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资料(附答案)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337061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7.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学资料(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教育学资料(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教育学资料(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资料(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资料(附答案)(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 孔子的教育思想重要记载在(C)。A中庸 .礼记 C.论语 D学记2. 昆体良的(A),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有关小朋友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A.雄辨术原理 .抱负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3. 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 一般教育学C 大教育论D 教育论 4. 被公觉得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 康德论教育 B 一般教育学 C. 教育漫话 .爱弥儿 5. 大教学论被当作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B) A. 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 培根6. 柏拉图的名著是(A) . 抱负国B. 政

2、治学 C. 伦理学. 爱弥儿 7. 初次提出并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是:(A)A.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 C.卢梭 D.孔子8. 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是国内的教育著作(B)。A师说 B学记 C论语 D.大学9.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D)。 A.学记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10. 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B)。A爱弥尔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D.教育论1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D)。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交叉科学 .人文科学 12.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 A 大

3、教学论 B. 论演说家的培养 C.学记 D. 劝学 13. 法国出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C) A.教育漫话B. 大教学论 . 爱弥儿 D 一般教育学 14.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C) A. 论语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 劝学篇15. 国内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 论语 B 学记 . 孟子 D. 中庸 16. 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措施重要是平常生活中小朋友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 A生物来源说 B.心理来源说 C.劳动来源说 D.关系来源说17. 教育的生物学来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利托尔诺 B. 孟禄 C. 高尔顿 . 达尔文18. 在教育

4、来源问题上,觉得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 A.生物来源说 B. 神话来源说 . 心理来源说 D.劳动来源说 19. 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 . 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B. 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C.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教材和教法 20. 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C) A. 教育内容 B. 教育对象 教育手段 .教育原则二、判断题.早在原始社会里就浮现了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 )2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3不同步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性。(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 ).教育学和教育同步产生。( )三、名词解释.教育:是

5、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4 2.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所有信息,既涉及了信息的内容,也涉及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势与内容的统一。P7 .教育学:是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或: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本学科)。 25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5答: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2 简述教育来源的四种观点。P10答:教育的神话来源论;教育的生物来源论;教育的心理来源论;教育的劳动来源论。3 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1答:A.教育学的萌芽B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的发展 D.现代教

6、育学的状况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目前哪里。p24 答:()反思平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教育学是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这意味着: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就必须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教育学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是有理论视角、根据或假设的;从不同理论基本或视角出发会产生不同的解释。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起到“中介”和“桥梁”的作用: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她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对的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

7、信念;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本。2、 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你打算如何学好教育学?答:()学习教育学的因素:在平常教育生活中,人们一般对教育现象、问题形成一种平常教育经验。而由于平常教育生活经验自身的局限性使得所形成的教育经验往往比较直接和感性,并因此而易产生矛盾和歧义等。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教育结识来替代习俗的教育结识,以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替代平常的教育经验。B.教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平常习俗结识和老式理论结识的新解释。而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一种基本的任务就是要增进教育知识的增长,提供对于教育问题的新的更有效的解释。.教育学

8、对教育问题、教育实践进行的科学解释的目的尽管是要增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但是并不止于教育知识的增长。总之,教育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学好的一门教育基本理论学科。 (2)如何学习:A. 阅读教育名著。B. 与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C. 对教育学的学习作一种筹划安排。第二章 教育功能一、选择题 1. 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2. 提高人口质量的主线途径是(D)。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生活水平 D.教育 3. 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 A.正向功能B筛选功

9、能 C.协调功能 D.社会功能4. 从教育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C)。 A.正向功能 B协调功能 C负向功能D社会功能5. 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 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6. 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A.谋生 B.传递 .更新 D.发明7. “狼孩”的例子从背面阐明了教育增进个体(B)功能的重要性。 A个性化 B.社会化 C.职业化 .主体化8. 教育的固有功能是(A)。 A个体功能 社会功能 正向功能 D隐性功能9. 教育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这属于教育的()。 A.负向功能

10、.社会功能 C.隐性功能 D. 正向功能 10. 使人成为自由、幸福的人,是教育的(C)。 A.个性化功能 B.社会化功能 个体享用功能 D.人口功能 11. 通过“科教兴国”增进社会的繁华和发展,成为国内教育(B)功能的基本方向。 个体 B社会 C正向 .负向12. 把教育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和工具,这是指教育的(A)功能。 A.个体谋生 个体享用 C个性化 D.社会化二、判断题 1. “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2. 1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是个人本位的代表。( )3. 德国现代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是社会本位者。( )4. 古代社会,个人没有独立的人格,教育的功

11、能趋向只有社会本位。( ) 5. 国内的文化老式是个人本位取向。()6. 教育对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只有正向的增进功能。 ( )7. 教育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可以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 )8. 显性教育功能是指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营中所浮现的与之相符合的成果。 ( )9. “文革”中的教育,体现了非常态教育的负向功能。 ( )10. 教育可以通过劳动力的生产和增进科学技术来增进经济的发展。 ( )三、名词解释1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多种影响和作用。 2. 隐性教育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如不公正的教育复

12、制了既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 P33 四、简答题1 教育的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体目前哪几种方面?P5-8(1)教育增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增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增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2) 教育增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增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教育增进个体差别的充足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发明性,增进个体价值的实现。(3) 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2 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表目前: p44-45 (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发明功能。3 教育在增进政治民主

13、化方面的作用是:p48答:教育是增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B.教育民主化自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 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五、分析题甲说:“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乙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请陈述理由。P3 答:甲和乙的观点都是片面的。(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要看到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衍生的前提和基本;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教育的社会功能对教育的个体功能发挥的制约作用。六、论

14、述题1. 结合国内的教育实际,谈谈如何发挥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增进功能,并同步尽量地减少其负效应。P35-4答: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体现为两个方面:(1)教育增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个体从自然生物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是通过个体社会化过程来实现的。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重要通过如下几种方面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教育增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增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2)教育增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发明性的形成。个体通过个性化的过程形成独特的自我。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合。学校教育重要通过如下方面实现个体的个性化

15、:教育增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教育增进个体差别的充足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发明性,增进个体价值的实现。(3)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生一代,使她们获得将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的角色和意识,以便她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教育要传授“何觉得生”的本领。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求知欲得到实现,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有,并进而获得自由和幸福。2. 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体现,找出因素和解决问

16、题的对策。 P4-4 答: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极大的增进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增进作用。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原则化教学。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发明性,人为地压制了个性的发展。同步,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1)其因素为:过重的学业承当,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B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发明性的培养;C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2)方略:A.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尊重学生的差别,为学

17、生的个性发展发明条件。C.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第三章 教育目的一、选择题1. 涂尔干觉得:“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小朋友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鼓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小朋友的规定,并适应小朋友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规定。”这种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属于( B )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 、社会本位 C、自然本位 、政治本位2. ( A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教育规律D、教育措施3.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涂尔干 B、凯兴斯泰纳 、孔德 D、卢梭4.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定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A )

18、 、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5. 一定社会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的规定,我们称之为( B )A、培养目的 B、教育目的 、课程目的 、教学目的6. 在学校教育中,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 ) A. 教学 B 生产劳动 C.团队活动 D. 课外活动 7. 表达多种教育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多种成果的是( D ) A 社会性教育目的 . 目的性教育功能 . 功能性教育目的 D. 发展性教育目的8. 教育的主线目的是要( C ) A. 普及义务教育 B. 扫除文盲 C.增进人的发展 D. 增强国力 9. 教育目的的拟定一方面要反映的是(A ) A.社会生产力水平

19、 .历史发展进程C.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D.教育价值取向和抱负 10. 在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A.重要前提 B. 重要条件 重要中介 D. 物质基本11. 下列说法对的的是(C )A.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发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与教育职能的含义一致C.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D.教育的内部功能是由社会的构造决定的12. 国内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规定是( C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推动素质教育二、判断题1. 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

20、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 () 2. 操作性教育目的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具体教育目的所构成。 () 3. 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 () 4.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波及的基本问题是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5.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引思想。( )6. 近代以来的教育基本上是以人文素质培养为重要的价值取向()7. 教学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8.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目的,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并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9.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10. 教育目

21、的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波及的基本问题是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11.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视为教育目的的主线,它在历史发展中的每一步变化,都不具有变革性()12.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不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裔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和发展。()13. 教育目的是所有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抱负。()14.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事实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15.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16.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

22、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引意义。() 17.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国内教育目的的理论基本。()三、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成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内容指向来看,教育目的分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规定,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主线所在。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具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的系列。 P59 2. 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具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行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

23、互相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构成。P86四、简答题1. 教育目的选择的根据涉及哪些?P67-6答:社会根据;人的根据2. 教育目的功能体目前哪些方面?(65-6)(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鼓励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4)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3. 简述国内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基本精神)。P82-85 197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当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国内建国以来对教育目的的最为典型的表述。 9年,中共中央把教育目的明确地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

24、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内教育目的历采体现了这样几点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是国内教育性质的主线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 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5、89)答:A.不能把西方老式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国内目前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C.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D.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5. 如何看待“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答:(1)社会化:一般指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文化规范、

25、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反映的是一种“群”的聚合性和共处性。(2)个性化:一般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 (3)规定:人的发展和完善就在于社会化和个性化两者的和谐与统一。人的社会化,应是个性化了的社会化;人的个性化,应是社会化了的个性化。五、案例分析1、北京教科院基本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显示,80.9%的家长觉得实行素质教育重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觉得,实行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你觉得这些观点合理吗?应当如何对的结识素质教育? 参照答案:对素质教育的结识有偏颇,素质是对

26、人的心理、学识、道德、审美、生活态度和能力等各方面发展质量或品质的总称。因此,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人得到全面、和谐、充足的发展,并不是单指某一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各类活动的叠加。在素质教育中要关注到孩子的特长,长善救失,同步也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开拓学习的领域以及加强学习爱好,但这些只是素质教育的其中一方面,并不是它的所有和出发点,我们不能以偏概全。2、成都市教育局有关进一步规范基本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告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根据。”你赞同成都市教

27、育局这个规定吗?请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评价此规定。3、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办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状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某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觉得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体现,不利于孩子后来的成长。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参照答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和一种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说究竟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部分,

28、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发明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有人,把孩子硬性地捆在钢琴或者小提琴房,既不明白这样干的目的,又妨害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有人说,门门功课都得优秀就是全面发展。你赞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六、论述题1、结合中小学实际,分析在实现国内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应采用的对策。、现代有位教育专家曾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种孩子均有一种好的前程,目前中

29、国父母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协助学校把她们的考分再提高某些,而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请问这段话带给你如何的思考,请从教育的主线目的出发对目前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评价。(1)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规定,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原则,她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引一定期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案例中指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即中国教育一应试教育为主,完全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基本根据。(2)现阶段国内的教育正在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并拟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致力于增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结识并实现

30、国内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P790(1) 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2) 要确立和体会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教育普遍注重并努力实现的目的,我们必须从日益知识化、科学化、智能化、审美化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看到人的全面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对的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对的结识和解决各育关系: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互相替代。说它不可分割,是由于各育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要避免教育目的的

31、实践性缺失:国内教育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定是十分对的的,实现这样的规定固然需要有夯实有效的教育实践,同步这种有效的教育实践也需要根据教育目的来加以较好地把握,即要以教育目的的规定来时刻校准实践活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量、评价教育实践的主线原则。第四章 教育制度一、选择题1. 如下不是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的是( D )A. 政治 B.经济 C文化 D.自然和人文环境2. 苏联的学制是最早浮现的( A )学制.分支型学制 B.单轨制 C.双轨制 D.并轨制3. 1,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也称( ).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 C六三三学制 .壬子学制4. 美国现行学制属于( A ) A.单轨学制

32、B 双轨学制 C. 混合学制 分支理学制 5. 新中国第一种学制颁布于( )A. 149年 B.年 C. 191年 .12年 6. 国内第一种在全国颁布实行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 壬戌学制D 1951年学制 7.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设立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并在地方试行大学区制,这重要仿照了下列哪个国家的教育行政制度( B )A英国 B. 美国 . 德国 D. 法国 8. 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A) .双轨制 B 单轨制 C. 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9. 一种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是(B ) A.国民教育制度 . 学校教育制度 C.国家教育体

33、系 D教育制度 10. 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学制11. 教育制度在废止之前规定个体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阐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B )A.客观性 B. 强制性 C. 价值性 D. 教育性12. 一种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 B )A 学校管理制度 . 学校教育制度C. 学校人事制度 D. 学校办学体制13. 整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C )A. 国民教育制度 . 社会教育制度 C. 学校教育制度 D. 高等教育制度 14. 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

34、循一定的规律,这阐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A.客观性 B. 强制性 C. 价值性 教育性15.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阐明教育制度具有( C)A.客观性 B. 强制性 .历史性 D 教育性 二、判断题1. “制度”一词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营的规则。()2. 任何教育制度的变革都可以说是重新对教育取向选择的成果。() 3.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制度的纵向分段以及其她许多方面,而教育制度的性质、状况及其发展,则重要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决定的。() 4. 双轨学制的两个平行的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剥夺了在国

35、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5. 终身教育是涵盖人毕生的正规教育。()6. 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7. 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构造就是单轨学制。()8. 此后国内的学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适度发展义务教育,进一步调节中档教育构造,切实普及高等教育,以便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规定。() 9. 一般觉得,教育公平涉及起点公平、过程公平、成果公平()10. 终身教育是人毕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多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11. 国内正式实行的第一种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12. 新中国的第一

36、次学制改革是在191年。()三、名词解释1. 教育制度:指一种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P94 2. 终身教育:是人毕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多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它既涉及正规教育,也涉及非正规教育。P973.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指一种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P(重点关注)4. 义务教育:国家依法统一实行的所有适龄小朋友、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37、,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P14 四、简答题1. 简述教育制度的特点。P94-95 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2. 国内教育制度改革的将来走势。 P114-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完全普及义务教育;()继续调节中档教育构造,特别是要确立职业教育应有的地位;(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一、选择题1. 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身份的获得等体现的是教师职业的什么地位?( A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法律地位 D、专业地位2. 影响教师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限度,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观体现是什么?(B)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法律

38、地位 D、专业地位3. 以什么手段确立、保障教师的权利,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必要措施?( C )A、政治 B、经济 、法律 D、专业4. 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内在原则是什么?( D)、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法律地位 D、专业地位5. 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道德关系 .个人关系6. 师生关系在道德上的关系是( )A.授受服从 民主集中 C.矛盾排斥 D.互相增进7. 国内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D)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 B.师生合伙,长善救失,教学相长C.尊师爱师,长善救失,双边互动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8.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39、D )A人物关系 B授受关系 C.道德关系 D.人人关系9. 所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皆是指教师的( A ) A.文化形象 道德形象 C.人格形象 D.外在形象10. 教师具有“科教兴国”、“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和成人”的理念,是教师( D )的体现。 A. 专业知识 B.专业能力 C.专业自我 D专业抱负11. 在教师的知识构造中,( )是教学活动的基本。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 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6年提出的有关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 D ) A. 职业 . 专业 C.事业 D. 以上三者都是13.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小朋友权利公约是在(

40、)198年 .18 年 C1990年 D19年14. 在国内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要强调师生间的( ) A.权利平等 B. 义务平等 C. 知识平等 D.人格平等15. 教师的主线任务是( C) A. 搞好教学 B. 做好德育工作 C 教书育人 D关怀学生身心 16. “有的小朋友情感际沉、持久,而有的小朋友则体现为奔放、热烈”这阐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不均衡性 C. 可变性 D.个体差别性 17. 有关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小朋友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 赫尔巴特 B. 裴斯塔洛齐 C. 杜威 D. 夸美纽斯 18. 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她具有( A )。A、

41、主体性 B、独立性 C、选择性 、调控性二、判断题1. 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她职业的明显特性 。( ) 2.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一种持续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具有多阶段性特性。( ) 3.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 。( ) 4. 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她们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应具有的客体地位。( ) 5.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浮现的“智者派”是最早的教师。( )6.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重要涉及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 )7.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三、名词解释1. 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

42、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P118(重点)2. 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P1253. 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P134. 师生关系 :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互相关系,涉及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互相看待的态度等。P143 四、简答题1. 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125-16(1)专

43、业抱负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2. 简述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基本素养。P63. 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P12-130 (1)设计教学的能力;(2)体现能力;(3)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教学交往能力;(5)教育教学机智;(6)反思能力;(7)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8)创新能力。4简述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教师职业角色的基本结识。P131 ()学习者和学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心灵的哺育者;(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楷模;(6)学生的朋友 。5.简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P13914

44、0 (1)顺序性和阶段性;如:不凌节而施(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别性;(5)整体性。五、案例题1、某天松山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刘勇(化名)上学迟到了。方教师很气愤,罚她当天打扫教室。放学后刘勇忍受着同窗们“幸灾乐祸“的讥笑扫完了教室。她感到十分委屈。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和教师始终说,劳动是最光荣的。可今天,她觉得劳动是一种耻辱。回到家里,刘勇躲在房间里写了一篇题为劳动可耻吗的日记,她想以日记的形式向教师体现她心中的疑惑与苦恼。第二天,日记本交到教师的手里。方教师看后很气愤,在课堂上狠狠地批坪了她一顿。方教师在批评刘勇时,当着全班的面说“在我们班上就得有点儿师道尊严。你们目

45、前很小,许多道理和规矩都不懂,教师和家长有责任管理和教育你们。否则,出了大问题,谁都负不了责任。“接着,方教师命令刘勇当着全班同窗的面撕掉这篇日记。刘勇禽着眼泪,慢慢地,慢慢地将日记撕得粉碎 试分析上述案例所反映的师生交往的问题及其因素与也许的解决之道。【参照答案】要点提示:答:方教师的做法在国内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国内,师生在交往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的障碍和困难,分析起来,因素如下: (1)文化本源。中国历来就有尊师的老式。老式文化根深蒂固,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知识。(2)动机冲突。教师总是按照社会的规定来培养学生的多种品德。教师与学生的动机发生冲突,教师的惩罚与学生的讥笑。解决方略: (1)

46、要把学生置于师生交往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有独立的思维与人格。 (2) 运用合理的交往措施,如:书面交流、书信、谈心、网络沟通等。、考第一的孩子奖励什么?“包教师,我和你打赌,我能考到年级第一,你要给我奖励。” “好,你能考到年级第一,我就给你奖励。” 这是几周前小洋跟我的对话。刚开始,我不觉得然。这是孩子的撒娇,能考到第一,固然好,为什么不给奖励? 考试结束了,小洋语文拿了91分,的确是年级第一。我准备掏钱包买奖品了。“小洋,你想要什么奖品?” “包教师,我早就想好要什么奖品了,你奖励我去你家吧!” 出乎意料之外的规定。这是什么奖励?能带孩子去我家吗? 周末,我的家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试问,你怎

47、么看教师给学生送礼物这件事?礼物在师生交往中有何作用?(不拟定)答题思路:(1)礼物有物质与精神(更注重)两种,拉近心理距离;()师生关系。六、论述题1. 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如何构建这样的师生关系。P8-10答:(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互相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毕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并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教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后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充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性,增进其积极地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启发

48、其积极思维,同步也能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与责任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外,也存在着相应的师生关系问题,如功利化与冷漠化。必须注重这一问题,并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4)抱负师生关系的基本特性:尊师爱生,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民主平等,和谐密切:工作方式上的民主、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共创共享,教学相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方略: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对的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看待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健全人格。2. 试论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作为专门职业应当具有三个基本特性:第一,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

49、受过专门的教育;第二,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第三,拥有专业自主权和控制权。从这三个原则来看,教师这种职业还达不到专业的规定,正由于如此,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畴内掀起了一场教师专业化运动,其目的就是促使教师这种职业能像医生、律师等职业同样成为一门专业。就国内状况来看,国内的教师素养还存在较大问题,因此,还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来推动教师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第六章 课程一、选择题: 1.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内容改革 B措施改革 C课程改革 途径改革 2. 学校教育的基本是 ( ) A教师 学生 C班级 课程 3.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

50、术语,始于教育家( B) A 洛克 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4.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 ) A 课程类型 B教学筹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5. 基本型课程注重学生基本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种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本教养。“三基”指的是 ( D) 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6.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B )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7. 如下哪个是“课程即文化再生产”所认同的( A ) A课程就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 课程是要协助学生挣脱社会制度的束缚 C 惟有学习

51、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意识到的课程 D 课程是指任课教师所领略的课程8. 指引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核心的准则是拟定( C)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的C课程目的 教学目的 9. 强制性、普遍性、基本性这三个特性是 ( C ) 课程目的的基本特性 B教学筹划的基本特性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性 D教学目的的基本特性10. 教学筹划的中心问题是 (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措施 11.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根据是 ( D ) A课程目的 B教学目的 C教学筹划 教学大纲 12. 课程实行是指把课程筹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的 (

52、D ) A基本规定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13. 课程实行筹划的展开过程是 (D ) A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拟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14. 被称为“现代课程之父”的教育家是( )A泰勒 B伯比特 C杜威 D巴格莱15. 国内第八次课程改革于( D)年开始实行。 A B C D 16. 主张“课程即学习经验”的代表人物是( B ) A斯宾塞 B.杜威 C.多尔 D.弗雷尔17. 主张“课程即社会改造过程”的代表人物是( D ) A.斯宾塞 B.杜威 C鲍尔斯、金蒂斯 .弗雷尔18. 强调“课程内容不能超过小朋友经验和生活的范畴,并且课程要考虑小朋友的需要和爱好”,这是

53、( A )的主张。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19. 觉得“课程不应当协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这是( C )的观点。 A. 经验主义课程论 B.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20. 觉得“如果知识不能引起学习者的感情,就不也许是明确的知识”,这是(D )的观点。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二、判断题: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2纯正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54、核心课程、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实际中是普遍存在的。 比较而言,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运营的过程上,试图解答“为什么”的问题,而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成果上,试图解答“是什么成果”的问题。4.实质教育论主张学科课程和分科教学,形式教育论主张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名词解释1.课程:课程是对育人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筹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所有内容及其实行过程的总和。5(掌握)2.课程目的:是课程自身要实现的具体目的和意图。1 (掌握) 3.课程原则:是根据课程筹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引性文献。p3 教材:又称课

55、本,它是根据课程原则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一般按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1 4.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它采用合并有关学科的措施,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课程之中。p16 .核心课程: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内容。 四、简答题:1课程的分类是如何划分的? /课程类型。16(重点)()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4)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2、制约课程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P76-2(1) 政治因素与课程改革(重点)(2) 经济

56、因素与课程改革(重点)(3) 文化因素与课程改革(理解)(4) 科技革新与课程改革(理解)(5) 学生发展与课程改革(理解)3、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上有什么不同?(1)从目的来看,学科课程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发明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髓:而活动课程则重要让学生获得涉及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2)从编排方式来看,学科课程注重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而活动课程则强调多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3)从教学方式来看,学科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去结识人类的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则重要是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导去获取直接经验。(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活动课程则注重过程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4、 什么是核心课程?它有哪些优缺陷?17【核心课程】: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内容。【长处】:(1)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实用性和合用性;(2) 课程内容来自周边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浮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