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309189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 科语 文年 级六年级教学形式讲授教 师姜之联单 位颍上县谢桥镇龚集小学课题名称怀念母亲学情分析分析要点:【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对语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学习基础也较为扎实,学习习惯良好,课堂上也能够踊跃发言,有一定的课外积累。再加上孩子们已经有了学习的方法,对于掌握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的理解感悟方法,也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与理解。但是,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作者的年代背景与学生的年代背景相差甚远,对于作者都母亲和祖国的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他们年龄小,阅历少,进入感悟、欣赏的层次较低,表达自己感受能力较差。这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所以,新课

2、前,我以“走近季羡林”为题介绍了季羡林的成长过程,还给学生读了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教材分析】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

3、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会写本文出现的生字,学写“真挚、避免、凄凉、寝不安席、频入梦来、朦胧、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其意思。【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的句子。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从纯真朴实的语言中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3、在读懂课文内

4、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文章,齐读课题2、复习:首先来复习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看屏幕,一起读读: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课文以怀念母亲为题,写了哪两个母亲?(板书:生身母亲、祖国母亲)他对这两个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3、引入: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非常扎实,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文

5、中关键词句研读课文,并在研读过程中用心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崇高敬意与真挚爱慕。二、整体读文,初步体会1、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课文2、你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按顺序往后读,大家边听边初步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1、提出学习要求:一边读一边把文中描写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爱慕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反复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体会,体会深刻的在空白处简单做做批注,如果有问题在旁边做出标记。2、读完的同学快到小组里去,把你读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提出来和他们一起研究一下,把体会深刻的地方跟他们交流。四、集体汇报交流(一)、体味对生母的情

6、感着重引导理解以下几个句子1、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学生初读谈自己的理解,谈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句话。问题设计:母亲去世,作者为什么会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再读读这一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联系上文:“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只活了四十多岁。”体会作者心中的伤心难过。感情朗读联系下文:“我真想随母亲与地下数十年如一日。”问题设计: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愿望吗?补充资料:作者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指导朗读:而今母亲去世了,即使他大学毕业,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

7、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此时此刻,你觉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还仅仅是难过、伤心吗?是什么?(遗憾、悔恨、自责)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给大家读读。2、下文中还有你关注的句子吗?“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理解后感情朗读“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语调低沉;二、语速缓慢)感情朗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爱慕,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再读读这部分。3、“看到她的神情,我想着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作者为什么真想哭?再快速浏览

8、这则日记,结合课外资料来谈。感情朗读:刚才我们体会到作者伤心母亲去世了,而今他成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更加真挚,更加深厚,所以他连用两个感叹号,来表达心中喷涌的情感。大家读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指名读,齐读。4、在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写出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这种深厚情感,知道是哪句吗?读给大家听一听。过渡:读到这,老师不由得想到了王维的两句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异国他乡,季老怀念的还仅仅是自己的生母吗?还有谁(祖国母亲)(二)、体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1、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画出的描写对祖国母亲爱慕与敬意的词句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对祖国母亲的魂牵梦绕?指名读理解“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

9、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这句也出现了一个“频来入梦”你是怎么理解的?问题设计:祖国母亲为什么也会一次又一次走进作者的梦中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日记。在日记里找到了哪些关键句,哪个小组接着来汇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浓浓地糊在心头。在这段的学习中,你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吗?预设:作者为什么而凄凉,为什么这凄凉又是甜蜜的,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吗?师小结指导朗读:作者运用凄凉与甜蜜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词语巧妙的将自己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与想起亲人的甜蜜进行了对比,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因此读这句时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点凄凉”与“甜蜜的、浓浓的

10、”语气上的区分。指名读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不能忍耐。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思念)这种思念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你积累的诗句来形容吗?指导朗读:艾青曾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来表达我此时的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满是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这种深沉、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怎样通过读传达出来呢?练习读一读指名读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通过刚才学习,联系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为什么祖国母亲也会频来入梦吗?2、引读师: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断涌现着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着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头不仅挥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离而变

11、得更加强烈了,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再深情地朗读他的日记,再一次走进老人浓浓的思念生:11月16日日记师: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生:11月20日日记师: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轻轻地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生:11月28日日记(三)体会寻梦的情感过渡:为了更好的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敬意与爱慕,作者除了引用日记外,还引用了他的散文寻梦的开篇、结尾,让我们来读读这两段文字,用心去体会、感悟。(分男女生读)这样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结合搜集的资料谈)(四)学习最后一段过渡: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许多

12、许多,母亲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内容,快速读读课文做后一段。说说从这一段中的哪个词、哪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五、体会文章写法1、浏览课文开篇、结尾2、你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了吗?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文章是怎样首尾照应的。3、小结:像这样首尾照应就能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六、总结延伸这篇课文首尾照应使每一个读此文的人都能深切的意识到作者在欧洲的十一年是对母亲思念异常强烈的十一年,生身母亲与祖国母亲化为一体,成为支撑他在国外漫长岁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课后请同学们把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摘抄下来,愿意进一步了解季羡林先生的同学,可以读读季羡林画传、重返哥廷根

13、、季羡林论人生。板书设计作业或预习【预习提示】全班背诵古诗游子吟,感受游子思亲的情感。【作 业】1、整体感知文本:文章中作者说“我有两个母亲”,一位是_,另一位是_。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_。2、 重点语句探究 母亲逝世后,作者思念母亲的句子是_。真正让作者悔恨的原因是_。 作者离开祖国,到欧洲之后思念祖国的句子是_。 从房东太太的事情中,作者感悟到_。自我评价1. 本节课我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生成中有效的朗读指导,适时引入了古诗词,为学生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营造出了情感氛围,学生感悟很深。 2. 对关键词的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感情朗读的不断深入。因为目标旨在熟知课文内容,所以很多该深入

14、的地方有浮光掠影之感。在第二课时应该走入作者的心,去生发学生自己的感慨,由此及彼。 3. 课堂生成还不够娴熟,没能及时把握契机,对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没有点明,很是遗憾。 4. 最后总结,引用了季老送给所有青少年的四句话。既点明了主题,又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给学生以导向。如果能随机写在黑板上,学生印象会更深刻。总之,教学中有许多不到之处还请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改正。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本节公开课教学理念正确、设计巧妙、活动丰富、效果突出,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现状况适时调整活动安排与教学要求,表现了该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 评议一单位:颍上县谢桥镇龚集小学语文教研组 姓名:王树明 日期:2014年9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