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0342147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期中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7年1月30日,第28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正式拉开帷幕,其主题是“通过投资青年利用人口红利”。会议指出:非洲有2亿多1524岁的青少年,到2025年,非洲青年人口将占世界青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劳动力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据此完成12题。1.非洲目前()A.劳动力丰富,环境压力较小B.人口负担较小,经济发展加快C.出生率较低,教育投资加大D.就业压力较小,人口迁移明显2.为了通过投资青

2、年、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当地政府应()A.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和销售数量B.加快廉价劳动力在非洲南部的流动速度C.积极引导更多的青年无偿投入到环境保护当中D.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养并适度发展高科技工业解析第1题,非洲目前劳动力丰富,对自然资源等需求量大,环境压力较大;劳动人口多,有利于创造较多的社会财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非洲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出生率较高;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就业压力较大。第2题,非洲青年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较大,需要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养并适度发展高科技工业,逐渐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答案1.B 2.D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

3、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3.在中,甲城市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A. B. C.D.4.在中,乙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A. B. C. D.解析第3题,正确理解坐标含义,注意坐标中人口迁移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正负数值变化。由甲图可以看出,位置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此时人口自然增长量为负值,人口迁移率为0,所以人口总数依然呈现减少状态,故选项A错误;位置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此时人口自然增长量为0,但是人口迁移率大于0,即人口迁入多于迁出,所以人口总数已经呈现持续增多状态,故选项C错误;因而应该是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位置时,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为正值,人

4、口持续增长,人口数量最多,故D正确。第4题,由乙图可以知道,从到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因而到阶段,人口是在不断增多的,到位置时,自然增长率由正值转变为0,人口数量不再增加,此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多;由到之间自然增长率是负值,说明人口数量在减少,所以时人口数量比时要多。故答案选B项。答案3.D4.B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5.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6.深圳户籍人口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5、 B.自然资源短缺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7.大规模人口迁移()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有重庆、四川、海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第6题,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流向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第7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联系,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布局的优化组合,但同时也会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答案5.D6.A7.C下图为长江沿岸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

6、9题。8.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地租金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丙、乙、丁、甲 B.甲、乙、丙、丁C.乙、甲、丙、丁 D.丁、乙、甲、丙9.在P地保留公共绿地,其目的主要是()A.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B.储存高档住宅用地C.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D.预留社区广场用地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甲处为商业用地,地租最高;乙处为住宅用地,地租次之;丙处为公共绿地;丁处为工业用地,地租最低。第9题,P地周围为住宅用地,在P地保留公共绿地,目的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答案8.B9.A2016年7月,强降雨导致“百湖之城”武汉内涝严重,其地表硬化和排水系统不完善是主要的人为原因。据此完成1011题。1

7、0.地表硬化导致河流流量变化加剧,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C.降水变率加大D.蒸发量增加11.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衔接城市内河与外部水系加固河流干堤扩建城市新区A. B. C. D.解析第10题,地表硬化,导致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因而强降雨之后河流流量快速增加,枯水季节,由于地下水补给河流减少,河流水位下降加快,所以地表硬化导致河流流量变化加剧。第11题,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有利于增加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衔接城市内河与外部水系,加快城市内河的排水速度,从而缓解城市内涝。加固河流干堤对缓解城市内涝影响不大,扩建城市

8、新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还可能加剧内涝。答案10.B11.A下图为某地区城市规划图,读图回答1213题。12.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A.平原 B.山区 C.高原 D.丘陵13.图中信息显示,该城市的服务功能()A.沿铁路线较强 B.沿干道较强C.沿环路较强 D.在各区域内一样强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城镇以城市为中心,有规律地沿环行放射状的交通干线分布,说明城镇规划几乎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最可能位于平原地区。第13题,图中的郊区城镇主要沿干道分布,而非沿铁路线分布,说明该城市的辐射能力、服务功能沿干道较强;该区的城镇并非均匀分布,说明城市的服务功能在不同区域内

9、不一样。答案12.A13.B下图是表示某种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回答1415题。14.阶段花卉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15.阶段花卉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运输的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增加解析第14题,在城郊形成蔬菜、花卉产地主要是因为距离城市(消费市场)近。第15题,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答案14.C15.C读图,回答1617题。16.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是()A.市场 B.劳动力 C.水源 D.气候17.如果要在

10、X、Y、Z三地发展花卉种植、乳牛饲养、小麦生产,下列方案最合理的是()X地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最高X地应该发展花卉种植距城市2060千米处的地方适合饲养乳牛小麦生产应位于距城市60100千米处A. B.C. D.解析第16题,从地租曲线图中可看出,三种农业用地的地租都与市中心距离远近有明显的关系,说明三种农业区位都受市场影响很大。第17题,三种农业方案中,花卉种植经济效益最高、乳牛饲养次之、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最低。而地租与距市中心距离呈负相关,根据经济效益高的农业方式占据地租高的土地的一般原则,可判断图中距城市20千米以内的X区域适宜发展花卉种植,而距城市2060千米处的Y区域适宜发展乳牛饲养,

11、距城市60千米以外的Z区域适宜发展小麦生产。答案16.A17.C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只有在这里(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阳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完成1819题。18.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A.34月 B.78月C.910月 D.12月次年1月19.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目前泰国香米出口遍及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A.广阔的市场与耕地面积B.发达的信息与交通C.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解析第

12、18题,由图可知:泰国东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气候凉爽,应出现在凉季。第19题,泰国香稻种植业是小农经营,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机械化水平较低;泰国地形多山,耕地面积不大;经济较落后,无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及充足的化肥、农药;泰国香米享誉全球得益于发达的信息,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得益于发达的交通。答案18.D19.B读图,完成2022题。20.M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光照弱但日照时间长21.关于图中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N地区

13、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M和P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P和Q都是主要的糖料作物生产基地Q地区的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 B. C. D.22.N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是()丰富的光热条件肥沃的土壤条件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先进的保鲜技术A. B. C. D.解析第20题,M地属于河西走廊,这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是发展灌溉农业的主要条件。第21题,四个地点中M地、P地均是我国粮棉产区。Q地区为三江平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P地不属于糖料作物基地。N地以种植业为主。第22题,N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拥有优越的光热气候条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还有低廉的劳动力。西南地区喀

14、斯特地貌广布,土壤层较薄,保鲜技术优势不明显。答案20.C21.B22.A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2325题。23.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24.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15、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25.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部分产业迁至郊区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 B. C. D.解析第23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可知,职住比在1.00附近最为平衡。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24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化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第

16、25题,结合图可以得出,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答案23.C24.B25.A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近年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城市,企业出6 000元月薪竟招不齐技工,16万元年薪难聘高级技师。材料二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我国已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发展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下图为1995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

17、。(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A低谷对应的时间段是_。B低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2)材料中提及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人口增长模式为“_”模式,该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主要是指实现了人口_的下降。(3)结合材料,分析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种局面?解析第(1)题,图示A对应的年龄段为35岁左右,所以对应人口出生时间段为19591961年。B对应的年龄段为20岁左右,其出生年代为70年代,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时。第(2)题,“后人口转变时期”应为现代型,其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主要是因为我国

18、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第(3)题,材料显示企业招聘技工和高级技师,表明经济、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从劳动力分析,劳动力素质较低,难以符合要求。因此要对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使其能够胜任工作。答案(1)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70年代中期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2)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3)原因:经济、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措施:对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27.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

19、则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_风。(2)图例F、G,属于商业区的是_,判断依据是什么?(3)若要在A、B、C、D四地选择一地建高级住宅区,应该选择_地,原因是什么?(4)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市常住人口从2006年的205万增加到2016年的410万,那么,该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为_%。(5)某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下图为人口金字塔图,图中“”代表该市目前人口年龄结构。从人口年龄结构可以看出,该市目前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什么?缓解该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地域结构以及影响因素和人口问题及成因,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

20、的迁移应用能力。第(1)题,读图分析,图示工业区位于城市的偏北方向,工业区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则判断该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业区一般布局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读图,G位于城市中心,且占地面积较小,应该为商业区。第(3)题,高级住宅区应布局于环境优美的区域,故A处位于上风、上水,且靠近风景区,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相关计算,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时间人口增加了205万,因此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05205100%1010%。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市014岁人口占20%;1564岁人口占63%,65岁以及以上的人口占1

21、7%,说明该市人口老龄化严重,针对人口老龄化现象,可以采取适当鼓励生育;适当鼓励人口迁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弘扬尊老传统等措施。答案(1)偏南(或西南或东南)(2)G位于市中心,人口流量大(市场广阔)。(3)A风景区(环境好);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4)10(5)问题:人口老龄化。途径:适当鼓励生育;适当鼓励人口迁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弘扬尊老传统。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中国与美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A国年份194919781990199520002002城市人口比重/%111826293639B国年份179018601900

22、195019751985城市人口比重/%52040606870材料二200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2.953亿。(1)材料一中的A国指_。(2)根据材料一,说明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有什么特点?(3)结合实际谈谈城市化给我国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压力。请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解析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A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由此可以判断为中国。第(2)题,由材料一中的数据对比可知我国比美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第(3)题,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给地理环境带来很多压力,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这些压力。答案(1)中国(2)城市化起步晚,水

23、平低,但速度快。(3)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多等。合理规划城市;分散大城市的职能;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等。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

24、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问题: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

25、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问题: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