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五大宪章田园城市卫星城市读书报告

上传人:无力****y 文档编号:20308794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3.5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规划五大宪章田园城市卫星城市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城市规划五大宪章田园城市卫星城市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城市规划五大宪章田园城市卫星城市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五大宪章田园城市卫星城市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五大宪章田园城市卫星城市读书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读书报告$Part 1Part 2城市规划五大宪章田园城市理论和卫星城市理论目录$雅典宪章Part 1马丘比丘宪章Part 2Part 3Part 4Part 5Part 6Part 7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威尼斯宪章佛罗伦萨宪章北京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到北京宪章Part 1 城市规划五大宪章$雅典宪章,即国际建筑协会(C.I.A.M.)于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它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建筑”学派,特别是法国勒柯布西耶的观点。他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成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概

2、述:在雅典宪章中,叙述了现代城市的真实情况,并提出改良四大活动缺点的意见。这些意见都是基于当时的城市情况所提出的,例如,纽约的市中心堵塞,巴黎林荫道上的交通繁忙和伦敦城老路窄。在最后还提出了对于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保护。在总结中,提出了城市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居住、工作和游憩空间平衡布置,并建立联系三者的交通网;订立各种计划;各地区间的关系,务使在这些地区间的日常活动可以最经济的时间完成。强调了居住是城市的首位要素,以一栋住宅为出发点,平衡地布置其他功能。而当时的城市最需要的是对城市的未来的计划。雅典宪章$思想:雅典宪章的思想根源是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借鉴勒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的思想。雅典宪章把

3、“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作为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本主义源于古希腊理性主义思想传统,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它强调人的至上性,认为人是自然界的唯一主体,人可以凭着自己的理性去驾驭自然、征服和改造一切。现出了人本主义。雅典宪章确立起人本主义的规划理念,实际上是彻底否定了“巴黎美院式”的形式主义设计思想。问题: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城市建设问题的研究深入,雅典宪章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城市规划中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功能区之间绿化带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简单化,与人类的心理需要背道而驰;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地点,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城市交通问

4、题日益恶化;宪章中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地方性的特征与变化,导致了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国际风格”的盛行。雅典宪章$意义:雅典宪章说明了建筑与城市规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雅典宪章发表以后确实对西方建筑教育和建筑实践起了巨大作用,它的功绩就是扫除了当时建筑界中的巴黎美院的形式主义设计思想当然不是全部把建筑设计同经济的、社会的因素结合起来。在过去,西方的建筑大师们只能为大资本家服务,从不考虑劳动人民的居住问题,更不用谈城市了。雅典宪章激醒了许多建筑师拥有改造城市的愿望。雅典宪章$实例:依照这一宪章理论付之实行的印度的昌加迪尔。设计

5、师:勒.柯布西耶雅典宪章昌加迪尔勒柯布西耶采用了他早年规划中特有的方格网道路系统,横向街道呈微弧度线型,增加了道路的趣味,所有道路节点设环岛式交叉口。由主要干道将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大学区和车站、工业区连成一个整体;城市用地由次要道路划分为标准的街区,形成了纵向贯穿全城的宽阔绿带和横向贯穿全城的步行商业街的基本框架,从而形成了昌迪加尔总平面的完整概念。昌迪加尔城市共划分为约60个方格,每个面积约为1.5公里乘1.5公里,顺序命名为第1区至第60区.在每个街区中,纵向的宽阔绿带里布置有诊所、学校等设施以及步行道、自行车道;横向步行商业街上布置了地段商店、市场和娱乐设施,其余部分开辟为居住用地,以

6、环形道路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向心的居住街坊。弊端:构思和布局过于生硬机械、空间环境冷漠,加大社会分化$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12月,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师聚集于利马(LIMA),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进行了讨论,讨论时四种语言并用,提出了包含有若干要求和宣言的马丘比丘宪章。提出背景:第二次大战以后的三十年,事实证明雅典宪章的指导思想显示出根本性弱点。对于这些缺陷,马丘比丘宪章按问题的重要程度逐条予以修正,并简单扼要地予以阐说。概述:城市与区域,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基本的动态的统一性,并且要明确邻里与邻里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其它城市结构单元之间的功

7、能关系。规划过程包括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城市增长,雅典宪章忽略了城市增长的现象,描述了城市混乱的两种基本形式。分区概念,雅典宪章为了追求分区清楚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城市应考虑到城市居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那些城市里建筑物成了孤立的单元,创造出供人类活动的流动并连续的空间。规划、建筑和设计,在今天,应创造一个综合,多功能空间。$住房问题,与雅典宪章相反,马丘比丘宪章认为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住房设计必须具有灵活性以便易于适应社会要求的变化,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还需要研制低成本的建筑构件供需要建房的人

8、们使用。城市运输,雅典宪章认为交通首先是利用汽车作为个人运输工具。44年来的经验证明,道路分类、增加车行道和设计各种交叉口方案等方面根本不存在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所以将来城区交通的政策显然应当是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运输系统的发展。城市规划师与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运输系统的设计应当允许随着增长、变化及城市形式作经常的试验。城市土地使用,雅典宪章坚持建立一个立法纲领以便在满足社会用地要求,可以有秩序地并有效地使用城市土地,并设想私人利益应当服从公共利益。这一问题仍需迫切地需要解决。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化发展,环境逐渐恶劣,急需采取措施解决。文物和

9、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马丘比丘宪章$工业技术,技术的扩散与有效应用是我们时代的重大问题之一,技术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技术的应用应当是在政府适当支持下,认真研究和试验的实事求是的结果。设计与实施,应当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此外,为了要与自然环境,现有资源和形式特征相适应,每一特定城市与区域应当制定合适的标准和开发方针。城市与建筑设计,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那些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联系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规划理

10、念:即人本主义的理性化。马丘比丘宪章在对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得更加冷静客观,更加理性化。马丘比丘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应有过程性和动态性。马丘比丘宪章$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雅典宪章的理性主义到马丘比丘的人本主义的嵌入雅典宪章没有超越“人定胜天”、“人类至上”的观念,在人与自然方面比较偏重于人的单面感受,而马丘比丘宪章更加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雅典宪章注重个人发展,追求功能主义和技术主义,而马丘比丘宪章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人与人的和谐相处。雅典宪章的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到马丘比丘宪章的社会文化论。雅典宪章的城规的中级状

11、态描述到马丘比丘宪章的城市规划的动态性和过程性。$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全称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1964年5月31日,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员国际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威尼斯通过的决议。宪章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的见证。提出背景:现代主义对历史古迹的威胁概述:威尼斯宪章分六个部分,定义、宗旨、保护、修复、发掘和出版。定义,明确了历史古迹的范畴不仅包括单个建筑,而且包括它赖以存在的环境;不仅包括伟大的艺术作品,而且包括民间朴实的艺术品。同时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缮应当采取对研究和保护有利的一切科学技术。宗旨,指出保

12、护与修复古迹的目的旨在“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又作为艺术品”予以保护。保护,第一条强调了“日常维护的至关重要性”。第二条:指出对历史古迹的合理使用有利于古迹的保护,强调这种使用“决不能改变建筑的布局或装饰”;第三条,谈了古迹的保护包含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在保护区域内拆改建设的限制:第四条规定,除非出于保护古迹的需要或因国家、国际极为重要的利益需要,不得随意对古迹进行搬迁;第五条规定对构成古迹的雕塑、绘画或装饰品只有在非移动而不能确保其保存的情况下才准许进行移动。威尼斯宪章$修复,第一条包含两层内容,第一层内容是说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要有充分依据,以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

13、值。第二层内容强调可识别性原则”。第二条,讲如果传统技术被证明为不适用时,可采用任何经科学数据和经验证明为有效的现代建筑及保护技术来加固古迹。第三条主要谈对历史留给古建筑的正当贡献必须予以尊重,对有价值的重叠的历史遗存应当保留,不要轻易毁掉。第四条,强调“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整体保持和谐,但同时必须区别于原作。第五条指出“任何添加均不允许,除非它们不致于贬低该建筑物的有趣部分、传统环境、布局平衡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第六条谈对古迹要有妥善的管理,“确保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清理和开放”。发掘,谈对遗址的发掘和保存应按科学标准和联合国相关组织通过的国际原则进行;强调应“永久地保存和保护建筑风貌及其

14、所发现的物品。”这一条特别强调了“对于任何重建都应事先予以制止,只允许重修,也就是说,把现存但已解体的部分重新组合。”出版,谈对保护、修复、发掘记录、图片及分析报告等出版的必要性。威尼斯宪章$思想:保存胜于修复宪章主要包括以下概念和原则: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独的建筑物,也包括建筑群和其所处的环境。加强历史古迹的保存。虽然古迹的利用是必要的,但不得改变它的布局或装饰;要保护古迹所处的环境,不允许随意迁移,也不允许随意转移装饰物。只有在必需的情况下才能开展修复工作。不允许重建;结构和材料的真实性必须尊重;任何添加须区别于原物;尽可能使用传统技术。考古发掘必须由专家来实施,遗址恢复不得随意建设,

15、以免曲解其意。一切行动都应有记录,并存放于公共档案馆中。威尼斯宪章$威尼斯宪章对中国的启示欧洲及国际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证明,理论的演进始终需要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因此,在我国遗产保护的理论构建中应该树立以下观念:遗产保护理论连续演进的观念,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是连续发展的,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理论上的连续性不仅使遗产保护的概念、范围更加广泛,而且使保护的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遗产保护理论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念,遗产保护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把握我国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遗产保护需要把握两条主线:一是理论发展,二是社会现实。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

16、能建立起适应时代需要的保护理论和方法。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于1981年5月21日在佛罗伦萨召开会议,决定起草一份将以该城市命名的历史园林保护宪章。本宪章即由该委员会起草,并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1982年12月15日登记作为涉及有关具体领域的“威尼斯宪章”的附件。内容:针对“活”的古迹的理性策略。历史园林保护的宗旨表达为实现一种平衡:“四季轮转”、“自然的变迁”、“造园家和园艺师力求保持其长盛不衰的努力之间不断的平衡”。同时强调任何的保护行为“必须同步兼顾其所有的构成特征,把各种因素孤立开来处理将会破坏其整体的协调”。在时间坐标中关照园林的整合状态,意味着历史园林

17、保护应是一个宏观的、长期的协调和监控过程。与此同时,利用分而解之的思路,对园林构成的各个层面和基本因素一一有所关照,才能臻于精微的、忠实于原态的保护。维护与保护,动态平衡的精心守护。植物的养护与“定期更换计划”;环境与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与重建,研究与保护两位一体。保护框架内谨慎而明智的利用。社会协作与人文背景改良,更高的保护境界。佛罗伦萨宪章$北京宪章,这一宪章被公认为是指导二十一世纪建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标志着吴良镛的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全球建筑师普遍接受和推崇,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历史背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给可持

18、续发展下了准确定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6年国际建协(UIA)第19届巴塞罗那大会,以现在与未来城市中的建学为中心议题。指出了城市的快速、大规模的开发,多元化的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共同目标。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概述:宪章总结了百年来建筑发展的历程,并在剖析和整合20世纪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问题以及各种新思路和新观点的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建筑学的前进方向。面临新的时代,宪章提出了新的行动纲领:变化的时代,

19、纷繁的世界,共同的议题,协调的行动。宪章共分4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时代,第二部分直面新的挑战,第三部分提出了一个新的、21世纪的建筑学体系广义建筑学,最后,宪章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既要“在纷繁的世界中,探寻一致之点”,又要“各循不同的道路,达到共同目标”,做到“一致百虑,殊途同归”。北京宪章$理论体系在思维方法上,北京宪章强调系统思维和有机综合。它科学地继承了传统辩证思维的精髓,辩证地揭示了技术的建设力”和“破坏力”共存的关系;提出了“建立全球一地区建筑学”宏伟构想。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创作原则,号召“技术与人文的结合”,把建筑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在环境问题上,北京宪章强调直面“生态失衡”

20、等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原则,即将“规划建设、新建筑设计、历史环境保护、一般建筑的维修与改建、古旧建筑合理地重新使用、城市和地区的整治、更新与重建、以及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地下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等纳人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中”。同时,它提出了一条符合生态原理的建筑设计原则,即用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和循环体系的观念,将建筑的生命周期的概念,融入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之中。在文化问题上,北京宪章融会东西文化精华,提出“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的科学构想,为发展当代地域与民族建筑文化,提出了纲领性实施的办法。因地制宜,致力于设计地区建筑。在建筑理论方面,北京

21、宪章追求“建筑学一地景学一城市规划学的融合”;推崇“技术与人文相结合及多层次的技术建构”,运用“整体思维,综合集成”方法,来处理“全球化与地区化”的矛盾,号召“建筑师要追求“人本”、“质量”、“能力”和“创造”。在广泛吸收现代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框架。北京宪章$历史意义北京宪章深刻地揭示了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它阐明了建筑的本质,牢牢地把握住建筑创作的基本目标;它用科学的方法论,创立了开放和发展的广义建筑学理论,提出了崭新思维方法,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理论成果之一,是新世纪建筑的“识路地图”。北京宪章$北京宪章继承了马丘比丘宪章的城市与建筑的再统一

22、的观点,提出了“建筑城市、“整体的环境艺术”。北京宪章对于马丘比丘宪章的技术不是唯一手段,应采用经济方法的观点进行了更新,认为技术是把双刃剑,应多技术发展,技术和人文相结合。北京宪章继承了马丘比丘宪章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的观点,提出了循环体系,着眼于人居建筑的建筑学。北京宪章继承了全方位的建筑教育的观念。北京宪章提出的新理论:走向建筑学、地质学、城市规划的融合;一法得道,变法万千的城市设计基本理论的构建;全社会的建筑学;文化多元,建立全球地区建筑学。马丘比丘宪章到北京宪章$Part 2 田园城市理论和卫星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理论Part 1田园城市理论的实践Part 2Part 3

23、Part 7卫星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埃比尼泽.霍华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改革家,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了“田园城市”的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的旧社会结构形态。社会背景:19世纪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随着人口大量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而造成的城市人口拥挤和环境破坏,以及农村凋敝和农业生产力下降。定义:田园城市是为了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

24、,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拥挤混乱的伦敦$田园城市理论理论基础三磁铁理论左边的磁铁:城市-远离自然;社会机遇;群众相互隔阂;娱乐场所;远距离上班;高工资;高地租;高物价;就业机会;超市劳动;失业大军;烟雾和缺水;排水昂贵;空气污浊;天空朦胧;街道照明良好;贫民窟与豪华酒店;宏伟大厦。右边的磁铁:乡村-缺乏社会性;自然美;工作不足;土地闲置;提防非法侵入;树木、草地、森林;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空气清新;地租低;缺乏排水设施;水源充足;缺乏娱乐;阳光明媚;没有集体精神;需要改革;住房拥挤;村庄荒芜。下面的磁铁:城市-乡村-自然美;社会机遇;接近田野和公园;地租低;工资高;地方税低;有充足的工作可做;物

25、价低;无繁重劳动;企业有发展余地;资金周转快;水和空气清新;排水良好;敞亮的住宅和花园;无烟尘;无贫民窟;自由;合作。$田园城市理论理念要点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主要特征以区段作为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土地使用为同心圆带状分布;辐射状的林荫主干路具有 145 英亩的被水晶宫所包围的中央花园将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相结合,将城 市和乡村结合,形成 城乡一体化的都市。$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后,又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于1903年在伦敦附近建设了“莱奇沃思”田园城市。莱奇沃思田园城市理论的实践莱奇沃斯总体规划很好地贯彻了田园城市的思想精髓:以市中心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道路及外围环

26、路设计,构建了高效便捷的路网结构;仅 1/3 土地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其余2/3均规划为环城绿地与农业用地,体现了城乡结合的特点;城市房屋以低密度朝阳为宜,工业区和住宅区有所区分并保持一定距离,城市要有足够的开放空间等。$莱奇沃思的思考它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在城区规划和社区管理上的一些创新;它的失败之处在于它的城市缺乏现实的经济基础,作为一个基本上自给自足的经济圈,它缺乏内部循环的原动力和持续的生命力。它的意义在于,在大伦敦日益膨胀之时,为缓解其人口及住宅的压力提供了一种模式。田园城市理论的实践$卫星城市来源:“卫星城市”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田园城市理论。概念:卫星城市是大城市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是

27、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联系紧密、处在大城市周边而又与大城市相对独立的中小城市。卫星城市与母城的关系类似于宇宙中卫星和行星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并在空间关系上,“卫星城市”环绕于母城周边分布。目的:是为了分散母城的人口和工业,减小中心城市规模,避免中心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和庞大。卫星城市与母城之间保持着相对独立但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卫星城市理论$卫星城市理论发展阶段卫星城功能城乡联系协调发展产业聚集和经济辐射功能 人口聚集功能,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压力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是英国瑞典苏联芬兰,后是法国美国日本等国都规划建设了许多卫星城镇。我国也发展了许多卫星城通州(北京的卫星城市)禹城(济南的卫星城市)胶南(青岛的卫星城市)青浦、嘉定(上海的卫星城市)泰达(天津的卫星城市)萧山、临平(杭州的卫星城市)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半独立卫星城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独立卫星城距母城较远,有自己的工业及全套服务设施,可以独立存在。$卫星城规划要遵循客观规律,并要有超前性。只有这样,特大和超大城市的发展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否则,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住房紧缺等便会成为城市发展管理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卫星城市理论$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