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知识框架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338188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然灾害知识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灾害知识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然灾害知识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知识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知识框架(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自然灾害知识框架一、国内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一)自然背景:()气候背景:国内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2)地形地质背景: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生物背景:地区广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多种的有害生物。(二)人文背景:(1)过度运用,生态环境脆弱:国内是一种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运

2、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导致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多种灾害的形式体现出来。(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叠: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限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二、国内重要灾害的地区特点和形成因素:1地震:(1)时空分布特点: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安静期。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沿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因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

3、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国内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2滑坡、泥石流(1)时空分布特点: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重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2)成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工程建设。3.旱灾(国内气象灾害之首):(1)时空分布特点: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别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冬春旱。(2)因素:自然因素季风气候明显,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人为因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4、过度砍伐不合理的运用水资源。4 洪涝(1)地区分布特点: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2)成因:自然因素:气象因素:季风气候明显,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水文因素:江河泛滥、堤坝溃决、凌汛、风暴潮。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流因素:河道曲折,地上河。人为因素:植被破坏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占用河道 沙尘暴(1)时空分布特点:多发生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春季最盛(2)形成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地面干燥;碎屑物质丰富;多大风天气;人为因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不合理的运用水资源6

5、台风(1)时空分布特点:5-0月均可发生,夏秋最多;影响范畴是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影响限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2)因素:低纬度广阔的湿热洋面;强烈的上升气流;地转偏向力的影响;7寒潮(1)时空分布特点:9月次年5月均可发生,集中3-4月。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受影响,北方影响较大,西藏、云贵、琼、台影响较小。(2)因素:距西伯利亚寒冷中心近,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风强烈。青藏高原地势高,冬季风爬升受阻,东西向高大山脉的层层阻挡。8 水华和赤潮()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水华重要分布在内陆湖泊区,部分河段也有发生;赤潮重要发生在海湾地区,特别南方海湾地区更易发生。

6、重要发生在热量充足的夏秋季节。变化:目前国内赤潮的发展趋势是赤潮范畴扩大,持续时间增长,赤潮种类增多,赤潮发生从明显的季节性转向全年化。(2)成因及形成条件:纬度较低,水温高;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静水环境。三、部分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国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灾防灾模式是:对付灾害应当采用“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 “防-抗-救”的含义即“避免”、“抗灾”、“救灾和重建”。下列防御措施对自然灾害应当是通用的:.防灾: 加强灾害的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加强防灾减灾的宣教,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2.抗灾: 加强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

7、高灾区的承灾能力。3.救灾和重建: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加强地震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加强地震灾害的宣教,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地震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开展地震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二)台风、寒潮、沙尘暴、风暴潮等的气象灾害防御: 加强台风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8、加强台风灾害的宣教,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气象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三)蝗灾、鼠灾等的生物灾害防御:加强蝗灾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加强蝗灾的宣教,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蝗灾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建立健全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蝗灾应急预案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四、部分灾害的工程措施洪灾

9、:植树种草,修养水源,保持水土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退耕还湖,提高蓄洪能力疏浚河道,裁弯取直,提高泄洪能力。加固堤坝开挖入海新河,提高泄洪能力(针对海河、淮河)旱灾:植树种草,修养水源,改善气候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开挖机井,抽取地下水防治水污染,充足运用水资源哺育、种植旱生作物(针对旱作农业区)修建梯田,平整土地,增长水分入渗(针对旱作农业区)沙尘暴:退耕还林、还草合理载畜量,推广轮牧植树种草,建立防护林工程固沙风暴潮:修建、加固沿海塘坝建设、恢复海防林保护沿海堡礁滑坡:植树种草,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设立滑坡体外截水沟钢筋混凝土

10、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泥石流:植树种草,做好泥石流区的绿化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等蝗灾:1农业防治: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在荒滩坑荒种植,变化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蝗灾发生环境的面积植树造林,变化蝗灾区的小气候,减少蝗虫产卵繁殖的场合2.生物措施:保护或者饲养蝗虫的天敌(青蛙白翅浮鸥等)大面积施用蝗虫微孢子虫3.药剂防治:人工或者飞机大面积喷洒药剂灭蝗水华和赤潮:建设污水解决设备,达标排放,治理水污染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减缓水体的富营养化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使用无磷洗涤剂五部分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沙尘暴的有利影响:增进了黄土高原

11、的形成;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凝结核呈碱性,缓和酸雨现象;形成“阳伞效应”,克制全球变暖。2.台风:带来大量降雨,缓和东部地区旱情;缓和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3寒潮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带来大量降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生长;提供风能。4.火山:形成矿产资源;火山灰利于形成肥沃的土壤;火山粉尘形成阳伞效应,克制全球变暖。地质灾害成 因危 害国内分布防 御关联性地震内能剧烈释放,引起岩层弹性震动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影响和危害最大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带之间监测加强科研,灾情预警管理-灾害管理,健全法规避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宣教-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12、成因上的关联性灾害中的关联性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火山岩浆活动危害性很大滑 坡斜坡岩体、土体整体下滑破坏农田、建筑物、道路及人员伤亡山辨别布较广泥石流山区爆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堵塞江河、摧毁城乡、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等,给人民生命财产、生产、生活带来危害种类概 念成 因发生时间和重要分布地区重要灾害防御措施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度最强的一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2级以上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由热带气旋转化而成 每年的夏秋季节亚洲东部、南部和北美洲东海岸中国沿海地区的台、闽、粤、琼等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巨浪监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暴雨洪涝指24小时雨

13、量在50以上自然因素: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天气系统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如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湖造田等活动加剧了洪涝灾害。夏秋季节全球范畴亚洲是每年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中国因季风气候最典型,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沉没农田,导致人员伤亡经济财产受损监测和预报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分洪区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筹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干旱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导致全年全球范畴都也许发生导致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采用多种防御措施:

14、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结合的农业构造,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善耕作 制度寒潮大范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冷空气过程由强冷空气入侵导致(冷锋)发生在冬半年,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危害最大 影响范畴大,国内除青藏、滇南外,各地都受影响(涉及海南、台湾等地)降温使农作物受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导致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送受阻提前发布精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船在大风前返航提示有关部门作防寒准备风沙 天气浮沉、扬沙、沙尘暴对比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基本一致冬春季节,以春季最严重,重要分布在“三北”地区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范畴广,影响生产和生活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环保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