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313660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B.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D.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2、完成词语填空。(2分)( )销声 迹 风雪 途 周而 始 草木 枯束手无 五彩斑 无动于 在 难逃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1)它有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 。(2)金

2、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 。(3)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 。 A、细密 紧密 熔化 B、致密 严密 溶化C、致密 紧密 熔化 D、细密 严密 溶化4.指出下列句中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2分)A.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B.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C.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 D.候鸟也来得越晚。相同的:_ 相近的:_5、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恐龙无处不在是因为它们自己迁移的结果。B、大约2亿年前,泛大陆曾分裂成四部分。C、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D、斯石英和金刚石在温度升到极高时,可以恢复到原始状态。6、下列关于说明顺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3、、对于不同事物的说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顺序要求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说明,由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的顺序要求也可不同。B、逻辑顺序往往运用在阐释事理的说明文中,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这些往往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C、说明文的顺序一般包括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四种。D、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说明就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人物生平介绍、动植物生长过程、科学观测记录、生产流程说明、民族历史陈述等等,都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7.填空。(2分)(1)竺可桢,_家,地理学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_学的。(

4、2)谈家桢在_一文里,介绍了“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这些现在统称_。8.结合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谈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含的物候知识。(4分) 9、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诗句含有物候规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面就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循环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请你再举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句,并说明其中的物候规律是什么。(2分) 诗句: 规律: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30题(一)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

5、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

6、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10、第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11、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12、早期恐龙出现时地球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不超过10个字) (3分) 13、请用一句话给“泛大陆”下定义。(3分) 14、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2分)A、整个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 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板块之间可以被

7、拉开、挤压或抬升 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二)被压扁的沙子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

8、这也需要数百万年。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15.下列这个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2分)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16.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构成的。(2分) 17.“斯石英”与“金刚石

9、”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分) 18. “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3分) (三)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 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基因研究院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

10、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基因研究院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予以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19.题目中的“造”字可用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新词是

11、_。20.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_,说明顺序是_,第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21.第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22. 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度? (四)沙尘暴十袭京城暮春时节,理应莺飞草长,风和日丽,却得知京城再遭风沙袭击。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是这样描述的:(25日)凌晨,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这是北京第十次出现浮尘扬汐天气。短短几个月里,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十数年首的一则新闻所发出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报,那篇报道好像

12、当时也很让大家警觉了一下,议论了一番但是,渐渐地,这事便不再为公众关注了。可以想见,北方各地居民在奋力与沙灾搏斗的同时,也一定会痛定思痛。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北方的“痛”决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应是大家共同的教训。北方沙灾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水文特征不无关系,可是,长江水网地区同样难保无虞,因为沙灾在本质上与人对自然的“大不敬”相依相随,而同样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暂无荒漠化之忧的长江南北。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有一个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可以说,对缺水的严

13、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客观上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剧。如今,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就在历来被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十几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广泛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如此等等,正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无非是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殊不知,黄河两岸也曾有绿阴蔽日的年代,沧海桑田、人沙进退只在庭步之间。据悉,水利部初步决定今后几年内将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用以解决或改善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个决定

14、让人看到一种希望集雨之类的节约水、利用水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适用于东都。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去过悉尼奥运村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主运动场的顶部,特意安装了集雨设施,所集雨水足以浇灌场内草坪,既节水又省钱,可谓“双赢”。作为一个资源富国,其做法不无借鉴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多,研究不够,是该奋起直追了。 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比如,渐进的环境污染会带来人无立锥之地的恶果,计划不周的山水开发会给大地留下永难消失的伤疤,等等。在这些方面,警钟已经一敲再敲,但愿我们不要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事到如今,

15、我们已经交不起如此昂贵的“学费”了!23、 文章开篇不直接写沙尘暴,却落笔于“莺飞草长,风和日丽”,这是为什么? 24、北京第十次出现的浮尘扬沙天气是什么样子? 25、文中除了“第十次出现”以外还可以看出沙尘暴不止一次,请从文中找出。 26、 那个“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就可以理解的道理是什么? 27、“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中的“类似问题”指的是什么?“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多”中的“这”指代什么? 28、人类“对水资源不大敬”的原因是什么? 29、为什么“集雨节水”的办法更适用于东部? 30、 本文所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哪三种? (五)阅读下文,完成2527题.“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

16、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人们普遍认为,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从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以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件,巨型计算机能装入口袋

17、里;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变成韧性的,成为一种重要材料;世界上还将出现1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从战略高度部署纳米领域的研究。31. 根据第段文字,给“纳米科技”下一个定义。 32. 从文章看,纳米科技有什么深刻意义?从文中选取有关语句回答。 33、 第段和第段中加点的“略”“将”能否删去?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A(候hu) 2、匿 载 复 荣 策 斓 衷 劫3、C 4.迟晚 损害损失 5、A 6、B9)如:黄梅时节家家雨 伴随

18、梅子黄熟的是连绵的阴雨天气 7.(1)气象学 物候 (2)奇妙的克隆 克隆 8.略二:阅读理解(50)(一)10、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11、大陆漂移造成了恐龙遍布全世界 12、处于“泛大陆”形成阶段 13、由所有地球板块每隔一定时期汇聚而成的主要陆地叫做“泛大陆” 14、A (二)、15.作诠释16.二氧化硅17.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18.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原始状态。(三)19.克隆20.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或:美国科学家创造生命) 逻辑顺序 列数字21.人和其他生命不是上帝创造的。22.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有用的

19、基因就可创造出活生生的生命。作者认为利用基因创造生命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前景。(四)、23、理应如此,实际情况远非如此,造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警示。 24、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 25、短短几个月里,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 26、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27、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 修建集雨工程,安装集雨设施。28、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 29、因为东部雨水充沛,而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 30、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五)31.纳米科技就是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32.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33.不能。如果删去“略”,就成了1纳米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删去“将”,“蓝图”就成了事实,显然与原意不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