编及教案设计。(三)教学难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内容标准,体育课程内容的选编及教案设计。(四)基本要求1. 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和内容目标之间的关系;2. 了解体

8、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3. 学会制订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教案)。第七章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理论1学时+实践0学时) (一)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1学时)(1)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内容和标准;(2)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形式和方法。2. 实践部分 (0学时)(二)教学重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标准、形式和方法。(三)教学难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标准、形式和方法。(四)基本要求1. 明确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2. 全面了解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标准、形式和方法。第八章 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理论1学时+实践0学时) (一)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1学时)

9、(1)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意义、特点、原则、内容和组织方式;(2)课余体育锻炼的计划和评价方法;(3)现代余暇体育。2. 实践部分 (0学时)(二)教学重点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意义、特点、原则、内容和组织方式(三)教学难点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意义、特点、原则、内容和组织方式(四)基本要求1. 掌握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意义、特点、原则、内容和组织方式;2. 学会制订课余体育锻炼的计划和评价方法;3. 具备组织、实施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能力。第九章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理论1学时+实践0学时)(一)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1学时)(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地位、特点和目标;(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内容

10、和方法;(3)学校课余体育代表队的组建;(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计划与评价。2. 实践部分 (0学时)(二)教学重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学校课余体育代表队的组建。(三)教学难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学校课余体育代表队的组建。(四)基本要求1. 掌握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和目标;2. 掌握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内容和方法;3. 学会组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代表队;4. 掌握课余训练的计划与评价方法。第十章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理论1学时+实践0学时)(一)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1学时)(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目标、种类和方法;(2)学校课

11、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计划。2. 实践部分 (0学时)(二)教学重点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种类和方法,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计划。(三)教学难点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种类和方法,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计划。(四)基本要求1. 掌握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和方法;2. 学会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计划的制订。第十一章 体育教师(理论1学时+实践0学时)(一)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1学时)(1)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2)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职责;(3)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继续教育。2. 实践部分 (0学时)(二)教学重点体育教师的地位、作用、工作特点和职业素养。(三)教学难点体育教师的地位、作用、工作

12、特点、工作职责和职业素养。(四)基本要求1. 明确体育教师的地位、作用、工作特点、工作职责和职业素养。第十二章 学校体育的管理与法规(理论1学时+实践0学时)(一)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1学时)(1)学校体育的管理与法规的意义;(2)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和学校体育管理法规的内容、方法等。2. 实践部分 (0学时)(二)教学重点学校体育管理法规的内容、方法,有关学校体育管理的行政法规。(三)教学难点学校体育管理法规的内容、方法,有关学校体育管理的行政法规。(四)基本要求1. 明确学校体育管理的意义;2. 了解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3. 学会用法规管理学校体育的方法。五、学时分配 类别内容学 时比例

13、学 期123456合计理论部分绪论0.562.5%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1.5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2第三章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课程教学6第四章 体育课6第五章 体育课程学习策略与指导0第六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6第七章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1第八章学校课余体育锻炼1第九章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1第十章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1第十一章 体育教师1第十二章 学校体育的管理与法规1复习230实践部分绪论37.5%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第三章 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课程教学第四章 体育课6第五章 体育课程学习策略与指导第六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教学设计12第七章

14、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第八章 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第九章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第十章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2第十一章 体育教师2第十二章 学校体育的管理与法规18合 计48六、教与学的建议与要求(一)对教师教学的要求1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1)在加强体育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2)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着眼学生自学与实际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要与讨论、辅导、见习、参观、自学和作业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 (3)严密课堂教学环节,

15、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教学计划和检查,严格教学常规,改革考试方法,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评估。 (4)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制作与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5)教师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就近地区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关的学术活动。 (6)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7)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2.根据本课程特点及学生现有水平,可考虑采用以下方法:(1)讲授法:理论的讲授应配以课件演示,注意逻辑清晰,重点明确,可引用格言警句

16、、数据、实例等使其生动化,并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尤其是体育教学实际。(2)自学指导法: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等能力,可提出自学要求、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自行阅读了解、掌握一些难度不大的知识。(3)问答法:此法可配合讲授和自学指导法的使用而进行,目的是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4)讨论法: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可适当安排讨论,讨论的问题应尽量结合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5)模拟练习法:对部分操作性的知识如教案叙写、教学的实施等内容可以在理论讲授基础上安排学生模拟练

17、习,以使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初步应用知识。(6)观摩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带学生到附近中小学观看中小学体育教师上课、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锻炼并与他们交流。(二)学习的指导和建议1学生需明确自己的专业选择,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自身需具备的素质有充分的认识,懂得本课程对未来教师及人生其他角色(如为人父母)的重要意义,以自觉的态度投入学习。2将课堂学习与课外自学结合起来,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更多的与学科相关的知识,以更广阔的知识背景帮助自己理解本课程学习内容。3主动关注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了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思考现实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利用可能的便利接触

18、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实践,以丰富情感体验,并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4注意科学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注意摸索适于自身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规律,认识学习中各种关系的本质,如记忆的规律和预习、听课、复习的密切关系,知识的逻辑与理解的关系,学习的目的性与知识掌握的关系,学习的迁移和扩大知识视野的关系等。七、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一)考核的依据成绩考核的依据有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前述的课程目标,即以考察学生学习是否达到各项课程目标为出发点;二是尽可能从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来考核成绩,既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及相关能力,也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以及其今后继续学习、发展的预

19、测。(二)成绩构成与比例期末成绩以百分计,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组成。考核种类及成绩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核的具体内容和比例: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笔记、提问、讨论、主动发言等)占40%。作业占30%。考勤与课堂纪律表现占30%。2、实践教学成绩总成绩的20。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一)推荐教材 陈文卿,谢翔.学校体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二)主要参考书目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陈文卿.学校体育学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金钦昌. 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杨守博.体育运动场馆设备和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35.矫佩民.现代管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