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上册第四单元先学后教教学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333206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0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语上册第四单元先学后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六语上册第四单元先学后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六语上册第四单元先学后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六语上册第四单元先学后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语上册第四单元先学后教教学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之魂”,围绕“注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这个专题,选编了古诗三首、詹天佑、怒吼吧,黄河三篇精读课文和文天祥、一句话两篇略读课文及百花园四。课文或通过著名诗人留下的诗歌,或介绍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表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向人们述说着那难忘的昨天的故事。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收录了三首古诗,通过诗歌,表达了诗人崇高的志向与节操。詹天佑重点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干线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爱国体现在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出色的创新才能等方面。文天祥记叙了我

2、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表现他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讴歌了他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怒吼吧,黄河讲述了诗人光未然与作曲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及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一句话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写的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四”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编排了四项内容:“引用名句名言”,通过读含有名句名言的句子和选择名句名言填写句子的练习,体会引用名句、名言的好处;二是拓展、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一个个充满民族争气的故事后的感想;

3、三是阅读平台;四是积少成多,诵读陈毅的青松。“语文大课堂”要求学生围绕“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做社会用字调查,并作整理、分析和提出意见与建议,写一份关于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报告。“习作”要求“以调查中的小插曲为内容,记叙一件自己在调查中遇到的事情。二、教学要求:1.训练重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会认26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读写24个词语,理解22个词语。注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关键

4、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背诵、默写三首古诗三、本单元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能力:1查阅资料的能力:本单元选取了三位爱国诗人的诗歌及中国历史上五位不同时期爱国人士的感人事迹,同学们要想真正读懂课文,教师应引导他们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通过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句子的能力:教师要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并帮助学生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句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等方法理解重点语句。有些句子,要让学生体会到不仅要看字面上的意思,还要想一想句子的含义。3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课标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整

5、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六年级,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应该能理出文章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应留有让学生自己概括、体会的时间,能力强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预习时写一写,通过课堂逐步深入的学习,修正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感受,提高概括的能力。四、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教参上给我们提示的内容,我们还要注意:1突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本单元教学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呈显性的目标,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教学时,应作为重点,选择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受到感染与教育。2应重视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第一课时的教学,挖掘教材的训练点,进行

6、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第一课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3揣摩作者写作顺序与表达方法。六年级应在五年级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例子,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与表达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五、教学准备1.做好课前预习。2.收集课文资料。 六、课时安排古诗三首 3课时詹天佑 2课时文天祥 3课时怒吼吧,黄河 1课时一句话 1课时语文百花园四 4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 3课时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课题古诗三首总课时三课时课型新授课教 学目 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石灰吟。 2. 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7、感情,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3. 学会“锤、 凿、焚”3个生字。教 学重 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意。教 学难 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课 前准 备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如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3.搜集有关竹的诗句和项羽的资料。学生学具教 学方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等学习方法第一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 学过 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诗歌就像是一粒粒耀眼的珍珠,在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古

8、诗三首。板书石灰吟,并齐读诗题。 (二)释题: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1.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是一种文体,有 赞扬、称颂的意思。石灰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2.作者为什么赞扬石灰?我们一起读石灰吟。 (三)了解作者生评。出 示目 标1、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于谦。2、了解古诗在表达上的特点,积累语言。先学后教环节第一次先学后教:读通诗句自学提示一:(展示课件第七屏)通过自由读、同位互读、齐读等方式,读准每一个字的音,读顺句子。 后教:1、指名读,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焚”是前鼻音,“锤”是翘舌音。2、齐读石灰吟。第二次先学后教:感悟诗意自学提示二:(一)学生细读

9、诗,借助注释,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二)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三)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把还不明白的画出来。后教:1.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意思。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2.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确切的地方师生补充。3.了解石灰的知识。 4.读了有关石灰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5.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 6.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还在写谁呢? 7.

10、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正值热血青年的于谦慷慨激昂地吟诵道(诵读全诗)真是诗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第三次先学后教:感情朗读背诵1.自由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第四次先学后教:联系课文学字词 指导书写“锤 、凿、焚”,抄写并默写石灰吟。布置作业: 搜集陈毅的青松、王安石的梅花,读一读,背一背。当堂训练默写石灰吟,并写出诗的大意。_ _ _ _ 诗意: 第二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 学过 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背诵石灰吟。 (二)了解竹石相关资料(展示第六屏) 1.观察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 2.(展示课件第七屏)

11、交流作者的资料。出 示目 标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先学后教环节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自学提示一:(一)学生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二)指读正音,注意诗的节奏。 (三)自由熟读古诗。(四)借助注释和图画,自学古诗,并记下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后教:学生反馈,相机指导。第二次先学后教:集体交流,理解诗意(一)“咬定青山不放松” 1.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

12、么?抓住一个“咬”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2.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二)“立根原在破岩中” 1.理解“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2.通过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3.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 5.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 6.读着读者,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13、) 7.朗读,读出对竹子的崇敬之情。(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思,“劲”指竹子“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2.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 3.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怎样评价竹子? 2.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吗? 3.读郑板桥的故事。(五)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阅读郑燮另一首写竹子的诗: 竹 清 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布置作业1.片段训练:文人墨客们为何如此爱竹

14、,竹又具有哪些特别的形象呢?请你也来赞一赞竹子吧!想好之后写下来。 2.搜集有关咏竹的诗句。当堂训练连一连。夏日绝句于谦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竹石李清照明生当作人杰石灰吟郑燮宋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三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 学过 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 (一)背诵石灰吟竹石,回顾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板书夏日绝句,齐读课题。 出 示目 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先学后教环节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自学提示一:(一)自由朗读,要读通顺流利。 (二)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三)学生提出

15、自己不懂的问题。后教:归纳并出示:1. 李清照是个怎样的人? 2. 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 3. 诗人为什么会怀念项羽?这和她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4. 教师相机展示诗人和写作背景。第二次先学后教:细读品味自学提示二:(一)自由朗读诗歌。 (二)品读第3、4句,思考:1.从哪两句诗看出诗人怀念项羽?学生回答并齐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理解“思”字。 3.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他?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这个人物? 4.根据回答情况补充材料。 5.默读第3、4句,想象诗中的情景。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6、6.指导朗读: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人深深地怀念呢?孩子们,让我们把诗人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后教:站在英雄曾经慷慨就义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是怎样称赞项羽的? 1.生齐读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人杰”“鬼雄”的? 3.谈谈你这两句诗的理解。 4.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么不为之动容呢?所有的女生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 5.李清照此时此刻仅仅是赞美项羽吗?她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6.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感情!(

17、齐读全诗。)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一)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二)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三)练习背诵夏日绝句。作业 1.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搜集有关古代爱国诗篇,读一读。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当堂训练结合诗句,解释词语。浑

18、:_ 清白:_坚劲:_ 尔:_ 鬼雄:_ 人杰:_板书设计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千锤万击 不怕磨练 咬定 千磨万击 生 人杰烈火焚烧清白留世 不畏艰险 立根 东西南北风 项羽 爱国粉骨碎身 勇于献身 咏物明志 死 英雄反思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课题17 詹天佑总课时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 学目 标1. 会认“挟、庸、勘、纬、隧、渗、竣、藐”8个字,学会会写“程、挟、蔑、峭、陡、绘、讥、浆、岔、竣、藐”11个字,能正确读写“工程、要挟、轻蔑、悬崖峭壁、陡坡、测绘、讥笑、泥浆、岔道、竣工、藐视”等词语。能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

19、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教 学重 点抓住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感悟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 学难 点理解詹天佑是怎样设计和修筑京张铁路的,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课 前准 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教 学方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等学习方法第一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 学过 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看图导入 (一)图中的这段铁路位于八达岭,是京张铁路最引人注目的一段。你对京张铁路有哪些了解?(交流资料。) (二)

20、(交流詹天佑的资料。)詹天佑是怎样设计建造京张铁路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七课。 (三)板书课题出 示目 标1学会11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讥笑”、“藐视”等词语造句。2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3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学后教环节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提示一:(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二)分自然段熟读课文。(三)读了课文后,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后教:交流之后,梳理出重点问题: 1.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什

21、么出来阻挠? 2.什么叫竖井开凿法?什么叫两端凿进法?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读完之后你的心情怎样?想说点什么?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些地方? (四)指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中讲的? (五)分组分题自学,讨论交流。第二次先学后教:集体交流、释疑(一)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出来阻挠?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阻挠、要挟”的含义。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的?说明了什么? 2.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詹天佑是怎样想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对帝

22、国主义国家的愤恨。 (二)什么叫竖井开凿法?什么叫两端凿进法? 1.自读课文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1)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并动手画出示意图。 (2)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这两种方法开凿遂道? 2.比较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地形。 3.观察示意图,了解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三)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问题? 1.指名读第6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2.(展示课件第十、十一、十二屏)观察示意图,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原理。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读出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当堂训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杰出()阻挠()毅然()艰巨()嘲

23、笑()藐视()精密()信心()请教()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高山深( ) 悬( )峭壁 ( )山越岭 狂风( )号 扬( )吐气 一( )不苟第二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 学过 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詹天佑的什么事。 出 示目 标1、学习课文4-7自然段,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3、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先学后教环节第一次先学后教:品读课文 感知“杰出”。自学提示一:快速默读,看看课文主要选

24、取了詹天佑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哪几件典型事例表现詹天佑“杰出”的? 后教: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勘测线路”部分。 自学提示二: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4自然段。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做的?是怎样想的?是怎么说的?想想你从这些词句中想到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并批注在书的空白处。(2)学生谈体会。读第4自然段,再来感受詹天佑这浓浓的爱国之情:他面对高山深涧,悬崖峭壁是怎样精心设计施工的?后教:这里要抓詹天佑的所做、所说、所想,来理解他工作认真、严密;第三次先学后教:学习“开凿隧道”,“设计线路”部分。自学提示三: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

25、道时,又有怎样出色的表现呢?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把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在纸上画下来。后教: 1小组合作画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2、下面请同学们就来看看开凿隧道的过程。(演示)你们边看边想,从詹天佑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中,究竟体会到了什么?3、创造性地开凿隧道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的聪明智慧,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设计“人”字形线路时的奇思妙想,不信咱们就一同看一看课文的第6自然段。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的走法。(1)快速自由读文,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2)两人为一小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这一段。边讨论边画出“人”字形线

26、路。(标明方向)(3)由一位同学解说,另一位同学演示火车上山的过程。(注意配合)(4)小组来演示解说。先纠正线路是否对。再(演示)火车上山的过程(事物投影显示)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骑车(或拉车)上下坡的情景,来体会、理解“人”字路线,用两个火车头,使火车平稳上下坡的道理,以突出詹天佑智慧和才能。 (5)从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构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第四次先学后教:略讲第4段。通过刚才学习这三个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条铁路,这条铁路凝聚了詹天佑的汗水与心血,智慧与才干,正因为有如此的爱国之心,这条铁路才提前两年竣工,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啊!请同

27、学们饱含激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齐读课文最后自然段。2、举行盛大通车典礼之日,许多人云集北京,那些曾经阻挠、要挟、嘲笑过我们的帝国主义者看到了这一切,他们会怎么说?教师提供资料:1、一位外国来宾竖起拇指夸奖:“詹总办匠心独运,真了不起,令祖龙望而夺气。”意思是说,造万里长城的秦始皇看到这条铁路也要被吓昏过去的。2、施工时,詹天佑把总工程师办公处迁到南口,八达岭隧道8个月打通,花时极短,整个工程原计划6年完成,结果4年就竣工了,总费用只用了外国承包商索要价的1/5,为政府节约白银28万两。因此说这条铁路修筑成功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至今今天的外国朋友看到这伟大工程“赞叹不已”。第五次先

28、学后教:回顾全文,学习写法1、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个词、哪句话相照应?体会理解照应手法的运用。2、总结追问:这篇文章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来表现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却用了很大篇幅写了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自然条件的恶劣,这与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关系?3、课文中还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里活动表现人物品质,请大家再读这些语句,学习课文中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心里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在以后习作中运用。当堂训练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2.白天他攀

29、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认真读文,再作答。1.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个笑话,为什么? _ 2.我们从小就应该具有创新精神。你认为詹天佑具有创新精神吗?请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谈谈。 _ 板书设计17 詹天佑勘测线路:说、想、做 詹天佑 开凿隧道:竖井开凿法 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 (杰出、爱国) 设计“人”字形线路:推拉反思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课题18* 文天祥总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 学目 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0、3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教 学重 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教 学难 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课 前准 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教 学方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等学习方法第一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 学过 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导入(一)同学们,你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意思吗?(二)你知道这光照千秋,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的诗句,是谁写

31、的吗?(展示课件第三屏)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文天祥。 (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先学后教环节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提示一:(展示课件第七屏) 1.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读课文,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分段)后教:1、相机理解“脍炙人口、炽热、骁勇善战”等词语。2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第1自然段) 3文天祥是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第2自然段) 4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

32、最终失败。(第3、4自然段)。 5文天祥拒绝劝降,大义凛然,慷慨殉国。(第58自然段)。 6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长在。(第9自然段)第二次先学后教:抓住重点内容,感受人物品质自学提示二:默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从文中找出对他的评价吗?后教:紧扣“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抓重点词句感受。 (一)重点留意第3自然段文天祥的语言: 1在国家危难之际,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怎么做的?文天祥又是怎样做的?你能抓住哪些重点词句来理解?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评读。 4看这幅图,文天祥站在高处,对那些

33、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郑重地说:(再次朗读文天祥的话) (二)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第5自然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1在张弘范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的情况下,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千古流传的名篇,听老师讲讲诗的大意。你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文天祥怎样的精神了吗?2自由读,结合上下文体会文天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妥协,不投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三)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第6自然段文天祥的语言:1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

34、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 相机理解“蔑视”,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表明文天祥铮铮铁骨,忠心耿耿的崇高精神。 2指导朗读(读出无比轻蔑的语气。) (四)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第8自然段文天祥的话: 1 “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感悟。 2读出自己的感受。3出示课文中的图,教师引读第8自然段。(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由读,理解“浩然正气”,说说读懂了什么。四、总结:学们,我们感受到文天祥怎样的人格品质? (板书:炽热的爱国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 五、拓展 文天祥这种浩然正气使我想

35、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你还知道谁是这种人?当堂训练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脍()人口惊()失措()风而起大义()然宁死不()洋洋()意褒义词:_花言()语()然正气阴谋()计贬义词:_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 元朝统治者费尽(jn j#n)心机,找来说 (shu# shu4)客,以高官厚禄(l_ l&)为诱(y7u xi&)饵继续劝降(ji3ng xi1ng)。2. 敌人花言巧语地说:“宋朝(zho ch1o) 已经亡了,你再慷慨(g3i k2i)殉(x%n

36、 x&n)国,有谁来给你写书立传(chu1n zhu3n)呢?”板书设计18* 文天祥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 炽热的爱国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凛然正气慷慨殉国反思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课题19 怒吼吧,黄河总课时两课时课型新授课教 学目 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品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认识“吕、滔、涛、骇、禹、挚、窑”7个字,会写“阶、陕、壶、赴、吕、滔、涛、骇、啸、窑、浊”11个字,掌握“阶段、陕西、吕梁山、滔天巨浪、惊涛骇浪、虎啸龙吟、窑洞、浊浪、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

37、词语。教 学重 点通过阅读理解光未然和冼星海的创作激情,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教 学难 点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课 前准 备查阅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学生学具教 学方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等学习方法第一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 学过 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导入 (一) 同学们,你们听,(展示课件第三屏,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这部音乐作品,以大气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汹涌澎湃的抗日斗志。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怒吼吧,黄河,

38、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出 示目 标1指导学生认识“吕、涛、骇、禹”等7个生字,会写“阶、陕、壶、吕”等11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并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3学习13自然段先学后教环节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自学提示一:(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如雷贯耳”等词语的意思。(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课文围绕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介绍了哪些内容?2、学生自学。(建议时间在10分

39、钟)后教:(一)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画出生字词,感悟深的地方可在旁白处简要地写一写,不理解的地方用符号标出。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相机理解“惊涛骇浪、虎啸龙吟、铿锵有力”等词语。 2词语扩展。 你能说出几个像“虎啸龙吟”那样包含两个动物名称的词语吗?(如:狐假虎威、牛头马面、龙飞凤舞、兔死狗烹等。)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创作灵感和创作动机的产生。即光未然被黄河的气势和船夫与狂风巨浪搏斗的精神所震撼,产生写长诗歌颂祖国,并希冀与冼星海再度合作。(第13自然段) 2)光未然朗诵自己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歌词,冼星海异常兴奋,只用六天就完成了谱曲。

40、(第46自然段)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自学提示二:从这部分那些介绍中,你感受到光未然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后教:抓他的想法,感受光未然的爱国精神。 “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引导学生体会出: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是他们不断努力,才建立了华夏,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结合时代背景,抗日战争使中国陷入深重的灾难之

41、中。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烧杀抢掠,犯下重重罪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光未然要写这样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指导朗读。自己读,指名读。教师引读。小结: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光未然,使他产生了写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当堂训练辨字组词。怒( )沦( )冼( )冀( )蔼( )该( )恕( )伦( )洗( )翼( )霭( )骇( )课文中的成语较多,请找出6个写下来,读一读,并理解意思。 第

42、二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 学过 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导入 上节课,目睹了黄河的怒吼,诗人激情澎湃,使他产生了“写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的创作愿望。当他看到老朋友冼星海时,诗人迫不及待地向朋友倾诉这一切,两位挚友是怎样互诉心曲的呢?设想一下两位挚友当时的心情,边想象边读第3自然段。出 示目 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3.有感情朗读课文。先学后教环节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自学提示一:两

43、位艺术家是在什么时刻产生创作情感的激情碰撞的?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自由读第46自然段。 后教:重点学第4自然段,感受光未然的爱国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中折翅的小鸟、黎明中穿越暮霭的林间小溪、浊浪排空的怒吼的黄河表现出光未然时而慷慨激昂,为中华民族而自豪;时而无比悲伤,表达着对祖国饱受日寇的侵略而无比痛苦;时而欢快,时而悲壮,表达着诗人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表现我们

44、民族的五千年历史蕴含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力量。朗读。指名读读中感悟5、6自然段A.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并对文本补白。(“”后为学生齐读内容)。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挤满了人。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面前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补白,可以多叫几位同学。)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斩钉截铁地说(如学生读得态度不够坚定,再次强调“斩钉截铁”,体会词语意思,读出相应的语气。

45、)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读到第6自然段完)B.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六天中,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著名作品的全曲?学生可以想象体会“异常艰苦”: 他趴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时而凝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低吟,时而振臂高歌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头发蓬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一干就是六天。没有钢琴,他就想象着和声的效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反复吟唱,直到和谐、达到满意的效果。教师: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爱国激情)指名读第6自然段。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角色换位,对话中体会黄河大合唱的作用。现在,我们来到陕北公学礼堂,亲眼目睹这

46、一盛况,亲耳聆听这激动人心的乐章。(放一段黄河大合唱的片断。)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在日寇烧杀抢掠最为猖獗、惨烈的时候,听着这黄河大合唱,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多名同学回答)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总结:听着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无数民众拿起武器,冲向抗日的战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同学们,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光未然、冼星海的人物品质的呢?(在具体事例中展现人物品质。)学了课文,你觉得这课的民族魂指的是什么?课外拓展这就是光未然、冼星海。这两位优秀的战士、民族的骄子在看着我们,在期待着你们,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当堂训练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的黄河()的号子

47、()的月光()的窑洞()的声音()的朝阳 ()的警号()的油灯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 怒吼吧,黄河! () 2. 那壶口瀑布的百丈烟云,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 ()3. 就在昏黄的油灯下,就在一孔小小的土窑洞里,就在没有一架钢琴的延安,冼星海谱出了黄河大合唱! ()板书设计19.怒吼吧,黄河震撼充满激情光未然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旺盛的革命激情爱国、爱中华民族冼星海异常艰苦六天反思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课题20* 一句话总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 学目 标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3个字,读读记记“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

48、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教 学重 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教 学难 点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课 前准 备搜集有关闻一多的资料和这首诗歌的背景资料;课件。学生学具教 学方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等学习方法第一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 学过 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名言铺垫 (一)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下列名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一腔热血勤

49、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 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同学们,名人名言能给我们思索,给我们启迪。今天,让我们走近闻一多,走近诗人要说的这句话,它能带来“祸”,能点着火,它缄默了五千年。这是怎样的一句话呢 (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先学后教环节第一次先学后教:走近作者,了解创作背景(一)根据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你印象中的闻一多。 (二)教师相机出示闻一多的图像和有关他的资料。闻一多(18991946)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其代表作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他一身正气,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 年夏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50、(三)师生交流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他对现状强烈不满,他渴望改变旧中国。于是一种情绪,一种情感在这首诗中流淌着。第二次先学后教:、初读诗文,整体感知,与“爱国”相遇自学提示二:(一)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生字。 (二)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三)1.说一说:诗中讲到的“一句话”是一句什么话?并在文中用直线画出来。 2.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它为什么反复出现?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一句话”的含义。后教:(一)出示词语,指名读并正音。缄默 霹雳 铁树开花 着了魔 忍不住 (二)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出自学

51、提纲。第三次先学后教:品读文本 自学提示三:这是一句怎样的话呢?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一句话”的理解吗?后教:学习第一节:以学生汇报为主,教师相机指导:抓“祸”、“火”体会这是句怎样的话:联系当时时代理解“祸”:军阀封建统治的黑暗现实对人的压制。1)“火”: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2)“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反映了民众尽管饱受压榨仍然保持缄默,但缄默背后却在酝酿着反抗与挣脱。教师小结:这是句在重压下,沉默了千百年,一旦突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力量的话。读出这句话中蕴含的力量。学习第二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及时点拨。抓“铁树开花”这句话。1)铁树开花来之

52、不易,但终究会实现。2)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写出反动者慑于民众的爆发力量,企图极力维护自身统治所带去的恐慌和畏惧。教师小结:这是句让反动派恐惧的话,也是能实现的话。3)读出作者对“咱们的中国”的渴望与赞美。进一步体会“咱们的中国!”把两节连起来读一读,思考:为什么这句话要重复两遍?你感受到什么?(对新中国的强烈的渴望与赞美。)4)读,读出这种渴望、读出这种赞美。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理解的那样,闻一多先生怀着赤诚爱国心,通过这首一句话表达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巩固练习 (一)读读本课生字,说说自已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二)背诵课文。 当堂训练解释下列词

53、语的意思。1.缄默:_ 2.霹雳:_ 3.铁树开花:_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1.百闻_2.人心齐, _ 3.众人拾柴 _板书设计20* 一句话 咱们的中国 火山爆发 晴天霹雳反思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课题语文百花园四总课时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 学目 标1. 体会引用名句名言的好处:使用名句名言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2. 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3. 学习读诗方法,感悟诗的魅力。 4. 语文大课堂活动“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1认识引用名句名言的好处,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2提高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和书写研究报告的能力。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会调查分析,并能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5. 把在调查中遇到的小插曲写下来,要求具体生动。教 学重 点学会选择典型事例,提高写作能力。教 学难 点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课 前准 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教 学方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等学习方法第一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 学过 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激情导入: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中,认识了很多杰出的英雄人物,感受了他们可贵的精神品质。今天,让我们走进语文百花园一,继续收获知识。出 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