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2)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288698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翟义章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课件(北京春节习俗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2)学生准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组成的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收集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熟读课文,正确读写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教育方面: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

2、能力。4、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三:教材分析: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

3、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

4、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四、教学过程:(一)、童谣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喜欢童谣吗?老师这儿也有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童谣课件)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2、导入:你们知道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吗?(春节)对,这首童谣写的是春节,不过,这是五十多年前北京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今天就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去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里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课件出示课题,齐读)

5、(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朗读课文,注意以下要求(屏幕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一看,按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在课本上标注一下,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准备汇报。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注。3、小组内交流讨论,释疑解惑。4、班上交流汇报。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交流要点: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卖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预备足吃的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6、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人们照常做事师:(出示课件)老师听明白了,按老规矩,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这个年过的可真够长的。请看大屏幕上的时间,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功夫就让我们全看明白了,这就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好处。(三)、研读赏析,感受年味1、在老舍先生提到的这么多日子里,有没有你印象特别深刻的? (腊月、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大屏幕出示要求)请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一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读给同伴听。2、生自由感情朗读,体味

7、。3、交流体会感受。交流重点:A、 腊八腊八粥:抓住“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比喻的生动,老舍语言的幽默风趣以及人们丰收的喜悦,新年的快乐,以及对来年农业生产的美好祝福。腊八蒜:体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指导学生读“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读出让我们垂涎三尺的浓浓的年味。B、除夕真热闹;1、学生通过句子体会除夕的热闹喜庆,了解守岁学生通过读,交流对除夕的感受(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学生从“万不得已、必定”中理解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对团圆的重视。知道中国人除夕夜守岁有两重含义:

8、年纪的人除夕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给父母延寿。2、体味除夕的热闹。(课件出示)“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集体朗读,把这万家团圆的热闹气氛朗读出来。过渡:熬过了除夕夜,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于是正月初一到来了。谁来介绍?C、正月初一1、体会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截然不同,感受人们的悠闲、快乐。2、体会今昔的不同,感受现在人们生活水平

9、的提高。如:虽然还在拜年,但是方式有很多创新,现在我们可以用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和电子贺卡,发短信,网聊的方式给远方的亲友拜年。 师:你很细心。是的,尽管方式有了一些不同,但是人们拜年时那美好的祝愿,热切的祝福却丝毫没有减少。现在的正月初一和以前相比还有什么不同?再如:老舍先生生活的时代有很多生意人为了和家人团聚过春节是要关门停业的。但是现在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店铺春节不放假。比如说很多超市,就是全年无休,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让人们在春节也能购物逛商场,心情也就更好了。D、元宵节1、看元宵节花灯展,体会元宵节的红火美丽学生交流,通过具体句子及词语体会灯的数量多,种类多,饱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以及元

10、宵节的美好快乐。 2、感情朗读,进一步体味元宵节的红火美丽。课件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男女比赛读,评价)(四)、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1、过渡: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印象最深刻的四个日子: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同学们为什么对这四部分印象

11、特别深刻呢?(生交流)这四部分作者写得特别详细,其它部分写得比较简略。2、那么,通过老舍先生的描述,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是一个喜庆的节日。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是一个祥和的节日。是一个隆重的节日。(相机出示课件)3、小结:老舍先生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五)、拓展同学们刚才的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老舍先生的这篇课文编成同学们喜欢的童谣(出示童谣)老北京,过春节,腊八初旬就开忙。腊

12、八粥,家家熬。腊八蒜,色味美。二十三,糖瓜粘,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贴联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师生在喜洋洋的乐曲声中拍手读,抽生读)(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1、回想我们过年的情形,仿照老舍先生的写法,按照时间的顺序,注意详略得当,写一写咱们这儿的春节。2、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者优美片段。四:教学反思老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对老北京春节热闹景象,同时也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

13、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 本课教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从而引发探究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地叙述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做到以下几点:(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成为备课的一个难点。我把落脚点放在了学生身上。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画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在

14、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初读体会年的味道。然后细读课文,了解详写的几个日子。再感知,批注这几个节日里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同时设计了“小组交流”“男女生比赛”“配乐朗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充溢课堂。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二)、有详有略地处理讲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十五四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

15、是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所以,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四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三)、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我重视了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啊,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的生活,丰富多彩的体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