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301484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生命教育:人类教育大厦之基教育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 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统一。恩格斯说:“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 始的” 教育是起源于社会需要和人的自生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的实质:教育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展示人 的个性,不断提升人的地位,最终提高人生的质量。生命的含义及特征(一)生命的科学解读: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应当有三个因素构成,即生理(自然属性)心 理(社会属性)和灵性(精神属性)。人的生命从三个层面理解第二,人的生命前提和基础是自然生命。人的生命首先是自然存在物, 例如,山川,河流,星辰第二,人的生命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

2、具有有社会属性(马克思认为, 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的生命也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体。人的自然存在 是人一切存在的基础,但人的生命不仅仅满足于生存,还需要追求高 于自然生命的精神生命。生命可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能生命、自然生命 是人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的存在方式;精神生命是人的生命的升华;价值生命是对人生命的取向。自然生命、精神 生命、价值生命、和智能生命共同构成了人的完美生命。(二)人的生命的特征生命的肉身性与精神性生命的共同性与独特性 生命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生命的自我保存性与责任性 生命的实践性与反思性 生命的保守

3、性与创造性二、生命教育及其发展一)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概念死亡教育、生死教育、安全教育、生命化教育(二)生命教育的科学内涵1、国外的“生命教育”(一)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国外生命教育注重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就我国教育现状而言,“相对于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来说,单一生命教育课程更能引起 人们対生命教育的重视,也更可能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落实。所以, 尽管单一生命教育课程也有诸多不足,但它仍然是我国目前开展生命 教育比较理想的选择”3,所以有必要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设置上不仅有知识层面的要求,也 要有情感层面上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真正了解生命的 可贵。为此,教

4、育工作者应在课程框架内,结合社会热点和教育对象 的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选择与目标相一致的 内容,促进目标的实现。同时,内容要根据目标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二)采取渗透式教学方式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指出只有将对人的知识与理解置于生命教 育之中,将对人的教育落实在促进每一个鲜活的人的生命健康成长 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他启示我们要重视渗透式教 学方式,而这一点在我国的生命教育中有待于加强。因此,基于学科 间的相通性,秉承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我们可把生命教育融入相 关学科,采取渗透的方式让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生命教育;加 上课堂教学,使教育对象在系统把握知识,明

5、晰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 更有效地内化渗透式教学所传达出的隐性的生命教育信息。(三)注重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是生命教育的主管道,但也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教学, 让教育对象亲身体验,增强他们对珍惜生命的认同,更加关爱生命。 因此可允许教育对象到殡仪馆参加葬礼,亲历救援现场,观看纪录片, 让教育对象明白生死之间的关系,虽人必有一死,但是人可以在有生 之年充实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人生。(四)社会、学校、家庭各尽其责,强化生命教育的效果 强调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相互配合:社会一方面要从观念上重视生命教育,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法 律法规,为学校的生命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营造一个

6、良好的 社会氛围。而父母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教育子女关爱生命, 充实的过好每一天。总之,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社会、学校、 家庭作为单个个体不可能穷尽它的全部,只有当三者同心协力、同向 发挥作用的时候,生命教育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展,才可能达到珍 爱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 两条主线、一是生命教育。二是死亡教育。2、国内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个体本身而言,是关乎人的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生 理心理、社会、灵性全面均衡之发展; 台湾生命教育的内涵有理念、方向、目标和向度构成,即: 一个理念:全人教育两个方向:1、生命,为何而活探讨生命意义与本质;2、生活 如何生活寻求生活目

7、标,追求丰盈人生。三大目标:正面积极的人生观,肯定,欣赏,尊重,关怀与服务生命; 安身立命的价值观,良知,真善美,道德价值,终极信仰的建立;调 和个体的知情意行,人格统整,情绪管理,自我实现与超越四个向度:人与自己,认识自己,欣赏与尊重自己,发挥潜能;与 他人,与人和睦,群体伦理,关怀弱势;人与环境,建立生命共同体 经营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有序发展;人与宇宙,寻得永恒价值,生命归 宿等信仰所提供的答案。三)生命教育的历史1、国外生命教育机构2、国外的生命教育课程3、我国学校生命教育三、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一)生命哲学:哲学基础。西方的生命哲学思想第二章 唤醒意识:大学生生命教育之魂一,生命意识和大

8、学生生命意识(一)生命意识及其内容生命意识,是指人类对于自身生命多产生的一种自觉的理性思索和感 性体验。他是人类思维和文明发展的核心主题是每一现存的生命的自 觉认识,其中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等。 生命意识的内容:一是认识生命的本质二是尊重生命的存在三是体验生命的基因过程四是超越生命的现状(二)大学生意识的主要内容:1、生命认知2、生命情感3、生命意志4、生命意义5、生命责任6、死亡意识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一、自杀。有数据显示: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 是68起,2005年是116起,2006年是130起。1 2008年10月 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

9、数据显示,我国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 第一位死亡原因,占18.9%。二、伤害他人生命。大学中,残害他人 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2004年,马加爵成为将四名同学杀害的疑犯; 2007年1月15日某媒体报导,南京某名牌大学研究生因感情纠葛, 被人围殴时持刀捅伤6人,更令人不解的是,当这一消息传开后,他 居然被人推为“校园英雄”。2三、虐待小动物。2002年清华大学 生硫酸泼熊的事件,2005年复旦大学研究生虐猫事件等等,这些案 例都曾轰动一时,举国震惊。然而,在事件告一段落之后,我们不禁 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让这些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做出如 此极端的事来?很明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生命意识

10、淡薄,不懂得珍 惜生命,不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些无不呼唤着生命意识教育的 到来“(一)对于生命意识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第一,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基本认识,但对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第二,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具有比较明晰的学习动机 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和感知但层次较浅视野较窄,缺乏自觉和主动意 识。第三,大学生基本具备了承受生活压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和耐力,拥 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生活质量有待提高。(二)部分大学生生命意思缺失:第一,漠视生命第二,否定生命第三,游戏生命 第四,丧失生命成就感三、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一)社会环境:精神家园的失落1. 西方价值观的负面

11、影响2. 现代人面临的精神危机3. 暴力文化的日益泛滥二)生命意识教育的缺陷1. 家庭教育忽视生命成长问题2. 学校教育缺乏生命教育内容(三)大学生个体:精神迷茫和心理危机1. 生命认知和生命信仰的缺乏2. 心理素质和耐挫能力的缺陷四、唤醒大学生生命意识:(一)树立教育的生命意识和全人观念(二)培养大学生的生命关怀能力(三)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智慧(四)进行个体生命的社会价值教育(五)丰富的生存感受和培养生命情感(六)塑造生命型教师五、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路径选择:(一)回归生活与德性:生命意识教育的起点(二)幸福感受力的培养:生命意识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三)优化教育生态:改善生命意识教育的环境1、家

12、庭环境:生命意识教育的细胞2、学校环境:生命意识教育的社会连接点3、社会环境:制约着生命意识教育生态的发展方向第三章 直面过程:自然生命必须承受之重一、生命责任感是大学生生命历程的必须(一)责任、责任感、大学生生命责任感一、责任二、责任感三、生命责任感四、大学生生命责任感(二)大学生生命责任感的主要内容从狭义上看,构成大学生生命责任感的主要内容(1)深厚的生命意识(2)健全的生命历程(3)科学的生死观从广义上看,大学生生命责任感包含以下内容(1)对自己的责任(2)对家庭的责任(3)对他人的责任(4)对社会的责任(5)对国家的责任三)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感不足的表现1. 自我生命责任感的迷惘2.

13、对挫折的容忍力不够(四)培养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感的原则1. 自爱与爱人相结合2. 理论认识与道德实践相结合3. 自我实践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二、挫折是人生的重要财富(一)大学生面临的人生挫折1. 环境地位改变导致的挫折2.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导致的挫折3. 人际适应不良导致的挫折4. 学习方式不适应导致的挫折5. 恋爱方面的挫折(二)大学生遭受挫折后的情绪和行为反映 焦虑反应 攻击反应 压抑反应 防御反应 冷漠反应 退化反应 自杀行为 进取行为三)在挫折中磨练意志1. 丰富挫折教育的内容 第一,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个性质量。 第二,说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恰当的奋斗的目标 第三,重点抓好高危人群

14、的挫折教育2. 拓宽挫折教育的途径 第一,开展心理剧活动 第二,开展拓展训练 第三,成立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 第四,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3.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4. 引导学生建立强有力的自身社会支持系统三、死亡是自然生命完整过程的必然环节(一)中国传统文化正面面对死亡1.儒家文化强调生命质量的重要性2.道家文化强调生命过程的完整性二)死亡教育是大学生社会生活的必要准备第一,死亡教育适应人口老龄化,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的需要。 第二,死亡教育是引导个体消除不良心理,实现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第三,死亡教育是指导个体承担社会责任,关爱他人的需要。 第四,死亡教育是教化人心的需要。第五,死亡教育是完

15、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三)国外大学生死亡教育的现状大学生死亡教育起源于美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美国高校死亡教 育一群全面铺开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一向当成熟。 到目前为止,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已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并取得了良好 的教学效果。接着死亡教育开始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起步。(四)大学生死亡教育的作用1.明确死亡不是遥远的,积极珍惜生的价值。2.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3. 体现人生的社会价值。第四章和谐关系: 社会生命永恒之举(上)一、感恩:人类的基本道德情感。(一)感恩体现了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要求的统一。1. 感恩所有的传统美德。 感恩渗透着很多传统美德的元素,第一孝敬,

16、第二责任。 感的性质就是对自身他人社会自然承担责任,尽其义务,也就是说对 自身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惠,予以回报。从伦理学视角而言。感的实质是每个人应尽的道德责任,或应尽的道 德义务。2.感恩的现代诠释。感恩是一种品质,感恩是一处处是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样式感恩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超越。(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 足,而社会价值主要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3. 感恩是一个和谐的系统。第一,自身身心的和谐系统,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指 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精神活动。通常用知, 情,意来概括。第二,自身与他人和谐系统。第三,自身与社会和谐系统。第四,自然,与自身

17、和谐系统。(二)感恩教育是大学生的人性教育。1.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 一般来讲,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人们的思想质量形成 ,发展的规 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观点,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培养他们十分自然,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社 会实践活动。2.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本质: 第一,感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 第二,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第三,感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3.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特征。 第一,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第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环节具有先进性。 第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起点具有多样性, 第四,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进程具有重复性。 第五,大学生感

18、恩教育的成果具有效能性。4.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重施恩。的角度看,恩情主要来自父母,老师, 社会,他人,党和国家,大自然等方面。(需要指出的是,一旦感形成 良好的社会风气,三者和受恩者的边界便会消失,呈现为网络状态每 个个体,就是网络的节点共同作用,并推动干的实施并传承美好品德, 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第一,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 第二,对学校和老师培育之恩的感恩, 第三,对社会和他人帮助的感恩, 第四,对党和国家再造真的感恩, 第五,感谢自然环境赋予之恩(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过程。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身心教育具有良好的导 向作用。当代大学生

19、只有学会感恩,才会懂得善待自然,爱护自然,进行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从出生就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各种公 共资源和服务, 当代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会懂得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促进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每一阶段,都离不开父 母老师及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当代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会懂得尊重他人,善待他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感恩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树立和知恩感 恩的社会风范, 让当代大学生懂得自己享受到一切并非理所当然,而是需要一种 感恩的心来回报这一切,还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1.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首要教师是父母。 第一,引导大学生识恩,知恩 第二,培

20、养大学生的报恩情感。 第三,教育大学生施恩不图报。2.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过程。 第一,提高大学生的感恩之情, 第二,陶冶大学生的感情感。 第三,锻炼大学生的感恩意志 第四,确立大学生的感恩信念 第五,规约大学生的感恩行为。 第六,养成大学生的感恩习惯。二、诚信:社会人的立身之本。(一)诚信是社会道德秩序稳定的保证。1.诚信。 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范畴,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 2.诚信的特点。第一,重视和要求实事求是的精神。 第二,以上为标准,追求正当的诚信价值,辩证地对待诚信。 第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全球性。 第四,具有内发信和扩展性。第五,具有可操作性。3. 诚信的现代内涵。诚实

21、与守信是辩证统一的,二九,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诚实是守 信的基础,授信是成熟的外化,诚实注重人的内在品德质量修养,守 信则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怀。首先,诚信是一种规范,他约束着人类的行为,在人们日常交际中有 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其二。,诚信是一种制度。,系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模式。其三,诚信是一种人品,诚信是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和做事的准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发展。1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初建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一党的十二 大前。)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走党史,关于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态度重回实事 求是,诚信务实的优良作风,这为以后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各种规章制 度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2、。1980年4月29日,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 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确立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和重点。 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2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的逐渐确立。(党的十二大一一党的十四大。) 苴先,诚信课程建设不断健全,组织的高校课程体系的不断健全,大 学生诚信教育课程体系提上日程。基次,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逐渐规范。3诚信教育体制逐渐完善。(党的十四大以来。)首先,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逐渐完善。其次,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的逐渐确立。最后,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 展。(三)诚信教育: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必要手段。第一,人格是可以改

23、变的,由自身决定。 第二,人格就是做人的规定。1诚信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能力。2诚信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平等意识。3诚信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人格。4诚信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虔诚意识。5诚信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特点。诚信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诚信是构成人格的重要因素。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 诚实质量,是一种传统美德。 诚信教育是一个过程,是社会群体影响或完善个体诚信质量的过 程,具有全面性和实践性。 诚信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诚信的含义帮助受教育者将诚信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质量,培育诚信的

24、意思树立诚信的观念,是教育者在实践中把诚信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2.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特点。第一,特有的示范性。第二,学校的主导性,第三,鲜明的时代性, 第四,只有形的高度和一性。(五)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1.学习中的诚信教育。 第一,树立学习中的诚信价值观, 第二,优化学习中的诚信环境。2.交往中的诚信教育。 第一,诚信存在于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中, 第二,诚信教育存在于大学师生之间的交往中, 第三,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与家长的交往过程, 第四,大学生与社会其他群体交往的需要诚信。 第五,虚空间中交往体现诚信。3. 校园活动中的诚信教育。4. 陈列准备中的诚信教育。 第一,择业过程中讲究诚

25、信, 第二,从业过程中必须做到诚信。第五章 和谐关系:社会生命的永恒之举(下)一、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活先发展必要条件。(一)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作为人类生存的主要活动形式,指的是,与人生存发展,启 动动的相关整体模式。生活方式具有时代性与相对稳定性,生活方式, 探究的是关于人类的生存行为发展方式以及行为活动的整体模式。 生活方式是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生活的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 约和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 行为特征的总和。(二)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其特点1. 大学生生活方式。大学生生活方式是一种以学习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政治活动方 式,消费活动方式,娱乐休闲方式

26、等为主的这个活动方式主要以学习 为核心而开展的全部活动形式。2.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特点。大学生生活方式整体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多样性,开放性,,民主性,实用性,等特点。 第二,在学习方式方面表现出功利性,实用性特点。第三,在交往生活方式方面呈现出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现实交 往女性交往交织在一起,利用网络聊天交流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 要方式。 第四,休闲盲目性自发性也是,也是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特点 之一。 第五,大学生消费生活方式表现出依赖性,多元性,模仿性等特 点。 第六,网络成为大学生上课以外,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以及思 想心里最无法割舍的生活方式。三)大学生科学生活方式的建构目标。当前大学

27、生科学生活方式的建构需要符合社会要求,体现人文精选, 突出生态意识,弘扬道德精神。1文明。大学生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指大学生建立在自身物质基础之上,绿色会 发展相适应的理性,适度,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 一次坚持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 二是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原则。三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四是不妨碍社会与他人2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可谓是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 种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社会文明程度程度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 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3.和谐。和谐的生活方式是指我们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应有助于实现人与人人 与社会人与自然人内心相信之间

28、的平衡和谐的生活方式才是有质量 和美的。4低碳。低碳生活是指低消耗低能量,低消费的生活。(四)大学生生活方式引导的主要内容。1. 积极的政治观。2. 科学的学习观。3. 正确的消费观。4. 良好的休闲观。5. 理性的恋爱观。二、培养幸福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一)幸福是人们需要和欲望满足后的心理体验和主观感 受。幸福可以进行如下分类。第一类,物质性幸福。第二类,社会性幸福。第三类,精神性幸福(二)幸福教育,培养大学生内心的和谐统一。1. 加强大学生幸福教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2由GDP崇拜向GNH关怀,催生了对大学生幸福感培养的要求。3.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缺失,科学高效,加强幸福教育

29、。4. 幸福感培养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供了可能。(三)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内涵。1. 幸福是安逸,与消费、奋斗创造的统一。2. 幸福是物质的充裕和精神的超越的统一。3. 幸福是物质的享受和社会的分享的统一。4. 幸福是对幸福的追求,对不幸挑战的统一。三,和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一)职业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衡量一项活动是否为职业时。判断标准: 其一,它是可以用来谋生的一种手段, 其二,它具有群体性, 其三,具有规范性, 其四,具有周期性。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的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 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特点

30、。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全面客观地认识自身和外在环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 标。 大学生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系统动态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是渐进的,遵守一定的时间安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最初的职业目标。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第一,个性化。 第二,连续性。 第三,可行性。 第四,适时性。 第五,针对性。 第六,前瞻性。(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这是实施,生涯规划的重要一步。自我评估的方法:第一,人格测试。第二,智力测试。第三,能力测试,第四,职业倾向测验。2 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 影响。3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的设立。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的设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也是实 现职业理想的起点。职业生涯目标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4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5 评估与修订。(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原则。丄兼顾兴趣早准备。丄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参照。丄以所学专业为依托。丄4.循序渐进求发展。丄突出增强身心健康,提高综合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