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203035944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中国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摘要】中国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亟待完善。本文结合我国几个典型省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经验,以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为基础,对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的典型省份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我国现行的循环经济模式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抓住关键领域、选择适合区域特征的优先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才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成效。 1.循环经济区域发展的典型模式 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是指通过在既定区域建立生态工业、生态农业、资源化产业以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

2、式。全国目前有8个省和直辖市、数十个城市开展了系统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其中,山东省、辽宁省和贵州省正处于实践阶段。从地区经济发展阶段、技术经济条件、资源环境形势和发展目标看,循环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为以下三种。 1.1 自然成长模式以山东省为典型 自然成长模式涵盖中国东部大部分发达省市,尤其以江苏省、山东省为典型代表。山东省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之一,其循环经济发展与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是同步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制度条件都较好。实践中,即使没有循环经济理念,它的产业升级和效率提高的引导方向也会与循环经济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属于自然成长模式。 山东省将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省建设紧密结合

3、,经过不断探索,初步建立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点、线、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点”上的循环是以企业清洁生产为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线”上的行业循环是以清洁生产审核为基础,抓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逐步建立地方污染物排放引导性标准体系,推动行业主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面”上的循环是以“点、线”为支撑,以社会区域为单元,以循环经济规划为指导,以系列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建立循环型社会为目标,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点、线、面”构成循序递进、相互关联、共生共利的有机整体。 1.2 结构转型模式以辽宁省为典型 结构转型模式涵盖东北以

4、及中部大部分省份,尤其以辽宁省为典型。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展开的,是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基础上的资源型地区的模式。辽宁省是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省,通过循环经济发展试点方案的具体实施,辽宁省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3+1”模式。所谓“3+1”模式,是指三个循环与一个产业相统一的模式。 小循环,是指结合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和创建“零排放”企业,进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中循环,是指结合资源枯竭地区(抚顺、阜新)经济转型、经济开发区(大连)整合提升和老工业区(沈阳)调整改造,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大循环,是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5、原则,积极开展城市中水回用和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努力提高全社会可再生资源利用率;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开展城市中水回用。一个产业是指资源再生产业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目前主要以粉煤灰和煤矸石为重点,开展资源再生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3 跨越发展模式以贵州省为典型 跨越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以贵州省为典型。贵州省的模式可以概括为“1+1+1”模式。即:创新一种发展理念,确立“环境立省”战略;实施一个突破,强化省内城市试点;完善一种工作机制,指导循环经济实践。 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份,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极易遭到破坏而难以恢复。鉴于贵州经济发展滞后,而能源

6、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自然禀赋,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贵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立省战略的必然选择。贵州明确提出坚持生态立省,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2007年,正式确立“环境立省”战略,继承和提升了生态立省战略。在实践中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政策法规;总结试点经验,做好循环经济工业基地规划。省内城市在试点时将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建设纳入统一规划框架之中,形成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模式,而有别于其他省市2。贵州省在建立并完善工作机制,指导全省循环经济实践中成效明显。建立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源节约管理体系建设;实

7、行循环经济基地规划的审查和控制;建立以能耗统计监测和考评体系为突破口的价指标体系。 总结上面所述,山东的模式与其自身的先天条件和优势相关,所以称之为“自然成长模式”;辽宁的模式与结构转型和资源型城市建设相关,所以称之为“结构转型模式”;贵州的模式与西部开发战略相关,而且措施比较超前,所以称之为“跨越发展模式”。 2.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结合中国国民经济的运行特点,考虑到中国现行统计制度,更重要的在于揭示目前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因此,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8、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城市化水平、恩格尔系数)、资源产出效率指标(能源产出率、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取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废物排放处置指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大类18个指标构成3。 2.2 评价方法 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指对一定区域内循环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评估,通过指标权重认定与综合分析,判断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程度。目前,还没有一种常态的、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本文运用的是多属性综合评价法。 通过专家

9、意见的采集、构造判断矩阵、评价指标的层次单排序、评价指标的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等步骤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多属性综合评价法的计算公式与步骤:下面介绍各模式的相关地区多属性综合评价的符号体系。记S=,(m2)为评价方案集合,i=1,m表示区域发展模式的相关省份,例如,S1表示山东省。记C=,(n2)为评价指标集合,其中,j=1,n,表示评价体系中的一级评价指标。同时,需要指出,在本文研究中,每个一级评价指标,j=1,n,都有其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例如,k,k=1,2jp,jp为Cj所对应的二纫评价指标个数。记w=(W1,W2,Wn为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其中,Wj,j=1,n,为指标Cj

10、对应的权重。同时,记Wj=(Wj1,Wj2,Wjp)为指标Cj所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即,Wjk为二级评价指标Cik的权重向量,k=1,2,jp。为某年份t下各评价方案Si关于各一级评价指标Cj的评价值矩阵,i=1,m,j=1,n,t=1,2,T,T为评价期间。 为方案Si关于指标Cj所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Cjk的评价值,i=1,m,j=1,n,t=1,2T,k=1,2,,jp,T为评价期间。 记=(1,2,T)为各年份的权重向量,其中,t表示年份t的权重。 针对区域发展模式的相关地区进行多属性综合评价,其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单期评价,计算各模式的相关地区关于各指标的评价值。 其中,为

11、方案Si关于指标Cj所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Cjk的评价值,Wjk为二级评价指标cjk的权重,i=1,m,j=1,n,t=1,2,T,K=1,2,jP,T为评价期间。方案Si在某年份t的综合评价值: 其中,为某年份t下各评价方案Si关于各一级评价指标Cj的评价值,Wj为指标Cj对应的权重,i=1,m,j=1,n。 第二步:基于第一步单期评价的计算结果,计算各模式的相关地区综合各年份的总体评价值。方案Si关于所有年份的综合评价值: 其中,方案Si在某年份t的综合评价值,t表示年份t的权重。 3.模式比较研究以及效应评价 3.1 比较研究 山东省、辽宁省、贵州省都是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省份,

12、拥有自身优势,发展循环经济的的策略、措施、效果有所不同。总体来讲,这三个省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注重选择侧重点与突破口,能充分发挥在自然、历史、区位、资源、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通过选取中国以及这三个省份2003-2009年的18个评价指标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3.1.1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山东、辽宁的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化水平、恩格尔系数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贵州的所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1.2 资源产出效率指标 辽宁的能源产出率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相差26%;山东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只高出3.47%。辽宁的单位GDP能耗

13、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相差41.56%及14.48%;单位GDP取水量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单位GDP取水量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具有绝对优势。而贵州的所有指标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1.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辽宁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两项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三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1.4 废物排放处置指标 辽宁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指标从2003-200

14、6年持续上升,经过2007年小幅度回落后,2008年仍然上升;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标从2006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SO2排放量指标从2007年开始递减;COD排放量指标经过2005年的大幅度上升后逐渐下降。山东的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标一直在不稳定上升;SO2排放量指标也是在2006年出现拐点稳定下降;但是COD排放量却一直在下降。 总体来讲,山东省在18个评价指标中,其能源产出率、单位GDP取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6个指标均高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状况、历史积淀、经济基础、思维观念、区位优势等综合

15、实力明显高于其他省份。辽宁省在18个评价指标中,其能源产出率、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5个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在于历史形成的与辽宁老工业基地相关的产业结构的局限性。而贵州省的指标不甚理想也在于历史陈欠太多以及实力不足。 3.2 效应评价运用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结果如图1-5所示: 三个典型省份2003-2009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为:山东省0.474713辽宁省0.390336贵州省0.261065。从而说明对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来讲,自然成长模式优于结构转型模式,结构转型模式优于跨越发展模式。 中国发展

16、循环经济从总体上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各个地区仍不平衡。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增长指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指标相关;与该地区的历史积淀、自然基础、生态条件、观念转化、经济实力、资金投入、关键措施密切相关。因为是历史导致了现状、实力反映了水平、重视决定了效果、投入体现了成效、措施保障了提高。在率先进行循环经济试点省份(如辽宁省)的某些指标与国家平均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某些资源型城市在一些评价指标(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单位GDP能耗等相关指标)上存在严重缺欠。因此,已经取得成效的省市下一步在于巩固成果、继续突破;发展不尽人意的省市应尽快突破;未发展循环经济的

17、地区需要转变观念、采取措施、立即行动。 4 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由于受中国的基本国情制约,中国目前的制度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社会文化体系与法律和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仍然不健全、不完善,因此,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任重而道远的一项巨大社会系统工程。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化进程参差不齐,发展循环经济应该施行渐进型的差异策略。即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地区针对不同的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发展策略的制定应紧密结合该地区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并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实施不同的发展模式。施行渐进型的差异策略不等于发达地区先发展而欠发达地区后发展或不发展,而是根据地区经济发

18、展的不平衡性、区域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差异性、环境承载力的差异性、资源禀赋的差异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根据本文对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的分类,应将三种模式有机结合。以东部的自然成长模式为先导,以东北和中部的结构转型模式为核心,以西部的跨越发展模式为重点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认真贯彻执行“十二五”规划,从各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着眼,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尊重循环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注重实效地、不一刀切地、各具特色地践行各种循环经济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4.1 编制科学规划,引导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政府先行,各级政府及部门都应将

19、其作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以节约、高效和循环使用资源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从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4.2 完善激励机制,体现政策效应 我国现行的资源价格只反映资源开发成本,未覆盖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成本,未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导致资源价格偏低,从而致使使资源和环境过量消耗。当务之急是推进相关资源价格改革,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健全资源市场体系,促进资源商品自由流动。推进税制

20、改革,制定并实施鼓励降低能耗的税收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 4.3 抓好相关环节,促进效率提高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做到:在资源开采和消耗环节,要积极完善适合我国特点的各项工艺,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的效率,延长开发周期;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能量与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产出效益。在废物产生及其资源化环节,积极开发生物能源,尽可能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推动行业间产业链的延伸。在消费环节,提倡健康文明、科学适度的生活消费模式。 4.4 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管理职能 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使政府各项政令有法可依,提高高

21、消耗、高污染的新建项目的市场准入标准,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自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是循环经济立法的良好开端,用法律强制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此外,为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还需建立一套绿色保障体系,加快建设绿色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维护法律权威。 4.5 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现代服务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实现工业化举足轻重,它对制造业能增加附加值、缓解就业压力、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态效益。可以说只有依靠绿色服务业的支撑,工业化才能走出粗放的初级阶段。因此,大力发展物质消耗低、吸收就业多、附加值高的现代绿

22、色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对于缓解经济增长和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作用巨大。 4.6 加快技术创新,突破制约瓶颈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突破相关的技术瓶颈,政府应以扩大内需为契机加大对循环经济和绿色能源技术领域的投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绿色科技体系,包括资源化、减量化及清洁生产等技术,大幅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污、高产出、高效益。 4.7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循环意识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不

23、仅需要政府倡导和企业自律,更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的相关知识,加强资源和环境教育,强化公众的生态、资源和环境意识,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绿色消费,优先购买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物品,使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刘毅.循环经济目前正在八个省市试点N.人民日报,2005-9-9(6). 2任勇,陈燕平等.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5)5:138-139.3解振华.关于印发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S.中国循环经济年鉴,2008:206-212. (作者:曹旭 沈阳工业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