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宪法规范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02943345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01.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闻传播法宪法规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闻传播法宪法规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闻传播法宪法规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法宪法规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传播法宪法规范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方向定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方向定位)l新闻媒介为人民服务或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介的服务的方式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新闻媒介通过传播各种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以至娱乐等等信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要(传播信息,沟通情况,预告未来);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提供文化娱乐、解答疑难问题;2.第二,新闻媒介要以各种方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3.第三,新闻媒介要努力报道发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各种新闻。l宪法原则中与新闻工作直接相关的、最重要的并且趋向制度

2、化、法规化的几条规范:第一,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第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三,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第四,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第二节第二节 言论、出版自由言论、出版自由 l本节着重考察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公民的言论、出版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在哪些方面已得到法律的保障,在哪些方面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和限制,在这方面的法制还有哪些不完备之处,等等。一 概念和内涵l言论自由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l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近来,它通常被理解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自由,包括了创作及发布电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富

3、有表现力的资讯。l出版自由出版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l 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l新闻自由新闻自由:l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消极自由:消极自由:指免于他人干涉的自由。1958年赛亚伯林就职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讲座教授,他在演讲两种自由概念中指出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区别。他对消极自由的基本阐释是:“若无人干涉我的活动,则通常说我是自由的。在此种意

4、义上的自由仅仅只一个人可以不受他人阻碍地行动。”l消极自由的根本内涵在于强调自由不可侵犯,自由是个人的自由而非社会群体的自由,自由不仅是精神的自由,更是行为自由。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l积极自由:积极自由:“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在这种意义下,自由是“去做的自由(LIBERTY TO)”。l区别:区别:消极自由所关心的是“政府干涉我多少”,“我可以自由地成为什么、或自由地做哪些事?”;积极自由则关心“谁统治我”,“谁有权决定我是什么人?不是什么人?应该怎么样?做什么事?”消极自由争取的是不

5、让别人妨碍我的自由,积极自由则以做自己主人为要旨。消极自由消极自由(freedom from something)积极自由积极自由(freedom to something)公民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一个方面是行使表达权。l在学理上,表达权被认为具有人身权人身权的性质。l人身权属于一般民事权利范畴,与财产权相对。l表达权的核心是一项政治权利政治权利l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政治参加的权利、民主权利,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在我国,政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l因

6、此,表达权是带有人身权性质的政治权利。二二 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表达权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表达权 公民运用出版物新闻媒介行使表达权,属于出版自由的范畴。l对出版自由既有保护又有约束。l我国对出版自由的约束和管理实行追惩和预防追惩和预防相结合的原则。l追惩制是国家对出版采取事后依法追究处罚的管理制度。一般指出版物在出版之前不受政府部门任何事先限制,自由印刷出版,仅在发行之后,如发现有违法事项由司法部门依照法律予以追究、惩处的制度。l预防制是指出版物在出版之前,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批准、登记或履行其他法定手续,而且不排除事后追惩的制度。l在公民和新闻出版单位之间,按照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调整双方关系。

7、l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l 知情权在学理上是从言论自由引申而来的“潜在”的权利l 我国现行法制保障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实现知情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l一方面,保障公民从新闻媒介上自由地寻求、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受非法侵扰。l另一方面,规定有关部门、组织有向人民群众公开发布有关信息的责任。这种信息发布,一般是通过新闻媒介传播三三 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知情权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知情权v权利v采访权v报道权:指新闻工作者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将自己获取的新闻、材料和数据,经过写作编辑后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公开传播的权利。v舆论监督权(批评权、评论权)v优待权(交

8、通、通讯方面)v人身权:指公民依法所享有的涉及其生存和发展空间安全的自由度。v著作权: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作品享有著作权,这些作品不管发表与否均受保护。四四 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著作权著作权v著作权也称版权,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分为著作人格权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著作财产权包括重制权、公开口述权、公开播送权、公开上映权、公开演出权、公开传输权、公开展示权、改作权、散布权、出租权等等。v著作权要保障

9、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在保障私人之财产权利益的同时,须兼顾文明之累积与知识之传播,义务义务l更正与答辩的义务l更正:是指新闻报道中具体事项的交代出现失实,相关人有权要求媒体作出更正,媒体自身也有责任在发现差错时主动更正。l答辩:是指被新闻报道提及的相关人,有权对报道内容的公正性或全面性进行答辩。l不得泄露国家秘密l不得损害司法尊严l不得侵害公民的隐私权l不得“新闻诽谤”(无中生有,无事生非)义务义务l不得“有偿新闻”l不得借采访的名义“拉”广告l不得损害职业秘密、尊重当事人的正当要求、严正声明l不得发布禁载新闻(破坏四项基本原则的、破坏民族团结的、教唆犯罪的、淫秽色情的)第三

10、节第三节 批评建议权和舆论监督批评建议权和舆论监督 l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l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l批评者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批评权。l为了保障批评者的权利不受非法侵害,宪法对于相关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

11、出了“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的禁止性规范。l 批评者在行使批评权的同时也对被批评者承担义务。l被批评者应当享有申辩的权利。批评建议权批评建议权 舆论监督舆论监督l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l言论自由作为一项政治权利,其核心就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表达意见的权利。人民群众公开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形成舆论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就成为舆论监督。l 实行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l舆论监督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l建议:一般是针对决策提出的,具有决策

12、监督的功能。l批评:一般是针对决策的,但大量是指向具体的人和事的,具有行为监督的功能。l新闻舆论监督的制度 l舆论监督主要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各种政策性、法规性文件,大都特定地把舆论监督表述为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或者就特称为新闻舆论监督。l共产党领导 l党的各级组织重视和支持 l注重社会效果 l实事求是 l新闻媒介履行社会责任 新闻舆论监督制度主要特点新闻舆论监督制度主要特点 l舆论监督是一种软监督 l舆论监督是一种没有强制力的“软监督”,亦即“公众监督”(public surveillance),不具有强制性。l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