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宏利煤矿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329188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7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鹤岗市宏利煤矿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鹤岗市宏利煤矿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鹤岗市宏利煤矿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资源描述:

《鹤岗市宏利煤矿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岗市宏利煤矿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7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760 前言0.1 井田概况鹤岗市宏利二煤矿位于东山区偏北部,鹤岗煤田北部,该矿距鹤岗市火车站5公里,南距哈萝公路1.8公里,有公路相通,交通方便。0.2 矿井概况 鹤岗市宏利二煤矿始建于1993年,原名为鹤岗市检顺二煤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经历多次技术改造矿井各系统逐步完善。采用片盘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回采工艺为型钢放顶煤,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工作面一次采全高,采高为5m。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压入式,“一入一回”通风系统。 矿井现有两条井筒,即主井、风井,其中主井及二段暗主井采用绞车提升。 0.3 矿井建设的有利条件1、资源可靠该矿开采7#、8#、9#、

2、10#、11#、13#、15#共7个煤层。根据该矿固体资源储量登记证,该矿 2009年末保有地质储量为55.2745万吨。2、煤质好该矿煤质牌号较单一,各层均为气煤,混煤灰分19.49,挥发份34.92,硫分0.14,发热量25.9MJ/kg。硫磷含量低,属低硫低磷煤,硫的含量一般为0.16,最大为0.36%,磷的含量一般为0.05以下,可作电力和动力用煤。3、煤炭销售畅通该矿井销售渠道稳定畅通,近年来,煤炭需求不断增加,煤价不断提高,煤炭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4、运输条件该矿位于鹤岗市东山区境内,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市区公路相连,有哈萝公路和佳鹤线铁路通达全国,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外部运输条件较

3、好。5、电源条件该矿现有两回6.0KV线路供电,使用电源引自新一变电所,使用电源线号为842#,备用电源引自岭北变电所,备用电源线号为800#,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供电要求。地面设2台S11-400KVA变压器为井上负荷供电,地面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供电,该矿地面主扇、主提绞车均利用双电源供电,双电源一回工作,一回带电备用,地面供电电压380/220V。电源条件满足矿井建设的需要。6、迁村和土地使用情况本井田范围内地面工业广场的农田在建井时已征用,所以此次矿井建设不涉及迁村和征地事宜。7、主要材料供应矿井所需大部分生产材料均可在当地解决,如砖瓦、砂石、水泥、钢管、铁棚、锚杆等,购物条件十分优越便捷

4、。0.4设计的指导思想1、本次技术改造设计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稳产、高效为标准,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体现依法办矿、正规开采,严格管理的思想,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将矿井建设成经济型、效益型的现代化企业。2、充分体现地方煤矿特点,认真贯彻当前地方煤矿的建设方针政策。着眼当前、兼顾长远、规模开采、安全高效、集中生产。3、认真分析该矿的资源条件,外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精心设计、力求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达到建设期短、投资少、达产快,经济效益高的目标。4、在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场地、设施的基础上,根据矿井生产现状,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井上、下生产系

5、统。5、根据地方煤矿的特点,合理布置井巷工程,尽量减少岩石工程量,提高回采率,减少资源浪费,为提高矿井经济效益和降低成本创造条件。6、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掘进推广光爆锚喷技术,回采工作面推广连续化运输,为矿井实现稳产创造有利条件。0.5 设计的主要特点1、矿井现有两条井筒,即主井、风井。本次技术改造工程将原风井改为主井,设大倾角皮带提升,地面增设皮带走廊。井筒入风量25.7m3/s,净断面8m2,井筒内风速为3.2 m/s,不超过4m/s,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同时井筒内铺设防尘兼消防管路及安设自动报警灭火装置。2、将原主井改为副井,现使用一台绞车型号为JTK-1.61.2,滚筒直径为1.6m

6、,静张力(额定牵引力)4500kg,提升速度3.4m/s,电机功率为155kw。经计算选择一台JP-1.61.2型绞车,电机功率155kW,其最大静张力、最大静张力差均为4500kg,使用钢丝绳67+Fc型,直径为24mm,钢丝绳速度为3.4米/S,缠绕2层钢丝绳的容绳量为797米。3、设计选择首采工作面为15号层二段工作面,回采工艺为型钢放顶煤,采高5m。4、排水方式确定选用两段接力排水,一段水仓设在二段暗副井井底最低点-188.4m标高,二段水仓为原有-60.5m标高水仓。一水平选取D46-507型水泵三台,流量46m3/h,扬程350m,电机功率90kW;二水平选取D46-505型水泵三

7、台,流量46m3/h,扬程250m,电机功率55kW,排水管路为1085无缝钢管两趟。5、按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计算矿井通风、井下运输、采区、排水、供电及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计算后上述各系统能力满足生产能力需求。0.6 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建议该矿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的层数较多,生产布置比较集中,必须合理规划布置生产接续工作,加强旧区和旧巷的对照工作,为矿井生产提供安全保障。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井田概况1.1.1交通位置鹤岗矿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鹤岗市宏利二煤矿位于鹤岗矿区益新井田内,行政区划属鹤岗市东山区管辖,距鹤岗火车站5.0km,矿区公路与201国道相连,交通十分便利。地理坐标:东

8、经1302025 ;北纬472329。1.1.2自然地理该矿井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标高最高为+200m(国标),最低为+180m,属缓坡地带。地表径流条件良好,本区西部有岭北矿露天,东帮排水沟由北向南流过。1.1.3与邻矿关系宏利二煤矿东部与合发煤矿、东源煤矿相邻,西部与即将进行资源整合的欧亚煤矿相邻,互无采动影响;深部益新煤矿己开采至370m水平(国标),区内无大矿使用巷道和采区。1.2 矿井现状1.2.1矿井概况宏利二煤矿设计生产规模6万吨/年。采用片盘斜井开拓,井下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1.2.2提升系统该矿现有两条井筒,各井筒提升情况如下:主井(改造后为副井):用于提

9、煤及回风任务。井筒斜长550m,倾角28,使用JTK-1.61.2型绞车提升煤、矸石、材料、人车,滚筒直径1.6m,提升速度3.4m/s,电机功率155KW。风井(改造后为主井):井筒斜长430m,倾角27,为入风井,不设提升设备。 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后,风井改为主井,设大倾角皮带提升,主井改为副井,提升方式不变,仍为绞车提升,但不再提煤。1.2.3通风系统现有通风系统:该矿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通风方式为压入式。其中主井为入风井,副井为回风井。风井设两台主扇,运转主扇和备用主扇型号均为FBCDZNo15/255KW型防爆对旋通风机。技术改造后通风系统:实施技术改造后仍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通风

10、方式仍为压入式。主井为入风井,副井为回风井,主井内安设大倾角皮带,井筒内风速为3.2m/s,风速控制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不超过4m/s)。1.2.4排水系统该矿井有两段接力排水系统。该矿在井底车场-188m标高设有水仓两个,水仓总容积为350m3,采用两段接力方式,排水管路沿副井敷设。泵房设两台D46-507型水泵,排量46m3/h,扬程350米,配套JQ291-2型电机,功率为90KW,其中一台使用、一台备用。在-62m标高处设有水仓两个,水仓容积为340 m3 。实施技改后排水方式确定仍为两段接力排水,一段水仓设在二段暗井井底最低点-188.3m标高,二段水仓为原有-60.5m标高

11、水仓。一水平选取D46-507型水泵三台,流量46m3/h,扬程350m,电机功率90kW;二水平选取D46-505型水泵三台,流量46m3/h,扬程250m,电机功率55kW,排水管路为1085无缝钢管两趟。1.2.5供电系统该矿供电系统由来自岭北变800#(备用)线路和来自新一变842#(主用)线路组成双回供电线路供电。两趟高压架空线均选用LGJ-50mm2型钢芯铝绞线,长度分别为2.0km和4.0km,电压等级均为6KV。1.2.6井下运输系统原井下煤炭采用矿车运输,工作面煤炭经4台SGW-40T型刮板运输机装车,然后由主井绞车提到地面。本次技术改造工程在运输上山与主井间布置主井井底煤仓

12、,实现煤炭连续化运输。1.2.7地面储装及排矸系统1、存卸煤系统:该矿采用地面煤仓直接存卸煤,运输机卸煤线长40m。2、提升的矸石由汽车装运至场外回填塌陷坑和露天坑。1.2.8地面运输系统该矿地面主要装运设备为铲车, 20吨自卸车,为已有设备,专门为煤矿和用户服务。地面设有储煤场,有矿区公路与市区连接,煤炭可直接外运。1.2.9矿井地面工业建筑工业场地根据井口位置及功能要求,外部运输和地形条件,采用连续布置方式。场区划分为:生活区、生产区、物料堆放库区和行政区等。生产、生活污水排入区域内排水沟,雨水通过场内流入排水沟。1.3 煤层该煤矿开采7#、8#、9#、10#、11#、13#、15#七个煤

13、层,特征如下:7#层顶板为细砂岩,底板为细砂岩,煤层厚度2.0m,煤层倾角20,煤质中硬,煤层特征,在底板上0.1m有灰白色粉砂岩。8#层煤厚2.5m,顶板为灰色中砂岩,底板为灰色细砂岩,与7号层间距15m。9#层煤厚3.0m,顶板细砂岩,底板为粉砂岩,与8号层间距40m。10#层为复煤层,厚度1.5m,顶板为中砂岩,底板为凝灰质粉砂岩,与9号层间距50m。11#层煤层厚度为1.85m,煤层以亮煤和半暗型煤为主,煤层顶底板均为细砂岩。13#层煤厚2.0m,顶板白色凝灰质细砂岩,底板为细砂岩,与11号层间距1338m。15#层煤层厚度为5.0m,煤层以亮煤和半暗型煤为主,煤层顶板为细砂岩,底板为

14、中砂岩。1.4 煤质1.4.1煤的物理性质煤的颜色为黑色,玻璃光泽和树脂光泽,硬度属于中硬和硬煤,容重1.35t/m3。各煤层以半亮煤为主,半暗煤和光亮煤次之,可见明显的丝炭条带。显微组分以凝胶化物质为主,丝炭化物质次之。1.1.2煤的化学性质该矿煤质较好,为气煤,经化验,混煤灰分19.49,挥发份34.92,硫分0.14,发热量25.9MJ/kg。1.4.3煤的工业用途根据本区的煤质特点,可作电力和动力用煤。1.5 水文地质条件地面水该矿井主井井口标高为+189.6m(国标),历史最高洪水位为+165m(国标),井口不受洪水威胁。该矿区范围内无河流、湖泊、溶洞、含水层,地表有一条岭北矿东帮排

15、水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本区地表为东部高、西部低的缓坡地带。泾流条件良好。正常涌水量为3.2M3/H,最大涌水量5.4 M3/H。对井下生产无威胁,并且对于充分集中利用季节水改善井下生产作业环境是十分有益的。 地下水根据岩性,含水层与地质时代,本区含水层主要以第四纪冲积砂砾岩含水岩系为主。第四纪砂砾岩系:由冲积的砂砾石组成,厚0.44.5m左右,该层为丰富含水层,地下水位埋深为0.11.7米,单位涌水量为0.43升/米/秒,渗水系数为31.5米/昼夜,为重炭酸钙镁水,矿化度为150/升。本区的第四纪丰富的的含水岩系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它含水岩系则以断层,裂隙为自己的来水通道。补给条件不好。该矿井

16、田深部大矿已开采至-370m标高(国标),采动裂隙较发育,提高了渗透性,井下无积水。1.6 瓦斯及煤尘该矿井2009年进行了瓦斯鉴定,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17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7.0m3/t,CO2绝对涌出量为1.34m3/min,CO2相对涌出量为8.0m3/t。经省煤炭工业局批准为低瓦斯矿井。煤尘爆炸指数26.4-31.2%,有煤尘爆炸危险。1.7 煤层自燃本矿开采的煤层具有自燃发火倾向和煤尘爆炸危险。自然发火期612个月,属II类发火煤层。2 井田开拓2.1现有开拓方式该矿现为片盘斜井开拓方式,现有两条井筒,即主井(回风井)、风井(入风井),主井为混合提升方式,为回风井,风井

17、为入风井,不设提升设备。2.2影响开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1.本矿井井田范围走向长0.4km。地质勘探程度较高,开采多年,煤层控制程度较好,本设计为充分体现小型矿井投资少、见效快、尽可能利用原系统的原则进行技术改造方案。2.设计井型为小型矿井,各环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简化、经济、实用。3.井筒、工业场地、开拓系统集中布置,减少压煤量。2.3 实施技术改造后开拓方式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后矿井开拓方式不变,仍为两段片盘斜井开拓。其中主井(皮带井)倾角为27,长度为430m,净断面8.0m2。副井倾角为28,长度为550m,净断面8.0m2。各井筒均采用梯形工字钢棚支护。2.4 水平划分及开

18、采顺序水平划分:本井为片盘斜井开拓方式,现为两个水平,一水平标高为+7m,二水平标高为-180m。开采顺序:开采顺序为下行开采,本矿现已按下行式开采至境界范围内的最下方的15#层,采区内回采工作面由远至近,即后退式。2.5 井筒、车场及硐室2.5.1 井筒该矿现有两条井筒,即主井、风井。实施技术改造前主井为回风井,采用绞车提升;风井位于主井东部平行相距40m位置,为入风井,不设提升设备。技术改造后,将原风井改为主井,井筒内安设大倾角皮带,主要担负全矿井的煤炭提升任务,地面建封闭走廊及行人通路。原有主井改为副井,仍担任矿井提矸、下料、升降人员和回风任务,但不再提煤。本次设计井筒名称采用改造后井筒

19、名称。主井、副井井筒断面均为8.0m2,井颈发碹支护,各井井筒采用梯形工字钢棚支护。主井(原风井)坐标:X5248164,Y43600303,Z+189.785m标高;副井(原主井)坐标:X5248210,Y43600238,Z+199.985m标高;井筒特征见下表。表2-1 井筒特征表 井筒 名称井口地面(上部车场)标高井筒净断面井筒斜长井筒倾角支护方式主井+189.785m8.0m2430m27锚喷、架棚副井+199.985m8.0m2550m28锚喷、架棚2.5.2车场车场形式:该矿为片盘斜井开拓,井底车场均为甩车场,平曲线半经为20m,竖曲线半经为15m,一段井底车场标高为-60米,二

20、段井底车场标高-180m。井下车场调车方式:使用调度绞车调车。车场长度主要考虑保证井下空重车正常运转,按斜井1.52.0列车长度确定,车场存车线长度按斜井每次提升4个矿车,车场长度为60m,阶段车场存车线长度为40m,满足生产需求。2.5.3 硐室及水仓井下原设有变电硐室、水泵硐室、信号房等。矿井涌水进入-180m标高水仓,再经过-62m水仓进行接力排出。水仓共为两条,清仓时可交替使用,1号水仓长度55米,2号水仓长度52米。一号水仓有效容积150立方米,2号水仓有效容积200立方米,水仓总有效容积350立方米。满足矿井60个小时的最大涌水量。3 井下运输及设备3.1 运输方式矿井运输水平划分

21、:矿井现有两个运输水平,水平标高为+7m,二水平标高为-188m。各水平垂高如下:一水平标高:+7m(距地表197m) 二水平标高:-188m(距一水平195m)现有运输方式:轨道运输:该矿平巷现采用蓄电池电机车进行运输,在工作面及倾斜巷道采用SGW-40T型运输机运输。技术改造后运输方式:大巷皮带运输:实施本次技术改造工程后煤炭全部为皮带连续化运输,-60m至+7m运输上山选择一台DTII(A)型800mm宽强力皮带,电机功率为80kw,长度为150m。大巷轨道运输:轨道集中巷和井底车场采用CTY5/6-90型防爆蓄电池电机车牵引1吨矿车运输,电机车主要技术指标为:粘重 5吨 牵引力 7.0

22、6 KN速度 7 km/h 功率 7.5kw23.2 运输设备选型工作面、下顺槽和集中刮板运输机巷选用SGW-40T型刮板运输机,运输大巷设备选择DTII(A)型800mm宽强力皮带运输。3.3 矿 车根据矿井运输量和井下设备类别,以及有关规范和经验,确定各类矿车数量。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1tV型翻斗式矿车(MF1.1-6)60辆,材料车(MC1-6A)12辆,普通平板车(MP1-6A)12辆,设备用平板车(MPC1-6B)10辆。4 采区布置及装备4.1 采煤方法4.1.1 采煤方法采煤方法选择:该矿地质构造较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倾角较小,所采煤层煤厚5m左右,倾角1525,煤质中硬

23、,可放性较好,顶板为细砂岩,较易冒落。根据地质条件及煤层赋存情况,选择采用走向或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工艺根据煤层厚度选择“放”。工作面采煤、运煤、装煤、支护方式及设备:设计初投工作面选择15#层二段工作面,15#层三段工作面作为备用工作面,即初投面正式投入生产时,备用面两巷必须完工1/3以上工程量,以保证正常接续。15#层二段工作面工作面平均煤厚为5m,选择单一分层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回采工艺为“放”,顶板管理为全部垮落法。工作面回采工艺过程如下:1、工作面落煤:工作面硬帮铺金属网,采用人工打眼爆破落煤,炮眼布置为“五花眼”式,打眼使用风煤钻,火药使用乳化炸药或水胶

24、炸药,瞬发电雷管引爆,封孔使用水炮泥。2、装煤:工作面开帮和放顶煤共用一台SGW-40T型刮板运输机,开帮时运输机靠硬帮侧,开帮后型钢梁前移,运输机靠软帮侧。3、运煤:工作面及下顺槽头段均使用SGW-40T型刮板运输机运煤。4、工作面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与型钢梁配套支护。梁长2.4m,对棚齐梁连锁布置,交替移梁前进。二梁六柱,棚距0.8m一对,排距(进度)为0.8m。控顶距最小为2.4m(同梁长),最大为3.2m。特殊支架为斜戗柱一排,1.6m一根;倾角较大的应增设反倾斜戗柱。工作面上、下顺槽采用单体液压支柱超前支护,支护长度为20m,柱间距为0.8m。5、采空区处理: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采

25、区及工作面回采率:采区回采率为70%,放工作面回采率为80%。4.1.2 工作面生产能力1、工作面长度:15#层二段工作面平均长度为60m。2、工作面循环数:工作面循环进度0.8 m,日循环数为1个。3、工作面生产能力A=年工作天数每天循环个数循环进度工作面长采高容重工作面回采率33010.86051.3580%=8.55万吨/年。4、顶板管理方法该矿煤层为厚煤层,工作面一次采全高,煤层顶板为级顶板,易冒落,各层均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5、主要采煤机械选型与配备该矿工作面采用人工打眼爆破落煤的方式。工作面运输配备SGW-40T型刮板运输机运输。运输能力150t/h,电机功率55kw,铺设长度

26、115m。工作面爆破使用乳化炸药或水胶炸药,瞬发电雷管。6、工作面接替设计确定15#层三段为接续工作面。设计用1个采区保证矿井生产能力。(1)采煤工作面接替在前一个采煤工作面结束前1015天应完成接替工作面的巷道掘进和设备安装工程;(2)采区接替:在现有的开采水平内,每个采区开始减产前11.5月,应完成接替采区的巷道掘进、设备安装工程和试运转工作。4.2 采区布置该矿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后生产能力仍为6万t/a,矿井生产格局为“一采两掘”,按照一个采区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的原则,设计选择一个投达产工作面为15#层二段工作面。4.2.1采区数目及尺寸全矿井只设一个采区,投产工作面布置在15#煤层二段,

27、采区走向长度230m,倾斜长度450m。4.2.2首采工作面位置及接替关系首采工作面位于二段暗井右部,为单翼采区,开采范围位于15号拐点坐标圈定范围内。4.2.3 巷道布置现矿井二段暗主井及二段暗副井均已布置在15号层底板岩石中,上部车场为-62m标高,下部车场为-188m标高。为减少工程量,利用原有各系统,以及考虑到开采顺序等因素,在二段暗主井-110m标高布置片盘、采区运输巷及采区煤仓,至15号煤层后布置工作面下顺槽,回风巷利用二段暗副井布置工作面上顺槽,切眼布置在采区南部边界,形成15#煤层二段通风、运输系统。采区的巷道布置简单,系统简单,有利于安全和生产。4.2.4 车场及硐室根据设计

28、特点,各片均采用甩车场,在水平设井底车场,井底车场内布置变电水泵室、调度室、信号室、消防材料库、水仓等硐室,可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故采区不再重复设置以上硐室,仅施工采区绞车硐室即可满足采区生产要求,采区上部、中部车场均为甩车场。 4.2.5 采区运输1、煤炭运输系统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刮板运输机顺槽刮板运输机采区运输巷采区煤仓二段皮带暗斜井皮带运输上山主井地面。掘进工作面煤:工作面采区运输巷采区煤仓二段皮带暗斜井皮带运输上山主井地面。2、辅助运输系统矸石:工作面各片甩车场二段暗副井井底车场副井地面。材料、设备:地面副井井底车场二段暗副井各片甩车场上顺槽工作面。4.2.6 采区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用压

29、入通风,设有各类通风设施保证工作面有效通风风量。掘进工作面配局扇独立通风。回采工作面风流路线如下:新鲜风流主井二段暗主井下顺槽回采工作面上顺槽二段暗副井副井地面。4.2.7 采区排水工作面运输、上顺槽及掘进工作面均有水沟自流排水,对于低洼积水地点配有污水泵。井下各车场和巷道均设有水沟排水至井底车场,自流进水仓,由井底水泵硐室内的水泵排至地面。排水方向为:工作面上(下)顺槽甩车场暗主(副)井井底车场水仓管子道副井排水管路地面。4.3 巷道掘进4.3.1 掘进工作个数为保证回采工作面接续,采掘比按12,即1个采煤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万吨掘进率为80 m,矸石为矿井年产量的15%,为0.9万吨。

30、4.3.2 巷道支护方式岩巷根据围岩条件采用锚喷支护或铁棚,回采巷道可根据岩性,采用锚杆支护或者铁棚支护。4.3.3 掘进工作面设备 掘进工作面的装备有: SFZ-2型风煤钻,JD-25调度绞车,SGW-40T型刮板运输机,FBDNO5.6/211型局扇。4.3.4 巷道掘进指标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并结合矿井掘进面装备水平,巷道掘进指标如下:煤 巷: 150 m/月半煤岩平巷:120 m/月岩石平巷 : 60 m/月4.3.5 矿井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本次矿井技术改造工程主要内容为将主井及二段暗主井由绞车提升改为皮带提升。井巷工程量较小,主要为15号层二段采区工程,另外需要开掘-188m水仓、泵

31、房、变电所硐室等,井巷工程量如下:表4-1 技术改造工程井巷工程量表序号巷道名称工程量(m)断面(m2)煤岩支护形式1-110m采区运输巷706.0岩锚喷2-118m采区回风巷756.0岩锚喷3-145m采区运输巷706.0岩锚喷4煤仓3012.56岩发碹5-188m水仓、泵房、变电所1008.0岩锚喷615#层二段入风道2406.0煤铁棚715#层二段回风道2106.0煤铁棚15#层二段切眼606.0煤铁棚岩巷合计345煤巷合计510合计855 4.4 矿井移交生产时三个煤量及可采期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后矿井完成相应井巷工程量,移交一个采区,移交时三个煤量及可采期如下表:表4-2 移交时三量及可

32、采期汇总表 项 目数 量(万吨)计算标准(万吨/年)可采期(年)开拓煤量45.264.8准备煤量36.363.0回采煤量8.760.75 矿井通风5.1 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本井田开采的煤层为下白垩统城子河组中段,主采煤层为7#、8#、9#、10#、11#、13#、15#层7个煤层,煤层赋存较稳定,井田开拓方式采用斜井片盘开拓。通风方式:该矿采用机械压入式通风,主井入风,副井回风,现使用和备用主扇型号为FBCDZNo15型,配套电机动率255KW。现矿井总入风量1540 m3/min,总回风量1540 m3/min。通风系统:实施技改工程后,仍为“一入一回”式通风,采用中央并列压入式通风系统。新

33、风流由主井进入,经运输石门、下顺槽进入采掘工作面,回风经回风顺槽、由副井排出地面。采煤工作面通风:采用全风压通风,新鲜风流经车场和采区运输巷、机道顺槽进入采煤工作面,经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到暗副井,再进入副井。掘进工作面采用FBDNO5.6/211型局部通风机正压供风,电机功率211kW。掘进工作面乏风经回风绕道进入回风石门再经副井排出地面。通风设施:矿井主要进、回风巷道间,不使用的联络巷及与采空区相连的巷道,设置两道永久密闭;使用的联络巷设置正反两道联锁风门,以减少漏风和防止矿井反风时风流短路。开采后及时封闭采空区和废弃巷道;局部通风机的风量必须小于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以避免发生循环风;杜

34、绝不合理的串联通风,保证做到有效、稳定和连续不断供给井下各工作面足够的新鲜空气。5.2井筒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时间1、该矿井为片盘斜井开拓,共有两条井筒,分别为主井、副井。井筒位于井田北部边界,主井地面标高189.785m,坡度27,为入风井。2、回风井为副井,担负矿井的辅助提升及回风任务。服务时间与矿井服务年限相同。5.3 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风 采用全风压通风,新鲜风流经车场和运输石门、机道顺槽进入采煤工作面,经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回到回风石门,再进入副井排到地面。掘进工作面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FBDNO5.6/211型局部扇风机正压供风,掘进工作面工作面乏风经回风绕道进入回风石门再经副

35、井排出地面。硐室通风采用全风压通风,新风由入风井经硐室、回风道进入副井排出地面。5.4 井下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布置井下通风设施包括永久密闭、临时密闭、永久风门,临时风门、风桥、风窗等。矿井主要进、回风巷道间,不使用的巷道设置两道永久密闭,使用的联络巷设置两道风门墙,每道风门墙分别安设正反联锁风门,该矿通风构筑物布置见通风系统图。5.5 矿井风量、风压及等积孔矿井风量1、矿井前期风量选择根据生产的实际通风资料,按生产矿井风量计算方法进行风量计算。该工程配备1个采煤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2个独立通风硐室。采掘工作面实际需风量分别按人员、一次爆破炸药量、瓦斯涌出量和工作面温度进行计算,并根据鹤岗矿区

36、各矿同类工作面实际配风量经验值进行校验,并留有调风富裕量。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回风流瓦斯浓度下限验算。(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Q矿进=4N矿K矿=4801.2=384 (m3/min)式中: N矿井下同进工作的最多人数,人4 井下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 m3K矿 矿井通风系数,取1.2Q矿进矿井总进风量,m3/min(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采煤工作面A、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采=100qCH4采K采=1001.37871.5=206.80(m3/min)式中:Q采 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qCH4采工作面沼气绝对涌出量,m3/minK采 回采面通风系

37、数,取1.5B、按炸药量计算Q采=25A采=254=100(m3/min)式中,Q采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A采 一次爆破最多炸药用量,KgC、按人数计算Q采=4N采=440=160(m3/min)式中:Q采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N采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D、按工作面温度选择适宜的风速进行计算根据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低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按气象条件确定需要风量的计算公式为: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m3/min)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基本风量,m3/min;Q基本=60工作面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70%适宜风速(不小于1

38、.0m/s) =603.22.070%1.0 =268.8 m3/min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表5-1 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表采高m2.02.02.52.55K采高1.01.11.5本矿工作面采高为2.0m,K采高取1.1。表5-2 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表工作面长m80150150200200K采面长1.01.01.31.5本矿工作面长度为90m,K采面长系数取1.0。表5-3 回采工作面温度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表采面温度C风速m/sK温201.0120231.01.51.01.1023261.51.81.

39、101.2526281.82.51.251.4028302.53.01.401.60本矿回采工作面温度为19C,K温取1.0。则: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m3/min) =268.81.11.01.0 =295.68 m3/min经计算,采煤工作面需风量取300 m3/min。E、按风速验算a、按最低风速验算Q采V采低S采大=0.25606.4=96(m3/min)式中: Q采 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V采低工作面最低风速,0.2560 m/minS采大 工作面的最大控顶面积,m2b、按最高风速验算Q采V采高S采小=4604.8=1152(m3/min) 式中: Q采 工作面所需风

40、量,m3/minV采高工作面最高风速,460 m/minS采小工作面的最小控顶面积,m2E、采煤工作面风量的选择因为963001152,所以采煤工作面实际所需风量选为300m3/min。备用工作面风量选为150m3/min。掘进工作面A、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100qCH4掘K掘=1001.37871.5=206.80(m3/min)式中:Q掘 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qCH4掘工作面绝对涌出量,m3/min K掘 工作面通风系数,取1.5B、按火药量计算Q掘=25A掘=251.8=45(m3/min)式中:Q掘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A掘 一次性爆破最多药量,KgC、按人数计算Q掘

41、=4N掘=416=64(m3/min)式中:Q掘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N掘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D、按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计算需要风量:Q掘= Q扇Ii+15S=1701+155.6=254 m3/min 式中:Q扇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m3/min。安设局部通风机的巷道中的风量,除了满足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而外,还应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风速岩巷不小于0.15m/S、煤巷和半煤巷不小于0.25m/s,以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入循环风和这段距离内风流停滞,造成瓦斯积聚;Ii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E、按风速验算a、按最低风速计算Q掘V小60S掘=0.25

42、606.12=91.8(m3/min)式中:Q掘 煤巷掘进面所需风量,m3/min V掘低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速,m/min S掘 掘进工作面断面,m2b、按最高风速计算Q掘V大60S掘=4606.12=1468.8(m3/min)式中:Q煤掘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V掘高掘进工作面最高风速, m/sS掘 掘进工作面断面,m2F、掘进和开拓工作面风量选择因91.82606(万吨/年)8.选型经计算,主井选择一台DT(A)80型大倾角强力皮带,电机功率132kW。9.其它配置皮带提升综合保护装置一套,具有驱动滚筒防滑保护、防逆转保护、堆煤保护和防跑偏保护、断带保护、料斗堵塞、撕裂保护、温度保护、

43、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皮带张紧力下降保护等功能。二段提升设备选择A 设计依据年提煤量: 6万吨/年 二段卸载标高: -52.1 m;二段装载标高: -120 m; 井筒倾角: =22提升斜长: 180m 煤散集容重: 0.9t/m3煤块度: 0-300mm 年工作日: 330d日工作小时: 16hB 设备选型计算1.输送能力确定:小时运量:Q=2.带宽选择按提升物料粒度计算选取带宽:B=800mm; 胶带速度:v=1.6m/s;运输能力:考虑输送胶带机的运营经济性,和瞬间最大生产能力,短时工作制输送能力为:Q=100t/h。3.运行阻力的计算: 1)主要阻力(承载分支的物料、输送带移送以及所有托

44、辊旋转所出现的阻力和)式中: qRO-承载分支托辊组每米长度转动部分质量; qRU-回程分支托辊组每米长度转动部分质量; qG-输送带上每米长度物料的质量; 2)附加阻力(输送带清扫器阻力Fr和输送物料与导料槽栏板间的摩擦阻力FG1)3)倾斜阻力4)圆周力4.张力计算1)满载启动时最大圆周力(N) 2)输送带不打滑条件校核3)输送带垂度校核承载分支最小张力:回程分支最小张力:传动滚筒奔离点S2为最小张力点,即S2=Fzmin=15493(N)。则传动滚筒趋入点张力为因为回程分支主要阻力为:回程分支倾斜阻力为则所以满足承载边保证下垂度最小张力要求。5.电动机功率传动滚筒轴功率:电机轴功率:故配备

45、功率为80kW的防爆电机1台。6.钢丝绳芯输送带的选择 选取带强为630N/mm的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 故满足要求。7.提升能力校核(万吨/年)6(万吨/年)8.选型经计算,主井选择一台DT(A)80型大倾角强力皮带,电机功率80kW。9.其它配置皮带提升综合保护装置一套,具有驱动滚筒防滑保护、防逆转保护、堆煤保护和防跑偏保护、断带保护、料斗堵塞、撕裂保护、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皮带张紧力下降保护等功能。6.1.2 副井提升设备选择及计算该矿副提采用二段串车提升系统,担负全矿提矸、下料、升降人员等任务。一段提升设备A 设计依据矿井年提矸量:610%=0.6万吨/年 井口标高: +199

46、.8 m;井底标高: -60.5m; 井筒倾角: =28井筒斜长: Lj=554(m) 矿车质量Qk: 592(Kg)提矸矿车: MGC1.1-6C(固定箱式矿车)容积Vr : 1.1(m3) 平板车型号: MP1-6A自重: 465kg; 人车型号: XRC15-6/6载人数 : 15 首车自重: Qk =1756kg尾车自重: Qk =1903kg 提升不均衡系数:C=1.15矿井工作制度: br=330天 t=16(h)车场型式: 井口、井底均为甩车场最大件重量: 2t井底车场甩车场增加的运行距离:Lsc=25(m)串车在井口栈桥上增加的运行距离:Lc=15(m)B 最大班提升量矸石: 11(吨) 坑木: 2(m3)水泥: 2(t) 砂石: 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