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289322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一、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描述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能量流动的特点。3、以碳循环为例,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4、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特点。能力目的通过度析、归纳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培养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情感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的结识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食物链和食物网)运送和传递的,渗入构造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二、重点难点重点、食物链与食物网。2、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基本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特点。难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

2、其特点。三、学时安排1学时。四、教学措施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五、教学资源PT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课题 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教学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课提问:(1)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生态系统的构成分为哪两部分?它们各自涉及了哪些成分? 认真思考,回答提问:(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2)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构成。生物涉及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环境涉及: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土壤等。承上启下,既巩固已学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导入新课讲述:我们已经

3、懂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具有各自的生态功能,那么,生态系统中多种成分的关系如何?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生态系统会产生如何的影响?这是本节课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思考,讨论,进入新课学习。问题导入,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爱好。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pt展示:图3-4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不完全)。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草原上的多种动物与草原上的植被有什么关系?(3)草原上的多种动物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2、指引学生根据刚刚观测、分析的图片资料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将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在图片

4、上用线连接起来。点拨: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3、教师书写一条食物链: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提问学生:食物链如何书写?师生共同小结食物链的写法:()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她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档消费者。(2)食物链中的箭头指向捕食者,直至最高档的消费者。习题巩固例:下列哪条食物链是对的的?() A、草虫蛙蛇鹰 B、草兔狐狸腐生细菌、阳光草兔狐 D、草兔狼 教师进一步小结食物链的写法:(3)食物链不浮现非生物物质(如阳光)和能量(如太阳能)以及分解者(腐生真菌、细菌)。提问: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是不是只被一种其她的动物所食?一种

5、动物是不是只吃一种生物呢?4、应用所学知识,连接食物链。 请同窗们将草原生态系统中多种生 物之间的食物链表达出来,并观测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否是孤立的?5、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它们互相交叉而形成网状构造,引导学生观测并比较所画的食物网。6、小结: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构造基本。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就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送和传递的。观测、思考、讨论、回答:(1)草原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伙用制造有机物,供应该生态系统中的多种动物运用。(2)吃与被吃的关系。()草原上的多种动物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如青蛙捕食蝗虫,而青蛙则被蛇捕食。分

6、析图片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画出捕食关系图。理解食物链的定义。观测,思考,讨论,尝试总结食物链的写法。理解和记忆食物链的写法。思考、作答,产生疑问:食物链能否浮现非生物物质(如阳光)和能量以及分解者(真菌、细菌)。完善食物链的写法。认真思考问题。画出草原生态系统的其她食物链,观测、分析、解决问题: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培养学生观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中学”增强学生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观测、分析能力。通过典型例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问题导学,循循善诱,增强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渡:生物都需要能量来维持生

7、命,同样,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那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如何在多种生物之间进行运送和传递的?这是接下来我们要着重探讨的问题。ppt展示:图23-8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食物链上各环节的动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食物链上的生产者(多种绿色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何方?这些植物是如何获得所需要的能量的?(3)能量如何在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中流动?(4)食物链上某一环节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能不能100%传递给下一环节的生物?(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点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能量的输入依赖于

8、生产者的光合伙用把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3)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流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流动的这种变化对于生物体的数量有着如何的影响?总结: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每一种环节都要把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一般,一种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020传递给下一环节。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贮存的能量也愈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思考,明确接下来的学习任务。(1)食物链上各环节的动物直接或间接食用多种植物,从植物的有机物中获得维

9、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2)多种绿色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伙用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3)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能量沿食物链在生物中流动。(4)不能,由于一部分能量会在流动中损失。(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思考、记忆、交流。小组内讨论,体现:(1)在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是单向的。(2)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逐级递减,使得生物体数量也呈现这样的特点。在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所贮存的能量愈少,那么生物体的数量也愈少。让学生学会通过度析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

10、。培养学生积极探究、获取新知的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传递又是遵循如何的规律?1、活动: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ppt展示:图23-10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引导学生讨论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几种问题:()无机环境中的碳是如何进入生物体的?(2)与生产者相比较,消费者获得含碳化合物的方式有什么特点?(3)生物体哪些生命活动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2、指引学生总结碳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循环的、特点是什么?点拨:碳循环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具有来回循环的特点。3、引导学生概括什么叫物质循环。4、应用:指引学生根据碳循环的途径和特点,推测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的途径和特点

11、。思考,讨论,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伙用将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使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这些有机物进入动物体。()生产者运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而消费者只能运用生产者光合伙用合成的有机物。(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都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在活动中分析讨论问题,结合“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片,总结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概括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课后探究水循环的途径和特点。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爱好。培养学生观测、分析、解

12、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知识迁移的能力。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什么联系呢?点拨: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共同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之间进行运送和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能量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统一整体。因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讨论、分析。理解和记忆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让学生对的结识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食物链和食物网)运送和传递的,渗入构造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习题巩固例题详见pp。思考、作答。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七、板书设计食物链2.3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逐级递减特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无机环境生物物质循环:八、作业布置1、完毕配套练习卷48-49,P5;、预习2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