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时代下对绿色财务的思考毕业论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3009035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低碳经济时代下对绿色财务的思考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时代下对绿色财务的思考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低碳经济时代下对绿色财务的思考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时代下对绿色财务的思考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时代下对绿色财务的思考毕业论文(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上海杉达学院毕业论文 低碳经济时代下对绿色财务的思考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2009年2月美国通过总额达787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新能源是主要投资领域,并作为

2、振兴美国经济的战略重点。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发布2009到2013年“环保型经济”的中期发展规划,将筹集1050亿欧元,创建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重构与“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等目标适应的产业体系,为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增长动力。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束,全球将节能减排概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低碳经济。城市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企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如何与国际接轨,建造可持续发展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体系,构建和谐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城市和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是其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

3、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1.2 研究的意义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特别在科技的有力推动下,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创造了前所唯有的位置财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的巨大变化,在这种推进人类文明的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人类因该谋求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的发展。在这种理念下,企业的决策者们在对企业核心管理之一的财务管理决策时,就必须从资金运动的角度将资源的有限性,社会的效益性,环境的保护性和企业的营利性中和考

4、虑,这就是低碳经济下绿色财务管理的理念,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和发展。本文的意义就是使人们意识到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并且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使企业加强对如何避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考虑。并且让企业管理者合理运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来分析产品成本费用和利润,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兼顾眼前与长远利益的。第二章 低碳经济的概述2.1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背景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和产业化开发,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将带动新一轮

5、低碳经济的高水平发展。“核心技术”和“低碳理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两根支柱,是建设低碳社会的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效率、清洁能源结构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前全球正逐步进入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阶段。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电动汽车、物联网、智能电网等等都是科技突破的重要

6、方向,涵盖了绿色电力、绿色汽车、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等新兴战略产业,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两条前行的腿。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

7、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还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

8、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为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

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2.2 低碳经济的意义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主要是应对气候变化,现在气候变化是个全球的核心问题,从全球角度来说,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低碳经济对于摆脱化石能源燃烧的依赖性和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现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以及主要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现在低碳经济已经引导出

10、一个全球的经济新格局,所以许多国家都想在这个新格局里抢占制高点。低碳经济具体意义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直接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第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许多国家对煤炭依赖很重,煤炭是高碳能源,像我国70%的能源依靠煤炭,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对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发展低碳经济直接相关污染问题。就我国来说,很大一部分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来自于燃煤,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对控制温室气体,对控制污染物有很重要的意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就国内而言,“

11、高碳模式”将会严重制约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国目前正处在重工业化阶段,支撑重工业的是能源。国际能源和资源产品不断大幅涨价,获取的代价越来越高,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差,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情况下,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打压和限制中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从国际来讲,“碳排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过去大家争夺的是土地、石油、煤炭、矿产等,将来就会争夺碳排放权。而现在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位于产业链低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较大比例。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二氧化碳排放占总量的五分之一,这将挤占本土战略产业

12、未来的发展空间。而从社会角度看,高碳排放和其他伴生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第三章 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低碳经济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的GDP。低碳经济的模式下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融资、投资决策、税收以及利润分配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必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理念带来影响和冲击。3.1 对成本管理的影响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企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从成本管理中引进绿色成本管理能把环境的因素也考虑其中。传统的成本管理是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

13、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绿色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缩需的全部费用。企业应该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充分认识绿色成本的应用价值。绿色成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的成本和收益,是企业按照新的模式进行经营决策。有效的运作绿色成本管理系统对冲破了绿色壁垒、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企业要控制绿色成本,成功地实施绿色成本管理,就必须从源头开始进行控制,把绿色成本管理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要运用事前规划法对绿色成本实施全过程控制,也就是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包括原材料

14、的取得和加工、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产品的使用、再利用和维护、产品的回收分解和最后的处置都要考虑环境因素,深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各个环节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实施生态设计、环境材料的选择、清洁生产、零排放等措施,将环境影响纳入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例如,纺织业与低碳、环保似乎总是挂不了钩,尤其是印染等中间环节,大部份国内的纺织及成衣生产商都耗用大量的水、能源、排放化学品、废水及气体,这都增加生产成本及添加额外的化学品、废水及气体处理费用。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民众健康及违反国家环保条例。染整是纺织服装业产生污染的一个生产环节,石狮市清源印染发展公司的投

15、资研究攻克了水煤浆混合发电难题,对废弃染料重新再利用。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降低能耗25%左右。同时,我们的布料取得了成本优势,平均销售利润提升了4个百分点以上。水煤浆混合技术使石狮的染整业正变得越来越“绿色”。其实,在织布、缝纫、成衣、设计、辅料等其他环节,也涌动着一股低碳热潮。各个环节内的众多企业或改进工艺、或引进技术、或更新材料和设备,纷纷向低碳要效益。“通过引入低碳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流程和工艺,不仅摆脱了环保的紧箍咒,而且使产品质量和盈利能力得到提升。3.2 对融资的影响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低碳金融引导投资趋势,通过投资倾向和流动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6、。低碳金融将成为企业融资领域下的投放方向。为了助推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全面推行,银行业对低碳经济进行了规模化的信贷投放,出现了所谓的低碳金融的概念。低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例如,浦发银行参与天津中新生态城与生态城投资管理公司联合发起的中国第一个自愿减排组织,并通过推广低碳金融解决方案。不仅是浦发银行,兴业、交行都在对低碳经济进行规模化的信贷投放。这几乎是银行在上半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之后比较一致的新信贷投放方向。银行信贷开始按照资本市场的思路将资金配置给低碳经济。其

17、实在对低碳经济的融资方面,资本市场和银行信贷是相互促进的,对相关公司的融资方案与原来传统行业的思路有很多不同,对每一个公司和技术能产生的收益都有详细的测算。在浦发银行投行部评估报告与之前传统贷款不同不是对公司还款能力的评估,而是通过未来现金流折现、测算每股收益等方式式评估,是一系列低碳相关公司项目的评估报告。其中,在对淮海中联有限公司的评估报告中,动态测算了该家公司的新技术运用之后对碳进行减排的详细数字。目前,这些对低碳经济的融资除了做财务顾问是中间业务以外,在财务报表中仍然都体现为贷款业务。截至今年,浦发银行三年以来为低碳经济相关公司共提供贷款1000亿,目前全无坏账。传统行业由于经济基本面

18、的不确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即使出现了明显的好转,新增信贷也几乎都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包揽,股份制银行都在寻找新的方向。兴业银行也在大规模地倡导低碳经济类贷款,自2007年到今年9月末,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146笔,金额92.37亿元。2009年则呈现加速放贷的态势,累计新发放节能减排贷款60笔,金额59.33亿元。如今,这种以绿色信贷为主的低碳金融,已经改变着金融业的传统格局。各金融机构纷纷把低碳的理念融入到了信贷政策中,支持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体系建设,创新和培育绿色信贷新的增长点,有针对性地将信贷资金配置到与低碳经济相关的行业中去。3.3 对投资的影响在低碳经济的时代下,一些企业通过对

19、内完善自身低碳产业链,投资研发相应的低碳技术作为企业的投资发展战略,为企业创造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例如,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成功的研发出“绿色聚丙烯发泡材料技术”。这一符合“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的研究技术,已经实现高发泡倍率发泡聚丙烯的长时间稳定量产,且其生产重复性好。目前,研究人员已在宁波材料所建成国内第一条聚合物微发泡连续化挤出的中试生产线,采用了先进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和直接挤出技术,建成用于聚合物发泡成型研究和工业技术开发的100吨/年规模的示范生产线。绿色聚丙烯发泡材料(EPP)的规模产业化,主要为成套超临界流体聚丙烯发泡材料、装备及其二次加工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可用于汽车

20、、新型环保包装、保温材料等领域。 该项目总投资为8000万元,投资方合肥圆融新材料有限公司预计,到2012年销售收入能达到2.2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降低能源成本,低碳经济是建设但也是有收益的。更为重要的是,建设低碳经济特区将为低碳产业创造展机遇,带来气候友善的投资环境。低碳行业、产品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会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一定会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形成“政策洼地”,吸引国内外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要推动一项经济投资,必须以大众的消费模式为根基。人们在低碳经济

21、时代的购买活动中更青睐低碳产品,不仅是因为其符合环保理念,还因为低碳电器、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都的的确确给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益处。例如,在上海,低碳在住宅上的体现渐渐兴起。2007年始,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首先在三湘四季花城紫薇苑进行试点获得成功后,又在四期玉兰苑全面实施。实践证明,三湘四季花城这一技术成果的率先应用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绩。 2007年,这一技术成果获得了“外观设计”、“颜色保护”和“实用新型”三项国家专利;在2008年12月28日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站出示的权威检测报告中,三湘四季花城的“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实测效果非常杰出。据了解,“三湘四季花城”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

22、一体化”的应用,经初步测算,每年可节约电能约1389kwh,减排二氧化碳约315.07kg。再从住宅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当显著。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在低碳时代,企业只有应对结合低碳的消费需求,并且把产业链用低碳武装起来,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取得竞争优势。3.4 对税收的影响低碳经济条件下各国开始征收碳税,碳税是开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需工具,促进以低碳、环保、高效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碳税能够将现有的污染排放社会成本内部化,通过适当加重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工业企业负担,抑制“两高”产业增长,从而加快淘汰低能效的落后工艺。同时,税收的这笔钱纳入预算,用活用好,可以作为支持减排

23、、技术创新的资金,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资金循环、造血机制。这样一来,将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清洁产业的发展,间接提高低排放的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中国经济增长近年来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使得我们对国际竞争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我们的出口产业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破坏严重,附加值却往往很低,长期来看面临着战略转型的巨大压力。目前不少国家在考虑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现实生活中,中国亟须未雨绸缪。征收碳税,有利于刺激出口产业提早升级换代,为未来面对环境标准高、排放限制更严格的国际贸易大环境做好竞争的准备。企业要从产品生产的细节入手,把“节能降耗”融入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要通

24、过对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工艺的选择,减少产品的碳排放。很多产品的碳排放并不是在最后的制造环节产生的,所以,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能源和原材料,使用什么样的工艺,对产品总的碳排放量会有很大影响。比如说,如果制衣业的原料大量使用化纤织物,碳排放量就会很高,如果使用丝绸、棉布、麻布为主要原料,碳排放量就会降下来。又比如说,如果家具行业的加工大量使用粘合剂,碳排放量会很高,如果主要使用紧固件和榫铆结构,碳排放量就会显著减少。这些方面,都应该按照低碳原则,进行认真梳理。应对碳关税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是最有效的做法。随着碳关税和其它一些贸易壁垒的不断出台,我们很多出口产品的成本比较优势在不断被削弱。在这种趋势面前

25、,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应该早作规划,把分厂开到外国去,产品就地销售,就可回避碳关税问题。3.5 对分配的影响利润分配环节是企业财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低碳经济的前提下,绿色的利润分配是成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绿色财务管理的观念下的融资和投资等新观点对企业的利润分配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绿色的资金分配是要求企业在运用融资或投资活动所积累的资金进行研发、投资和改善产业链的同时,要注意选择无污染、环保的项目;生产低碳绿色的产品、创造低碳绿色的产业、推动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作为绿色利润的开拓者,海尔整套低碳家电全方位践行绿色理念。海尔的高、中端和经济型全系列所有型号的变频空调均已全面实现

26、无氟化。无氟变频空调不仅能效高、更省电,其使用的制冷剂也是无氟环保的。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和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无氟变频空调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洗衣机方面,海尔的“零碳变频战略”,实行变频转型,还研发和推广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无疑将引发整个洗衣机行业的技术、产品升级。不仅突破技术的难关,更要突破人的思维定式和习惯陷阱。转变人们消费观念,改变消费行为,引领消费转型,使用推广环保产品就是企业实行绿色分配的意义所在。企业需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全流程的低碳化经营;对社会而言无疑是普及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推手。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能够形成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从而使企业能通过绿色利润分配形成绿色积累。这

27、样才利于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持续发展。第四章 低碳经济下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4.1 企业财务管理要树立低碳理念要树立低碳理念,要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和发展模式,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视为发展的基本要素,将低碳发展视为发展的基本取向。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环保投资增长和群众性环境诉求等列入考核指标,把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情况列入考核范畴,正确衡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代价,推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对绿色发展的各项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使政府切实把发展的重点转到以绿色、低碳发展上。要树立绿色低碳生产观。企业是推动低碳的中枢,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要加

28、强技术创新,改进生产方式,生产低能耗的产品,并争取不让价格成为低碳消费的,争做低碳经济的引领者。这需要企业具有减排的社会责任意识并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企业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最终实现企业生产消费过程中能源结构趋向多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要树立低碳可持续发展观念,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企业不只是一个经济技术系统,而是一个由经济技术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环境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必须加强企业的社会功能、环保功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功能。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企业作为现阶段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经济细胞,能否保证可持续发展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全面可

29、持续发展。企业是一个由经济技术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必须加强自身的社会、环保和资源永续利用功能,因而,获取盈利、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应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企业在自身追求长盛不衰的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近期的利润和市场的扩大,又要考虑持久的利润增长,并且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承担社会责任,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造福子孙后代。要树立低碳的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能源资源较为匮乏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扩大,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最近几年,一些重大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投产,人民生活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将加大对能源

30、的需要。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国民经济以13%左右速度增长,到2010年,能源消耗量将达到4105万吨标准煤,综合能源消费总量高出目标值10.4个百分点,能源供求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以大连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生产规模,长期消耗大量的能源支持经济增长是不实际的,也是难以为续的。只有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才有可能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

31、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4.2 低碳经济下企业应充分运用绿色财务管理的战略4.2.1 绿色财务管理的概述人类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带来协调发展,即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因此,财务管理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理论依据,而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的提出逐步被企业重视并加以运用。绿色财务管理是将资源的有限性,社会的效益性,环境的保护性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其目的

32、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和发展。绿色财务管理的发生基础是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思想主要是解决企业与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它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是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开始考虑如何避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企业要想获得市场,取得社会的支持,只有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来分析产品成本费用和利润,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由于非关税绿色壁垒的影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趋于不利,很多出口产品越来越受到国外环境标志的影响和限制,使我国出

33、口的竞争力大大下降。因此,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使企业产品“绿”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一种兼顾眼前与长远利益的有效措施。绿色财务管理在低碳经济时代下赋予企业财务新的意义。低碳经济是全球的发展方向,只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和低碳联系在一起,才能使企业占领低碳经济的先机。4.2.2 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战略思想低碳经济前提下的盈利,不单指短期的利润,而是指对整个环境都有利的盈利。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都要求企业运用绿色财务管理的战略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财务管理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环境,改变目前环境成本外在性的局面。运用绿色财务管理战略在考

34、虑企业盈利性的前提下,先考虑对环境资源影响。倘若财务管理方案中利润较小但对环境有利,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从而在长久竞争中获胜,也是值得考虑的方案。其内涵实际上是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协调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以期实现低碳经济效益、低碳社会效益和低碳环境效益,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低碳经济。企业需要根据绿色财务管理战略制定出长远的绿色目标,统筹兼顾企业自身眼前利益与符合低碳经济的长远利益,也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既要考虑企业、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还要结合环境资源和社会效益等问题,制定长远目标,寻求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和所要采取的措施。4.

35、2.3 实行绿色财务管理战略的应注意的问题企业在制定经营目标时,要兼顾到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问题。现今市场,由于绿色消费的兴起,使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朝着绿色商品迈进,并且日渐强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资源环境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以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为指导,尽量开展绿色经营,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力提高员工素质,特别是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对全人类的重要影响,增强资源环境意识,加快从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向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转变的步伐,以全新的姿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要求会计方面要有一些变化,以与之相适应。首先,需新增一些会计科目,如绿色成本、

36、绿色公益金、绿色股本等,使绿色财务管理在应用时对一些要素有案可稽。其次,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分析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可以设置一些指标用以考察企业对于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等方面所做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便使企业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工作。 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是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相统一的。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要求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根据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的目标制定出长远的绿色目标,统筹兼顾企业自身眼前利益与未来长远利益,也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既要考虑企业、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还要结合环境资源和社会效益等问题,而制定长

37、远目标,寻求实现的途径和所要采取的措施。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绿色战略目标的前提也是企业盈利。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需要根据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的目标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统筹兼顾其自身眼前的利益和未来长远的利益,即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既要考虑企业,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还要结合考虑环境资源和社会效益等问题。4.3 面对低碳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企业要加强风险意识企业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时,企业除了要面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以外,还要引入社会责任风险和环境风险的风险价值观念。社会责任风险应该是由于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而带来的企业价值或无形资产价值贬值的可能性。将环境风险引入到绿色财务管理风险价值观念中,就

38、是要求企业必须重视保护环境,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一定要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环境风险可以表述为由于企业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程度而带来的收益或损失的可能性。在低碳热潮挟裹下的冲动投资,致使某些低碳领域的投资过热,不仅带来了新的问题,也很容易对行业及投资本身造成危害。2006、2007年,在不同的太阳能、风能公司都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只要与这些技术沾边的公司投资机构都蜂拥而上。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太阳能行业产能急剧扩大,并在重复建设之下出现了产能过剩。截至2009年,国内已建、在建或拟建的多晶硅项目超过50个,投资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产能将超过2

39、3万吨;而目前仅已投产和即将投产的项目规模就接近6.5万吨,超过了全球多晶硅的需求量。与产能急剧扩大相对照的是,多晶硅的价格从2008年最高的接近500美元/公斤,下降到目前约50多美元/公斤,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太阳能相关公司的股价已经持续下跌了很长一段时间。目前中国已有风电整机生产厂商80余家,比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而风电装机成本,2008年为6500元/千克,2009年已降为5400元/千克,降幅约为17%。多晶硅、风机与钢铁一样,已经成为产能过剩的行业。一些投资者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危机。低碳经济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过程

40、中正视风险的存在,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保护环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1 主要结论通过上述文章内容的叙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整体的经济发展来看,低碳经济是势在必行的。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无论从大众的消费者的意愿还是政府政策的倡导都致使企业面向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新型发展模式,是本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环境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革命。进入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将成为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低碳经济也将成为引领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点。其次,低碳经济理念下的绿色财务管理对成本、融资、投资、税收和分配等影响下。通过研究我们

41、发现绿色财务对每一个环节影响其实都是息息相关的,从绿色融资引向绿色成本到绿色投资再到最后的绿色分配,其实是一个整体。关键是要求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对自身的发展应有明确的定位和对城市、对国家乃至对全球的环境肩负起责任。最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具体运用绿色财务管理的措施上应该分几步走。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是推广低碳经济的前提条件,从低碳生产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等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明确低碳经济是目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观念明确了之后就要具体的实施相关的措施,典型的就是运用绿色财务管理的战略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发展,使其能更好的面向低碳经济发展。任何的经济发展都有存在风险,低碳经济也同样如此,

42、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不能盲目的追求和发展低碳经济,应该考虑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去实现低碳经济。5.2 研究展望低碳排放经济概念是狭隘的低碳经济,真正的低碳经济应该是创造低碳经济模式。但无论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绿色财务管理理念作为一种新概念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的观点和措施一般都只是停留在理论或是实践的层面。但随着世界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和世界大趋势的作用,这一理论将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将在指导企业的经济活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发展的趋势下,需要后人对低碳经济和绿色财务管理进行长期的、持续性的研究;形成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基础的可持续文明发展观,使绿

43、色低碳的发展观念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志和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建立低碳经济的模式。参考文献1 周剑,浅议绿色会计的建立与发展,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 吴金波,董雪艳,杨永淼,绿色财务管理的产业组织行为分析,山东经济,2007年,第2期,第57-59页3 张秀婕,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科技信息,2009年,第14期,第53-54页4 吴媛媛,我国绿色会计若干问题思考,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第72页5 王同军,对加强我国绿色会计建设的思考,中国经贸,2009年,第12期,第121-122页6 谢德仁,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会计研究,2002年,第1期,第48

44、-53页7 彭丽,绿色财务管理理论初探,绿色财会,2008年,第5期,第6页8 刘国宁,浅谈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会计之友,2008年,第26期,第25-26页9 朱勤,论绿色财务与绿色财务管理,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第05期10王建明,绿色财务管理探讨,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8期11范永太,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研究, 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年10期12仵宇庆,绿色GDP与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财会研究,2006年,第9期,第23-24页13吴向东, 崔宏福,刍议绿色财务管理,北方经贸,2003年,第7期,第14贺岩,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企业导报,2009

45、年,第9期15王利,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经济之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16李丹,低碳产品价高妨碍普及,研发与维护拉高成本,北京青年报,2010年17金花玉,胡文楠,我国企业绿色成本管理研究 ,中国外资, 2008年,第12期,第74页18张洪河,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宝钢日报,2010年19刘妞妞,气候变化挑战催生低碳经济理念,搜狐网,2009年20卢小祁,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几点思考,人民网-理论频道,2009年21Oren Perez,The New Universe of Green Finance: From Self-Regulation to Mu

46、lti-Polar Governance,Oxford: Hart Publishing, 2007附录一:外文文献翻译外文文献:The New Universe of Green Finance: From Self-Regulation to Multi-Polar GovernanceGreen finance represents a wide-ranging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s of financial law. New green instruments threaten to transform conventional

47、 investment practices (ethical investment), lending standards associated with project finance (environmental/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accounting conventions (green/social reporting). To a large extent this process was inspired by civic forces: environmentally-socially conscious citizens, envir

48、onmental groups and priv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World Bank and UNEP added further impetus to this process. From a legal perspective the phenomenon of green finance reflected a highly patchy social process, constituted by segregated contractual instruments

49、and uncoordinated organizational routines. This chaotic picture of detached legal structures evolving in an uncoordinated fashion has started to change over the last years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global centers of governance. While these new normative centers are highly diverse in terms of their i

50、nstitutional structure and mode of operation, they are all dominated by non-state actors. The main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ose the contours of these emerging regulatory orders, highlighting the move from self governance to multi-polar governance. In particular, it explores the question of coor

51、dinating the regulators: what were the processes that shaped the alloc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normative power at the global level. In that respect the article considers two theoretical puzzles. The first puzzle concerns the historical forces that shaped the contemporary governance structure; spe

52、cifically, it focuses on the dominant role of non-state forces and the relatively minor role of state regulation. This division of normative powers seems to be changing however, with signs of increasing governmental intervention. To a large extent one can view the emerge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53、 field of green finance as the product of two conflicting narratives: neo-liberal capitalism and the emergence of globally oriented civic networks that highlighted the advers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of the neo-liberal order. The second puzzle involves a different question: is the cur

54、rent normative structure, with its idiosyncratic distribution of normative powers, the most efficient one, in terms of achieving a more sustainable society? The paper will argue, in this context, that the contemporary governance structure, with its multiple layers, and private and public components,

55、 constitutes a regulatory ensemble whose synergistic capacities compensate for some of its evident shortcomings. Article describes the various instruments that constitute the new field of green finance. It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ree fields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project finance, ethical-green inv

56、estment,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Project finance represents the supply side of the market, while green investment represents the demand side.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is part of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hat facilitates the work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In each of these domains it explores th

57、e evolvement of new global centers of governance. The following section discusses the causal question: to what extent have the new centers been efficient in changing social practices? The last section examines the two puzzles described above.中文翻译:在绿色金融:从自我监管到多极化治理绿色金融代表一个广泛的挑战传统构建金融法律。新的绿色工具威胁要转变传统的

58、投资行为(伦理的投资),贷款标准与项目融资(环境/社会影响评价)和会计惯例(绿色/社会报告)。在很大程度上这一过程是由公民的力量鼓舞:环保意识的公民社会,环保团体和民间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继续推进这一过程。从法律的角度反映了这一现象的绿色金融高度成片的社会过程,由隔离的合同的仪器和协调组织的例程。随着全球治理的新中心的出现,这种不协调的方式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开始改变一个独立的法律结构不断变化的混乱的状况虽然这些新的规范中心的运作模式非常多样和体制方面的结构,他们都是占主导地位的非国家行为者。在这篇文章的主要目标是揭露监管令这些新兴的轮廓,突出自我治理摆脱向多极管治。

59、特别是,它探讨了监管机构的协调问题:什么是流程型的分配和再分配的水平,在全球规范的权力。在这方面,本文认为两种理论难题。第一个难题是有关历史的力量塑造了现代治理结构,具体地说,它的重点是国家调节的主导作用,和非国家力量小的作用相对。 这种分权规范然而似乎是不断变化的干预,政府的迹象越来越多。 在相当大程度上可以查看的出现和金融领域的绿色转变为产品的叙述两个矛盾: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全球环境影响的面向公民网络,突出的不利社会和新自由主义秩序。第二个难题涉及不同的问题:是目前的规范性结构,其权力的规范,最有效的分布,实现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什么?文章将讨论,在此背景下,当代的治理

60、结构,以其多层次、私人和公共组件构成的协同能力管理集成的补偿它的明显的缺陷。本文描述了各种工具,构成了新领域的绿色金融。它区别于三个领域的金融监管:项目融资、道德的绿色投资和环保的报告。代表提供项目融资市场看空的一边,而绿色投资代表了需求侧。环境报告的一部分是制度框架的工作,促进金融市场。在这些领域的新探索了全球中心的治理。致 谢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的导师王文华教授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他都费尽心血。没有王文华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

61、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和朋友的帮助以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此一并谨致谢忱!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

62、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

63、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64、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