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成长综述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329758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创伤后成长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伤后成长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伤后成长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创伤后成长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后成长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创伤后成长研究进展罗贞贞 【摘要】: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在与具有创伤性的负性生活事件和情境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本文总结了对此概念的结识及其存在的争议,对它的解释模型涉及经历困难的力量、心理准备和存在的再评价,对它的测量重要是创伤后成长评估量表应用最为广泛。而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建议此领域的研究应从澄清概念入手,开展过程研究和纵向研究,建立行为指标,关注其临床应用,进行本土化研究。【核心词】:创伤后成长 创伤事件 心理机制心理健康 生命从创伤开始,与成长随着的心理的创伤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的命运。但是,在创伤面前,有人持续体验到痛苦,有人却通过创伤带来了成长。随着积

2、极心理学的兴起,有关个体历经压力或创伤事件后能感知到获益或成长的研究也日渐增多。目前, 已有3项有关性格长处变化的研究成果表白,经历创伤事件之后人们的某些性格长处反而得到了增强1。这表白经历创伤事件之后个体也可以积极应对并发明积极的心理成长和变化。对创伤后成长或获益的积极关注,将对心理病理领域始终以来以心理缺陷和无能为基本的研究导向提供新的视角,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对进一步探究创伤后的心理机制大有裨益。因此,本文将具体简介创伤后成长(posttrmatc wh, P)的概念、心理机制及有关测量工具,并指出将来的研究方向。 PG(postraumaic grot)的概念TG是由Tedesch与Ca

3、lhonn2等学者提出的全新观点。又被称为应激有关性成长、积极成长等。创伤事件,重要指各类事件导致当事人的病残及其精神创伤。PG指创伤事件并非全是负面的,有时反而促使个体的心灵成长、改善其自我意识、提高个体与她人和社会关系、促使其对的看待生命价值、重新设定新的人生发展目的等积极正向变化。国外研究者对许多也许导致个体负性心理反映的事件展开摸索研究.例如天灾、小朋友受虐、车祸、强暴、慢性病、骨髓移植和癌症等。有关研究成果发现2,PT共涉及个体5个方面的成长:改善人际关系、获得新生活的也许性、生活的哲学观、自我成长(自信、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和获得新的应对方式)及精神方面的发展。如有关研究发现,丧偶的老

4、年妇女自我效能感增强:有高风险性婴儿的父母呈现家庭成员关系增强、对生活有较好的视角等;遭强暴的个案中有自我信任和自我价值的增强:乳腺癌患者与其配偶对将来有较好的控制感、社会关系改善、更爱惜生活和精神方面等。上述成长均可反映个体遭遇创伤性事件后精神心理、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向的变化。但是,系统的对与PTG现象进行科学研究还是edschi与Caho在96年提出的PTG定义,并且提出了创伤后成长模型(mdel ptrmatc growth)。edsci 和Calon()以修改后的G模型(Clhun & Tdsi,199;见图1)对成长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创伤事件震撼或毁坏了个体原有的重要的目的和世界观

5、,个体面临着形成更高档的目的与信念,新的生活叙事及管理痛苦情绪的挑战。创伤事件所导致的情绪痛苦引起反复的沉思与试图减轻痛苦的行为尝试。最初,沉思多是自动发生的,体现为常常回到创伤有关问题的思考。在最初的应对成功(如,痛苦情绪的减轻)之后,沉思转变为更故意的对创伤及其生活影响的思考。随着故意沉思的进行,个体的认知图式有了变化,生活叙事得到发展,最后产生PTG。在此过程中,进行新状况分析、意义发现和再评估的沉思被觉得在个体成长中起了核心作用。而创伤前个体变量、社会支持和持续的痛苦则会影响应对过程和P的浮现。可见,Tedchii 和Clhu的模型中,PTG是对创伤事件进行斗争、应对的成果,对个体发展

6、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功能,其形成过程中的认知成分具有核心作用。有关研究显示,PTG的内涵至今还是是存在争议的。G作为应对成果与应对方略、PTG的建设功能与幻想功能、PTG的认知成分与行为成分存在争论4。另有国内进行的PTG研究,觉得G涉及真正的成长、潜在的成长与自我增强错觉三种成分,并据此用Talor的双面模型、基于整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心理社会进化观(risphr,)对P进行了整合性解释5。但是,双面模型只从成果上描述了TG的不同成分,未能从机制上解释G的形成,也没能将几种成分真正辨别开来。生物心理社会进化模型则从机制上对TG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但对PTG的成分却难以给出具体分析。因此,更为

7、全面的解释PG的内涵及本质问题尚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创伤前个体创伤性事件挑战情绪困扰的管理基本图式、信念、目的生活叙事 情绪困扰的减轻自动沉思的管理脱离目的沉思 更多是故意的图式变化叙事发展自我暴露听、说、祈祷社会支持图式、应对、PTG楷模PTG(5领域)持续的困扰智慧沉思大多是自动的和侵入的图1 Teshii和Calhun提出的PG模型(采自Caoun&Tedshi,1988)2PTG的心理机制2.1 P的解释模型虽然Tedeci等描述了PTG的产生过程及其核心环节,但对于为什么通过此过程与环节会产生PG,Jaoff-Buma()觉得她们并未做出解释,为此,她提出了三个PTG 产生的解

8、释模型,用以联系过程与PTG成果:一是“经历困难的力量”(sregh hro suffering)。意指任何未能消灭个人的事物将使个人变得更强大。此意蕴涵于西方宗教文化中苦难的救赎价值中。Jaoff-Buan 觉得,正如躯体通过锻炼会变得更强健同样,当个人挑战自己的心灵时,心理力量也会得到增强。个人在创伤后适应时,通过极大的努力和决心,会更多地理解自己,涉及自己的能力、才干以及新的也许性。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之末,个人会看见不同的自己。二是“心理准备”(pycologcal rparedne)。指通过积极地应对创伤事件,个人不仅更好地为接下来也许发生的不幸做出准备,并且作为应对的成果,个人将不再容

9、易被不幸所伤,即获得了一种心理抗体。Janofulman 觉得创伤的深度与强度是由于缺少心理准备而导致的。曾经带给个人稳定和一致的认知假设在面对创伤后的世界时变得毫无解释能力,个人内心世界陷入颠覆和解体。而重建可以解释创伤的假设体系将能使个人继续自己的生活。在重建过程中,个人会吸取进创伤信息,但不会被它所掩埋。通过一段时间之后,个人将重新建立起一种积极的但又非绝对的假设,这使得个人懂得将来浮现不幸的真实也许性,同步也为此做好了抵御的准备,成为个人的一种存在状态。三是存在的再评价。人类是意义谋求的生物,为了更清晰地表白个人在创伤后的挣扎历程,anoffBlman 和Frntz(99)辨别了两种意

10、义:作为理解性的意义(mani as copreeniblity)和作为重要性的意义(menngas inicanc)。Janoff-Bulman()觉得在对理解性问题深思之后,个人将转到价值性问题上来。当个人进行意义重建之后,也就具有了存在性知识,这迫使个人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问题进行重新评估,即存在的再(exstntial reevauaton)。在面对丧失,并且有也许是持续的丧失时,个人将结识到生活的贵重性。在面对极有也许的“非存在”时,个人会对自己存在的事实感到惊奇。生活呈现出新的价值。在结识到生活价值的同步,个人也通过新的选择和诺言变得积极起来,而这发明了生活的新意义。2.2 认知过程

11、 积极的再评价与意义谋求(Sense makng) 。研究表白,积极的再评价十分明显地与创伤经历者报告的个人成长正有关,积极的意义谋求也与报告的个人成长正有关,这两者被觉得是个体获得PG的最重要途径( Zellner & Maecker ,) 。其实应激理论中的多重评价学说即是对这一指标的最佳阐释。沉思( Rumiaion) 。沉思是指创伤经历者创伤后自动或故意进行建设性的思考。沉思是TG发展的核心过程(Tdech Clhon,)。既有研究也表白(Clhou et l. ,) ,经历多项重大创伤的大学生,其初期的沉思明显地与后来的T 正有关。需要注意的是,与PTG 有关的沉思重要是指那些故意进

12、行的建设性思考,不涉及那些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自动性思维。 接受应对(Aetae cpg) 。接受不能变化的事情被觉得对适应不可控或无法变化的生活事件来说是核心的。因而,接受已经发生的创伤事件是导向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因素(Clhount al., )。这在某些研究中已得到证明。ark等人(1996)的研究表白接受是个人成长的一种明显预测因素。Armeli等人()的研究也显示,那些使用涉及接受在内的适应性应对方略的大学生的PTG 是最高的。2. 人格因素人格的内外控( ernl locs of ontrol) 。研究表白,知觉到的PTG与内外控之间明显相关,内控性特质与PTG 自我增强错觉明显关联(

13、Zoeler Maercke ,)。这与我们的平常感觉是一致的,即那些内控者(相信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相信事情的成败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人) ,看起来或体现出来像是已经从创伤中获得了成长(经验或成熟),但事实上这种成长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增强的错觉。经验开放度(pennesstonw eperenc)。经验开放度高的人看待新刺激时更能积极积极地去适应,是富有想象力的、易情感反映的、好奇的。相比于PTG,积极积极地去适应就意味着超越已有的应对方式或能力,实现心理上的真正成长。经验开放度与PG 之间的关联也已经得到有关研究的支持( edsch & Calhun ,1996) 。乐观气质(Dispiia

14、ptism) 。研究表白,乐观者更灵活,更多采用问题集中的应对,在不可控情境中更多运用重构或接受应对。乐观气质与TG 之间呈中度正有关( TedeschiCalou ,996) ,能较好地预测PT(Dvis et l,198) 。乐观者对劫难的应对比悲观者积极。坚韧性与一致感( Hardiessdenof hrence) 。坚韧性是指许诺、挑战、控制,一致感是指世界是可理解的、可管理的、故意义的。研究表白(Waysmaeal. ,),创伤经历者所具有的坚韧性与创伤后浮现较高的正性变化有关联,一致感也与PTG 之间呈现明显正有关。坚韧性与一致感作为重要的预测指标,反映的是个体已有认知构造的开放性

15、或可塑性,坚韧性与一致性高者其接受、容纳新异刺激的也许性就高,反之就低。参照汪亚珉在Zoen与Marck() 的基本上总结出的PT八大影响因素6,本文总结为了三大类。除了认知因素、人格因素等心理机制会影响P的发展以外,尚有环境需求和社会资源会对PTG的发展构成重要影响。创伤后成长与个体的特质因素密切关联,特别是积极的再评价与意义谋求,但这些个人特质因素真正发挥作用,还是与环境支持有很大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与创伤后的积极成长之间密切关联(ade ,) PT的测量与应用.1 PTG的测量工具创伤后成长的测量重要有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两种形式。质性研究常以开放式访谈打听个体创伤后体验到的积极变化,并通

16、过度析被访者的回答提炼出有关创伤后成长的不同主题;而多种创伤后成长有关性测评工具的研发,使创伤后成长的量化研究得以实现,也增进了创伤后成长理论在不同创伤人群中的应用。专门用于测量成长的工具重要有:创伤后成长评估量表( psraumticrowth intory, TGI)、应激有关成长量表( sress - eltdgrwth a,RGS)、感知获益量表( rceved beneit sles ,PBS) 、益处发现评估量表( beft fining scale ,BF) 、态度变化问卷(chage in oul qetin2naire, IQ ) 、疾病认知问卷( llnessconitio

17、n ques2ionnare,ICQ )及心理活力量表( hriving sca, S)。下面着重简介应用最为广泛的PI。此量表共有21个条目,涉及与她人关系(relaing to ers)、新的也许性(new posibilies)、个人力量(peronlteng)、精神变化(spritalcae)和对生活的欣赏(ppciation of lf)5个维度。该量表采用Lken 6级评分法,从“创伤后完全没有经历这种变化(I di ot exerence this hang as a eultomy crisi)”到“创伤后这种变化非常多(1 exeience this chane o aver

18、y eat dere a a elof y crisis)”依次计05分,总分0105分,分值越高预示创伤后成长越多。量表总Crnbah 为00,各分量表a系数为.670.85。PTGI自公开刊登以来,对其维度构造等进行探讨的有关文献便大量涌现,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如有学者觉得,TGI的5个维度各自独立,反映个体在遭受创伤后经历的不同潜在心理过程;也有研究 _发现,PTGI的5个维度呈稳定有关;Taku等对PTGI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则表白,5因素模型与数据的拟合限度最佳,论证了TGI的多维构造。目前,已有多国学者对PTGI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如德国、日本、荷兰、西班牙、波黑等。对PT的本土化研究成果

19、显示,各国的创伤经历者均存在创伤后成长现象,但文化差别可使其创伤后成长的维度发生变化,故不同文化背景下使用PTGI时需对其条目及因子构造进行相应调节。如香港学者Ho等以香港地区癌症患者为研究样本,汉化修订了21个条目的G。原始量表的样本人群为经历过创伤事件的大学生,中英文语言体现上的差别及社会文化因素影响,TGI中文版(hinese Potramtc Grow Iventor ,PTGI)为15个条目,2个维度:人际关系及个人内心。总ronach a为0.825,分量表Cronbhsa分别为0.和O.8O。个人内心又可分为3个维度:自我、精神层次、生活路向,Crnbachs a分别为0.856

20、、.6、042。在Pbed、Elseier和Sriger数据库中搜索以上各量表,其应用研究按照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PTGI、ICQ、R、CIOQ、B、B、TS。其中以PTGI为测评工具的有关文献远胜于其她各量表有关文献的总和。上述创伤后成长有关量表均有良好的信效度,但所应用人群不一。从应用范畴来看,TS、CQ、S、BS多用于疾病患者,尤以癌症患者居多,PTGI、TOQ则也应用于一般性的创伤。特别PTGI因其操作的简易性和较好的信效度,在基本和临床应用研究中也有较好的适应性。从测评工具的维度来看,国外学者就“创伤后成长现象是单维度还是多维度”的问题始终持有争论,因而有关测评量表也有单维度和多维度之

21、分。各量表均源于作者对创伤后成长的理解,尚无原则量表,如PG1、SRS、T、B均仅测量个体的创伤后成长;ICQ、PBS、CTQ和SRGS则既可测量个体创伤后的成长也可评估个体创伤后的悲观变化,但更偏向“创伤后成长”。32 PTG与PSD(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增进对象PTG 产生时,要突现对象TG中有益于TD 应对的因素,把G产生和P应对有机统一起来。这一成果在心理调节技术的开发中也有重要意义。据国外研究,一类增进PTG在临床上发展的途径是叙事有关治疗程序的开发。有研究显示8,灾区学生PTSD与PTG 及其分量所有明显负有关。这阐明,PTG涉及的思考、信心、力量、关系、热爱方面的多种因素均有也许在

22、T 应对中起作用,而目前流行的认知行为疗法、以患者为中心疗法、家庭治疗、叙事疗法、环境疗法、工作疗法(劳动治疗)、娱乐疗法、姿态疗法等,都在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这就有也许基于PTSD与PG的负有关关系,充足发挥多种疗法的优势,进行增进G 产生的治疗程序开发. 评价与展望自edeshi和Choun提出PG 概念以来,P就以它对人性正向、积极且富于生命力的见解,在目前对创伤的病理学影响的普遍结识中独树一帜,吸引了来自理论与临床领域的研究者。虽然此领域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正如有的研究者(如echner & Aon,)指出的,PTG还处在初生时期,其理论与措施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探讨。TG的内涵究竟

23、是什么?迄今仍不明确,还存在争议。Tedeschi 和Cahoun()曾说,这种现象是复杂的,不能简朴地归结为应对机制、认知歪曲正如在遭受创伤后也许浮现PTSD同样,代表另一种变化的PTG 也有也许发生。要结识G现象,重要的是把握住它是一种“变化”,是在遭受创伤后,个体心理所发生的一种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PG是一种心理成果。而这种心理成果随着距离创伤时间的远近,其性质或功能会发生变化,它是一种变化发展中的成果。而认知与行为在G 的不同阶段,其作用也有所不同。固然,这种结识尚需研究予以实证。在PG 研究中,颇具争议的是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目前其适应价值并不拟定。也许的问题是研究中存在局限。一方

24、面,PTG 的测量措施。访谈法与问卷法均有使用。第二,创伤存在差别。Sumal等人()就觉得癌症与其她急性创伤在辨别单一创伤压力源、创伤来源、创伤压力源的时间指向等方面存在差别。第三,测量的PTG 实质是自我感知的TG。它能在多大限度上反映真实的PT?第四,多数研究都采用较简易的有关研究设计。要解决以上问题,可考虑开展过程研究,建立外部行为指标,以及采用前瞻性研究,特别是能涉及创伤前心理状况测量的纵向研究设计。TG 的本土化无疑也是将来的一种研究方向。作为一种在美国文化土壤中诞生的理论概念,它承载着文化的意义,是一种美国文化现象。如上文所述,其她各国进行本土化研究成果显示,各国的创伤经历者均存

25、在创伤后成长现象,但文化差别可使其创伤后成长的维度发生变化。一方面,在成长的内容上,PTG中的精神变化维度涉及了对宗教的倚重,研究也发既有宗教信奉的以色列青少年在恐怖主义袭击后的PTG 明显高于无宗教信奉的青少年(ufer & Soloo,)。另一方面,PTG过程的各个环节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如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个体得到的社会支持的限度与类型。最后,具体的创伤事件也会受到不同文化对事件性质的认定而有所不同。5参照文献1 张宁.张雨青.性格长处:发明美好生活的心理资本.心理科学展.VO.18.NO7.1161-116.2 Choun .Tedsci RG.Positive aspect f ctcallife probems:ecllectios of rieOmega,990,2-26-723翟建霞.刘晓虹.创伤后成长研究进展对国内创伤护理的启示.中华护理杂志. 张倩.郑涌创伤后成长:5-1地震创伤的新视角心理科学进展.,Vl.17,No.3, 62605 涂阳军.陈建文创伤后成长:概念与测量.中国社会医学杂志.6 汪亚珉.创伤后成长:劫难与进步相伴而行.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7 汪际.王艳波刘晓虹.创伤后成长有关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8陈正权.肖旭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负有关性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