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配合基本技术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20334204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手术配合基本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手术配合基本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手术配合基本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手术配合基本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配合基本技术(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手术配合基本技术1. 简述手术野皮肤消毒原则手术野皮肤消毒的目的主要是杀灭拟做切口及周围皮肤表面的暂 居菌,最大限度地杀灭或减少常居菌,避免术后切口感染。消毒的原 则是:1)尽量将病人的衣物脱去,充分显露消毒范围;2)消毒顺序以手术切口为中心,由内向外,由上到下。若为感染伤 区消毒,则应由外向内;3)消毒范围应手术切口 20cm的区域;4)婴儿、面部。会阴部一般需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液;5)已接触边缘的消毒纱球,不得返回中央涂擦;6)如手术时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适当扩大消毒范围。2、简述病人手术野皮肤消毒时的方法和要求1)使用消毒液擦拭皮肤时,需稍用力涂擦;2)碘酊消毒后1-2min再用75

2、%乙醇脱碘。碘酊液不可浸醮过多,以 免消毒时药液流向病人的其他部位造成皮肤脱碘不净引起皮肤烧伤;3)皮肤消毒时,应用两把无菌敷料钳分别夹持碘酊、乙醇纱球,以 免引起消毒过程中污染。使用后的敷料钳不可放回器械台上;4)采用碘附皮肤消毒,应涂擦2遍,作用时间3min;5)在消毒过程中,消毒者双手不可触碰手术区域或其他物品;6)消毒过程中床单明显浸湿,应更换床单或加铺一层干的布单再铺 无菌巾,以免术中病人皮肤长时间接触浸有消毒液的床单,造成皮肤灼伤(尤其是婴幼儿);7)注意脐、腋下、会阴等皮肤皱褶处的消毒;8)实施头面部、颈后入路手术时,应在皮肤消毒前用防水眼贴(眼保护垫)保护双眼,防止消毒液流入眼

3、内,损伤角膜。3、简述手术野皮肤消毒剂的选择 见表2-1-2表2-1-2手术野皮肤消毒剂的选择术野消毒主要成分优点缺点碘酊2%碘酊杀菌广谱消毒部位无持效性75%酒精高水平消毒剂、速干皮肤刺激性大使用不方便,需要酒精脱碘碘伏0.5% 碘杀菌广谱、刺激性低不能速干表面活性剂中低水平消毒剂不易贴膜有较短持续性切口不易愈合聚维酮碘0.5%碘杀菌广谱、刺激性低聚乙烯吡咯中低水平消毒剂不能速干烷酮有较短持续性价格略高安尔碘0.2%碘杀菌广谱、刺激性低价格略高0.45%氯已定高水平消毒剂、速干65%酒精持续杀菌4、简述手术室常用的无菌术手术无菌术是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外科术的基本技术对的重 要组成部分。外

4、科无菌术是指与病人伤口或手术区域接触的任何物品(包括器械、敷料、药品、手术人员的手等)均应无菌及其操作无菌。常用的无菌术有:1)物品灭菌术;2)外科手刷手术;3)床手术 衣;4)戴手套;5)铺无菌巾;6)无菌持物钳的使用;7)术中无菌 要求。5、简述手术中应遵循的无菌原则1)穿戴好无菌衣、手套的手术人员的无菌区域为:肩以下,腰以上, 的前胸、双手、前臂、侧臂、侧胸。手术人员的背部、腰以下、肩以 下和手术台桌边缘以下应视为有菌地带,均不能接触;2)传递器械应从手术人员的胸前传递,不可从手术人员身后或头部 传递;3)手术人员手套破损或碰触有菌的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4)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应先后退

5、一步,然后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 置,如需调换到对侧,则需自器械台走到对侧位置;5)不可面向无菌区大声谈笑。咳嗽。打喷嚏,不能控制时应扭转头 位;6)使用无菌包前应检查并确认包外、保内化学指示物灭菌合格,器 械干燥后方可使用,并将包外标识物留存或记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7)布类覆盖物一经潮湿即可有细菌通过,必须另加无菌巾覆盖。如 衣袖背汗水浸湿或污染时,应另加无菌袖套;8)术中已被污染的器械,在完成有关部分的操作后,须另放于弯盘内, 不得再用于无菌区,手套须用无菌盐水洗干净或跟换;9)手术需要暂停(如等待病理快速切片报告)时,切口应用无菌巾 覆盖。术中需行X线摄片或造影时,球管须用无菌巾包裹,并应注

6、意 无菌区不被污染。6、简述无菌手术衣的穿着步骤及要求常用的手术衣式样有对开式、折叠式两种。折叠式手术衣的穿着步骤 为:1)拿取开了包的折叠无菌手术衣,选择较宽敞处站立,面向无菌区域, 手提衣领、抖开,使手术衣下垂;2)两手提住衣领两角,衣袖向前,展开手术衣,使其内侧面面对自 己;3)将手术衣向上轻轻抛起,双手顺势插入袖中,两臂前伸;4)(巡回护士帮助)系衣领;5)戴手套;6)系腰带,松开腰带,将腰带一端交于巡回护士并用无菌持物钳夹 持住,穿衣者原地旋转一周,将左右两端腰带系于腰前。要求:1)穿无菌手术衣时应在拟建立的无菌区内;2)手术衣大小、长短合适,无污染、潮湿、破损,手术不可接触其 他物

7、品或地面;3)拿取手术衣时手指可触碰手术衣内面;4) 穿手术衣时双臂不可高举过肩,也不可向左右撒开,以免触碰污染;5) 穿戴好手术衣、手套后,双手置胸前,不可将双手置于腋下、上 举过肩或下垂过腰,不得离开手术间,不触摸非无菌物品;6) 手术衣如粘有血液及液体污染应及时更换。7、简述无接触式戴手套法无接触式戴手套法是指医务人手员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后借助手 术衣的衣袖完成的一种手不直接接触灭菌手套的穿戴方法。保证了医 务人员从手消毒到穿戴手术衣、手套的整个过程,消毒的手不接触手 套而在衣袖内完成戴手套的全部动作,有效地杜绝了消毒手未戴无菌 为手套前拿取无菌物品的情况。操作方法:1) 取无菌手术衣

8、,双手平行向前,同时伸进袖内,手不出袖口;2) 隔着衣袖取无菌手套放于另一只手的袖口处,手套的手指向前 向上(注意与各手指相对);3) 放有手套的手隔着衣袖将手套的侧反折边抓住,另一只手隔着 衣袖拿另一侧反折将手套翻于袖口上,手迅速伸入手套内;4) 再用已戴手套对的手,同法戴另一侧。8、简述手术野铺无菌巾原则手术野铺巾的目的是防止细菌进入切口,避免和减少手术中的污染。 其操作原则:1) 铺无菌巾由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共同完成;2) 铺巾前,器械护士应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手术医生徒手铺第一层切口单,然后重新消毒双手臂后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 最后与护士一道铺其他层无菌单;3) 铺无菌单时,距离切

9、口 2-3cm,悬垂直床缘30cm以下(不能拖 地),至少4层;4) 无菌单覆盖的整体范围,向上覆盖上身及头架、向下覆盖下身 及托盘;5) 无菌巾一旦放下,不要移动,必须移动时,只能由内向外,不 得由外向内;6) 严格遵循铺巾顺序(方法视手术切口而定),原则上第一层无菌 巾是从相对干净到较干净、先远侧后近侧的方向进行遮盖。如 腹部治疗巾的铺巾顺序为:先下后上,先对侧后同侧。9、简述手术铺巾的基本步骤(以腹部手术为例)不同的手术切口其铺巾范围和要求不同。以腹部手术为例,铺 巾基本步骤:1) 器械护士递第1、2、3块治疗巾时,折边对向助手,依次铺盖 切口的下方、对方、上方。2) 递第4块治疗巾时,

10、折边对向自己,铺盖切口的同侧,然后以 4把布巾钳固定。3) 铺大单2块:于切口处向上外翻上身及头架、向下外翻遮盖下 身及托盘,保护操作者的双手不被污染。4) 于手术切口处黏贴皮肤保护薄膜纸,以干纱垫平。5) 铺直孔巾1块:切口处对的箭头朝上,遮盖全身、头架及托盘。6)对折中单一块,铺于托盘上。若行肝、脾、胰、骼窝、肾移植等手术时,宜先在术侧身体下方铺对折中单2块分别铺盖切口两侧身体的下方,然后铺切口 巾;若使用皮肤保护膜,切口巾则不需要布巾钳固定。10、简述头部(额、颞、顶)手术铺巾的基本步骤1)将对折中单1块铺于头、颈下方,巡回护士协助病人抬头;2)治疗巾4块铺于切口周围;3)折合中单1块,

11、1/3搭于胸前托盘架上,巡回护士放上托盘压住中单,将剩余2/3布单外翻盖住托盘;4)铺大单2块,铺盖头部、胸前托盘及上身,2把布巾钳固定连接处布单;5)铺圆孔巾,显露术野;6)对折治疗巾1块、组织钳2把固定于托盘下方与切口之间布单上,形成器械袋。11、简述会阴部手术铺巾的基本步骤1)台布(或中床单对折)1块,铺于臀下,巡回护士协助抬高病人臀部;2)治疗巾4块,铺盖切口周围;3)铺肛单,铺盖双下肢,会阴部及耻骨联合以上身体;4)套托盘套,巡回护士协助,将托盘置于病人右膝上方。若无肛单,可用腿套代替,即腿套2个分别罩住双腿,然后再铺盖普通孔巾。12、简述四肢手术铺巾的基本步骤1) 台布1块,铺于术

12、侧肢体下方;2) 对折治疗巾1块,向下向上包饶上臂或大腿根部及止血带,1把 布巾钳固定;3) 大单1块,铺盖台布上;4) 折合中单1块,包裹术侧肢体末端,无菌绷带包扎固定;5) 大单1块,铺盖上身及头架,2块大单连接处用2把布巾钳固定;6) 铺孔巾1块,术侧肢体从孔中穿出。13、简述器械传递的基本原则熟悉器械用途并熟练掌握传递技巧,是确保手术配合质量保证。器械 传递的基本原则为:1) 器械对、方法准、速度快。术者接过后无需调整方向即可使用。2) 力度适当,达到提醒术者的注意力为度;3) 根据手术部位及时调整手术器械。一般而言,切皮前、缝合皮 下时递海绵钳夹持乙醇纱球消毒皮肤;切开、提夹皮肤,切

13、除 瘢痕、黏连组织时递有齿镊,其他情况均递无齿镊;提夹血管 壁、神经时递无损伤镊;手术部位浅时递段器械、徒手递结扎 线,反之递长器械、血管钳带线结扎;夹持牵引线时递蚊式钳。4) 及时收回切口周围的器械,避免堆积,防止掉地。5) 把持器械时,有弧度的弯侧向上;有手柄的朝术者;单面器械 垂直递;锐利器械的刃口向下水平传递。6) 切开或切除腔道组织前,递长镊、湿纱垫数块以保护周围组织, 切口下方铺治疗巾一块防止污染器械;切除后,递0.3%碘附纱 球消毒创面,接触创缘的器械视为污染,放入指定盛器;残端 缝合完毕,递长镊撤除切口周围保护纱垫,不宜徒手拿取,否 则应更换手套。14、简述穿针带线法(一针一线

14、)的基本步骤穿针带线的目的是用于血管组织的缝合,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功。 穿针引线时利用持针钳夹持外科缝合针,将缝合线穿过针眼,完成针 带线的过程,从而实现组织缝合、牵引等目的。不同规格缝针的夹持 方法、穿针速度均有差别,但基本要求都是期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夹稳 针、穿过线、卡住线尾不掉线,且缝合时有利进针、不折针等。那么, 以6x7圆针、45cm长1号丝线、18cm普通持针钳为例,穿针引线过 程要求做到:缝针尾端约1/3除被持针钳夹持并稍向外上、持针钳开 口端约1/3夹持缝针、缝线的返回线占总线的1/3 (即三个1/3),同时要求穿针速度N13针/分。使用 传递术者,或放置在操作托盘上,针尖弧度朝

15、下备用(不穿 I透敷料、不误伤手)15、简述血管钳带线结扎的基本方法常用于深部组织的结扎。1) 右手握18cm血管钳,左手拇指、示指持缝线一端,头端露出 线尾1cm左右,以备血管夹持;2) 血管钳张开钳端,夹住线头约2mm处。要在血管钳尖端正中 夹持缝线,钳尖端夹缝线不宜过多,要将钳的关节完全卡紧, 以确保钳端线不滑脱、不移位;3) 右手传递结扎线。传递时,将缝线绕到手背或环指、小指将缝 线夹住,使术者接钳时不致抓住缝线而影响操作。16、简述徒手递线的基本步骤常用于浅表部位组织的丝线结扎。护士拉出缝线,右手握住线的前 1/3处、左手持线中后1/3处,双手稍用力绷线让术者接线,以增加 术者手感。

16、递线时应尽量让术者接线的手正好落在缝线的中后1/3交 界处。这样做可使术者接线后,轻甩线尾就能恰好留出线的前端给对 侧手握持,保证结扎时前端的缝线够长,不需倒手。17、简述手术刀的传递方法手术刀由刀片和刀柄组成,借助持针器进行安装。安装时,用持 针器夹持刀片前端背侧,将刀片与刀柄槽对合,向下嵌入;取下时, 再以持针器夹持刀片尾端背侧,稍稍提起刀片,向下顺势推下。传递过程中应注意:1)传递手术刀片时,器械护士手持刀背握住 刀柄和刀片衔接处,刀刃面向下、尖端向后,水平传递,将刀柄尾端 交给术者,切忌刀刃向上或朝向手术者,以免误伤,也可将手术刀放 于碗盘内传递;2)手术刀用完后及时将其收回器械台上或

17、放置在适当地方,以免滑 落台下,造成人员意外伤。18、简述血管钳的传递方法及注意事项器械传递常以拇指和四指合力来实现,小器械也可以通过拇指、中 指和示指对的合力来传递,以准确、快速、实用为前提。常用的传递法有三种:1)对侧传递法:右手拇指握凸侧上1/3处,四指握凹侧中部,通 过腕部的适力运动,将器械的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上;2)同侧传递法:右手拇指、环指握凹侧,示指、中指握凸侧上1/3 处,通过腕下传递。左手则相反;3)交叉传递法:同时递两把器械时,递对侧器械的手在上,同侧的 手在下,不可从术者肩部或背部传递。19、简述镊子、持针器的传递方法两者均为基本器械。(1)镊子:主要用于夹持、辅助解剖

18、及缝合组织。传递方法:手握 镊尖端、闭合开口,直立式传递给术者,让其拿持镊的中上 1/3处;术中紧急状态也可用拇指、示指、中指握镊尾部,以 三指的合力关闭镊开口端,让术者持住镊的中部。(2)持针器:主要用于夹持缝合针、辅助缝线打结。其传递方法: 手握持针钳,让缝针的尖端朝向手心、针弧朝背、缝线搭在手 背或用手夹持。传递时要避免术者将持针钳和缝线同时握住。20、简述拉钩、咬骨钳、锤、凿的传递方法均为基础器械(1)拉钩:又称为牵开器,拉钩的种类繁多,大小、形状不 一,宜根据手术部位、深浅进行选择。传递拉钩前应用 盐水浸湿前端,护士手握住拉钩前端,将柄端平行传递 给术者。(2)咬骨钳:护士握持枪状咬

19、骨钳的轴杆部,将手柄处传递 给术者。若为双关节咬骨钳,则握住头端,弧度朝上, 将手柄传递给术者。(3)锤、凿:护士手握凿端的中下1/3处垂直传递,握住骨 锤的头端水平传递。21、简述常见手术体位摆放的原则手术体位摆放的原则:1)病人舒适、安全、无并发症;2)充分显露手术野,便于手术操作;3)固定牢靠,不易移动;4)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5)不损伤和压迫神经。常见的手术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截石位。22、简述仰卧位摆放的基本方法 仰卧位分水平仰卧、垂头仰卧、侧头仰卧位三种。水平仰卧位适用于 腹部、胸部、四肢手术,垂头后仰仰卧位适用于甲状腺、下颌骨、喉 部、前路颈椎手术,侧头后仰卧位适用于

20、头部、颌面部、侧颈部、耳 部等手术。基本用物:头圈、膝枕、托手架、上肢约束带、下肢约束带、肩垫、 颈垫各1个,小沙袋2个。水平仰卧位:1)病人自然平卧,头下垫一小枕;2)上肢平置于躯 体两侧,掌心贴向身体两侧(腕部用的束带应加棉垫固定),然后用 横铺于手术台上的中单固定。若上肢输液则将上肢外展置于托架上, 角度90,托手架调至远端关节略高于近端关节;3)膝下垫软枕, 保持双膝微屈20,在膝关节上方5cm处用约束带固定下肢,松紧 度于固定后容纳一指为宜;4)避免肢体接触手术金属配件及其他金属 物(如托盘、输液架等)。垂头后仰卧位:1)病人肩下垫一肩垫(平肩峰),抬高肩部20; 2)颈下垫一颈垫,

21、使头后仰,两侧置小沙袋固定头部,保持头颈正 中伸直,使手术部位暴露充分;3)上肢内收固定,下肢摆放如水平仰 卧位。侧头仰卧位:1)病人面部朝向健侧;2)头两侧置小沙袋或以头圈、 头架固定头部;3)上肢内收固定,下肢摆放如水平仰卧位。23、简述侧卧位的种类与基本用物侧卧位分垂直侧卧位、肾手术侧卧位、半侧卧位和侧俯卧位四种。垂直侧卧位临床用途最广,其他侧卧位是在此基础上细微变更而来。适用于脑、肺、食管、贲门、胸壁、肾、脊柱以及下肢手术等。基本用物:头圈、胸垫、耻骨联合挡板、腰或背挡板、大软枕、大 沙袋、小沙袋、普通双层托手架(或可调节)、下肢约束带各1个, 上肢约束带2个。24、简述垂直侧卧位摆放

22、的基本方法与相关手术特殊要求垂直侧卧位是指病人躯干部分与手术床相对垂直而言。其摆放方法 为:1)病人取健侧卧位,头下垫一头圈,头的高度平下侧肩宽,颈椎 呈水平位置。2)腋下(距腋窝10cm)处垫胸垫。3)术侧上肢屈曲并放在可调节托手板上,保持远端关节低于近端 关节;下侧上肢外展于普通托手上,保持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 节;共同维持胸廓自然舒展。病人两肩连线和手术台呈90。4)下侧下肢屈曲约45,上侧下肢为屈膝,两腿间用大软枕间隔, 足底部垫小沙袋。5)腹侧用挡板支持耻骨联合,背侧用腰背挡板固定臀部或背部(以 远离术野为宜),维持病人中立侧卧位。6)小腿及双上肢用约束带固定。肾手术侧卧要求升高腰桥约

23、15cm或折床(手术床的头、尾同时摇 低),使病人凹陷的腰区逐渐变平,有利手术显露。摆体位时应;1)选择带腰桥或折床性能的手术床,腰桥或反折处对准腰部;2)双下肢屈曲45,错开放置(上侧下肢伸直后,下侧下肢在前),两腿间垫一大软枕。半侧卧位摆放时应:1)术前胸部垫高30-45 ;术侧手臂屈肘上举、手指外露。功能位固定于麻醉床头架上。固定前应用棉垫保护,绷带缠绕不宜过紧,不可将上肢直接裸露固定 在麻醉头架上,以免发生电烧伤。侧俯卧位摆放时应:1)病人身体向前下倾斜,与手术床呈45或 60; 2)下侧下肢伸直、上侧下肢向前屈曲,自然放松;3)骨盆挡 板放置于腹侧的胸部、下腹部,挡板之间加放棉垫以缓

24、冲压力。若上 头架,上侧上肢自然内收放置或外展固定于可调节托手板上,下侧上 肢向后屈曲,约束带固定肩部,防止肩部向头端滑动。25、简述全麻俯卧位(上头架)摆放的基本方法适用于头部、颈椎和臀部手术。用物准备:头圈或啫喱头圈、特型 俯卧架、下肢约束带、提臀带各1个,托手架、上肢约束带各2个, 胸垫、大软枕各3个。必要时备头架。1)装置头架和特型俯卧架。根据病人体形调整头架的长、宽,大 软枕3个置于手术床尾。若特型体位架为平行支架型,应根据 病人两乳距离调整架的两个平行支架距离,使架距两乳间距 约5cm。若无特型支架,可用胸垫呈“品”字形放置,上端胸 垫承托双锁骨至肩区域,两平行胸垫承托躯体两侧及髋

25、部,避 免胸腹、会阴部受压。2)病人在手术交换车上接受麻醉。兔眼膏保护双眼,耳道塞棉球。3)协助病人俯卧于手术床,头架承托病人额部和双颊部(或用头 钉固定双颞部和枕部),头俯屈,使后项伸直,颈椎呈水平位。 颧弓、额面部皮肤可加凝胶敷料保护,防止受压损伤。4) 脊椎架上边框承托病人双锁骨至肩区域,下边框承托病人耻骨 联合及骼前上棘区域,两侧边框承托腋前线及骼部,使胸腹部 悬空,避免受压。5) 双膝下垫一大软枕。双小腿用两个大软枕承托抬高,使膝关节 屈曲10-15 ,踝关节背屈,足趾悬空。用约束带固定小腿;提 臀带上提固定臀部,避免术中摇床(尤其是头高脚底位)时身 体下移。6) 双上肢掌心向内,内

26、收固定于躯体两侧。26、简述截石位摆放的基本方法截石位适用于会阴部、肛门、尿道、经腹会阴联合切口、阴道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膀胱镜检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割手术等。用物准 备:胶单1块,托手架及保护垫、托手架、上肢约束带、下肢约束带 各2个。1) 病人仰卧,协助病人将臀部移至手术床边缘,腰臀下垫一小软 垫或将手术床后仰15,有利于操作。2) 安装腿架,支腿架的高度比病人胭窝自然弯曲下垂时略低。两 腿屈髋、屈膝放于腿架上,腿与架之间垫一棉垫,防止神经压 伤;两腿宽度为生理跨度(45),过大可引起大腿内收肌拉伤; 摆正膝关节,勿压迫腓骨小头,以免仪器腓骨神经损伤致足下 垂。用约束带固定小腿处。3) 臀下垫一胶单,防冲洗液浸湿手术单。4) 摇下或去掉手术床腿托,摇下腿板时一定要注意手术床的高度, 防止腿板顶住手术床底而损坏手术床。5) 固定肢体,避免接触金属部件。一侧手臂置于身旁并用中单固 定于床垫下,另一侧臂可固定于托手板上供静脉输液。6) 调节手术床高度环绕角度,旋紧高度支架关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