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341158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少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一、中国民族教育的存在问题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数量、规模虽然都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仍还很缓慢,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仍还比较低,在边远偏僻的民族地区和农牧区,民族教育发展状况暴露出的落背面十分明显。(一)民族教育的历史特点遗存民族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种构成部分,它是受民族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民族自身对民族文化教育的意识意志作用即精神基本两方面因素所制约的。1、原始社会形态教育仍继续存在。这种教育形式,在当今川、黔、滇、桂、渝、藏等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老式文化传承发展教育中,和少数

2、民族在接受汉族文化教育中,或民族地区涉及汉族在内各民族在接受外来先进文化教育中都还普遍地存在。这种教育形式目的性不强,成效缓慢。社会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的心理状态就不同。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理论等,在不同的地区、不同步期、不同人群中的运用,总要接受当时本地实践的检查和丰富,总会有某些差别或个别原则的修订、发展。忽视民族心理,不仅教育质量难以提高,还也许犯其她的错误。 2、巫师传播形式教育仍在一定范畴继续存在。如今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已基本置换为民族老式文化性质的教育。这种教育重要存在于云南和四川毗邻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以及贵州某些彝族聚居区,和黔东南苗族聚居地区,尚有云南的

3、佤族地区、独龙族、傈僳族地区。它以从事巫术和原始宗教的 “毕摩”、“告相”、“巴狄洛”等巫师的活动为教育传播中心,内容以讲授彝文、彝经,和授以对精神物质世界的原始宗教形态结识及巫术、草医等原始混沌知识为主。民族心理作为深层意识,有力地影响制约着教育的过程和效果。每个民族本来不管在认知、情感、意志方面,还是个性、意识方面,都会有某些独具的特点。民族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认知、品德、体育竞技、审美、生产劳动心理方面,均有些特殊的问题。例如受教育的随俗心理。由于她们仍然处在农业经济状态。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规定也不迫切,某些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也不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不差上下,也不存

4、在谁看不起谁的问题。要变化这种教育随俗、不积极入学的心理的状况,靠讲大道理是行不通的。要让人们尝到受教育的甜头,让自身的体会说话,逐渐转变观念,形成向学尚教的心理。此外少数民族在交往中均有很强的自尊心理,因此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强烈而鲜明,各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卫心、自强心都很强烈,民族自尊和较高的自我规定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她们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遇到困难时,当接受异质文化和现代生活遇到障碍时,通过努力效果仍不佳时,她们会产生自怨情绪。因此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爱惜尊重她们的自尊心,引导这种自尊心朝向民族大团结、共同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努力。此外民族的宗教心理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重

5、要的问题。要对的解决宗教与教育的关系。我们既要坚定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又要看到学生头脑里存在的超物质、超自然的信奉。解决失当,会使涉世不深、年轻单纯的少数民族学生陷入心理的矛盾,导致混乱、苦恼,甚至恐慌、厌世。解决这一问题,不能靠某种单一的教育影响灌输,更不能靠对一种影响的批判和否认。只能遵循心理学的规律,承认已有的心理构造,大量引入新的因素,让学生通过自我判断,逐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对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它是种不利于推广现代科技、不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不能迅速推动少数民族地方社会经济进步的原始的教育。3、寺庙教育仍继续存在。此类教育其覆盖范畴大,地区广,影响深远。寺庙教育虽颇具特色,

6、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教育形式不利于现代科学的迅速普及推广和增进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挣脱贫困、扫除愚昧,繁华经济体现乏力。是一种内容和制度都不完善的落后的民族教育形式。可以说,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不是一种简朴的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而是一种社会综合现象。低劣的经济条件只是一种外显性的贫困,这种贫困同步尚有一种隐性的自我维持的文化的体系。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体系中,有诸多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价财富。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的确存在着某些陈旧的,低层次的,与贫困经济相生相伴的贫困文化。这种

7、文化以浓厚的封建色彩,悲观地禁锢着人们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制约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 (二)国家现行民族教育的局限性 1、学校设立稀疏。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具有居住边远闭塞山区多,聚居、杂居、散居形式多的特点,而既有的民族教育学校既数量局限性,布局又不合理,且过于向都市集中。由于学校的稀少,如今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学生升学率呈“金字塔”状态,越往上则读书的人越少,导致现行“普九”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形同虚设。2、办学没有民族地区特性这是导致民族地区入学率低、升学率低、脱盲率低和辍学率高的因素之一。这重要是民族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僵化,以及发展民族教育政策不够灵活的因素导致的3、民族教育

8、师资力量单薄。各省(市、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和偏僻农牧区,考出的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大量外流不归,而现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状态难以适应高质量高层次的全面履行民族教育需求。民族地区教师自身就十分匮乏。4、民族教育没有进入制度化法律化的正常轨道。施行民族教育虽然有法可依,但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具体操作和贯彻状况却显得具有很大的临时性、随意性和不明确性。实践证明在不少民族聚居地区中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不使用“双语教学”是行不通的。面对这一连串波及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数以百计的双语教育实验,不能不引起双语教育研究者的思考。世界上有20多种主权国家,使用着400多种(尚有一种说法是5多种)语言。

9、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使用一种语言,多数国家使用双语、多语。语言使用状况极为复杂,近来几年,我们过去觉得是单语国家的日本、韩国也开始研究双语及双语教育问题。影响双语、双语教育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状况都会有所不同。沙皇统治时代正是俄国同哈萨克汗国的政治关系,对哈、俄双语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明末清初在土家族地区进行的一场“改土归流”运动,使土家族上层子弟和一批贫寒人家的子弟通过学校教育成为双语人。饱尝战争烽火的柬埔寨人无暇讲高棉语,先是讲越南语,法属殖民地时代学法语,联合国部队进驻后来,年轻人又涌向外语补习班学英语。随着改革的深化,政治、教育、科技各领域的改革都

10、在进行。中共中央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这些双语教育实验的共同背景。我们不懂得人类哪一天才干通用柴门霍夫设计的世界语,但是我们懂得在相称长的时间里我们的社会需要双语人来沟通。双语研究者觉得抱负的双语人只有在小朋友期才干实现。通过几年的双语教育实验,造就了一大批较为抱负的双语人。西藏已有100余人来内地上学,700多名藏汉双语人才学成回西藏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双语教育的发展,也使中国的语言环境向现代化迈进了一步。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过去我们习惯使用“双语教学”这个术语,同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接触较多后,我们也开始直译“bilingul eat

11、ion”并使用“双语教育”一词,但是“双语教学”、“双语教育”不加区别的使用时有浮现。从我所调查的这些实验看,称之为“双语教育”更为精确,用“教学”是不能涵盖这些实验的。由于这些实验不仅仅是教学用语、教学法等语言教学方面的问题,而是波及到整个教育这个大系统,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制、教材改革、学制、多学科共同实验、升学、就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从“双语教学”到“双语教育”,术语使用的转换,从一种侧面反映了研究者对双语教育复杂性结识的加深。然而至今在不少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及现代科技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融通的教育,往往只停留在政策上、文献上和法律条款上。民族教育法制的不健全,及其有关政策法规与具体贯彻执行的不正常关系,使得边疆的民族教育缺少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教材教法单调不合理。诸多少数民族地方民族教育的教学内容实践没有突出民族地区特性。如不注重“双语教学”,缺少现代科学与民族语言文化有机结合的课本;缺少民族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意义及其与国际发展形势接轨的教育教材。教学都以灌输方式进行,缺少实践劳动引导教育,教学形式都照抄照搬汉族地区的教材教法等等。授课内容及教育模式与本地实际结合不够紧密。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是国内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般教育的共性。尊重边疆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挣脱贫困,扫除愚昧的有力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