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旧村旧村改造项目申请立项环境评估报告书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283230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6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旧村旧村改造项目申请立项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某旧村旧村改造项目申请立项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某旧村旧村改造项目申请立项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某旧村旧村改造项目申请立项环境评估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旧村旧村改造项目申请立项环境评估报告书(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某旧村旧村改造项目1总论1.1前言1.2 编制依据1.3评价目的1.4 评价原则1.5 评价内容与重点1.5.1 评价内容本次环评工作内容包括:区域环境概况、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分析、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公众参与、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等。1.5.2 评价重点本次环评以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评价重点。1.6 评价因子根据污染因素识别及判定结果,确定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如下:1.6.1污染源评价因子(1)废水:COD、BOD5、SS、动植物油、NH3-N;(2

2、)废气:施工扬尘、饮食油烟、恶臭污染物;(3)噪声:等效A声级;(4)固废:建筑垃圾、弃土、生活垃圾、污泥。1.6.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1)水环境:COD;(2)大气环境:PM10、恶臭污染物;(3)声 环 境:等效A声级;(4)生态环境:景观、土地利用等。1.7 评价等级1.7.1 大气、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1.7.2 声环境评价等级1.7.3 生态环境评价等级该项目规划用地范围为16.27万m2,影响范围远小于20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确定本建设项目生态评价仅进行影响分析。1.8 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和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声环境、生态环

3、境的评价范围确定如下:(1)噪声评价范围建设项目拆迁期和施工期:所在区域及其周围敏感点。(2)生态环境评价范围该项目所在的区域16.27万m2的范围内及相关局部外延(100m内)。1.9 评价时段该项目评价时段分为拆迁期、施工期和运行期。1.10 评价标准1.11 环境保护目标2区域环境概况2.1 地理位置2.2 自然环境概况2.3 社会环境概况2.4 城市总体规划2.5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2.6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7 污水处理厂情况简介3工程分析3.1区域现有工程概况3.1.1 基本概况本项目改造区域:南起规划路、西临建设大街、北临东岗路、东临岗头村旧村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16.27万m2。

4、该区域内现为某旧村居民二层住宅、平房、临建等。现有483户居民住宅,涉及搬迁人数近1723人,拆迁面积约86940平方米。目前,该区域市政基础设施较完善,供水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排水由市政污水管网排出。冬季采暖为市政集中供热。生活垃圾通过垃圾箱、垃圾转运站收集,定期由清洁人员清理。但存在垃圾箱数量少、破旧、不密闭及垃圾清理不及时等问题。区域内绿地极少。经友好协商,某市瑶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某旧村达成协议,共同对上述区域进行整体改造。3.1.2 给排水3.1.2.1给水目前区域供水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管道采用地下铺设的方式,其水质及供应量能满足该区域单位及居民的用水要求。根据河北省用水定额

5、(试行)的用水标准测算,现状新鲜水用量约为207m3/d。3.1.2.2排水目前该区域排放的污水为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量176m3/d,通过市政排水管网最终排入洨河。3.1.3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3.1.3.1废水(1) 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污水排放量176m3/d。主要污染物COD、NH3-N的排放浓度分别为250mg/L、10mg/L,排放量分别为16.1t/a、0.6t/a。3.1.3.2废气目前该区域冬季采暖为市政集中供热,不存在一家一户燃煤污染。3.1.3.3固废目前该区域内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755t/a,各家各户装袋收集后由保洁人员清理至垃圾

6、转运站,但由于垃圾转运站不能保证每天及时清运,夏季蚊蝇孳生,产生恶臭气味,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3.2某旧村旧村改造项目概况3.2.1 基本概况某旧村旧村改造项目总投资52978万元,该项目总用地16.27公顷,总建筑面积35.5424万平方米。该项目为某旧村旧村改造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居民2075户,居住人口7263人。某旧村旧村改造项目基本情况见表3-1。表3-1 建设项目基本概况一览表项 目内 容项目名称某市市某旧村旧村改造项目建设单位某旧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地点某市市市区中南部,南临规划路,西临建设大街,北临东岗路建设性质改造建设用地总占地16.27公顷项目投资总投资52978万元

7、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35.542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1.623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901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94668平方米 住宅地上建筑面积272949平方米 住宅地下建筑面积21719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31560平方米会所物业等建筑面积1514平方米18班小学建筑面积8750平方米幼儿园建筑面积1462平方米其他公建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地下车库建筑面积15300平方米3.2.2项目实施进度整体项目总建设期为3年,分三期实施。分期具体设想如下:一期工程: 二期工程:三期工程: 3.2.3旧建筑拆除内容及拆迁方式本项目建设前需要拆除的建筑物主要为项目场区内居民二层住宅

8、、平房、临建建筑等。需拆除的建筑包括483户居民住宅,涉及搬迁人数近1723人,拆迁面积约86940平方米。约产生78246m3的建筑垃圾。旧建筑拆除由某旧村居委会负责,拆除采用人工结合机械拆除方式,并采取相应高标准围挡抑尘、减缓扰民措施等,实施文明施工。3.2.4拆迁补偿措施本项目拆迁补偿及安置措施如下:(1)拆迁人:某旧村社区居民委员会(2)拆迁实施单位:该项目经批准自行拆迁,某旧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实施。(3)拆迁范围: (4)拆迁补偿措施: 3.3平面布置3.3.1平面布置原则(1)根据功能不同,居住空间与公共空间分区布置。(2)按照小区、组团两级结构概念有机组织各居住空间。(3)充分考虑

9、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合理布置道路网络。(4)合理组织车流与步行系统,努力做到适宜的“人车分流”,使通畅的交通与景观步行系统互不干扰、相得益彰。(5)绿轴水景、庭院绿地、景观花园与建筑物之间有机结合,实现整体环境的完整统一与均好性,力求家家有景、户户见绿。(6)在三维空间上安排社区内的各种活动场所,注重小区空间形态设计,创造亲切、温馨的田园效果和优美舒展的立体和两面轮廓线。(7)以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规划布局设计。3.3.2总平面布置综述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6.27万平方米。依据用地条件及周围环境,对总平面布置精心设计、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宏观上整体结构清晰明确,易于城市联系并具

10、有畅通的内部交通。该项目分为两个小区组团,以谛谙寺南侧的规划路为分界线。该项目由商业、住宅两类建筑组成,商业定位为现代化都市商业建筑,合理配置各种功能建筑比例。该项目根据居住形式的不同,采用并联围合的组合式形成富于变化的室内外环境,为居住者提供了户外的休闲活动场所,同时加强了邻里交往。并与小区中心有机结合,联系紧密又互不干扰,形成具有优美景观的居住空间。商业建筑沿街布置,并根据市政规划适当退让红线。设置有地下车库等配套公建设施,以方便居民生活。在现有条件下充分考虑小区的绿化、景观、活动广场、室外耐用健身器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小区管线整体考虑采用地下敷设方式,使环境更加优美。小区平面规划图见附图

11、。3.3.3交通结构居民区的主出入口设在塔北路及规划路上,区内设7m宽的车行道。各建筑组团设4米宽的人行干道,并在建设南大街设置次出入口,以形成一个较为顺畅、便捷、人车分流的交通网络。幼儿园出入口设置于小区内,便于家长的接送。小学的出入口设置于塔北路上,便于学生放学后的迅速疏散。停车位共有663个,其中地下有418个停车位,地上有245个停车位。3.3.4平面布置经济技术指标该项目平面布置经济技术指标见表3-3。表3-3 项目平面布置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 总占地面积万m216.272 总建筑面积m235542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316235 地下建筑面积m239019其中:

12、住宅建筑面积m2294668 住宅地上建筑面积m2272949 住宅地下建筑面积m221719公建建筑面积m2沿街商业建筑面积m231560会所物业建筑面积m21514小学建筑面积m28750幼儿园建筑面积m21462其他公建建筑面积m22000地下车库建筑面积m2153003建筑密度%23.044绿化率%31.495容积率1.946居住户数户20757居住人数人7263按3.5人/户计8停车位辆663地上245辆地下418辆3.4工程建设设计3.4.1建设内容本小区建设内容包括高层住宅楼、小高层住宅楼和公建工程,公建工程包括会所、居委会、小学、幼儿园、商业等。工程内容详细指标见表3-4。该项

13、目建成后全部用于某旧村居民回迁,总共27栋住宅楼,拟建设为高层及小高层住宅。一期工程为一栋高层和二栋小高层,不建设商业公建等。配套工程利用现有公建设施。表3-4 主要建设内容详细指标一览表工程分期序号建筑物名称层高及数量结构形式备注一期工程1住宅楼18层共1栋框架、剪力墙谛谙寺北、建设南大街东住宅楼11层共2栋框架、剪力墙场地西南角二期工程1住宅楼11层共13栋框架、剪力墙二期全部2商业楼2层2栋框架、剪力墙临建设南大街商业楼1层2栋框架、剪力墙临小区规划路3小学1-4层二期东部4幼儿园1-2层二期中部5换热站地下、1座6加压水泵房地下、1座7中水处理站地下、1座8煤气调压站地下、1座9垃圾转

14、运站1个12、14楼之间三期工程1住宅楼18层共7栋框架、剪力墙三期西部住宅楼11层共4栋框架、剪力墙三期东部2商业楼2层2栋框架、剪力墙临建设南大街商业楼2层1栋框架、剪力墙临东岗路商业楼1层4栋框架、剪力墙临小区规划路3会所居委会1-2层砖混一期中部4换热站地下、1座三期东部5加压水泵房地下、1座三期中部6中水处理站地下、1座7煤气调压站地下、1座二期工程为小区中部规划路以南剩余部分:建设内容包括住宅楼、商业、小学、托幼、公建等。商业楼临街设置,主要用于经营服装、日用百货、银行、家装饰品、美容美发等。三期工程为小区中部规划路以北剩余部分:建设内容包括住宅楼、商业、会所、公建等。商业楼临街设

15、置,主要用于商务、办公、商住等,服务客户包括商贸、金融、物流、证券、保险等方面的国内外公司。3.4.2配套公建及服务设施该项目工程配套公建设施见表3-5,公建设施具体位置见附图。表3-5 本项目配套公建设施一览表工程项 目建筑面积(m2)与最近居民楼距离备 注二期工程幼儿园146210米独立位置小学875010米独立位置加压水泵房150120米绿地地下中水处理站150130米绿地地下换热站100120米绿地地下煤气调压站120120米绿地地下垃圾转运站50120米12#、14#楼间地下车库20米小学操场地下三期工程会 所1514独立位置加压水泵房150120米绿地地下中水处理站150130米绿

16、地地下换热站100120米绿地地下煤气调压站120120米绿地地下地下车库20米绿地地下该项目公共建筑与周围建筑物的关系本项目的换热站、加压水泵房、煤气调压站均设于绿地地下建筑中,上面为绿地,最近住宅为距离为20米。南、北部各设一个。中水处理站设于绿地地下建筑中,上面为绿地,最近住宅距离为30米。南、北部各设一个。本项目设有垃圾箱和垃圾转运站,垃圾箱设置在小区内道路旁边,要求各住户把垃圾分类袋装;每天由保洁人员从垃圾箱收集后送到垃圾转运站,直接装车拉走,不做压实处理。垃圾转运站位于小区南部,距离最近住宅为12#住宅楼,约20米。垃圾转运站的临小区内主干道和绿地,便于垃圾的清运,减少对住户的影响

17、。商业设施位置及类型本项目的商业为临街建筑。商务楼主要用于商务、办公、商住等,服务客户包括商贸、金融、物流、证券、保险等方面的国内外公司。商业类型主要包括时尚服装、旅游用品、珠宝饰品、化妆品、字画、古玩、艺术精品、家装饰品等。所有工程住宅楼沿街底商不得设置餐饮、歌舞厅、门窗加工等产生异味、高噪声污染及振动危害的门市。独立商业区若设置以上行业商业门市,需另行到环保部门办理相关环保手续。3.4.2建筑设计3.4.2.1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为进一步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体现新世纪的居住理念及商务运作模式。该项目具有以下几个设计特点:(1)打破以行为表现简单划一的住宅建设模式,户型设计方案实现多元化、

18、多层次化,并最大限度地追求合理性、舒适性。房间使用上努力向专用化方向发展。配套设计上考虑或预留生活舒适性的设施,以后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发展逐步完善。(2)满足居民住宅全面采光要求,在日照和朝向、温度和湿度、通风和空气质量、噪声控制、景观视野、建筑风格、装修品位等多方面,挖掘住宅的潜在需求,增加住宅的附加值。(3)落实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积极采用节能墙体和外窗,配合新建住宅中的采暖分户计量和控制技术,为用户节约能耗。(4)住宅打破以往行列式设计中的沉闷、呆板的排列方式。而将众多单体作为集合体来统一设计,统筹考虑单体建筑物形式,根据小区空间形式及节能采光等要求实现房型多样化,以及室外空间的多变性和

19、丰富性。(5)商业性建筑以大柱距、大跨度和尽量高的屋顶为特点,以便于商家进行店堂布置和按不同经营要求进行调整。同时,立面具有标志性和浓郁的现代商业气氛。3.4.2.2平面功能设计(1)住宅在套型比例和户型上,主要考虑居民对居住的要求,设有三室两厅两卫、两室两厅两卫等不同的户型,每户建筑面积90150m2不等,平均每户建筑面积140m2。由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成员构成与居住习惯,因此小区户型上的多样性,拓展了小区住宅的适应层面。(2)户型设计中绝大部分户型设有朝南的居室和厅,朝南的厅为大开间,每户厨房与卫生间均考虑了较大面积,设计专用储藏与洗衣机位置。户内空间设计按照动静分区、洁污分离的原则。动

20、区有玄关、起居厅、餐厅、厨房等,静区有卧室、书房、卫生间等,每个区相对独立,功能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扰。(3)为满足节能要求,各单体建筑体形系数尽量做到0.3以下。3.4.3立面设计小区内所有建筑立面均采用现代风格,追求简约、明快、亮丽、现代的高雅格调,充分体现时代特色,美化城市空间。在融于城市空间的条件下,力争通过新颖别致的建筑语言来显示整体建筑风格。阳台采用塑钢封闭,栏板高低错落与悬挑构架及铁艺相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立面主体。住宅外窗采用“飘窗”,使居住的室内空间得到了延伸。建筑的顶部采用穿插的构架、飘板、波浪形轻钢构件,造型新颖独特,成为社区的标志和城市天际线的一个亮点。小区建筑外墙采用温

21、馨的暖色系列色彩搭配,使整个社区的建筑具有一种迷人的风采。另外对女儿墙、檐口、墙角或建筑的适当位置采用色彩、造型等不同的手法进行专门化处理,使小区建筑形成具有家园氛围和人情味的性格特点。住宅的空调机位结合阳台或雨蓬板,在立面上统筹布置,力争外立面整洁美观。3.4.4公建设计公建外观造型与小区其它建筑物相协调,内装修采用中高档标准以满足与周围环境协调。各出入口位置有利于人流组织和疏散,并尽量设置于建筑物的显著部位。3.4.5无障碍设计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JGJ50-2001),本项目各主要部分均考虑无障碍设计。3.4.6弱电系统3.4.7防雷与接地该项目属二类防雷建筑,采用避雷带

22、与避雷针相结合的方式避雷。接地系统为TN-C-S系统,并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各建筑均作等电位连接。3.5给排水3.5.1给水(1)水源该项目供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根据该项目周围及市政供水管网分布现状,该项目供水拟由建设南大街、塔北路的城市供水管网接入,以DN150200mm干管接入小区的加压水泵房。接点压力按0.25MPa设计。(2)供水系统居民区供水系统居民区供水系统分低压、中压、高压三个压力系统供水。采用生活、消防联合供水系统。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泵房设300m3地下式蓄水池两座,其中260m3为消防用水,340m3为生活用水。低压区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7层至12层为中压区

23、生活供水系统,由中压变频恒压供水成套设备供给。1218层为高压区生活供水系统,由高压变频恒压成套供水设备提供。室内消火栓由消火栓泵供给。根据建设规模,同一时间内火灾按1次设计。室外沿供水管网设埋地式消火栓、间距120m、保护半径150m。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自动喷水灭火用量为22L/S。商业区供水系统商业区供水系统由变频恒压供水设备提供。另外商业楼配自动喷淋灭火系统。(3)用水量测算根据河北省用水定额(试行)的用水标准测算,用水部位用水定额见表3-6。表3-6 用水部位用水定额一览表用水部位用水定额数量用水量(m3/d)生活用水120L/pd7263人8

24、72商业80L/pd500人40物业管理120L/pd100人12小学30L/pd900人27幼儿园40L/pd200人8绿化1.5L/m2d51234m277道路1.4L/m2d17857m225未预见水量以上之和的10106合计(不包括未预见水量)-1061根据上表可知,本项目用水量为1061m3/d。3.5.2排水该小区废水排放采用雨、污分流制。(1)排水系统该项目室内卫生间排水采用带独立透气管的枝状排水系统,各室内排水由立管收集后,排至室外检查井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2)雨水系统小区内设单独的雨水管道,路边设雨水箅子。雨水经地面径流汇入雨水管道,最终排至塔北路、建设南大街的

25、城市雨水管网。3.5.3 中水回用工程河北省人民政府冀政200144号文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从2001年起,各市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办公设施及建筑面积在3万m2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都必须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根据以上规定,该项目需要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对于中水回用系统和方法的选择,主要应根据居住小区楼群或小区所在的地理位置,回用水量的平衡以及附近下水道设施状况等因素来决定。该项目中水处理站拟建在小区中部绿地下方,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居民楼冲厕及绿化、道路洒水等。中水处理站设调节池,调节池设有溢流管,多余的废水直接排入室外污水管网进入化粪池进一步处理,处

26、理后的中水设贮存池,中水系统的供水采用变频水泵供给。为了确定工程规模首先进行用水量计算。中水去向及用量计算各住宅楼冲洗厕所均使用中水,并设有回用管道。住宅冲洗厕所用水按30L/d人计算,该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居民7263人,住宅冲厕用水量为218m3/d。道路、绿化用水为中水,经计算本项目中水回用总量为320m3/d。中水水源各建筑冲洗厕所、厨房含动植物油较高的洗碗水、餐饮废水均不进入中水处理设施。以各住宅楼的洗浴水为中水水源,此水量与所需的中水量大致平衡,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该项目在住宅区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并配套建设盥洗水和洗浴水收集管道。增加中水回用设施后,则可节约新鲜水320m3/d。建设中水

27、设施后该项目给、排水情况见表3-7,给排水平衡图见图3-2。3.5.4整个小区给、排水情况(1)给水该项目建成后,整个小区有市政自来水管网统一供水。该项目建成后整个小区总用水量为1026m3/d,其中新鲜用水量为706m3/d。 (2)排水该项目建成后整个小区污水排放总量为489m3/d,中水用量为320m3/d,占新鲜水量的43.2%。中水处理规模每套按10m3/h设计,共两套装置。3.5.5 给排水主要设备该项目给排水主要设备见表3-8。3.6暖通系统3.6.1 采暖(1) 管网敷设 (2)热负荷(3)热源 (4)供暖方式 (5)采暖设备3.6.2 空调系统3.6.3通风与消防、排烟3.7

28、供电系统(1)电源 (2)照明设计 (3)供电系统主要设备 (4)该项目供电系统主要设备见表3-10。3.8供气小区规划生活用燃料使用市政煤气,由市政主干管引入,经煤气调压站调至低压后,通过管网送至用户,煤气管网枝状布置,采用铸铁管直埋敷设,平行于采暖管道。煤气的输送管道将由燃气供应公司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施工。煤气量标准按每户一个双眼灶和一个热水器计算,用气量分别为1.15m3/h和1.92m3/h,器具同时使用系数取0.2,该项目总住户为2075户,该区总用气量1272m3/h。3.9原材料消耗与运输条件3.10物业管理3.11节能、节水措施3.12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3.12

29、.1拆迁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3.12.1.1噪声拆迁过程中为了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整个拆除工作委托有拆迁资质的单位进行,所有临建及房屋拆除全部用人工拆除方式,机械设备主要有装载车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噪声值在85-100dB(A)之间。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夜间22:00-早6:00及中午12:00-14:00禁止施工。3.12.1.2扬尘该项目在拆除现有建筑的过程中,会产生扬尘污染,因此拆迁时,在拆除区域四周设置高标准围挡隔尘,拆除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并对拆除场地及时洒水抑尘,出现四级及以上的大风天气时禁止拆除工程施工,以减少扬尘污染。3.12.1.3固废该项目旧建筑拆除时共

30、产生不能再利用的建筑垃圾约78246m3,每天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市渣土处规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运输建筑垃圾时采用密闭槽车运输,防止洒落。清运垃圾时安排在夜间22:00点前进行。经实地调查,旧建筑拆除垃圾均为砂、砖、石等普通建筑材料,均为一般固体废物,无重金属等环境敏感物料,运至市渣土处指定的填埋地点进行填埋。目前某市市在鹿泉市大毕村、栾城县彭家庄、长安区塔子口村设有三个建筑垃圾填埋场,该项目建筑垃圾填埋首选栾城县彭家庄垃圾填埋场,运输路线为建筑场地建设南大街南二环栾城县彭家庄垃圾填埋场。3.12.2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土石方工程阶段该阶段主要噪声源为挖掘机、推土机、

31、装载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这类施工机械绝大部分为移动性声源,其中70%的声级集中在75-105dB(A),声源无明显的指向性;挖掘的弃土每天定期喷水,回填土方用抑尘网布遮盖,多余土方及时外运填埋,不能在施工场地堆存,防止尘土飞扬。基础施工阶段该阶段主要噪声源为各种空压机、振捣机等,这些声源基本都是一些固定声源,虽然其施工时间占整个建筑施工周期比例较小,但其噪声较大,危害较为严重,由于大部分为固定设备,且周围有居民住宅等,因此要求施工时尽量将各种施工设备安排在场区中部入棚作业,尽量远离各环境敏感点。结构施工阶段该阶段是建筑施工中周期较长的阶段,使用的施工设备品种较多,主要声源有各种运输设备、振捣棒

32、、电锯、砂轮锯等,其声功率级大约在95-100dB(A),为了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不允许在中午12:00-14:00、夜间22:00-次日6:00之间进行施工。中、高考期间禁止施工作业。邻近环境敏感点的地方设置围挡,减轻施工噪声及扬尘的污染。装修阶段装修阶段一般占总施工时间比例较长,但声源数量较少,强噪声源更少,主要噪声源包括砂轮机、电钻、切割机等,大多数声源的声功率级均在90dB(A)左右,即使有些声源声功率较高,使用时间很短,有些声源还在房间内部使用,因此可以认为装修阶段不能构成施工的主要噪声源。在装修阶段基本不存在扬尘的污染。3.12.2.1施工扬尘防治措施分析根据工程分析,施工扬尘产

33、生的主要环节为:土方挖掘、建筑垃圾和建筑材料的运输。针对工程施工期间扬尘较重的问题,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某市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在施工期拟采取如下具体控制措施:(1)在醒目的位置公示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公示期至工程施工结束,并保持公示内容的清晰完整。(2)施工场界采取硬围挡措施,围档设置高度不低于1.8米。(3)建筑工程主体外侧使用符合规定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密目式安全网保持整齐、牢固、无破损、严禁从空中抛撒废弃物。并将现场内的堆土、堆砂用帆布或密目网等进行重复式覆盖。(4)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场地必须硬化,有临时排水管道,做到无积水、无泥泞。对施工现场的办公区

34、、生活区应当进行绿化和美化;施工运输车辆出口内侧应当铺设一定长度且宽度不小于出口宽度的混凝土路面;并在出口处设置车轮冲洗设备及相应的排水和泥沉淀设施,对驶出车辆的槽帮和车轮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5)施工中使用商品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6)对需要回填的土方及石子、砂子等进行定期洒水或网布遮盖抑尘,减少扬尘污染。(7)清理施工垃圾时,采用容器吊运的办法,严禁任何人随意凌空抛散。采用封闭垃圾站存放垃圾,并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区分存放,及时清运。外运时覆盖严密,确保不沿途散落。(8)在混凝土输送泵前和混凝土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将场区出入口设置在西侧的建设南大街上,在车辆出场前,由专人对车辆进

35、行清洗,以防止车轮带泥出现场上路行驶。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应尽量避开居民点和环境敏感点等。(9)木工加工棚内产生的木(锯)屑由专人收集装袋,集中送到指定地点。(10)对水泥、白灰等易产尘材料,实行轻卸慢放,用封闭式库存的办法,以减少扬尘的产生,存放油料必须有防止泄漏和防止污染的措施。(11)施工作业面做到活完脚下清,及时将建筑垃圾装入容器,吊运至垃圾站处理。施工现场设专人清扫保洁,使用洒水设备定时洒水降尘,确保场容场貌整洁。(12)冬季保温措施采用防火草帘,不使用岩棉被,防止岩棉扬尘。(13)施工期间严禁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垃圾等。施工中确需加热沥青的,应使用带有废气处理装置的密闭加热

36、设备。(14)施工期间职工生活必须使用液化气、轻柴油、电等清洁能源,禁止使用燃煤装置。(15)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不能超载,并用毡布遮盖,防止撒落。3.12.2.2施工噪声防治措施分析在施工期间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卷扬机等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音,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产生噪声情况见表3-13。 表3-13 施工机械设备产生噪声声源情况施工阶段序号设备名称噪声级dB(A)土方1挖掘机902推土机863装载机904载重汽车755卷扬机90结构6振捣器907电锯95装修8电钻929多功能木工刨86筑路10平路机8611压路机86施工期场地周围分布有某旧村住宅楼、某市第八中学、东岗路小学、谛谙寺等。如

37、因连续浇铸和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需在施工前三日内到某市市环境保护局登记,并向附近居民公告后方可施工。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如下:(1)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推行清洁生产,必须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并作为中标的主要内容,以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施工机械进场应得到环保部门的批准,对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落后施工机械和施工方式实行淘汰制度。施工中应采用低噪声新技术,如改变垂直振打式为螺旋、静压、喷注式打桩机新技术等,使噪声污染在施工中得到控制。用隔声性能好的隔声构件将施工机械噪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离,使施工噪声控制在隔声构件内,以减少环境噪声污染范围与程度。隔声构件可由1224厘米的砖墙构成

38、,也可由13厘米的钢板构成。可在打桩机、锯木机等高噪声施工机械附近设置吸声屏,吸声材料可选择纤维材料、颗粒材料、泡沫材料等。在施工机械与设备与基础或连接部位之间采用弹簧减震、橡胶减震、管道减震、阻尼减震技术,可减少动量,降低噪声。浇混凝土用的振捣棒,采用低频低噪型。由专业人员操作,不得在振捣作业中撬动钢筋或模板,以防止发出强噪声而污染环境、扰民。降低钢模施工噪声,小钢模改为竹夹板以减少振动作业时冲击钢模产生噪声。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在允许的情况下,高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居民的位置。按照有关规定,每个施工段对作业区设置围挡。禁止使用冲击式打桩机、风锤等高噪声设备作业。施工车辆禁鸣喇叭。加强施

39、工现场的噪声监测: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实施施工期场界噪声监测,发现有超过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的,立即对现场超标因素进行整改。(2)控制作业时间工程建设时,禁止在12:00-14:00、22:00-6:00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特殊情况确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要采取有效措施降噪,且必须在作业前3日内向环保部门备案,并向附近居民公告方可连续作业。中、高考期间禁止一切夜间施工。(3)人为噪声控制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防止噪声扰民的自觉性,减少人为噪声污染。在施工现场禁止大声喧哗吵闹、高声唱歌或敲击工具、餐具等。

40、作业中搬运物件,必须轻拿轻放,钢铁件堆放不发出大的声响,严禁抛掷物件而造成噪声。(4)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根据1.11节内容中对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点的调查,可知该项目环境敏感点分布在场地周围,另外的续工程还应考虑前期工程建成后入住的居民。根据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施工单位在安排施工顺序时,二、三期工程应先建设临一期工程及二、三期场地外围区域。在建设二、三期外围区域时将噪声设备安置在场地中央,远离敏感点;外围区域建设完工后,新建建筑将起到有效的隔声作用,有效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在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时采用隔声性能好的隔声构件将施工机械噪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离。(5)加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

41、的管理、监督作用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15天前向某市市环保局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占地面积、施工总期限,在各施工期(土石方阶段、打桩阶段、结构阶段、装修阶段)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以及采取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经过某市市环保局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某市市环保局根据某市市城市区与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方案,加强管理监督,采取抽查方式监测其场界噪声,限制其施工时间及高噪声施工机械,把施工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某市市环保局根据施工噪声对环境污染程度、强度、时间及建设规模向建设单位与征收足额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污费,以用于对环境、社会、周围居民的补偿。(6)建立“公众参与”的监督制度

42、施工场界周围的居民和群众团体有权在施工前了解施工时可能发生的噪声污染情况,施工单位应当听取当地公众的意见,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保卫自己应享有的环境权益及安静权。公众应监督环保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促使执法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秉公执法,保证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3.12.2.3废气防治措施分析施工期间施工现场不允许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建筑工人建有临时食堂的,必须燃用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燃料,不允许燃用煤、木柴、油毡等燃料,避免造成空气污染

43、。3.12.2.4废水防治措施分析在混凝土输送泵及混凝土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使排放的废水先经沉淀池沉淀后再回收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对现场存放的油料、油剂等,实行专库存放,专人管理,库内不存放其他物料,库房地面和墙面均做防渗特殊处理。在使用上实施定人限额领用的办法。设立专项检查,防止跑、冒、滴、漏而产生污染。施工人员临时食堂,设置污水隔油池,食堂废水须经隔油池处理后再排入下水管道,并设专人管理,以减轻污染。该项目施工人员入住工地后,产生生活污水,建设与市政下水管道连通的临时厕所,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下水道,不随地大小便,保持建筑场区清洁干净。3.12.2.5固体废物防

44、治措施分析建筑垃圾和工人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开处理,定期分别送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控制土石方弃土,施工期间地基开挖产生的弃土,大部分需回填或自用,少部分外运填埋,汽车运输时加盖蓬布,防止洒落。3.12.2.6运输路线及时间本项目建设具体分为土石方阶段、基础施工阶段、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阶段。在土石方阶段主要为弃土的运输,基础、结构施工阶段主要为原材料的运输,由于本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点较多,因此需要严格界定其运输路线和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将出入口设置在场地西侧的建设南大街上,在场地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及沉淀设施,车辆驶出装、卸场地前用水将车箱外和轮胎冲洗干净

45、,对工地及进出口定期洒水抑尘、清扫,保持工地整齐干净;弃土及原材料的运输必须在夜间20:00-22:00进行,以减少对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夜间在装车及运输时不允许鸣喇叭,尽量不影响周围居民休息。3.12.3运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3.12.3.1废水该项目为非工业性的商业楼、住宅及配套综合服务设施,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无特殊污染源,不存在有害污水的处理问题。(1)污水来源厨房排水:来自居民厨房,其特点是水中含有较多的动植物油、有机物和食物残渣等,可视为含油污水。卫生间排水:包括冲厕排水和盥洗排水,其中冲厕排水含有较高的悬浮物和有机成分。盥洗排水含有一定悬浮物、有机物和洗涤剂等。洗浴

46、排水:洗浴排水含有悬浮物、有机物和洗涤剂等。(2)排放水质根据本项目的建筑性质和类比调查资料,该项目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动植物油、NH3-N,初始浓度分别为400mg/L、200mg/L、200mg/L、30mg/L、20mg/L。在每栋楼旁边建设一个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小区内排污管网排入市政下水管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COD、BOD5、SS及动植物油的排放浓度分别为240mg/L、100mg/L、120mg/L、18mg/L和6mg/L。(3)小区幼儿园食堂及餐馆的餐饮废水排放前必须经隔油池隔油处理后,才能经污水管网收集排入化粪池,进一步处理达标

47、后排放。(4)污水排放总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该项目生活污水中有部分经深度处理后做中水回用,该项目污水排放量为489m3/d。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小区内排污管网收集后排入市政下水管道,再经桥东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最终排入洨河。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理后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与年排放量见表3-14。(5) 废水防治措施该小区废水排放采用雨、污分流制。小区内部设有污水和雨水排水系统。雨水经设置在小区道路两侧的雨水口收集后经雨水管网排入城市雨水管网。住宅楼的洗浴、盥洗水经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于居民楼冲厕。冲厕污水经楼前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该项目污水排放总量为489m3/d。该项目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如

48、下:该小区设中水处理站及中水回用设施,将小区居民的洗浴盥洗废水进行处理,回用于小区的居民冲厕及室外绿化等。根据目前国内成熟的中水处理工艺技术,本次环评推荐采用生物物化处理相结合的中水处理工艺,先通过调节池预曝气,再经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后经过陶粒滤池过滤、消毒后提升至中水池。其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3-5。调节池格栅废水 一级提升泵 二级生化池二级提升泵陶粒滤池外排溢流管 反冲洗泵消毒池消毒装置中水贮水池中水用户变频供水装置 图3-5 中水处理设计工艺流程图主要构筑物参数简介:调节池:为了减少中水原水波动对整个处理系统的影响,保证系统稳定运行,设调节池进行水量调节,设计调节时间4h。由于洗澡水水温较

49、高,在调节池内贮存时可能发生腐败变质现象,故在调节池内设穿孔管进行小气量曝气,设计曝气量为10m3/h。为了防止大块悬浮物及毛发进入后续处理设备,在调节池入口处设有格栅,并在调节池设置毛发过滤器。二级生化池:二级生化池是该工艺流程中的主要处理构筑物,设计停留时间3h。工艺首先将中水水源利用管道引入调节池中,利用提升泵将污水打入高位槽,利用定时器控制电磁开关,使原水流入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内采用蜂窝填料,穿孔管曝气。为了提高处理效果,接触氧化池内分为两格以串联方式运行。曝气池气水比为10:1,曝气量为60m3/h。中水贮水池:用以贮存处理后的中水,对供水起稳定调节作用,同时为中水提供与消毒剂充

50、分接触反应的时间。中水池有效容积100m3。操作管理要点:设备为连续运行,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滤池设备反冲洗每24h进行反冲洗一次,反冲洗历时15min。加药装置计量泵为单相泵,与二级提升泵联动,实现定量同步加药。消毒剂采用强氯精,余氯控制在0.30.5mg/L之间,定期检测中水末端管网中余氯含量,要求不小于0.2mg/L。采用浸泡法将消毒装置安装在消毒池上方,消毒剂由计量泵控制释放到消毒池中,在消毒池中杀灭细菌、病毒。每天都检查投量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适当调整。3.12.3.2废气(1)停车库汽车尾气停车场污染物排放浓度为了确定地下车库内的空气质量,根据对某市市同类地下停车场的调查和有关

51、的监测数据可知,地下车库在安装送、排风设施及废气治理设施后,CO浓度平均值约为17.2mg/m3、THC(总烃)平均浓度约为7.4mg/m3、NO2平均浓度约为0.49mg/m3。停车场污染物排放量本项目共设固定停车位663个,其中地上245个,地下418个。由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可知,该项目设2个地下车库。两个车库的车位一样。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有CO、NOX和THC(总碳氢)。CO是汽油燃烧的产物;NOX是汽油爆裂时进入空气中氮与氧化合而成的产物;碳氢化合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排放的多少与汽车行驶状况有很大关系。表3-15列出了汽车尾气排放状况。表3-15 汽车尾气中各组

52、分浓度与行驶速度的关系尾气组分空档低速高速NOX0-50PPm1000PPm4000PPmCO26.5-8%7-11%12-13%H2O7-8%9-11%10-11%O21-1.5%0.5-2%0.1-0.4%CO3-10%3-8%1-5%H26.5-4%0.2-1%0.1-0.2%THC300-8000ppm200-500ppm100-300ppm由表3-15可以看出,汽车在空挡和减速行驶时排气量最小,燃料燃烧不充分,因此汽车尾气的THC的浓度以空档为最高,CO的浓度以空档和低速行驶时为最高,NOX浓度则在高速行驶时为最高。汽车在地下车库的工作状态均为怠速运转,据验测,汽车在怠速状态下污染物

53、的排放比例为CO:HC:NO2=7:1.5:0.2,车库内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与每台车的单位时间排放量和单位时间内进出车辆的数量以及发动机在车库内的工作时间等因素有关。停车库在使用高峰期污染物排放量的公式如下:QCO=KqGt式中:Q:地下车库内空气污染物产生量,g/h;K:泄漏及其它因素影响修正系数,取K=1.2;q:车库在高峰时平均进、出的车辆流量,辆/小时,取0.5M;M:车库设计车位数,该项目每个地下车库车位数以209辆计;G:每台车污染物产生量,g/s,取G=0.7;t:每台车在车库内工作时间,s,取t=180。经核算该项目地下车库空气污染物的产生量见表3-16。表3-16 地下车库内污

54、染物产生量CONOXTHC数值(g/h)数值(t/a)数值(g/h)数值(t/a)数值(g/h)数值(t/a)3001321.964314.698570.63由表3-16可看出,该项目地下车库内空气中的NOx、HC及CO浓度较高,必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和排风措施,从而降低地下车库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地下车库通风量地下车库通风量按下式进行计算:式中:L:全面通风系统通风量,m3/h;Q:有害污染物CO产生量,(g/h);C:车库内CO稳定浓度,即可视为允许浓度,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按100mg/m3计;C0:室外空气CO浓度,取33.5mg/m3。经核算,地下车库的通风量303

55、443m3/h。(2)小区垃圾收集点恶臭污染物参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规定:垃圾收集点应采用封闭式设施,垃圾存放和垃圾转运不外露,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15米。该小区投入运营后,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办公垃圾,均采用分类袋装收集,并置于密闭垃圾箱内,定期由保洁人员清理至小区内垃圾收集点。为了防止垃圾收集点垃圾腐烂发臭对居民产生影响,垃圾收集点的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在居民区建设垃圾收集点的有关规范,并远离居民住宅20米以上。充分考虑设置防治垃圾在收集、存贮、转运过程中产生的恶臭设施,并应每天及时清运当天产生的垃圾,防止产生恶臭气味。(3)餐饮油烟该项目临住宅楼商业不得用于

56、经营餐饮项目,若在集中沿街商业楼内开设餐厅,必须到环保部门单独办理环评手续,并使用液化石油气、煤气、电等清洁能源,同时采取措施防止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小区居民炊事、幼儿园食堂均采用煤气作为燃料,其设备均为独立式。该项目在小区内地设一所幼儿园,厨房与周围居民楼距离在20米以上,厨灶油烟产生浓度为8.0mg/m3,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处理达标后引至楼顶排放,油烟排放口不得朝向居民楼一侧。3.12.3.3噪声该项目噪声污染主要为换热站、水泵房、中水处理站、地下停车场排风扇噪声及其它噪声。换热站换热站为地下建筑,循环加压水泵是主要噪声源,声级值75-80dB(A),对循环加压水泵基础设置弹性

57、减震橡胶垫、进出口安装橡胶减震喉,循环水管路设置在减震沟内,设备间内均设吸音板及隔音门进行隔声降噪,经过房间隔音后,室外噪声低于50dB(A),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区标准。水泵房水泵房建设在地下室内,室内设吸音板及隔音门进行隔声降噪,对加压水泵采取减震措施。中水处理站中水处理站位置选择在小区绿地下方,运行时产生机械噪声,最大声级为85dB(A)。风机安装消声器,水泵加隔声罩,地上建筑部分采取密闭措施,地上设备间内均设吸音板及隔音门进行隔声降噪,可使设备间外声级值小于50dB(A),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区标准。地下停车场通风机噪声为保证地下停车库内的空气质量,在停车库内应安装换气

58、风机,负责为地下车库排出污浊空气及送入新鲜空气。风机噪声值可高达80dB(A),对风机安装消声器,经过距离衰减后,在通风口处可以达到55dB(A)左右。居住小区内的商业店铺不得经营高噪声的门窗加工、歌舞厅等高噪声行业,临街住宅全部安装中空隔声玻璃窗,防止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对本项目住户空调机安装位置进行合理规划,使其不影响邻居室内声环境。托幼食堂油烟净化器引风机安装在房顶,并加装隔声罩。商业促销活动商业促销宣传活动往往采取歌舞表演、抽奖、大众参与等形式,促销宣传过程背景音乐和音响等产生噪声也是影响居民的重要噪声污染源。3.12.3.4固体废物(1)固体废物收集措施在小区内设置垃圾转运站,在小

59、区南部12#、14#住宅楼中间。距离最近的居民楼20米。将垃圾按照分类收集处理,对废电池的回收设置专门回收箱,同时由有关部门定期回收,可资源化的部分送物资回收站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部分由小区物业公司清运至小区垃圾转运站,然后再送市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从而确保居住小区环境整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固体废物产生量计算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居民活动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为废纸、外包装、食物弃渣等,以0.8kg/人d计算,规划总人口7263人,产生垃圾约5.81t/d,年产生量为2120.8t。商业、物业管理等配套设施产生的固体废物,该废弃物主要为包装材料、办公垃圾、维修废弃的余料、食物弃渣等。按0.2kg/人d和600人计算,产生垃圾0.12t/d,年产生量为43.8t。道路、绿地产生的垃圾主要是零星渣土、树枝、落叶等,以0.03kg/m2d计算,产生垃圾0.7t/d,年产生量为255.4t。中水处理站污泥中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排放量为20t/a,考虑到对小区环境的影响,不在小区内进行板框压滤处理,直接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以上固体废物年产生量共为2440t。该小区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17。表3-17 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污染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水量(m3/d)处理前处理后去除率(%)削减量(kg/d)排放量(t/a)浓度(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