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计100问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297700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0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工设计100问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化工设计100问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化工设计100问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化工设计100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设计100问(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装置设备布置设计的一般规定是什么?答:(1)满足工艺流程规定,按物流顺序布置设备;(2)工艺装置的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应满足表5.1.10的规定,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规定;()应考虑管道安装经济合理和整洁美观,节省用地和减少能耗,便于施工、操作和维修;()应满足全厂总体规划的规定;装置主管廊和设备的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图上的位置以及有关装置、罐区、系统管廊、道路等的相对位置拟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根据全年最小频率风向条件拟定设备、设施与建筑物的相对位置;(6)设备应按工艺流程顺序和同类设备合适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置。在管廊两侧按流程顺序布置设备、减少占地面

2、积、节省投资。解决腐蚀性、有毒、粘稠物料的设备宜按物性分别紧凑布置;()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应按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类别分区布置。为避免结焦、堵塞、控制温降、压降,避免发生副反映等有工艺规定的有关设备,可接近布置;(8)设备基本标高和地下受液容器的位置及标高,应结合装置的坚向布置设计拟定;(9)在拟定设备和构筑物的位置时,应使其地下部分的基本不超过装置边界线;(10)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规定的管道布置,应在设备布置设计时统筹规划。2 装置中主管廊宽度、跨度和高度的拟定应考虑哪些因素?答:(l)管廊的宽度:)管廊的宽度重要由管道的数量和管径的大小拟定。并考虑一定的预留的宽度,

3、一般主管廊管架应留有102的余量,并考虑其荷重。同步要考虑管廊下设备和通道以及管廊上空冷设备等构造的影响。如果规定敷设仪表电缆槽架和电力电缆槽架,还应考虑其所需的宽度。管廊上管道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双层,必要时也可布置三层。管廊的宽度一般不适宜不小于0;2)管廊上布置空冷器时,支柱跨距宜与空冷器的间距尺寸相似,以使管廊立柱与空冷器支柱中心线对齐;)管廊下布置泵时,应考虑泵的布置及其所需操作和检修通道的宽度。如果泵的驱动机用电缆为地下敷设时,还应考虑电缆沟所需宽度。此外,还要考虑泵用冷却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干管所需宽度;4)由于整个管廊的管道布置密度并不相似,一般在首尾段管廊的管道数量较少。因此,在必

4、要时可以减小首尾段管廊的宽度或将双层管廊变单层管廊。()管廊的跨度:管廊的柱距和省廊的跨距是由敷设遮其上的管道因垂直荷载所产生的容许弯曲挠度决定的,一般为6-9m。如中小型装置中,小直径的管道较多时,可在两根支柱之间设立副梁使管道的跨距缩小。此外,管廊立柱的间距,宜与设备构架支柱的间距获得一致,以便管道通过。如果是混凝土管架,横梁顶宜埋放一根20圆钢或钢板,以减少管道与横梁间的摩擦力。(3)管廊的高度可根据下面条件拟定:)横穿道路的空间。管廊在道路上空横穿时,其净空高度为:装置内的检修道不应不不小于5m;工厂道路不应不不小于50m;铁路不应不不小于5.5m;管廊下检修通道不应不不小于3m。当管

5、廊有桁架时要按桁架底高计算。2)管廊下管道的最小高度。为有效地运用管廊空间,多在管底下布置泵。考虑到泵的操作和维护,至少需要3.5m;管廊上管道与分区设备相接时,一般应比管廊的底层管道标高下或高00000m。因此管廊底层管底标局最小为.5。管廊下布置管壳式冷换设备时,由于设备高度增长,需要增长管廊下的净空。3)垂直相交的管廊高差。若省廊变化方向或两管廊直角相交,其高差取决于管道互相连接的最小尺寸,一般以0750mm为宜。对于大型装置也可采用00m高差。管廊的构造尺寸。在拟定省廊高度时,要考虑到管廊横梁和纵梁的构造断面和型式,务必使梁底和 架底的高度,满足上述拟定管廊高度的规定。对于双层管廊,上

6、下层间距一般为1.22.0,重要决定于管廊上最大管道的直径。至于装置之间的管廊的高度取决于管架通过地区的具体状况。如沿工厂边沿成罐区,不会影响厂区交通和扩建的地段,从经济性和检修以便考虑,可用管墩敷设,离地面高0050mm即可满足规定。3 塔的布置方式有哪几种?塔与其关联的设备的布置有什么规定?答:(1)塔的布置方式:1)单排布置,一般状况下较多采用单排布置,管廊的一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塔或立式容器时,一般中心线对齐,如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塔设立联台平台时,宜中心线对齐或切线对齐;2)单排布置,对于直径较小本体较高的塔,可以双排布置或成三角形布置,这样,可以运用平台将塔联系在一起,提高其稳定性。但

7、对平台生根构件应采用可以滑动的导向节点,以适应不同操作温度的热胀影响;3)构架式布置,对直径DN1000mm的塔还可以布置在构架内或构架的一侧。对用构架提高其稳定性和设立平台、梯子。对于布置在构架上的分段塔,当无法使用机动吊装机具时,应在构架上设立检修吊装设施。(2)塔与其关联设备的布置规定:塔与其关联设备如进料加热器、非明火加热的重沸器、塔顶冷凝冷却器、回流罐、塔底抽出泵等,宜按工艺流程顺序接近布置,必要时可形成一种独立的操作系统,设在一种区内,这样便于操作管理。4 沿管廊布置的塔和立式容器与管廊的间距如何拟定?答:沿管廊布置的塔和立式容器与管廊的间距,按下列规定拟定:()在塔与管廊之间布置

8、泵时,应按泵的操作、维修和配管规定拟定;(2)塔与管廊之间不布置泵时,塔外壁与管架立柱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适宜不不小于3m。5 塔与塔之间或塔与其她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如何拟定?答:塔与塔之间或塔与其她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除应满足管道、平台、仪表和小型设备等布置和安装的规定外,尚应满足操作、维修通道和基本布置的需耍。两塔之间的净距不适宜不不小于2.。6 塔和立式容器的安装高度应符合哪些规定?答:塔和立式容器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运用内压或流体重力将物料送往其她设备或管道时,应由其内压和被送往设备或管道的压力和高度拟定;(2)当用泵抽戏时,应由泵的汽蚀余量和吸入管道的压力降拟定设备的安

9、装高度;(3)带有非明火加热重佛器的塔,其安装高度,应按工艺规定的塔和重沸器之间的互相关系和操作规定拟定;()应满足塔底管道安装和操作所需要的最小净空,且塔的基本面高出地面不应不不小于20mm。 换热设备的布置一般规定是什么?答:(1)与分馏塔关联的管壳式换热设备,如塔底重沸器,塔顶冷凝冷却器等。宜接工艺流程顺序布置在分馏塔的附近;(2)两种物料进行热互换的换热器,宜布置在两种物料进出口相连的管道近来的位置;()一种物料与几种不同物料进行换热的管壳式换热器,应成组布置;(4)用水或冷剂冷却几组不同物料的冷却器,宜成组布置;(5)成组布置的换热设备,宜取支座基本中心线对齐,当支座间距不相似时,宜

10、取一端支座基本中心线对齐。为了管道连接以便,地面上布置的换热器也可采用管程进出口管嘴中心线对齐;(6)换热设备应尽量布置在地面上,但是换热设备数量较多可布置在构架上:l)浮头式换热器在地面上布置时,应满足下列规定:浮头和管箱的两侧应有宽度不不不小于0.6m的空地,浮头端前方宜有宽度不不不小于.2m的空地;管箱前方从管箱端算起应留有比管束长度至少长1.m的空地。2) 浮头式换热器在构架上布置时,应满足下列规定:浮头端前方平台净空不适宜不不小于0.8;管箱端前方平台净空不适宜不不小于mn,平台采用可拆卸式栏杆,并应考虑管束抽出区所需的空间;构架高度应能满足换热器的管箱和浮头的头盖吊装需要。(7)

11、为了节省占地或工艺操作以便可以将两台换热设备重叠在一起布置。但对于两相流介质或壳体直径不小于或等于.的换热器不适宜重叠布置;()换热器之间、换热器与其她设备之间的净距不适宜不不小于0.7;(9) 重质油品或污染环境的物料的换热设备不适宜布置在构架上;(10)操作温度高于物料自燃点的换热器的上方,如无楼板或平台隔开,不应布置其她设备。8 重沸器的布置一般规定是什么?答:(l)明火加热的重沸器与塔的间距,应按防火规范中加热炉与塔的间距规定布置;(2)用蒸汽或热载体加热的卧式重沸器应接近塔布置,并与塔维持一定高差(由工艺设计拟定),两者之间的距离应满足管道布置规定,重沸器抽管束的一端应有检修场地和通

12、道;(3)立式重沸器宜用塔作支撑布置在塔侧,并与塔维持一定高差(由工艺设计拟定)。其上方应留有足够的检修空间;()一座塔需要多台并联的立式重沸器时,重沸器的位置和安装高度,除保证工艺规定外,尚应满足进出口集合管的布置规定并便于操作和检修。9 空冷器的布置一般规定是什么?答:(l)空气冷却器(如下简称空冷器)宜布置在装置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2)空冷器应布置在主管廊的上方、构架的顶层或塔顶;()空冷器不应布置在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物料自燃点和输送、储存液化烃设备的上方;否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的隔板隔离保护;(4)多组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应布置形式一致,宜采用成列式布置;应避免一部提成列式布置而

13、另一部提成排布置;(5)斜顶式空冷器不适宜把通风面对着夏季的主导风向。斜顶式空冷器宜成列布置,如成排布置时,两排中间应有不不不小于3的空间;()并排布置的两台增湿空冷器或干湿联合空冷器的构架立柱之间的距离,不应不不小于3;()空冷器管束两端管箱和传动机械处应设立平台;(8)布置空冷器的构架或主管廊的一侧地面上应留有必要的检修场地和通道。10空冷器的布置如何避免自身的或互相间的热风循环?答:(1)同类型空冷器布置在同一高度;(2)相邻空冷器靠紧布置;(3)成组的干式鼓风式空冷器与引风式空冷器分开布置,引风式空冷器应布置在鼓风式空冷器的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4)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布置

14、在一起时,应将鼓风式空冷器管束提高。1 加热炉的布置一般规定是什么?答:加热炉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明火加热炉宜集中布置在装置的边沿井接近消防通道,且应于可燃气体、液化烃、甲 类液体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2)加热炉与其她明火设备应布置在一起;()几座加热炉可按炉子中心线对齐成排布置。两座加热炉净距不适宜不不小于3;(4)当采用机动维修机具吊装加热炉炉管时,应有机动维修机具通行的通道和检修场地。对于带有水平炉管的加热炉,在抽出炉管的一侧,检修场地的长度不应不不小于炉管长度加2m;(5)加热炉外壁与检修道路边沿的间距不应不不小于3m;(6)对于设有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炉,汽包宜设在加

15、热炉顶部或邻近的构架上;()加热炉与其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燃料气加热器的间距,不应不不小于6m;(8)当加热炉有空气预热器、鼓风机、引风机等辅助设备时,辅助设备的布置应不阻碍其自身和加热炉的检修;(9)加热炉与露天布置的液化烃设备间的防火间距不应不不小于2.5m,当设备之间设立非燃烧材料的实体墙时,其间距可减少,但不得不不小于5。实体墙的高度不适宜不不小于,距加热炉不适宜不小于5m,并应能避免可燃气体窜入炉体;当液化烃设备的厂房或甲类气体压缩机房朝向加热炉一面为封闭墙时,加热炉与厂房的间距可减少,但不得不不小于5。12 立式容器布置的方式有哪些规定?答:立式容器的外形与塔类似,只是内部构造没有

16、塔的内部构造复杂,立式容器的布置方式和安装高度等可参照塔的布置规定,此外尚应考虑如下规定:(1)为了操作以便,立式容器可以安装在地面、楼板或平台上,也可以穿越楼板或平台,用支耳支撑在楼板或平台上;(2)立式容器穿越楼板或平台安装时,应尽量避免容器上的液面批示、控制仪表也穿越楼板或平台;(3)立式容器为了避免粘稠物料的凝固或固体物料的沉降,其内部带有大负荷的搅拌器时,为了避免振动影响,应尽量从地面设立支承构造;()对于顶部开口的立式容器,需要人工加料时,加料点的高度不适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m,,如高出 lm时,应考虑设加料平台或台阶。13 卧式容器的布置和安装高度有哪些规定?答:(l)卧式容器宜成

17、组布置。成组布置卧式容器宜按支座基本中心线对齐或按封头切线对齐。卧式容器之间的净空可按0.7m考虑。(2)在工艺设计中拟定卧式容器尺寸时,尽量选用相似长度不同直径的容器,以利于设备布置。(3)拟定卧式容器的安装高度时,除应满足物料重力流或泵吸入高度等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规定:)容器下有集液包时,应有集液包的操作和检测仪表所需的足够空间;)容器下方需设操作通道时,容器底部配管与地面净空不应不不小于.2m;3)不同直径的卧式容器成组布置在地面或同一层楼板或平台上时,直径较小的卧式容器中心线标高可合适提高,使与直径较大的卧式容器筒体项面标高一致,以便于设立联合平台。()卧式容器在地坑内布置时,应妥善

18、解决坑内的积水和有毒、可燃易爆介质的积聚。坑内尺寸应满足容器的操作和检修规定。对多雨地区可考虑在地坑上部设立雨棚。(5)卧式容器的平台的设立要考虑人孔和液面计等操作。顶部平台标高宜比顶部管嘴法兰面低 150mm。当液面计上部接口高度距地面或操作平台超过3m时,液面计应装在直梯附近。对于集中布置的卧式容器可设联合平台。14泵的布置方式有哪几种?其布置有何具体规定?答:(1)泵的布置方式有三种:露天布置、半露天布置和室内布置:1)露天布置露天布置的泵,一般集中布置在管廊的下方惑侧面,也可分散布置在被抽吸设备的附近。其长处是通风良好,操作和检修以便;2)半露天布置半露天布置的泵合用于多雨地区,一般在

19、管廊下方布置泵,在上方管道上部设雨棚。或将泵布置在构架的下层地面上,以构架平台作为雨棚。这些泵可根据与泵有关设计布置规定,将泵布置成单排、双排或多排;3)室内布置在寒冷或多风沙地区可将泵布置在室内。如果工艺过程规定设备布置在室内时,其所属的泵也应在室内布置。(2)泵的布置具体规定如下:l)成排布置的泵应按防火规定、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分组布置;泵露天、半露天布置时;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宜集中布置;与操作温度低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之间应有不不不小于4.5m的防火间距;与液体烃泵之间应有不不不小于.5m的防火间距;2)泵成排布置时,宜将泵端出。人口中心线对齐,或将泵端基本边线对齐;)

20、泵双排布置时,宜将两排泵的动力端相对,在中间留出检修通道;4)泵布置在主管廊下方或外侧时,泵区通道的最小净宽为2m,最小净高为3m,泵端前面操作通道的宽度,不应不不小于1m;5)泵布置在管廊下方或外侧时,不管是单排或双排,泵和驱动机的中心线宜与管廊走向垂直;6)泵布置在室内时,两排泵净距不应不不小于2m。泵端或泵侧与墙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操作、检修规定且不适宜不不小于lm;7)除安装在联合基本上的小型泵外,两台泵之间的净距不适宜不不小于.7m;8)泵的基本面宜高出地面200mm。最小不得不不小于;在泵吸入口前安装过滤器时,泵基本高度应考虑过滤器能以便清洗和拆装;)立式泵布置在主管廊下方或构架下方时

21、,其上方应留出泵体安装和检修所需的空间;10)输送极度危害物质(如丙烯?氢氰酸等)的泵房与其她泵房应分隔设立;11)消防水泵房应设双动力源;12)公用备用泵宜布置在相应泵的中间位置;3)泵的布置应考虑管道柔性设计规定。15 压缩机的布置一般规定是什么?答:()压缩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制造厂的规定;()压缩机宜布置在被抽吸的设备附近,其附属设备宜接近机组布置;(3)可燃气体压缩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与明火设备、非防爆的电气设备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标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28和石油化工公司设计防火规范GB50的规定;2)宜露天布置或半敞开布置。在寒冷或多风沙地区可

22、布置在厂房内;3)单机驱动功率等于或不小于10w的甲类气体压缩机厂房,不适宜与其她甲、乙、丙类房间共用一幢建筑物;压缩机的上方,不得布置甲、乙、丙类液体设备,但自用的高位润滑油箱不受此限。()单层布置的压缩机,当基本较高时,宜按需要设立操作平台;当附属设备较多时,宜两层布置。6 压缩机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什么规定?答:压缩机的安装高度,应根据其构造特点拟定。进出口都在底部的压缩机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l)进出口连接管道与地面的净空规定 ;(2)进出口连接管道与管廊上管道的连接高度规定;(3)吸入管道上过滤器的安装高度与尺寸的规定;(4)为了减少振动应减少往复式压缩机的安装高度。7 吊车的选

23、用应符合什么规定?答:(1)压缩机的最大检修部件重量超过1时,应设吊车:1)起重量不不小于1.t,宜选用移动式三角架,配电动葫芦或手拉葫芦;2)起重量.0.t,宜选用手动梁式吊车;)起重量不小于3.010.0t,宜选用手动桥式吊车;)起重量不小于0.0t,宜选用电动桥式吊车。(2)按压缩机台数和用途选用吊车:l)压缩机露天布置,可不设固定吊车;2)压缩机布置在单层厂房内数量超过4台或虽然数量少于4台,但基本在2以上,宜选用手动桥式吊车;)压缩机数量超过4台或检修次数频繁、吊运营程较长时,宜选用电动桥式吊车。8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管架,覆盖耐火层有哪些规定? 答: 石油化工公司设计防火规范G

24、B 60对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管架,覆盖耐火层规定、覆盖耐火层的部位、耐火极限规定如下:(l)下列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管架,应覆盖耐火层:)单个容积等于或不小于5m的甲、乙A类液体设备的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2)介质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单个容积等于或不小于5m3的乙B、丙类液体设备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加热炉的钢支架;4)在爆炸危险区范畴内的主管廊的钢管架;5)在爆炸危险区范畴内的高径比等于或不小于8,且总重量等于或不小于25t的非可燃介质设备的承重钢构架、支架和裙座。()承重钢构架、支架、裙座、管架的下列部位,应覆盖耐火层:设备承重钢构架:单层构架的梁、柱;多层构架的楼板为透

25、空的算子板时,地面以上1m范畴的梁、柱;多层构架的楼板为封闭楼板时,该层楼板面以上的梁、柱;l)设备承重钢支架或加热炉钢支架:所有梁、柱;)钢裙座外侧未保温部分及直径不小于.2m的裙座内侧;3)钢管架:底层主管廊的梁、柱,且不适宜低于4.5m;上部设有空气冷却器的管架,其所有梁柱及斜撑均应覆盖耐火层。(3)涂有耐火层的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当耐火层选用防火涂料时,应采用厚型无机并能合用于烃类火灾的防火涂料。1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的布置应符合哪些防火规定?答:()控制室、变配电室宜设在建筑物的底层,若生产需要或受其她条件限制时,可将控制室、变配电室布置在第二层或更高层;(2)在

26、也许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的装置内,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的室内地面,应至少比室外地坪高0m;()控制室朝向具有火灾危险性的设备侧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非燃烧材料实体墙;(4)控制室或化验室的室内,不得安装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在线分析一次仪表。当上述仪表安装在控制室、化验室的相邻房间时,中间隔墙应为防火墙。20 一般的多层辅助厂房跨度、柱距、进深、层高和开间为多少?答:建筑物的跨距、柱距、层高等除有特殊规定者外,一般应按照建筑统一模数设计。常用模数如下:(1)跨度: .0,5,9.0,10.5,2.0,15.0,1.(m);(2)柱距:.0,6.0,.,120(m);钢筋混凝土构

27、造厂房柱距多用6m;(3)进深:42,48,5.,.,6.6,7.2(m);(4)居高:2.4+0.3的倍数(m);(5)开间:(2.),3.0, 3.3,.6, 3(m)。21 在什么状况下需设围堰?围堰设计应符合什么规定?答:(1)在操作或检修过程中有也许被油品、腐蚀性介质或有毒物料污染的区域应设围堰;解决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区尚应铺设防腐蚀地面。(2)围堰应符合下列规定:)围堰应比堰区地面的高出150 20m;2)围堰内应有排水设施;3)围堰内地面应坡向排水设施,坡度不适宜不不小于。2生产装置的通道设立应符合哪些规定?装置内通道的最小宽度和最小净高是多少?答:进行设备布置时,应根据施工、维护

28、、操作和消防的需要,综合考虑设立必要的通道和场地。在装置内部,应用道路将装置分隔成占地面积不不小于10002的设备、建筑物区。当合成纤维装置的酯化聚合、抽丝与后加工厂房的占地面积不小于1002时,应在其两侧设立通道。装置内重要车行通道,应与工厂道路衔接。(l)装置消防通道的设立应符合下列规定:l)当装置宽度不小于0时,应在装置内设贯穿式消防通道;)装置宽度不不小于或等于60m、且装置外两侧有消防通道时,可不设贯穿式消防通道。装置内的不贯穿式道路应设有回车场地。3)道路的宽度不应不不小于4m,道路路肩上管架与路面边沿净距不应不不小于lm,路面内线转弯半径不适宜不不小于7m,路面上的净空高度不应不

29、不小于4.5m。()检修通道应满足机动检修用机具对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和承受荷载的规定、并能通向设备检修的吊装孔。(3)装置内重要车行通道、消防通道、检修通道应合并设立。(4)操作通道,应根据生产操作、巡回检查、小型维修等的频繁限度和操作点的分布决定。(5)装置内通道的最小宽度和最小净高规定如表5.1.47。装置内通道的最小宽度和最小净高通道名称 最小宽度/m 最小净高/通道名称 最小宽度/m 最小净高/消防通道 4. 管廊下泵区检修通道 2.0(30) 3.0(3.3)重要车行通道4.0(6.0) 4.5(5.0) 操作通道 0.8 2.2次要车行通道 3.0(3) 3.0(4.5)注:对于

30、也许有大型通行机具通过的装置,重要车行通道的净宽和净高规定如表5.1.47。 表中括弧内的数据为化工行业原则的规定。23设备的构架或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应符合哪些防火规定?答:()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塔区平台、设备的构架平台或其她操作平台,应设立不少于两个通往地面的梯子,作为安全疏散通道。但长度不大干8m的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设备的平台或长度不不小于15的乙B、丙类液体设备的平台,可只设一种梯子;(2)相邻的构架、平台宜用定桥连通,与相邻平台连通的走桥可作为一种安全疏散通道;(3)相邻安全疏散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应不小于5m。4 装置布置和发展趋势归结为“四个化”是指什么?答:装置布

31、置和发展趋势归结为“四个化”即:露天化、流程化、集中化和模块化。(1)露天化:从近几年实际设计中可以看出,除大型压缩机布置在半敞开的厂房内以外、其她设备给大多数布置在滚天。其长处是节省占地,减少建筑物,有助于防爆,便于消防;(2)流程化:以管廊为纽带按工艺流程顺序将紧凑设备布置在管廊的上下和两侧;(3)集中化:将几种装置合理地集中在一种大型街区内构成联合装置,按防火设计规范用通道将各装置分开,此通道可作为两侧装置设备的检修通道,也可作为消防通道。设中央控制室,且朝着设备的墙不开门窗,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操作;(4)模块化:装置的工艺单元可采用模块布置。如泵、汽轮机、压缩机及其辅助设备采用模块布置,

32、配管也可以模块布置;又如加热炉的燃料油、燃料气管道系统,装置内软管站管道也可以模块布置。甚至整个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用于不同地区仅作局部修改即可反复运用。管道布置设计的规定有哪些?答:(1)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规定有;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规定;2)管道布置应统 筹规划,做 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规定,并力求整洁美观;)在拟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4)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内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管道应架空或地上缴设;如确

33、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的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7)在管架、管墩上布置管道时,宜使管架或管墩所受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均衡;8)全厂性管架或管墩上(涉及穿越涵洞)应留有1 %-3O%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管架宜留有10%-20%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9)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规定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规定;10)管道布置不应阻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11)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过过容许值的惰况下,应使管道最短,构成件至

34、少;12)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步考虑其支承点设立。宜运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偿;1)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不可避免时应根据操作、检修规定设立放空、放净。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14)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规定。(2)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下列惰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其她可拆卸连接:)因检修、清洗、吹扫需拆卸的场合;2)衬里管道或夹套管道;)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构成且不适宜用焊接连接者;4)焊缝现场热解决有困难的管道连接点;)公称直径不不小于或等于100mm的镀

35、锌管道;6)设立盲板或“”字盲板的位置。()气体支管宜从主管的顶部接出。()有毒介质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除有特殊需要外不得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有毒介质管道应有明显标志以区别于其她管道,有毒介质管道不应埋地撤设。(5)布置固体物料或含固体物料的管道时,应使管道尽量短。少拐弯和不浮现死角:l)固体物料支管与主管的连接应顺介质流向斜接,夹角不适宜不小于4;)固体物料管道上弯管的弯曲半径不应不不小于管道公称直径的倍;3)具有大量固体物料的浆液管道和高粘度液体管道应有坡度。(6)需要热补偿的管道,应从管道的起点至终点则”整个管系进行分析以拟定合理的热补偿方案。()敷设在管廊上规定有坡度的管道,可采用调节

36、管托高度。在管托上加型钢或钢板垫枕的措施来实现。对于放空气体总管(或去火炬总管)宜布置在管廊立柱的项部,以便于调节标高。(8)布置与转动机械设备连接的管道时,应使管系具有足够的柔性,以满足设备管口的容许受力规定。必要时可采用如下措施:l)变化管道走向,增强自然补偿能力;2)选用弹簧支吊架;3)选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4)在合适位置设立限位支架。(9)布置与往复式压缩机相连的管道时,应使管系的机械振动固有频率和管道的气柱固有频率避开机器的激振频率.必要时可采用如下措施:)增设防振支架;2)合适扩大管径;3)增设脉动衰减器或孔板;4)合理设立缓冲器,避开共振管长,尽量减少弯头。(10)不应在振动管道

37、上弯矩大的部位设立分支管。(11)在易产生振动的管道(如往复式压缩机、往复泵的出口管道等)的转弯处,应采用弯曲半径不不不小于15倍公称直径的弯头。分支管直顺介质流向外接。(12)从有也许发生振动的管道上接出公称直径不不小于或等于0m的支管时,不管支管上有无阀门,连接处均应采用加强措施。(1)自流的水平管道应有不不不小于3的顺介质流向坡度。(1)管道穿过建筑物的楼板、屋顶或墙面时,应加套管,套管与管道门的空隙应密封。套管的直径应不小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并不得影响管道的热位移。管道上的焊缝不应在套管内,并距离套管端部不应不不小于15m。套管应高出楼板、屋顶面50m。管道穿过屋顶时应设防雨罩。管道不

38、应穿过防火墙或防爆墙。(1)布置腐蚀性介质、有毒介质和高压管道时,应避免由于法兰、螺纹和填料密封等泄漏而导致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易泄漏部位应避免位于人行通道或机泵上方,否则应设安全防护。(1)有隔热层的管道,在管墩、管架处应设管托。无隔热层的管道,如无规定,可不设管托。当隔热层厚度不不小于或等于80mm时,选用高100m的管托;隔热层厚度不小于80mm时,选用高50的管托;隔热层厚度不小于13m时,选用高200mm的管托;保冷管道应选用保冷管托。(l)厂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全厂性管道敷设应与地形高差保持一致。在合适位置调节管廊标高。管道的最小坡度宜为2。管道变坡点宜设在转弯处或固定点附近。(18

39、)对于跨越、穿越厂区内铁路和道路的管道,在其跨越段或穿越段上不得装设阀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和法兰、螺纹接头等管道构成件。(9)有热位移的埋地管道,在管道弧度容许的条件下可设挡墩,否则应采用热补偿措施。(20)管道布置时管道焊缝的设立,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对接焊口的中心与弯管起弯点的距离不应不不小于管子外径:且不不不小于10mm;2)管道上两相邻对接焊口的中心间距:.对于公称直径不不小于 150r的管道,不应不不小于外径,且不得不不小于0m;b对于公称直径等于或不小于10m的管道,不应不不小于5m;3)环焊缝距支、吊架边沿净距不应不不小于 0mm;需要热解决的焊缝距支、吊架边沿的最小净距,应

40、不小于焊缝宽度的5倍,且不得不不小于10mm。2 可燃液体、可燃气体、液化烃的管道设计的原则是什么?答:可燃液体,可燃气体、液化烃的管道设计的原则是:(l)管道不得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2)管道应架空或沿地敷设;(3)必须采用管沟敷设时,应采用避免气体或液体在管沟内积聚的措施,并在进、出装置及厂房处密封隔断;()管沟内的污水,应经水封并排入生产污水管道;()取样管道不应引入化验室;()金属管道除特殊需用法兰连接外,应采用焊接连接。2哪些介质管道须静电接地?管网的接地连接点和接地电阻值有何规定?答: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固体的管道在下列部位应设静电接地设施:(1)装置区中各个相对独立

41、的建(构)筑物内的管道,可通过与工艺设备金属外壳的连接(法兰连接),进行静电接地;(2)管网内的泵、过滤器、缓冲器等处应设立接地连接点;()管网在进出装置区处、不同爆炸危险环境的边界、管道分岔处的管道应进行接地,对于长距离的无分支管道,应每隔8-0m与接地体可靠连接;(4)对金属管道中间的非导体管段(如聚氯乙烯管),除需做屏蔽保护外,两端的金属管应分别与接地干线相接,或用6rn多股铜芯绝缘电线跨接后接地;()非导体管段上的金属件应接地。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宜不不小于100;在山区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场合,接地电阻值应不不小于10。2管道敷设的方式有哪几类?其优、缺陷是什么?答:管道敷

42、设方式有地面以上和地面如下两大类:()地而以上通称架空敷设。是工业生产装置管道敷设的重要方式。具有便于施工、操作、检查、维修及经济等长处;(2)地下敷设)埋地敷设:其长处是运用地下的空间,使地面以上空间较为简洁,并不需支承措施;其缺陷是管道腐蚀性较强,检查和维修困难,在车行道处有时需特别解决以承受大的载荷,低点排液不便及易凝油品凝固在管内时解决困难,带隔热层的管道很难保持其良好的隔热功能等,故只有不也许架空敷设时,才予以采用;)管沟敷设;可充足运用地下空间,并提供了较以便的检查维修条件;还可敷设有隔热层的高温、易凝介质或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其缺陷是费用高,占地面积大,需设排水点, 易积聚或单入油

43、气增长不安全因素,易积聚污物清理困难等。因此在装置内只在必要时,才采用管沟敷设。29 符合哪些条件的管道.容许将管道直接埋地布置?答:()输送介质无腐蚀性、无毒和无爆炸危险的液体、气体管道,由于某种因素无法在地上敷设的;(2)与地下储槽或地下泵房有关的工艺介质管道;(3)冷却水及消防水或泡沫消防管道;(4)操作温度不不小于150的热力管道。3埋地敷设管道的埋设深度有哪些规定?答:埋地敷设管道的埋设深度应以管道不受损坏为原则,并应考虑最大冻土深度和地下水位等影响。管顶距地面不适宜不不小于0.m;在室内或室外有混凝土地面的区域,管项距地面不适宜不不小于03m。通过机械车辆的通道下不适宜不不小于.7

44、m或采用套管保护。31管廊上管道布置的原则是什么?答:()大直径管道应接近管廊柱子布置;(2)小直径、气体管道、公用工程管道直布置在省廊中间;()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与省廊相连接的设备一侧;工艺管道视其两端所连接的设备管口标高可以布置在上层或下层;()需设立“”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接近柱子处,且”型补偿器宜集中设立;(5)低温介质管道和液化烃管道,不应接近热管道布置;也不要布置在热管道的正上方;(6)对于双层管廊,气体管道、热管道、公用工程管道、泄压总管、火炬干管、仪表和电气电缆糟架等宜布置在上层;一般工艺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低温管道等直布置在下层;(7)管廊上管道设计时,应留1020%

45、裕量。3 治塔管道布置设计时应如何考虑?答:沿塔管道的布置设计应注意如下几种方面:(1)应满足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规定;()管道布置应从塔顶部到塔底部自上而下进行规划,并且应一方面考虑塔顶管道和大直径的管道的位置和自流管道的走向,再布置压力管道和一般管道,最后考虑塔底管道和小直径管道;()应考虑以便操作、维修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4)每一条管道按照它的起止点都应尽量短,但必须满足管道柔性的规定;(5)每一条管道应尽量沿塔体布置,并且注意有一种“好的外观”;1)有两种惰况可考虑:一是每一条管道分别布置;二是按管道成组布置(这种方式加管道的集中荷载较大时,应获得设备设计人员的批准);2)在管道

46、侧沿塔外壁呈同心圆布置,或沿塔外壁呈切线布置。3 塔顶管道设计的要点是什么?答:(1)塔顶管道一般有塔顶油气、放空和安全阀出口管道。塔顶放空管道一般安装在塔顶油气管道最高处的水平管段的顶部,并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2)塔顶油气管道内的介质一般为气相,管径较大,管道尽量短,要“步步低”,不适宜浮现袋形管,且具有一定的柔性;()每一根沿塔管道,需在上部设承重支架,并在合适位置设导向支架,以免管嘴受力过大;(4)分馏塔顶油气管道一般不隔热,只防烫;如该管道至多台冷换设备,为避免偏流, 应对称布置;()塔顶为两级冷凝时,其管道布置应使冷凝液逐级自流,油气总管与冷凝路入口支管应对称布置,使流量均匀;(

47、6)当塔顶压力用热旁路控制时,热套路管应保温,尽最短,其调节阀应安装在回流罐”上部,且管道不得浮现“袋形”,以避免积液;()减压塔顶油气管道与塔开口直接焊接而不采用法兰连接,以减少泄漏。3 塔体侧面管道设计有何具体规定?答:()塔体侧面管道一般有回流、进料、侧线抽出、汽提蒸汽、重沸器入口和返回管道等,为使阀门关闭后无积液,上述管道上的阀门宜直接与塔体管口直接相接,进(出)料管道在同一角度有两个以上的进(出)料开口时,管道应考虑一定的柔性;()分馏塔侧线到汽提塔的管道上如有调节阀其安装位置应接近汽提塔.以保证调节同前有一段液住.其液柱的高度应满足工艺的规定。 塔底管道设计有何特点?答:(1)塔底

48、的操作温度一般较高,因此在布置塔底管道时,其柔性应满足有关原则或规范的规定。特别是塔底抽出管道和泵相连时,管道应短且少拐弯,又需有足够的柔性以减少泵嘴受力。塔底抽出线应引至塔裙或底座外,塔裙内严禁设立法兰成仪表接头等管件。塔底到塔底泵的抽出管道在水平管段上不得有“袋形”,应是“步步低”,以免塔底泵产生汽蚀现象,抽出管上的隔断阀应尽最接近塔体,并便于操作;()除非是辅助重沸器,或者是两个以上并联的重沸器同步操作,并且规定在较宽的范畴内调节其热负荷,塔底到重沸器的管道一般不适宜设阀门。塔底釜式重佛器带有离心泵时,重沸器的标高应满足离心泵所需要的有效汽蚀余量,同步使塔底液面与重沸器液面的高差所形成的

49、静压头足以克服降液管、重沸器和升气管的压力损失。因此,管道的布置应在满足柔性规定的同步,管道应短,弯头应少。6 塔上人孔的布置应符合哪些规定?答:(1)塔的人孔应设在塔的操作区内,进、出塔比较以便、安全、合理的地方,并宜设在同一方位上。(2)设立人孔的部位必须注意塔的内部构件,一般应设在塔板上方的鼓泡区,不得设在塔的降液管或受液槽区域内;(3)塔体上的人孔(或手孔),一般每-层塔板布置一种;()人孔中心距平台面的高度一般为60mm至100mm之间,最合适高度为750mm;(5)一座塔上的人孔宜布置在同一垂直线上,使其整洁美观。3塔的管口方位有何规定?答:(1)塔的管口方位应满足塔内件工作原理及

50、构造的规定,设计时应注意设备内件整体构造与管口的相对方位;塔顶气相开口布置在塔顶头盖中部;塔的回流开口,一般布置在塔板上方的管道侧;气相进料开口在塔板上方,与降液管平行;气液混相进料开口在塔板上方,并设分派管;汽提蒸汽开口在汽提塔板下方,并加气体分派管。侧线产品抽出口在降液管下方的公弧范畴内,宜设抽出斗,对于中间降液管的双溢流塔板,其抽出口可布置在该处任意角度,设抽出斗;塔底抽出口设在塔底头盖的中部,并设防涡流板,抽出口应延伸到塔的裙座外;(2)对于有塔板的塔,人孔宜布置在与塔板溢流堰平行的塔直径上,条件不容许时可以不平行,但人孔与溢流堰在水平方向的净距应不不小于0mm; ()人孔吊装的方位,

51、与梯子的设立应统一布置,在事故时,人盖顺利关闭的方向与人疏散的方向应一致;(4)液位计接口可通过根部阀与液位计直接连接,也可通过根部阀与液位计连通管相接。不得把液位计接口布置在进料口的对面60角的范畴内,除非进料口有内挡板保护。与塔直连的外浮筒式液位控制接管应加挡板。液位计、液位控制浮筒、报警等装置常位于塔平台内或局部平台端部,以便于维修;(5)压力计接口应布置在塔的气相区内,使压力计读数不受液位压头的影响;(6)取样口和测温口的布置,气相取样口和测温口应避开塔板降液槽的气相区,液相取样口和测温口应设在降液管区域的塔板持液层内;对于易结晶的液相取样管应被向塔板;(7)塔顶部吊柱的定位应使旋转时

52、可达到平台外起吊点上方,以及平台所有人孔的位置。38 设备管口方位图除表达管口外,还表达什么方位?答:除表达工艺及公用介质管口外,还应当表达:(1)仪表接管的方位,涉及温度、压力、液位;(2)人孔、手孔和吊柱的方位,裙座排气孔的方位;(3)设备地脚螺栓孔的方位或支耳的方位;()吊耳、接地板和铭牌的方位;(5)内部爬梯、裙座底部加强支撑的方位。39 如何拟定卧式容器支座的固定侧?答:从该容器所需连接的管道中找出对柔性计算最重要的(难度或规定最高的)一根管道,例如补偿量大,管径大的管道,作为决定支座型式的根据。固定侧支座位置应有助于该管道的柔性计算。40 卧式容器的管口方位有什么规定?答:()在设

53、备壳体上的液体入口和出口间距应尽量远。液体入口管应尽量远离容器液位计接口;(2)液位计接口应布置在操作人便于观测和以便维惨的位置。有时为减少设备上的接管口,可将就地液位计、液位控制器、液位报警等测量装置安装在联箱上。波位计管口的方位,应与液位调节阀组布置在同一侧;()铰链(或吊柱)连接的人孔盖,在打开时应不影响其她管口或管道等;()安全阀接管口应设在容器顶部。41 卧式容器的管道布置的一般规定是什么?答:容器(罐)的管道比较简朴;立式容器的管道布置大体上与塔的管道布置相似,也采用沿罐壁进行设计,管道上的阀门也规定直接与开口相接;这样可避免积液。卧式容器设备布置时,一般将罐与管廊的长方向相垂直因

54、此其管道如气体出口管道、安全阀出口管道、液体出口管道等都朝向管廊,并与管廊上的有关;主管相连接。容器顶部开口接出的管道,其标高宜高于与管廊上相接的主管,以便于接在主管的顶部。容器底部的液体出口管道与管底下的泵相连接时,其管底标高应不影响人的通行。(1)对卧式容器的液体出口与泵吸入口连接的管道,若在通道上架空配管时,最小净空高度为 2200mr;(2)与卧式容器底部管口连接的管道,其低点排液口距地坪最小净空为150mm;(3)安全阀的出口排入密闭管道系统时,应避免积液,并满足安全阀出口管道顺介质流向成45向下与密闭总管顶部相接,且无“袋形”。若安全阀安装在远离容器时,要校核沉着器至安全阀入口管道

55、的压力降;(4)储罐顶部管道的调节阀组布置在平台上;()应根据设备及管道布置惰况设立平台。42 加热炉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规定是什么?答:(1)加热炉管道布置随加热炉的炉型不同而异,在加热炉管道布置时,应对其进、出料管道、燃料系统管道、吹灰气管道、灭火蒸汽管道等统一考虑;(2)对圆筒炉进、出料总管,一般采用环形布置于炉体周边,可支承在地面或炉体上。环形总管应布置在看火门以上,以便于看火门的正常操作和维修;()必要时在炉出口管道弯头。三通或变径较大之外,或者从炉顶垂直向下的底部位置,设立防震支架;()如果在管道设立爆破片,其方向不得朝向操作或设备;(5)重要调节阀组一般布置在管廊与炉体之间并注意通

56、道规定;(6)蒸汽、燃料油或燃料气管道上的阀门宜布置在看火门附近的垂直管道上,并满足调节和检修的规定;(7)在寒冷地区,应根据规定对燃料油管道采用蒸汽伴热;(8)接近喷嘴处的管道应采用便于拆卸的接连构造,以便打扫和维修;(9)应在常常操作的在较高位置的阀门和观测部位设立平台和梯子;(10)燃料管道的排放点,应远高炉子至少15m,并应排入收集系统,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1)与炉子连接的管道,尽量集中排列,以便于支撑,达到协调。美观的目的;(2)对加热炉的进料管道,应保持各路流量均匀;对于全液相进料管道,一般各路都设有流量调节阀调节各路流量,否则应对称布置管道,气液两相的进出管道,必须采用对称布置

57、,以保证各路压降相似;(3)环形油线应以最高温度计算热补偿量,并运用管道自然补偿来吸取其热膨胀量。43 对加热炉的燃料气管道布置的一般规定是什么?答:(1)燃料气要设分派主管,使每个喷嘴的燃料气都能均匀分布;燃料气支管由分派主管上部引出,以保证进喷嘴的燃料气不携带水或凝缩油。在燃料气分派主管末端装有N的排液阀,便于试运冲洗及停工扫线后排液,以及动工时取样分析管道内的氧含量,排液管上应设两道排液阀以免泄漏,该阀能在地面或平台上操作。燃料气切断总阀应设在距加热炉15以外。(2)在燃料气管道上设立阻火器,就可以制止火焰蔓延,阻火器按作用原理可分为干式阻火器和安全水封两种。工业生产装置中加热炉的燃料气

58、管上一般采用多层铜丝网的干式阻火器。阻火器应放置在接近喷嘴的地方。管道阻火器与燃烧器距离不适宜不小于12。这样,阻火器就不致于处在严重的爆炸条件下,使用寿命可以延长。44 管壳式和套管式换热设备的管道布置应如何考虑?答:(l)工艺管道布置应注意冷、热物流的流向,一般冷流自下而上,热流由上而下;(2)管道布置应以便操作,并不阻碍设备的检修;(3)换热设备的基本标高,应满足其下部排液管距地面或平台面不不不小于150mm;(4)换热设备的管道,只能浮现一种高点和一种低点,避免半途浮现“气袋”或“液袋”,并设高点放空,低点放净;在换热设备区域内应尽量避免管道交叉和绕行;尽量减少管道架空的层数,一般为-

59、3层;()两台或两台以上并联的换热设备入口管道直对称布置,对气液两相流换热设备则必须对称布置,才干达到良好的传热效果;(6)换热设备的进出口管道上测量仪表,应接近操作通道及易于观测和检修的地方安装;(7)与换热设备相接的易凝介质的管道或具有固体颗粒的管道副线,其切断阀应设在水平管道上,并应避免形成死角积液;(8)在寒冷地区,室外的换热设备的上、上水管道应设立排液阀和防冻连通管。4 成组布置的换热设备其管道布置应如何设计?答:(1)成组布置的换热设备区域内,可在地面或平台面上敷设管道,但不应阻碍通行和操作;()当管道上无调节阀或排液管时,管底距地面净空应不小于或等于150mm;()调节阀组应平行

60、于冷换设备布置;(4)成组布置的换热设备之间管道布置的净距应不小于或等于0;(5) 管道布置应考虑各换热设备的管箱和头盖的拆卸空间;(6)并联多组换热设备的进出口管道应对称布置。4立式重沸器的管道布置有何规定?答:()管道必须有足够的柔性,以补偿在多种工况下设备和管道的热膨胀;(2)当重沸器管口同塔的管口对接时,如荷载条件容许,则最佳在塔体上设支架支承重沸器,并且支架的位置及形式应能满足塔体及管道膨胀所产生的位移及荷载规定;(3)配管时应留出重沸管束在原地拆卸所需的空间;(4)对壳体上带膨胀节的单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在进行配管,柔性分析及设备的支撑设计时,应考虑该膨胀节的影响;(5)当重沸器的长度与直径之比( LD)不小于6.0时,宜设导向支架;(6)当重沸器的阀门和盲板离地评3m以上,应在塔上设立平台。4 管壳式卧式卧式重沸器的管道布置有何规定?答:()在热胀许用应力范畴内,重沸器的降液管和升汽管,应尽可阻短而直、减少弯头数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