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地形学---地形分析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287051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军事地形学---地形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军事地形学---地形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军事地形学---地形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军事地形学---地形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地形学---地形分析(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章 地形分析研究作战区域的地形类别和分布特点,判断地形对作战行动影响的过程,称为地形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为定下与实际地形相吻合的作战决心提供根据,保证作战行动中“趋利避害”,赢得战斗的胜利。地形分析,是现代条件下组织指挥作战不可缺少的常常性工作,是军事地形学的核心内容。因此,理解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熟悉地形分析的内容,掌握地形分析的措施环节,是合成军队师(旅)团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第一节 地形分析的基本根据、原则和措施一、地形分析的基本根据地形分析的基本根据是敌情和我情。敌情,涉及敌人的企图、编制装备和作战特点。它是有针对性分析地形的着眼点。在敌必选的作战地形上,取地利于我

2、,弃地弊于敌,加速敌我力量的消长转换,是研究地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情,涉及任务、上级意图和编制装备。任务,规定了夺取或扼守的具体区域(地形),它决定了地形分析的范畴和重点。即重点研究本级任务地区;辅助分析友邻任务地区,以便于互相协同。任务的性质,决定了分析地形的侧重点,不同性质的任务,对地形条件有不同的规定。上级意图,是指引地形分析的主线。主、次作战方向的拟定,夺取或扼守的重要地形的选择,都必须符合上级意图。只有这样,才干在整体上保证上级作战意图的实现。编制装备,既是部署兵力的根据,又受制于地形条件。二、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分析地形,应遵从如下原则:(一)整体综合分析地形分析,要从整体出发,从

3、参战军兵种联合(协同)作战的角度研究地形。既分析战场地形对每一兵种作战的影响,又要从诸兵种合同作战的角度,综合分析有助于整体战斗力的形成;分析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既要单要素分析,更要从它们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角度,从整体上综合分析。.例如,分析地形的机动限度,要把实际地形影响机动的所有因素都应考虑在内,并进行合理的综合,不能简朴地叠加。譬如重36吨的坦克,在平坦地能撞倒胸径18厘米的树木,爬坡能力可达3。但同样胸径的树木,若位于坡度超过O的斜面,即对坦克机动构成障碍,不能通行。再如某条公路,通行能力为辆日,若再增修一条并行公路与其共用桥梁,则某公路的通行能力就会下降。因此,要注意综合分析。(二)

4、辩证地分析利弊地形,往往利弊相随,具有两重性,必须依敌对双方的实际,辩证地分析利与弊,以作出对的的判断和抉择。例如,山顶,便于观测,有瞰制作用,但目的暴露,易遭袭击,若设立观测所,可设在山顶稍下的部位,做到趋利避害。山地、丘陵挖掘堑壕时,山脚便于构筑隐蔽、低下的工事,能以低伸火力有效杀伤敌人,但防坦克能力差,与后方交通困难;而山顶,便于构筑视射条件好,防坦克能力强的工事,但隐蔽条件差,不能低伸射击。它们各有利弊,这就应此前沿地形对坦克机动的适应限度,拟定挖掘工事的位置,固然也可构筑在山腰。再如机动条件好的通道,对方常有重兵扼守;而难以机动的地形,如沼泽,敌人往往疏于戒备,各有利弊。这就需要依敌

5、对双方的实际,作出对的抉择。(三)有联系地客观分析事物的内部构造与外部联系,决定其性质和作用。分析地形的类型,要从诸地形要素之间的互相关联、构造特性去分析。鉴定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要与天候季节相联系,避免片面性。例如雨雪天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越野机动或沿土质路面机动,都很困难。北方的江河,雨季河水暴涨,也许冲毁道路、桥梁,变通为阻;冬季河面结冰,桥梁、渡口的作用减少,变阻为通。平原,冬春季节视野开阔,利于观测射击;夏秋季节农作物茂密,视射界受限。分析地形要客观。既要站在己方的立场上,更要从敌方的角度,分析地形的利弊和也许的运用限度,不能一厢情愿。(四)注意发展变化地形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任何地

6、形资料都存在现势性问题,特别是地形图,成图周期长,现势性差。但相对而言,其中的地貌、江河、湖泊和大面积森林,变化较大,而居民地、道路网和某些独立地物,变化较快。因此分析运用地形时,应注意这种发展变化,必要时辅以侦察。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新式武器装备不断浮现,注意依其技术战术性能,分析地形的制约,并进行相应的地形分析,不要停留在对原有的武器装备的分析上。(五)把握重点地形分析,应依指挥层次、任务性质和作战方式,把握分析重点。战役军团,重在分析战场地理环境,以判明地形对战法选择和实行战役的影响,特别是战场地形对战役布势的制约,以及沿通道机动和实行保障的限度。战术兵团和部队,重在分析战场地形对战斗行

7、动和武器装备运用的影响限度,从而制定与实际地形相吻合的作战筹划。不同性质的任务,对地形条件有不同的规定,以依此拟定地形分析的重点。如机降作战,分析的重点是机降地区和应当一方面夺占的地形。迂回包围,重点分析行动方向上地形的机动与隐蔽限度。非线式机动作战,在对战场地形进行整体综合分析的基本上,着重分析重点地区和适于选做要点、要塞的地形,以及也许成为作战方向的地形。线式作战,防御时,重在分析合适建立“道带式”防御体系的地形,特别是有助于选做第一阵地的地形;攻打时,重点分析敌防御地形,以企判明敌防御的强点和弱点,以及分析夺取敌核心要点接近路的地形。三、地形分析的方式与措施地形分析的方式有直接分析和间接

8、分析两种。直接分析,是指挥员受领任务后,为理解战场地形特点和鉴定合适遂行作战任务的地形,在现地勘察过程中实行的地形分析;或在定下初步决心后,为进一步核算、修正决心,在现地对战场地形所作的校勘性地形分析。这种分析地形的方式,真实、直观,但范畴和时间受限。间接分析,是通过多种地形资料和沙盘,在辨认战场地形的基本上,分析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鉴定双方也许采用的部署与行动。这种分析地形的方式,最基本也最常用。地形分析的措施,随部队级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状况下按如下措施、环节实行。1.资料准备一般选用近期出版的1:5万或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通过图廓外阐明注记,理解等高距、成图措施和时间,以及地形符号

9、所示的地物,判明地图的精度和现势性。如果有地形录像资料、近期摄像的航空像片或侦察像片,亦应同步准备。2.拟定分析范畴在概略阅读地图的基本上,依上级明确的任务、编成和战场大小,在图上标绘分析地形的范畴。攻打时,敌方地形从障碍区起,到我任务纵深止;我方地形,由敌障区外沿起,到我后方配备地区止;必要时,涉及开进地区。防御时,在与敌直接接触状况下,敌方地形,从敌障碍区起,到敌地对地战术导弹发射阵地止;我方地形,由我障碍区起,到后方配备地区止。在非直接接触青况下,敌方地形甚至扩大到待机地区;我方还应分析前沿地形。此外,无论攻防,对翼侧、接合部以及完毕任务有关地形也应研究。3修正地形信息,标绘敌战术目的将

10、近期获取的航空像片与地形图对照,修改图上变化了的地形信息,提高其现势性;将已掌握的敌情标绘在图上,供有针对性地分析。.分析地形从辨认地形、鉴定战场地形的类型人手,在总体上鉴定地势的升降方向和战场地形的构造特性,明确对目前作战行动的总体影响;再对各单要素和地形单元进行具体分析,明确对目前布兵设阵的利弊所在,然后结合上级意图、任务及部队编制装备等,反复分析比较,最后判断出敌我双方也许采用的部署和行动。5整顿地形分析报告以文字、图表和要图的形式,简要地阐明地形概况,对敌我双方战斗行动的影响,双方也许采用的部署与行动,以及运用、改造地形的建议。军、师分析地形,还可使用数字地图,由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复

11、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地形分析地形要素地形单元二、问答地形分析的基本根据是什么?2.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简述地形分析的方式与措施?第二节 地形分析基本地形对部队机动、观测、射击、隐蔽、伪装、防护、通信和工程构筑等方面的影响,是最基本的影响,称为地形的基本作战性能。根据地形诸要素对作战行动的制约要素与影响规律,对战场实际地形的基本作战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是战场地形分析的基本,是评价战场诸地形单元的战术价值、鉴定敌对双方对战场地形的运用限度和也许采用的部署与行动的前提。因此,又是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分析地形对机动的影响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分析地形对机动的影响,重点是研究地形

12、对车辆机动的影响,它涉及沿道路机动和越野机动。(一)沿道路机动限度的分析分析的目的,是拟定每条线路的通行能力,即一昼夜(或每小时)所能通过的车辆数。铁路的通行能力,可直接向铁路部门查询。这里重点分析公路及其附属建筑物的通行能力。1.分析公路的通行能力平时,公路特别是新建公路,可依道路的级别或地形图上注记的路面材料与行车宽度,由表9查取相应的行车速度和一昼夜能通过的车辆数;旧有公路,可依路面被损状况,依表9.10作必要的修正。战时,公路会遭破坏,浮现困难路段。此时,公路的实际通行能力,按如下环节拟定。()拟定通过困难路段的时间。一方面通过调查或依航空像片分析(参照表.10与表9.1),拟定出通过

13、困难路段也许达到的运动速度,而后按(0.)式计算出通过该困难路段所需的时间t。=(s+L)/V=(S+n(1d))/式中,1为长,为车距,为车辆数,L为车队长径。(2)计算通过全线路的时间与平均速度。通过全线路的时间,应为按条令规定的行车速度,行驶完好路段,所需时间与通过各困难路段之时间之和,即=(L)/V+t通过全线路s的平均速度V,由下式决定p(S/)式中,K为不同地貌类别和道路条件,对行车速度的影响系数。它由表101拟定。表1.1不同道路的影响系数地貌与道路条件值公路干线和容许速度不小于50公里时的道路0.9平原、丘陵地上的道路.85山地中的道路0.75(3)计算通行能力:公路的实际通行

14、能力N,由下式决定N=V/(1+)K式中,为单位时间(一般以小时计)内通过的车辆数;Q为相向行驶的影响系数,可取值1.6;H为一昼夜会让火车的影响系数,其值可按表10.2拟定,K为纵队行驶通行能力的减少系数,其值按表1.3拟定。表10.2 会让火车影响系数列车运营密度(对/昼夜)04056070H值00.65570.5040表0 纵队行驶能力减少系数行驶速度(公里/小时)04050.500.560.6计算出N值后,再乘以2,即为一昼夜通过的车辆数。例:某条公路,容许行驶速度为3公里/时,在同一平面上穿过铁路(一昼夜通过0对列),求保障车队(车长6米,车距75米)纵队行驶的能力。解:由(.4)式

15、中有,:(30160.57.5)/(6十75)169(辆)若需求运送量时,N值乘以车的载重吨数,即得每小时相应的运送量。.分析公路附属建筑物通行能力(1)分析桥梁通行能力。桥梁是公路能否畅通的关节点,其完好限度,可通过实地侦察或调查理解;载重量,可按建筑年代和公路级别,由表lo4和表lo5查取。由此鉴定部队重装安全通过的限度和拟定加固措施。表0 91年后各级公路桥梁设计荷载公路级别高速公路四设计荷载汽-超20级汽超0级汽-20级汽-20级汽-20级汽-级汽0级表1. 设计荷载相应的载重(吨)设计荷载单车主车履带车平板车汽-超20级5120汽-20级302080100汽-1级056080汽-级1

16、150例:93年修建的某一条国家三级公路,桥梁设计荷载为汽-15。由表中查得:该线路上的桥梁,能通过主车重1吨的车队;或20吨重的单车;或60吨重的履带车;或8吨重的平板拖车。(2)分析渡口的运送能力。渡口运送能力,指小时内向同一方向运送的吨数。尽管地形图上载明了渡口的类型、载重及河流的有关数据,但欲拟定渡口的运送能力,尚需理解渡船的种类、数量、装卸方式、来回渡送时间,以及渡河器材藏载地和隐蔽疏散的待渡地区。设渡船一种航次所需时间为t(分),航速为V(米/分),装卸所需时间为t。(分),河流宽度为D(米),流速为(米/秒),渡船数为n,每只渡船的载重量为q,则渡口的运送能力Q为=(2/t)qn

17、t=(2D/V)(十0.)t。例:某渡口河宽60米,流速2.5米秒,装卸时间为1分钟,渡船航速133米/分,载重量40吨,有只渡船,求该渡口的运送能力。解:依(5)式有3.季节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受天候、季节的影响很大。雨季,洪水也许冲毁路基、冲断桥梁,徒涉场会因河水上涨而不能徒涉,增大了障阻度。冬季,寒区河面结冰,也许变阻为通,一旦桥梁被毁,车辆可由冰面上通过。人员和不同车辆,安全渡河所需的冰层厚度,可由表lo6查取。表10.6 人员和车辆通过冰层及冻结沼泽所需的厚度(厘米)项目履带车辆(坦克,装轮式车辆用履带和轮甲运送车,拖拉机)(汽车,装甲运送车)式牵引车牵引的火炮步兵全重(

18、吨)012025304506024810683040一路二路四路平均三昼夜00231404449563707直24304925284485610的量度(摄氏)10如下2405497647016222731352023536446零度以上短时解冻8354555667188202834944252915564511行进间最小间隔距离(米)重5202335444515102丑2033535555通过冻结沼生长草本植物、灌木的沼泽6至82至283至42至5泽所需厚度生长苔藓植物的沼泽530至34515至20(摘自军用道路教范,工程兵司令部.179.)积雪对车辆行驶速度有较大影响,一般按表lo.?规定容

19、许的行驶速度。表0.7 不同积雪深度容许的行驶速度车辆种类坦克汽车积雪深度(厘米)04040506008080以上055102020-25容许行驶速度(公里/时)2025115765一般不能行驶15行驶困难一般不能行驶(二)越野机动限度的分析不沿道路的机动,叫越野机动。其机动限度的分析,就是在图上标出战场范畴后,把道路以外的其他影响机动的因素,按能通行、通行困难和不能通行划提成三个原则;再针对战场实际地形在地形图上标绘出相应范畴,从而绘制成越野通行图,如图l0.1。制约部队越野机动的地形因素如表lo8。分析时,以地形图为工作用图和底图,用近期摄得的航空像片(如果有的话)先对地形图进行修正,然后

20、按下列因素分析。表10.8 越野机动分析的地形因素要素分析因素地貌坡度、特殊地貌分布、土质类型居民地类型、密度、建筑物性质水系江河、水渠的宽、深、流速、底质和岸况,湖泊、水库的分布与水障范畴,沼泽的水深与泥深植被森林的株距、胸径、树种;密集灌木林的性质与高度.地貌有关因素分析坡度,依机动车辆爬坡能力划分的易于通行、通行困难和不能通行的坡度限值a,在坡度尺上量取或按式l0.2ca算出它们在地形图上相应的等高线间隔l,然后依此在地形图上圈出相应范畴。最后把不能通行的区域,涂染成红色;通行困难的区域,涂染成淡红色;易于通行的地区,不着色。例如,坦克越野机动,0如下能通行,170通行困难,30以上不能

21、通行。则图上相应的等高线间隔不小于.65毫米、0.o35毫米、不不小于.3毫米。可依此用目视比量的措施,先在图上圈出等高线间距不小于0.3毫米的范畴,涂以红色,再圈出.35.6毫米的范畴,涂以淡红色,其他范畴,即为能通行地区。特殊地貌,依机动车辆的克障能力,辨别为能通行和不能通行两个层次。凡高度和沟渠宽度不超过表9.所载限值的,为能通行;否则,为不能通行,按规定的颜色在相应范畴内涂染。土质,依地形图表达的土质类别和范畴进行分析。一般视盐碱地为不能通行,沙、砂砾地、石块地为通行困难,一般土质为易于通行,并注意季节与天气的影响。其染色规定同上。2居民地有关因素分析越野机动一般应避开居民地,因此,一

22、般把密集居民地视为不能通行地区;散列式和分散式居民地视为通行困难地区。3.水系有关因素分析江河、水渠等线状水体,依图上注记的宽、深、流速、底质和河岸状况,按对车辆涉渡的影响规律,凡不需做较大准备即可涉渡时,为易通行水体;若需作泅渡和潜渡,为通行困难;如果只能依托渡河器材和工程保障才可渡河,则为不能通行。湖泊、水库,均视为不能通行(船渡例外)的水体。水库溃坝也许形成的水障范畴,应以红色虚线圈出。沼泽,地形图上对能否通行的表达,是针对步兵运动辨别的。对坦克机动,泥深不超过0厘米的,为易通行;泥深200厘米的,通行困难;泥深不小于0厘米的,不能通行。对轮式车辆,沼泽为不能通行地区。4.植被有关因素分

23、析森林,株距不小于6米,或株距在4米之间,而胸径不不小于坦克自重的l/,且坡度不不小于1时,能通行。株距在4米之间,而胸径值为坦克自重的/至全重值,且坡度不不小于lo时,通行困难。其他状况为不能通行。密灌,对坦克为通行困难,对轮式车辆为不能通行地区。对上述诸因素分析并染色后,凡两个通行困难叠加的地区,应视为不能通行的地区。二、分析地形对观测的影响观测,是军事行动的前提。对地形观测条件的分析涉及:两点问、方向线上和规定的视界范畴内通视(或遮蔽)状况的鉴定。(一)两点间通视状况的鉴定两点间能否通视,重要取决于观测点、遮蔽点和目的点三者的高程(含其上的地物高度)和互相关系位置,其鉴定措施有如下几种。

24、1鉴别法在图上将观测点与目的点连始终线,称为展望方向线。沿该线查出观测点、目的点和中间最高、影响最大的遮蔽点的高程。若遮蔽点的高程低于或等于观测点、目的点中最低点的高程,如图10.(),则一定通视;若高于或等于观测点、目的点中最高点的高程,如图10。(b),则一定不通视;如果遮蔽点的高程介于观测点与目的点之间,则也许通视,也也许不通视,而取决于遮蔽点的位置。当遮蔽点的高程为观测点和目的点的高程中数时,若遮蔽点的位置接近高点,能通视;接近低点,则不通视,如图.2(c)所示。.图解法当遮蔽点的高程介于观测点和目的点之间,用鉴别法不易鉴定能否通视时,可采用图解法鉴定。其措施以图lo。3为例阐明。(1

25、)在图上由观测点至目的点画出展望方向线,找出该直线上影响最大的遮蔽点,并分别鉴定三点的高程(图中观测点为70米,遮蔽点为60米,目的点为50米)并以最低点的高程作为零,求出其他两点对最低点的高差(如图0.中,把最低点高程50米当作零,则对于遮蔽点的高差为10米,对于观测点的高差为0米)。(2)过最高点和遮蔽点分别作展望方向线的垂线,其垂线的长度可按其高差缩绘(如以毫米代表高差2米,则该例观测点和遮蔽点的垂线分别为0毫米和5毫米)。()过最高点和遮蔽点垂线顶端作展望线,若最低点低于展望线,则不通视;若等于或高于展望线,则通视(图中为不通视状况)。3.计算法如图0.3,图上绘出展望方向线后,查出观

26、测点、遮蔽点和目的点的高程,以观测点、目的点中最低点做基准点,分别量算高点、遮蔽点对于低点的水平距离1、D2和高差h、2,并计算相应于实地展望线的竖角1、a2的正切,若8a1ta2,则通视;否则,不通视。如图例有tga1=hl/1=201037二0.09tga2=h2D2=1/500=0.2因tga1t2,故不通视。(二)观测方向线上通视状况的鉴定鉴定观测点对某观测方向上诸地面上的通视状况,一般采用断面图法。即通过绘制观测方向所在铅垂面对地表的切割线(叫断面图),鉴定通视状况。以图0。4为例,其措施为:绘断面直线(展望线),截绘等高线。如(a)图,从观测点向远目的绘展望线,由此得该直线与诸条等

27、高线和地物轮廓线的一系列交点;取毫米方格纸使一边线与展望线重叠,并将上述交点转标在边线上,注出其高程(若为地物的交点,其高程应是地面高加地物高)。拟定垂直比例尺,画诸交点的高程垂线。一般以方格纸的格距为准,拟定一格代表多少米(或多少等高距);并在方格纸的一侧,从略低于所绘的最低高程起,由下而上依次注出每条横线所代表的高程,如(b)图;再由下方各交点,按其相应高程向上引画垂线而定高。绘断面曲线。以光滑的实线连接诸垂线的顶点,即成断面图,如(c)图。标绘遮蔽界。在断面图上,由观测点向诸遮蔽点画展望线,则得相应的遮蔽界,如()图中的晕线部分。按此即可鉴定观测点对该方向上诸地面点的通视状况。如需将遮蔽

28、界描到地形图上,可由遮蔽界的始、终点向下方图上的展望方向作垂线,即得地图上相应的遮蔽地段,并以红色短线表达。(二)遮蔽(或通视)地区的鉴定遮蔽地区,是指在规定的视界范畴内,被地物、地貌遮挡而观测不到的地区。遮蔽地区以外的视界范畴,即是通视范畴。作战中,为有效组织观测配系,或运用敌方的观测死角筹划自己的行动,常以双方也许选做观测所的位置为准,为正面范畴鉴定遮蔽(或通视)地区。依地形图鉴定遮蔽地区的措施如下:选画展望线。以观测所的位置为顶点,在划定的视界范畴内,以一定的角度间隔画展望线,特别是对遮蔽地区的形状、大小构成较大影响的地形点(如山顶、鞍部、村庄、森林等)画展望线。拟定各展望线上的遮蔽界。

29、用作断面图的措施,拟定出各展望线的遮蔽界在地形图上的遮蔽地段,如图10.5。标绘遮蔽地区。参照图上表达的地形状况,把诸遮蔽地段的相邻地点与相邻终点连以光滑封闭曲线,即为相应的遮蔽地区。而以外的地区,为通视地区,如图10.。三、分析地形对射击的影响重要研究地形对间瞄火炮射击和对运动目的射击的影响。(一)分析地形对间瞄火炮射击的影响1.计算遮蔽深度选择炮兵阵地时,为了避免射击时的火光和烟尘被敌地面观测发现而暴露阵地,规定阵地具有一定遮蔽深度。所谓遮蔽深度,是指通过遮蔽物顶点的敌方视线至炮兵阵地的铅垂高度,如图17所示。由于不同火炮发射时的闪光亮度和烟尘大小不同,白天与夜晚的暴露限度也不同样,因此不

30、同火炮阵地对遮蔽深度的规定也各不相似。表10.9为几种火炮白天射击所需的遮蔽深表0.9 几种火炮白天射击规定的遮蔽深度炮种遮蔽深度(米)炮种遮蔽深度(米)10毫米迫击炮62毫米榴弹炮10160毫米迫击炮1212毫米加榴炮512毫米榴弹炮8152毫米加农炮512毫米加农炮120毫米火箭炮2013毫米加农炮113毫米火箭炮20注:在尘土地上或夜间射击不加消烟剂时,还要增大0%。运用地形图计算遮蔽深度的措施有如下几种:()图解法。该法与鉴定两点间通视状况中的图解法相似。以图0.8为例阐明。在图上从炮阵地至敌也许配备观测所的地点连始终线,在该直线上找出遮蔽点。鉴定炮阵地、遮蔽点和敌观测点的高程;以炮阵

31、地为准,算出遮蔽点、敌观测点对于炮阵地的高差。如图中所示三点的高程分别为1米、4米、54米;相应的遮炮高差为28米,观炮高差为42米。根据高差按合适比例(本例以11厘米表达高差2米),于遮蔽点和敌观测点向上作连线的垂直线段;过两垂线的端点向炮阵地方向画展望线。量取展望线至炮阵地的铅垂距离,并按原比例换算成实际米数,即为遮蔽深度。如图中量得距离为.05厘米,则遮蔽深度为21米。为提高作业精度,保持地图整洁,也可在方格纸上按炮阵地、遮蔽点和敌观测点三者间的距离和高差,作放大图解。(2)计算法。如图09,设敌观测点对于遮蔽顶的高差为H,遮蔽顶对于炮阵地的高差为h,遮蔽深度为h,。则由画晕线的两个相似

32、三角形有=h-(H/D)(10.7)式中、D分别为遮蔽顶至炮阵地和敌观测点的水平距离。如图解法中的实例,除高程外,设d、D分别为10与米,则h(40-12)-1000(-40)2l(米)拟定遮蔽角为充足发扬火力,规定炮阵地满足一定的遮蔽角规定。所谓遮蔽角,是炮口至遮蔽顶的连线与过炮口的水平面的夹角,如图11所示。它是地面炮兵拟定最低标尺和高射炮兵选择阵地的根据。拟定遮蔽角的大小,一般用计算法。设遮蔽顶对于炮阵地的高差为,水平距离为d,则由图得遮蔽角。为a(h/d)100(密位)a=rctg(/d)(度)3.鉴定射击死界与死区受地貌、地物和弹道性能等的限制,使火炮射击不到的射程区段,叫射击死界,

33、如图10.11.它等于过遮蔽顶的最低弹道的弹着点至遮蔽顶的水平距离。其中,弹道低于目的高度的地段,叫危险界;高于目的的地段,叫死角,目的在该地段内能受到较好的遮蔽。在横向范畴内,火炮射击不到的射击死界所形成的区域,叫射击死区。作战中,为缩小射击死区范畴和辨别射击任务,需对欲选的炮阵地也许形成的射击死区进行鉴定;为运用敌方的射击死区而筹划自己的行动,也需以敌也许选做炮阵地的位置为准,鉴定其射击死区。其具体鉴定措施为:依所选炮阵地位置,在图上对整个射击地带范畴,鉴定也许形成射击死界的遮蔽顶。依地形图算出它们的遮蔽角,并按下式算出它们的最小射角或最低标尺。最小射角=遮蔽角a十(炮遮距离+安全距离)所

34、相应的高角最低标尺n遮蔽角a相应的标尺分划+(炮遮距离+安全距离)/5运用射表或弹道束图解表,按最小射角或最低标尺,查取相应的最小射程。由于同一射角不同装药相应有不同的弹道与射程。装药量少,弹道弯曲射程近;反之,弹道直伸射程远。故一般以四号装药查取射程,它与炮遮距离的差值,即是死界值。在图上以炮阵地为圆心,最小射程为半径,在相应遮蔽顶方向作圆弧,其至遮蔽顶的距离为射击死界的图解值,而圆弧与遮蔽顶界线的范畴,即为该遮蔽物所形成的射击死区。如图10.2为122榴弹炮,按四号装药所绘的射击死区示意图。4.分析地形对火炮射击效果的影响山区炮阵地与目的间一般有若干遮蔽物,按测定的最低标尺拟定的弹道,虽可

35、使弹丸越过阵地前的遮蔽物顶,但却不能保证弹丸超越炮阵地与目的间所有遮蔽物顶而命中目的,如图0.13所示。因此在选择炮阵地位置和辨别任务时,必须顾及此种状况。目前较为简便的措施是运用“弹道束图解法”进行分析。该表系以不同炮种的不同装药为基本,在一页上绘出不同标尺(射角)相应的弹道轨迹柬,并装订成册。其分析环节如下:在地形图上查出炮目距离、炮目高差以及炮目间诸遮蔽物的炮遮距离、炮遮高差。一般先在四号装药的弹道束图解表上,依规定比例标绘出诸遮蔽顶Zi与目的M的位置。如图lo.14为12榴弹炮图解分析示意图。判出过诸遮蔽顶的最低弹道和相应的影响最大的遮蔽物。如图1.14中遮蔽物Z4的影响最大,过诸遮蔽

36、顶的最低弹道为PZ4。查取最低弹道相应的射程;然后加上00米安全距离系数作为最小射程。如图例中最低弹道相应的射程为50米,加400米后的最小射程为5900米。依最小射程反查相应的弹道,如图例中的弹道P。此即为过诸遮蔽顶的最低安全弹道(图例中相应的标尺为35)。鉴定命中目的的限度。若目的位于安全弹道上方,则地形不影响火炮射击命中目的;若目的位于弹道下方,则不能命中目的。遇此状况,可重新在小号装药的弹道柬图解表上分析;或由高射界火炮承当射击任务,并在相应的弹道束图解表上分析。(二)分析地形对运动目的射击的影响通视是构成直瞄射击的前提。但对运动目的的瞬间通视,并不一定能保证射击有效。由于射手从发现目

37、的、准备射击目的直至弹丸飞抵目的需要一定期间,而在此时间段内迅速冲击的目的已经行驶了一段距离。若地形条件能使这段距离持续通视,则能构成射击有效和命中的也许;否则,虽然实行了射击,而当弹丸飞抵或尚未飞抵目的时,目的将因被地形遮蔽而使射击归于无效。据此,对火器位置而言,构成射击方向上持续通视的距离段,称为暴露行驶距离;而其中能使射击有效的暴露行驶距离,称为有效暴露行驶距离。.拟定有效暴露行驶距离有效暴露行驶距离1的大小,取决于发现目的的距离L、目的运动速度V。、射手临战状态准备射击的时间t。、弹丸飞行速度Vf和发现目的方向与目的运动方向间的夹角a0。对纵向运动目的(0)有l。+(-m)/(m+)V

38、m例:设敌坦克冲击速度为20公里/小时,反坦克导弹飞行速度为2米秒,射手射击准备时间为14秒,求在300米距离上发现敌纵向冲击坦克所需的有效暴露距离。解:l=十(0-5.14/(5.56+200).56=5(米)即反坦克导弹在300米距离上,规定有效暴露行驶距离为17米。据记录,目前几种常用的地面反坦克武器,由于中档水平的射手操作发射一发弹的完毕时间及规定的有效暴露行驶距离如表0.10。表1.10常用反坦克武器的有效暴露行驶距离武器反坦克导弹防御中的坦克加农炮无坐力炮火箭简单兵火箭有效射程(米)500-300010705030030发射一发弹的完毕时间(秒)4241.12.510.8.58有效

39、暴露行驶距离(米)927589)54442.鉴定可射击概率为评价火器发射位置的优劣和防区内配备某种火器的合理性,需要计算可射击概率。对火器发射位置而言,某一射击方向上的可射击线段d(等于或不小于有效暴露行驶距离的线段)之和与有效射程D之比,叫做发射点在该方向上的可射击概率P,;在其射界内,诸方向上的可射击概率的平均值,叫做该发射位置的可射击概率P,它的大小是衡量发射阵地位置优劣的标志。对防御地区而言,对某种火器所选诸发射阵地的可射击概率的平均值,称为该地区配备此种火器的可射击概率,它的大小是衡量该地区配备此种火器与否合理的根据。即方向可射击概率:p=/D位置可射击概率:p=p/地区可射击概率:

40、P=p/N式中,、N分别为p,与的个数。目前只对反坦克导弹的使用进行可射击概率的计算。其具体作法是:先按战术规定和地形条件,在防御地区内选定发射位置;而后逐点、逐方向绘制遮蔽断面图;再逐次在每一方向断面图上量取大小或等于有效暴露行驶距离的通视线段长d;这样即可按(1.1)式计算射击概率,进而对发射位置和使用反坦克导弹的合理性作出结论。四、鉴定地形的隐蔽、伪装限度(一)分析地形的隐蔽限度一般所说的地形隐蔽,事实上涉及隐蔽、遮蔽和掩蔽三层含义。隐蔽,指运用天然地形条件,把部队的行动、部署隐藏起来,不被对方观测发现,并能在一定限度上削弱对方的火力杀伤。如植被多具有此种作用。遮蔽,重要指能遮断对方地面

41、观测和直瞄火器的杀伤。其遮蔽物重要是地褶和人工建筑物。掩蔽,重要指能遮断对方空中和地面观测,并具有一定的防备炮火毁伤能力。如人工构筑的多种掩盖工事和天然洞穴等。1.分析隐蔽限度地形的隐蔽限度,重要取决于植被中的森林、疏林、密灌、高草和农作物的状况。具体分析措施为:用近期照相的航空(侦察)像片,对地形图上的植被分布范畴、类别进行修正;拟定森林、疏林的分布范畴与面积;依被隐蔽目的的性质,拟定图上密灌、高草地可纳入隐蔽范畴的分布范畴与面积。依作战季节农作物的生产状况,估算可用于隐蔽的范畴;按下式计算该地区的隐蔽率隐蔽率=有隐蔽作用的面积/分析地区总面积(0.12)2分析遮蔽限度地形的遮蔽限度,取决于

42、起伏的地貌、沟壑、堤坎和居民地建筑物。鉴定地形遮蔽限度的目的,重要是查明敌我双方为规避对方的观测和直瞄火器杀伤而可运用的地区与限度。其分析措施为:依图选择也许的观测与直瞄火器的发射位置;然后按“遮蔽地区的鉴定”方法绘出遮蔽地区,同步把沟壑、居民地的分布范畴视作遮蔽地区;最后按下式计算该地巨的遮蔽率遮蔽率:诸遮蔽地区面积之和/分析地区的总面积3分析掩蔽限度分析地形掩蔽限度,重要查清欲设阵地范畴内,已有的可供掩蔽的洞穴、结实建筑物、地下室、地下人防工程、矿井等的分布与数量。分析的目的,是鉴定这些地形元素可供掩蔽的容量和可资运用的限度,并计算掩蔽率,为制定工程构筑筹划奠定基本。掩蔽率计算公式为掩蔽率

43、已有可资掩蔽的容量/需要掩蔽的总量(二)估计地形伪装限度伪装,是示假隐真欺骗对方,达到保护己方目的的一种措施。对地形伪装限度估计,就是对战区内的天然伪装物的分布、性质和可运用限度作出评估;鉴定实行人工伪装的难易限度。其鉴定原则是:森林郁闭度不小于0时,为天然伪装地区,能隐蔽部队的运动与集中;郁闭度在0.250.5之间,只能隐蔽点状目的;郁闭度在0.25如下,目的与部队运动需作人工伪装。疏林、零星树木,只能为实行植被伪装提供和谐的背景。密灌、高草地,当高度能沉没目的时,可对付空中可见光与雷达侦察,可视为天然伪装地区;否则,只能成为伪装的和谐背景。森林、密灌分布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1/2时,地形条件

44、利于伪装;不不小于1/10时,伪装困难,其他则属伪装条件一般。雏谷、冲沟、陡壁和起伏较大的山区,应视为利于伪装的地貌元素和地区。五、分析地形的防护性能核袭击不仅使部队遭到杀伤,还会使地形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部队的行动。研究地形防护性能的目的,是借地利以减少被杀伤;预测地形的被破坏限度,以争取积极。(一)分析防护性能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冲击波、光辐射、初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核爆炸形成的冲击波,以巨大的超压和动压杀伤人员和破坏地形。在沿地面传播过程中,遇高地、土丘和结实建筑物时,朝向爆心的一面,因冲击波受阻而超压增大,杀伤破坏力增强;冲击波从这些物体两侧和顶部绕过时,在物体背面超压减小,动

45、压几乎没有,杀伤破坏力减少;在高地、土丘和建筑物后一定距离上,冲击波汇合在一起,超压又增强而增大杀伤破坏力。一般说来,物体愈高、愈宽、背向爆心面愈陡,则有利的防护区域愈大和效果愈好,如图10所示。光辐射和初期核辐射,为直线传播方式,凡被起伏地貌和物体遮挡而形成的遮蔽地区,均能得到较好的防护。因此起伏较大、切割严重、地物密集的地区,以及森林、密灌、幼林分布地区,是有利的防护地形;而平坦、荒漠地区,则不利于防护。(二)核爆炸引起的地形破坏限度鉴定核爆炸对地形的破坏因素重要是冲击波和光辐射。其破坏力决定于距爆心投影点的距离、核当量和比例爆高。所谓比例爆高(简称“比爆心投影点的距离、核当量和比例爆高。

46、所谓比例爆高(简称“比高”),是爆炸高度H(米)与核当量Q(千吨)立方根的比值h,即hH/Q(开方)根据实验,建筑物受到.公斤平方厘米的超压时,将遭到严重破坏;森林、木质桥受到1416卡/平方厘米的光冲量时,将会引起火灾或烧毁。建筑物、森林、木桥以及永久性桥梁,对于不同当量和比高的被破坏半径如表10.11、表1012及表0.3。表1011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的半径(公里)比高当量25100500000.440.50.0.91.2.61.98600.40550.50.41.31611.91200.47.590781.0032.9000.540.60.93.1119849注:该表由核武器的杀伤破坏作

47、用与防护附表12线性内插求得。表10.12森林、木桥燃烧的半径(公里)比高当量1250050100.280380.590.31292.3960.40.600,1.792.23.6012000.580。1.321.72.603.60200.390。560.772.56注:该表由核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与防护附表11线性内插求得。具体鉴定期:根据爆炸高度和当量,按(10.5)式算出比高;并由表查出相应的破坏半径。在图上以爆心投影点为圆心,按破坏半径作圆,圆内的建筑物、桥梁将遭到破坏森林、木桥将会燃烧;而圆外的物体,一般损坏不大。表0.永久性桥梁的破坏半径(公里)当量比高(米/千吨13)864米下承式桁

48、梁桥2032米上承式钣梁桥3640米上承式钣梁桥15.831.7米钢筋混凝土梁桥(千吨)严重中档轻微严重中档严重中档严重中档轻微破坏破坏破坏破坏破坏破坏破坏破坏破坏破坏160202000.200200.90.250250.260.20.360.6.9.2。320。35.4004.0.209080.40.460.50.500550027202.30.320.20.340.390.410.10.440.520601000.0.260280350.35370.40.470。4.1050.410.410.44.50.5005.550.64.4090.520600.640。640,700.8350,35

49、0370.30,40.410.44.005l0.560.645010200000.00.420.4550.510.540.620.69;90.760.860.6,560.l0.700.70.00.770。870.70.60.73.840,880.880.971.100490.90.5.50.60.60.610.700.00.700.70.880060120200.50.53.50.0.70.720.80.90910.98120,70,2.790.890890.90.971.80.870.94.612l.131.2.37,630.63060.70.2020.70.890.900.910.8122

50、006012200700.700。74.309.0,91.101;11。81.27.470.40。91.011.14.14.23.421111111.2013731.38.5017508,0,20.871.04094101.161.14.141.31.4250620.51.051131.341.41651661,78111.311.01.591601.71561.51.61.911.922.0l.811251.21.301。8151.51.6六、分析地形对通信的影响军队通信,按运用手段的不同,分为无线电通信、有线电通信、光通信、运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高技术条件下,重要是无线电通信,且野战部队

51、又以其中的短波或超短波通信为主。(一)地形对短波通信的影响波长100米的无线电通信,叫短波通信。它的传播方式为天波传播和地波传播。地形对地波传播产生影响,其影响因素为:地面起伏、障碍物和地表土质的电参数。地面起伏越大,对短波通信的影响越大。收发天线间障碍物越高大,电台至障碍物的距离越近,对地波的绕射影响越大。地面土质导电性能好,通信效果就好。如肥沃农田比起伏地、居民地和森林要好;水面、湿地要比岩石地、干燥地好。因此,在分析或开设短波无线电通信时,山地、丘陵地,若通信双方位于高地附近,电台应设立在高地最高处或背向敌方的山背上,若通信双方隔着高地,电台应尽量远离山脚,至障碍物的距离应不小于障碍物高

52、度的lo倍以上;若通信双方分别位于山沟与平原,前者的电台应尽量移至通信方向上的谷口或其两侧山背;当位于金属矿区时,电台应尽量置于高处,以减少对电波的吸取。都市居民地,天线应架设在较高且隐蔽的建筑物顶部或开阔地区。要避开电器设备与公路(应在00米外)。森林地区,电台应设立在通信方向上的林缘或有利的林间空地上,并避免树枝遮盖或接触天线。附近有高压输电线或架空明线时,若通信方向与其平行,则天线应架设在其附近;如不平行,则电台应设立在接近通信对象一侧2米以外的地方。(二)地形对超短波通信的影响波长为1米的无线电通信,叫超短波通信。它的传播方式重要为视距波和地面反射波,并有一定限度的地面波。视距波,以视

53、线方式传播,规定收发天线间没有障碍物阻隔。反射波,受地面起伏影响,将产生扩散反射,削弱场强。地面波,仍受地表土质电参数影响衰减很大,只能传播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因此,在分析或开设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时,收发天线间应保持“通视”。要远离林区或架高天线使之露出森林。(三)远距离“通视”状况鉴定微波和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涉及雷达探测),重要为“视距”波传播,它规定收发天线间没有障碍物阻隔。这就需要依地形图分析远距离两点间的“通视”问题。而远距离“通视”必须顾及地面点的高程起算面一一大地水准面为一曲面这一事实,并要考虑大气折射产生的影响。如图0(a),为大地水准面,T为过点的大地水准面的切平面,即点的水平面。

54、随着目的点M的距离D增大,水平面与大地水准面间的间隔厂、增大,厂、称为地球弯曲差,简称球差。显然,如果把以大地水准面为起算面的高程或高差,看作是平面上的高程或高差,则将具有误差1。此外,大气层随高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密度,如图106(b),当直线传播的可见光、超短波和微波通过时,将会产生不同限度的折射,称为不同曲率半径R,(对短波而言,约为250公里)的弧线GM,对点观测而言,似乎M升至M至G的方向射来,相称于M点升高r2,有助于两点间通视,称此为大气折射差,简称气差。球差和气差的共同影响,称为球气差。它对可见光和超短波的影响为对可见光r0.07D对超短波002以不同的D代入上式,则相应的球气

55、差如表10.14。表0.14可见光、超短波球气差D(公里)11052可见光r(米)0.070.2.750015.7280超短波厂(米).0.Z41.5.0013,5240按此,对远距离两点间超短波的“通视”鉴定,可按下述措施进行:(一)图解鉴定法绘水平展望线。如图101,在地形图上将欲鉴定的两点G、M连以直线,然后在毫米方格纸上取始终线段M,令其与G94等长,并由中点。起,依地形图比例尺向两端按24公里相应间隔截取分点并注以相应距离。绘大地水准折射面。计算或查出不同距离上诸点的球气差;然后由GM线上诸分点向下作垂线,依高度比例尺(一般平地取1:00,丘陵地取1:,山坡取1:500)按相应的球气差值缩截点位;再将诸截点连以光滑曲线,即得反映球差与气差共同影响的大地水准折射面。它们是图解鉴定通视状况的高程基准面。作平行于大地水准折射面的高程面。以大地水准折射面为基准,并令其高程等于图上G直线所通过的最低一条等高线的高程,按高程比例尺依一定高差间隔或等高距,在其上方绘出数条平行曲线,注出相应高程。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