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口地域分布成因分析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345709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省人口地域分布成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徽省人口地域分布成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徽省人口地域分布成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人口地域分布成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人口地域分布成因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徽省人口地区分布及成因分析杨亮一、 安徽省概况(一) 自然条件安徽省位于国内东南部,全省面积1396万平方千米,纬度范畴大概在北纬29度至北纬35度之间,经度范畴大概在东经115度至东经20度之间,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山东六省毗邻,属于华东地区的内陆省份。安徽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安徽省的重要特性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原与丘陵、低山相间排列,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体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

2、江平原和皖南山区。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3%(涉及5.的圩区),丘陵占29.5%,山区占31.2%,湖沼洼地占80%。境内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明堂山和天柱山等山脉,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7米。全省重要分属淮河及长江两大水系,而东南部有小部分地区属于东南的新安江流域。境内有国内第五大淡水湖巢湖。根据地形地貌及水系格局,可以将安徽省划分为五个较小的地形单元,自北向南一次为淮北平原、江淮低山丘陵、长江沿岸平原和皖南山区。(二) 社会经济状况安徽省共有6个地级市(8月2日起),107个县级单位。根据记录年鉴,安徽省既有在籍人口为82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5950万人。全省生产总值为

3、15110.3亿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1名;人均生产总值540元,排名第25名(除港、澳、台地区)。产业构造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13.%,第二产业占5.4,第三产业占2%,自以来,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稳步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约1522%。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1599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108.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1483.5万人。总体上来说,安徽省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经济基本较弱,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的增强。二、 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因素分析根据安徽记录年鉴绘制了以县级为单位的安徽省的人口地区分布图。EDCBA根据人口的地区分布,可以将安徽省的人口

4、地区分布划分为五个区域(如上图分割线)。(一) 淮北平原地区(A)淮北平原属于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重要由黄河和淮河的泥沙冲击而成,地势低平。由于是冲击平原,因而平坦广阔,土层松软,非常适合农业发展,因而集中了安徽省近半的耕地。自然条件上说非常适合人群密集居住。因而在该区域,人口密度都在500人平方千米以上。其人口的密集重要体目前其各个县级区域的人口密集限度明显高于其她地区的县级地区。特别是阜阳市辖区的2个县级行政区(界首县、临泉县)人口密度均超过了10人/平方千米。同步也由图上也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地级市和周边县级行政单元的人口密度差别并不大。亳州市辖区、宿州市辖区人口密度在500-1000人/

5、平方千米;阜阳市辖区、淮南市辖区人口密度在1000人/平方千米,与周边各县没有太大差别。而蚌埠及淮北市辖区相对高于周边。究其因素,可以看出淮北平原地区都市化进程较迟,都市发展在全省不排在前列,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较高。因此虽然人口总量和密度都较高,但是都市化并没有使得这些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而淮北市辖区及蚌埠市辖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因素,是淮北有较为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拥有发展化工工业的有力条件;而蚌埠则是淮河上的重要港口及京沪线上的站点,为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二) 江淮地区(B)江淮地区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东部有某些低山丘陵,西部则除大别山区以平原为主。因而在地形条件上,该地区的西部

6、比东部的低山丘陵区域更有发展农业之便利。由于低山丘陵的地形会影响农业,东部地区也没有有利的自然资源基本和交通区位优势,因而城乡都没有形成明显的人口密集分布。与之相比,作为省会都市的合肥,除了地势相对东部低平且有巢湖水源作为支持外,还拥有首位都市的多种资源,有多条铁路在合肥交汇,因而城区人口明显分布较周边密集得多。(三) 大别山区(C)该地区由于重要的地形为山区,地形比较复杂,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同步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因此该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比较的小。(四) 长江沿岸平原地区()依托长江的沿岸平原,不仅地势低平且有充足的水源可以运用,在大别山区向平原过度的部分尚有水能资源可以使用,同步沿江地区

7、拥有铜、铁、石灰石等多种矿产资源。优渥的自然条件,让该地一方面有发展农业的有力条件。丰富的资源给工业发展带来便利,同步黄金水道也给交通运送提供了便利。历史上,沿江地带也是安徽省开发较早的地区,在这条狭长的条带状地区,形成了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及安庆联合构成的都市带。同步,又由于黄金水道使得都市间联系紧密,因而特别是以马鞍山、芜湖为首的都市与东部的南京市形成了南京都市圈。现阶段,在安徽省承办长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时,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因此该地区除了各县级单元人口密集之外,其都市与乡村的人口密度有着明显差别,可以看出都市化限度在全省处在前列。(五) 皖南地区(E)由于皖南地区山地为主的地形,一方面不合适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同步也没有丰富的其她自然资源,以提供农业发展,这些地区的旅游业有一定发展。因而这些地区相对来说人口密度较小。由于该人口地区分布图是以县级单位绘制,都市人口密度要明显不小于农村地区,因此在市辖区可以明显看到人口密度忽然增大。而在16个地级市中,以合肥、马鞍山两市人口分布最为集中,而蚌埠、淮南、铜陵和芜湖四市市另一方面。这些都市多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中心或者是重要的水港及铁路枢纽。在安徽省近年来的发展中,就提出了建立合芜蚌(合肥、蚌埠、芜湖)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及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概念,多是环绕着以上都市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