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焦炉煤气发电项目(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283000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3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公司焦炉煤气发电项目(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某公司焦炉煤气发电项目(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某公司焦炉煤气发电项目(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资源描述:

《某公司焦炉煤气发电项目(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公司焦炉煤气发电项目(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7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概 述1.1 设计依据1、国家计委颁发的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易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计基础(2000)1268号文“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3、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4、*集团有限公司提交给*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委托书5、*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热负荷、焦炉煤气及其它有关设计资料1.2设计范围本报告的设计范围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综合利用自备电厂工程围墙内生产、生产附属、辅助生产工程及有关建筑。2、热力网工程。3、编制工程投资估算并做出财务评价。属于本工程以下内容,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其

2、他有关部门完成。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报告。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3城市概况*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经*大省*省的中部,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一座风格独特的工业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半岛沿海开放城市,是著名的*之都、*之城。现辖五区三县,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总人口414.99万。*的城市布局独具特色。*、*、*、*、*5个区和*呈梅花状分布,东西南北4个城区距中心城区分别为20公里左右,城乡交错,布局舒展,形成城市组群,被专家称为*模式。这种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发展生产,方便生活。*因此而成为世界大城市协会的会员。1986年,*市作为中国十二大城市之一参加了联合国在西

3、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人口与城市未来会议;1990年又出席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大城市会议。近年来,*市突出中心城区建设,城市现代化步伐逐渐加快,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城市美化、绿化和净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1,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8.6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设施等明显改善;随着*新区的全面规划建设,*市的城市综合功能将进一步增强。*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50多种矿藏,其中铝钒土、耐火粘土、化工石灰岩、*土、煤、铁等储量大、品位高,均为*的主要产地。北部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水资源比较丰富,南部山区是沂河发源地,北部黄河流经境内,全市地下水

4、可采储量每日在124万吨以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913.1c,年平均降水量550800毫米。*的铁路和公路密度均在中国名列前茅。*铁路、*(*)*(*)、*(*)*(山)高速公路横贯全市,市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市中心*距*南国际机场仅70公里,向东距*港300公里,空运、海运十分便捷。*的邮电通信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光缆通讯、数字、微波传输和程控电话应用广泛,在*的任何一个村镇 ,都可以直接拨通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可视电话、互联网、国际邮政特快专递等现代化通讯业务发展迅速,对外联络畅达。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集团有限公司新上一焦化厂,采用捣固炼焦

5、技术生产优质焦炭的80万吨/年煤气焦化工程,该工程建设投产后,一方面生产的焦炭、焦油、硫磺、硫铵、粗苯等可增大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多余的焦炉煤气可用来发电。焦化项目已经投产,焦化项目产焦炉煤气39940Nm3/h,其中回炉煤气17532Nm3/h,粗苯管式炉需用煤气765 Nm3/h,剩余煤气21643 Nm3/h,焦炉煤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有害气体,其低位发热量为17900KJ/Nm3。焦炉煤气点燃后对空排放,既造成了能源浪费,又对大气造成了污染。本着对环境负责和充分利用能源的原则,对剩余煤气进行综合利用是十分必要的。1.5法人篇1.6建设规模根据余热情况,建设规模为275t/h燃气锅炉+2C1

6、2汽轮发电机组。1.7主要技术原则1、本工程体现以余热定电的原则。2、厂房布置力求紧凑,改善环境,减少占地。3、主体工程与环保、安全和工业卫生同时考虑,尽量消除发电生产的“三废”对环境的影响。4、节约工程投资、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力求较好的经*效益。70第二章 燃料及热负荷2.1 燃料2.1.1燃料来源本工程为*集团焦化厂80104t/a焦炭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工程,本工程采用燃气锅炉,锅炉燃料为*集团焦化厂副产的焦炉煤气。焦化厂主要工艺流程如下:由备煤车间来的洗精煤,由输煤栈桥运入煤塔,装煤推焦机行至煤塔下方,由摇动给料机均匀逐层给料,用21锤固定捣固机分层捣实,然后将捣好的煤饼从机侧装

7、入炭化室。煤饼在950-1050的温度下高温干馏,经过约22.5小时后,成熟的焦炭被推焦车经拦焦车导焦栅推出落入熄焦车内,由熄焦车送至熄焦塔用水喷洒熄焦,熄焦后的焦炭由熄焦车送至晾焦台,经补充熄焦、晾焦后,由刮板放焦机放至皮带送焦场。熄焦塔处设光电自动控制器,通过控制器中的时间继电器调整喷洒时间,保证红焦熄灭。熄焦后的焦炭卸至晾焦台上,冷却一定时间后送往筛贮焦工段。干馏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经炭化室顶部、上升管、桥管汇入集气管。在桥管和集气管处用压力为约0.3MPa,温度约78的循环氨水喷洒冷却,使约700的荒煤气冷却至84左右,再经吸气弯管和吸气管抽吸至冷鼓工段。在集气管内冷凝下来的焦油和氨水经

8、焦油盒、吸气主管一起至冷鼓工段。从炼焦车间来的焦油氨水与煤气的混合物约80入气液分离器,煤气与焦油氨水等在此分离。分离出的粗煤气进入横管式初冷器,初冷器分上、下两段,在上段,用循环水将煤气冷却到45,然后煤气入初冷器下段与制冷水换热,煤气被冷却到22,冷却后的煤气进入煤气鼓风机进行加压,加压后煤气进入电捕焦油器,捕集焦油雾滴后的煤气,送往脱硫及硫回收工段。来自冷鼓工段的粗煤气进入脱硫塔下部与塔顶喷淋下来的脱硫液逆流接触洗涤后,煤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脱至100mg/Nm3以下,煤气经捕雾段除去雾滴后全部送至硫铵工段。由脱硫及硫回收工段送来的煤气经煤气预热器后进入喷淋式饱和器上段的喷淋室,在此煤气与循

9、环母液充分接触,使其中的氨被母液吸收。煤气经饱和器内的除酸器分离酸雾后送至洗脱苯工段。来自硫铵工段的粗煤气,经终冷塔冷却后从洗苯塔底部入塔,由下面上经过洗苯塔填料层,与塔顶喷淋的循环洗油逆流接触,煤气中的苯被循环洗油吸收,再经过塔的捕雾段脱除雾滴后离开洗苯塔,其中一部分送焦炉做回炉煤气,一部分送粗苯管式炉作燃料,剩余部分送热电厂发电。为综合利用焦炉剩余煤气,同时解决全厂生产、生活、采暖等用蒸汽的需要,本工程拟建设一座综合利用自备热电厂。遵照国家计委“关于鼓励发展小型热电联产和严格限制凝汽式小火电建设的若干规定”的精神,本设计采用热电联产的方案。在满足供热需要的前提下,多发电。这不仅具有节能效益

10、,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会减轻大气污染,从而提高经*效益和社会效益。2.1.2燃料(焦炉煤气)量a)煤气:流量:39940Nm3/h 回炉煤气流量:17532 Nm3/h 粗苯管式炉流量:765 Nm3/h 送热电厂煤气流量:21643 Nm3/h 洗苯后: 温度:27 压力:0.08MPa(表)净干煤气组成:成分H2CH4COCmHnCO2N2O2热值V%5560232758241.53370.30.817900KJ/Nm3杂质组成:含杂质量焦油氨硫化氢HCN苯萘g /Nm3微量0.030.020.3250.22.1.3锅炉蒸发量焦炉煤气是煤在焦炉中干馏时产生的可燃气体混合物,是一种高

11、热值燃料。焦化剩余焦炉煤气量为21643 Nm3/h,热量为17900kJ/ Nm3,燃气锅炉热效率按89%,焦炉煤气损耗按5%考虑,额定蒸汽压力3.82MPa,温度450,蒸汽焓值为3334kJ/kg,150未饱和水焓值为634 kJ/kg,剩余煤气产蒸汽量为179002164395%89%(3334-634)=121.316t/h经计算得知,余热可保证二台75t/h锅炉80%负荷运行。2.1.4储存及运输方式为保证锅炉及发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设置一座干式低压煤气储柜,储存煤气量按每小时消耗量的90%计算,储气柜容积为20000m3。焦炉煤气通过煤气管道一路送至储气柜,一路直接送至燃气锅炉燃

12、烧。煤气压力不稳时由储气柜补充。2.1.5锅炉点火锅炉点火采用自动点火或人工点火。2.2 热负荷2.2.1 工业热负荷: 焦化厂各装置的蒸汽用量详见全厂热负荷汇总表:序号车间或工段名称用汽等级加热方式蒸汽参数用汽量t/h冷凝液m3/h压力MPa温度冬季夏季平均平均1000.3 MPa1炼焦II0.51581.20.42冷鼓.电捕II0.5158322.53脱硫及硫回收II0.51587.06.54硫铵II0.515821.55洗脱苯II0.51584.02.56制冷II0.515801087生化处理0.515842.58生活及其它0.51581.201.009采暖0.51585.0010管网损

13、失0.51582.2.合计0.515829.428.410.5根据工艺条件,焦化厂各种用汽量冬季平均为29.4t/h,夏季平均为28.4t/h, 参数为0.5MPa饱和蒸汽。折算到热电厂出口的设计热负荷为冬季26t/h,夏季27t/h。222供暖热负荷*集团区内目前现有供暖面积12104m2,供热方式为以各家各户土暖气供热,热效率低,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供暖面积12104 m2,供暖热指标取220kJ/m2h,供暖热负荷为26 GJ/h。*市供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7,当地冬季平均温度为-3,供暖期天数120天,由此计算出: 平均供暖热负荷与设计最大供暖热负荷之比:18-(-3)/18-(-

14、7)=0.84最小供暖热负荷与设计最大供暖热负荷之比:(18-5)/18-(-7)=0.52由此得出近期供暖热负荷如下:最大热负荷:26GJ/h平均热负荷:22GJ/h最小热负荷:13GJ/h2.2.3 设计热负荷根据工业热负荷及采暖热负荷,折算到电厂出口的设计热负荷见下表。设计热负荷汇总表项目单位供暖期非供暖期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最小工业热负荷GJ/h878169847869T/h292725282623供暖热负荷GJ/h262213T/h974合计GJ/h11310382847869T/h383429282623第三章 电力系统*集团原电力系统由6.3KV母线对*集团下属单位供电,供电线路

15、6条,总负荷19000kW左右,所有负荷全部由该系统供给。两台机组投产后,全部满足集团公司的用电。根据该工程的特点,为了提高整个集团的经*效益,节省建设投资,简化审批手续,本工程采用孤网运行,由6.3KV母线直接对外供电。第四章 机组选型及供热方案4.1机组选型及蒸汽平衡4.1.1机组选型考虑到热能利用率和全厂经*效益,本期机组参数确定为:锅炉蒸汽参数为3.82Mpa,450,相应汽机进汽参数为3.43Mpa,435 。按照全部利用焦炉剩余煤气,同时满足全厂热负荷,兼顾以气(煤气)定电和热电联产的原则,并提高热电厂的效率和经*效益,在机组选择上充分考虑保证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灵活,投资省等因

16、素,本工程拟定以下装机方案:选用二台75t/h,3.82MPa,450中温中压燃气锅炉并配置二台12MW抽凝机组。确定机炉配置方案如下:锅炉:YG-75/3.82 2台 汽机:C12-3.43/0.981 2台发电机:QF-12-2型 2台4.1.2运行方式分析1. 本工程为余气利用工程,根据焦炉煤气情况,锅炉负荷为80%,汽轮发电机组为额定负荷率的88%。不需减温减压供汽就能满足要求。装机方案蒸汽平衡表 单位:t/h 表4-1类 别项 目275t/h+2C12供暖期非供暖期最大平均平均最小3.82Mpa锅炉新蒸汽锅炉蒸发量121.3121.3121.3121.3汽轮机进汽量117.6117.

17、6117.6117.6减温减压器用汽量000汽水损失3.73.73.73.7平衡比较000工业用汽抽汽量55.752.243.740.3减温减压器供汽量0000抽汽使用高加用汽量10101010除氧器用汽量7.78.27.77.3外供汽量38342623热负荷GJ /h1131037869T /h38342623平衡比较0000发电功率19033196212116421752装机方案热经*指标表4-2序号项 目单位275t/h+2C12供暖期非供暖期最大平均平均最小1热负荷t/h38342623GJ/h11310378692锅炉蒸发量t/h121.3121.3121.3121.33汽机进汽量t

18、/h117.6117.6117.6117.64汽机外供汽量t/h383426235汽机外供热量GJ/h11310378696减温减压器用汽量t/h00007减温减压器供汽量t/h00008汽水损失t/h3.73.73.73.79发电厂用电率%5.510供热厂用电率%2.911综合厂用电率%8.412年供热量GJ/a63360013年发电量Kwh/a14793696014年供电量Kwh/a13551025515全年耗焦炉煤气量Nm3/a15582960016机组年利用小时数h616417热电比%11918全厂热效率%41.919年节标煤量t/a95000注:焦炉按年运行7200小时计算。4.2主

19、机规范1.锅炉:75t/h中温中压燃气锅炉型号:YG40-3.82/450额定蒸发量:75t/h额定工作压力:3.82MPa蒸汽温度:450给水温度:150排烟温度:150燃烧方式:室燃排污率:2%设计燃料:焦炉煤气设计效率:90%数量: 2台2.汽轮机规范型号:C12-3.43/0.981额定功率:12MW额定转速:3000r/min进汽压力:3.43Mpa进汽温度:435进汽量(额定/最大):102/128t/h抽汽压力:0.981 Mpa抽汽温度:305抽汽量(额定/最大):60/80t/h额定排汽压力:0.0049 Mpa冷却方式:水冷设备布置形式:双层运转层标高:7米数量: 2台3.

20、发电机规范型号:QF-12-2额定功率:12MW电压:6300V功率因数:0.8额定转速:3000r/min临界转速(1次/2次):1960-1990/6040r/min励磁方式:静态励磁台数: 2台4.3供热方案电厂机组可满足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汽机正常运行时,其抽汽量足可满足生产和采暖用汽量,汽机发生故障时,通过减温减压器对外供热,以保障热用户的正常生产和采暖。第五章 建厂条件5.1 厂址选择5.1.1 厂址概况本工程厂址选择在*集团现有厂区内,与焦化厂相邻。不需另外征地。5.2交通运输*的铁路和公路密度均在中国名列前茅。*铁路、*(*)*(*)、*(*)*(山)高速公路横贯全市,市内铁路、

21、公路四通八达,市中心*距*南国际机场仅70公里,向东距*港300公里,空运、海运十分便捷。5.3电厂水源本工程新鲜水用量258.4m3/h。工业用水全部为矿坑水。为了节约用水,设计考虑废水回收,一水多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能提高电站的经*效益。5.4储灰场本工程锅炉燃用焦炉煤气,无灰渣排放。5.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5.5.1场区自然气候*市*果里镇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易旱涝、冬季寒冷少雪,气温变化冬、夏两季较小,春秋两季较大。5.5.2气象条件历年平均温度15.9历年最高温度42.8历年最低温度-25.1年平均降水量569.5mm年平均风速2.6m

22、/s春秋冬季主导风向西南夏季主导风向东北冬季平均气压100.79kPa夏季平均气压100.23kPa最大冻土深度600mm5.5.3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5.5.3.1地形地貌该场区地形平坦,地势无大起伏。地貌形态单一,为山前冲洪积平原。5.5.3.2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根据*省*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所做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工程编号:1040415),该厂址处未见不良地质情况。厂区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主要技术指标分述如下: 第(1)层杂填土(Q4ml):为灰岩质碎石,下部含植物根系及有机质。该层层底埋深0.40-0.80m,平均埋深0.56m;层厚约0.50-0.80m,平

23、均厚度0.56m。第(2)层粉质粘土(Q4al+pl):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少量有机质,混小豆状姜石,见白色螺壳碎片,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该层层底埋深3.20-3.60m,平均埋深3.45m;层厚约2.50-3.10m,平均厚度2.89m。 第(3)层粉质粘土(Q4al+pl):灰黄色-褐黄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混大量姜石,见白色螺壳碎片,干强度高,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该层层底埋深6.70-8.50m,平均埋深7.61m;层厚约3.40-5.00m,平均厚度4.16m。 第(4)层粉土(Q4al+pl):黄色,密实-中密,稍湿,含铁锰质氧

24、化物及云母片,见白色螺壳碎片,干强度低,无韧性,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该层层底埋深15.00-17.60m,平均埋深16.38m;层厚约7.20-10.30m,平均厚度8.77m。第(5)层粉质粘土(Q3al+pl):褐黄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混少量姜石,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该层层底埋深20.80-22.00m,平均埋深21.41m;层厚约3.60-6.50m,平均厚度4.87m。第(6)层砂混砾卵石(Q3al+pl):灰色,稍密,以灰岩质砾卵石为主,填充少量细砂,级配较好,细砂成分以石英为主,级配较好,粘粒含量低,中密-密实,该层层底埋深25.00-35

25、.00m,平均埋深29.00m;层厚约4.00-14.00m,平均厚度8.00m。第(7)层粉质粘土(Q3al+pl):褐黄色,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混大量姜石,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该层最大揭露埋深30.40m,最大厚度2.00m。5.5.3.3地下水情况由于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存在,因此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基础的腐蚀。5.5.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5.5.4.1区域地质构造及其稳定性评价据附近地质资料知该场地东部为王母山断裂经过,该断裂走向东北,倾向西,为左旋正滑逆断层,被第四系覆盖,为非活动断裂,场区内无其他新构造迹象的活动断裂带存在,地质条件较好。5.5.4

26、.2场地土均匀性评价据勘察,该场地地基土层坡度小于10%,因此,场地内的地基土是均匀的。5.5.4.3地基上承载力及压缩模量的评价表5-1项目土层建议承载力特征值(KPa)压缩模量Es(MPa)第(2)层粉质粘土1605.5第(3)层粉质粘土1806.5第(4)层粉土1907.0第(5)层粉质粘土2008.0第(6)层砂混砾卵石26015.5第(7)层粉质粘土2309.55.5.5建筑抗震性能评价5.5.5.1场地地震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市*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5.5.5.2场地液化判定由于该场区内水

27、位较深,粉土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场地土类型以中软场地土为主,场地类别为类建筑场地。5.5.6岩土工程结论与建议1、场地地基稳定,均匀,地形平坦,地貌单一,交通便利,适宜建筑。2、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场区内无液化土层存在;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为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3、场区最大冻结深度为0.50米。4、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5、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第层粉质粘土或第层粉质粘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6、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第六章 工程设想 6.1厂区总平面布置6.1.1厂区总平面布置本工程建设规模为275t/h燃气锅炉配2C12MW汽轮发电机

28、组。厂区总平面布置的原则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结合厂址现有的具体情况,在满足防火、卫生、环保、交通运输和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力求减少占地,节约投资,经*合理,有利生产。本着上述原则,对拟建电厂的总平面布置如下:生产区位于原焦化厂的西部,接原厂房向北建设,自西向东依次布置了主厂房、烟道及烟囱。主厂房的布置为东西向布置,向北预留扩建端。主控室利用原办公楼改造,化学水处理室在原化水车间处建设,冷却塔建在烟囱东部。综合维修车间、材料库、办公楼等利用焦化厂现有设施。厂址主要出入口朝西开,电力出线向西转北,热力出线向北接至焦化厂等热用户。6.1.2厂区竖向布置厂区地势平坦,厂区竖向布置为平坡式布置,主厂房零

29、米标高跟南侧办公楼相等,化学水处理室零米标高跟主厂房零米相等;厂区雨水通过暗管向北排至焦化厂总雨水干管。6.1.3主要技术经*指标见表6-1表6-1 主要技术经*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104围墙内占地面积104 m21.2062单位容量占地面积104 m2/MW0.053本期建构筑物占地面积m255264露天堆场占地面积m205建筑系数%45.826道路广场占地面积m226517利用系数%67.88绿化面积m238839绿化系数%32.210104围墙长度m3206.2 燃料6.2.1规模与燃料消耗量本工程设计规模为275t/h中温中压燃气锅炉配2C12汽轮发电机组。燃料为焦炉煤气,每台

30、锅炉燃料消耗量为10821Nm3/h。6.3燃烧系统6.3.1燃烧系统根据自备电厂锅炉燃料气为工艺外管送至锅炉房的焦炉煤气的特性,为保证燃烧稳定及热电站的安全运行,每台锅炉燃烧器相应配带自动点火程序控制及熄火保护装置。此外,每台锅炉相应配置有一、二次风机、引风机等设备。室外冷空气由鼓风机送到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的热空气再送至锅炉底部的各风室到炉内参与燃烧。由空气预热器排出来的烟气,经烟道由引风机送至烟囱排入大气。2台锅炉共用一座砼烟囱,其高度为100m,上口内径3m。6.3.2主要附属设备燃烧系统主要辅机见表6-2。燃烧系统主要辅机 表6-2序号名称规 格数量1一次风机P=3265 Pa Q=67

31、300 m3/h 左旋90 空气温度20电动机:N=90KW 380V IP44 22二次风机P=4452 Pa Q=29515 m3/h 右旋90 空气温度20电动机:N=55KW 380V IP44 23引风机P=3600 Pa Q=188300 m3/h 左旋135 烟气温度150 电动机:N=315KW 6KV IP54 26.4热力系统6.4.1主蒸汽系统:主蒸汽管采用单母管切换制,以保证电厂运行的灵活性。6.4.2主给水系统:高压给水系统采用母管系统,给水泵出口设冷母管,高压加热器出口设热母管。冷母管采用单母管分断制,热母管采用切换母管制。为防止给水泵发生汽蚀,在给水泵和除氧器之间

32、设置了给水再循环管。6.4.3低压给水及除氧有关系统:低压给水采用单母管分断制,除氧有关系统中加热蒸汽、化学补充水、凝结水、加热器疏水等均采用单母管制。为保护锅炉给水除氧的可靠性,本设计采用2台Q=85t/h的旋膜式除氧器,2台同时运行。除氧的热源为汽机抽汽,经除氧后的给水温度为104,由给水泵经高压加热器加热到150送至锅炉。6.4.4回热系统回热系统按低加+除氧+高加考虑。在各级回热抽汽管道上均设有逆止阀,以保证高、低压加热器故障时汽缸不进水。高压加热器还设有紧急放水系统,事故时可将水排至定期排污扩容器。6.4.5抽汽供热系统汽机一段抽汽向热用户供0.98Mpa的蒸气。为保证供热的可靠性,

33、设计一台对应参数的减温减压器,供汽机检修时供热用。6.4.6工业水系统电厂设置综合水泵房。工业水系统由布置在综合水泵房中的工业水泵提供可靠的水源,工业水管采用环形布置,以保障冷却用水,工业排水采用有压排水方式排至冷却塔水池,以节约用水。6.4.7 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由循环水泵房来,经凝汽器后排至冷却塔水池进行二次循环,冷油器及发电机空冷器冷却水接自循环水管。6.4.8排污系统:热电站设有1台V=3.5m3的连续排污扩容器和1台V=7.5m3的定期排污扩容器。锅炉连续排污水由管道送至连续排污扩容器,为节约能源,二次蒸汽送至除氧器,从连续排污扩容器排出的污水及锅炉定期排污水一并引至定期排污扩容器,降

34、温后排掉。热力系统主要辅机 表6-31冷凝器N-1000-1 1000m22台2凝结水泵4N6 Q=50m3 /h H=59mH2 O 4台附电动机Y180M-2 N=22KW3汽封加热器JF-20-1, 20m22台4低压加热器 JD-40-1, 40m22台5旋膜除氧器XMC-85,85t/h,0.02MPa,1042台附除氧水箱有效容积35m36高压加热器 JG-100-1,100m22台7电动给水泵DG85-808,85m3/h,2台附电动机N=280kW, 6KV IP238连续排污扩容器LP-3.5, 3.5m31台9双钩桥式起重机25/5t L=19.5m1台6.5主厂房布置主厂

35、房采用三列式布置,即汽机房-除氧间-锅炉房。柱距6m,长度48m,运转层标高7 m。1. 汽机房:A、B跨度21m,汽轮机采用纵向布置,机头朝向扩建端,检修场地设在固定端B列柱侧。屋架下弦标高17m,汽机间装设25/5t的电动双钩桥式起重机一台,以备安装检修用。行车轨顶标高14 m。2.锅炉房:锅炉运转层以上为露天布置,运转层标高为7m。二台锅炉从固定端起顺列布置,两炉中心线距18m,炉顶设防雨棚。炉顶设有一个电动葫芦(两炉共用),供检修时起吊用。3. 除氧间:采用单框架结构,跨距7 m,零米层布置厂变及厂用电配电室。锅炉、汽机、除氧给水控制室布置在7m运转层,13.5 m层布置有除氧器和连排

36、装置,顶部布置两个30m3高位工业水箱。4.锅炉房尾部外设引风机,烟囱等。锅炉房E排柱距烟囱中心线29米。引风机为露天布置,仅设电动机保护罩,检修时考虑临时搭支架.6.6供排水系统6.6.1供水水源本工程以矿坑水为水源,非采暖期设计用水量258.4 t/h,采暖期设计用水量为181.6t/h,水量分配详见表6-5。6.6.2循环水系统 根据水源条件,本期新建275 t/h中温中压燃气锅炉,2C12汽轮发电机组,其冷油器、空冷器的冷却水采用二次循环供水方式,其冷却设备选用自然通风冷却塔。机组的循环水量见表6-4。 循环水量表 表6-4凝汽量(t/h)凝汽器用水量(m3/h)其它用水量(m3/h)

37、总计(m3/h)夏季冬季夏季冬季冷油器空冷器夏季冬季2C12机组2462282299021820213021252324522075合计92565980364026025064904150本工程设计配置1座1200m2冷却塔、1条DN1400循环水供水管、1条DN1600循环水回水管和4台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安装主厂房内。机组配备4台循环水泵,夏季4台同时运行,冬季2用2备。本系统的工艺流程为经冷却塔冷却后的水通过回水管自流到循环水泵前吸水井,经循环水泵加压后送入凝汽器、空气冷却器、冷油器,用过的热水沿压力钢管输送至冷却塔进行冷却,从而进行下一次的再循环。1.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型号及规格如下:KQ

38、SN500-N19,Q =9561913 m3/h,H=2216mH2O;配电机:Y355L2-6,N=132KW 2.冷却塔本工程为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其冷却用水为凝汽器、空冷器和冷油器用水,因此本工程选用一座1200m2的自然通风冷却塔。6.6.3补充水系统 自备电厂补充水由矿坑水供给,补充水量表见表6-5。补充水量表表6-5序号项 目需水量(m3/h)经常回(m3/h)实际耗水(m3/h)备注夏季冬季夏季冬季夏季冬季1冷却塔蒸发损失77.836.20077.836.22冷却塔风吹损失6.53.4006.53.43冷却塔排污损失32.420.00032.420.04化学水处理用水74.75

39、4.60074.754.65工业用水100100505050506生活用水7700777未预计用水1010001010合计308.4231.25050258.4181.26.6.4生活消防水系统 自备电厂生活用水和临时消防用水采用共网;生活水泵、消防水泵各有2台,均1用1备,其规格、型号分别如下:1、生活水泵:IS65-40-200型,Q=1530 m3/h,H=5347mH2O;配电机功率为:N=7.5KW2.消防水泵:XBD7.4/45-150DL/3型,Q=120200m3/h,H=79.566mH2O;配电机功率为:N=55KW生活水泵消防水泵按装在综合水泵房内。6.6.5排水系统 厂

40、区排水采用合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级处理发酵沉淀后排入厂区排水管网。锅炉排污水首先排入定期排污扩容器降温至40以下进时,方可排入厂区排水管网。其它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厂区排水管网。全厂雨水通过雨水口排入排水系统。6.7化学水处理系统6.7.1设计基础资料1.建设规模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化学水处理车间建设按满足2台75t/h锅炉的生产要求建设,并留有扩建的余地。2.供热负荷:采暖期最大: 38 t/h损失为(采暖期最大) 28 t/h3.水源与水质水源为矿坑水。现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水质全分析报告为依据,水质分析资料列如下:序号项 目符号单位结果1pH/7.502浊度FTU1.113悬浮物mg/L澄清4C

41、ODmg/L1.785全硬度(以CaCO3计)mg/L510.926永久硬度mg/L324.057暂时硬度mg/L186.878总碱度mg/L242.49二氧化硅SiO2mg/L22.5010游离二氧化碳CO2mg/L11铝mg/L12钾K-mg/L1.5113钠Na+mg/L54.5014钙Cmg/L127.0515镁Mmg/L47.0416氨NH4+mg/L17二价铁Fe2+mg/L18三价铁Fe3+mg/L0.00119氯根Cl-mg/L182.5820硫酸根SO42-mg/L169.0721重碳酸根HCO3-mg/L227.5922碳酸根CO32-mg/L未检出23硝酸根NO3-mg/

42、L28.4724亚硝酸根NO2-mg/L未检出25氟F-mg/L0.45备注6.7.2化学水系统出力采用的数据 (1)厂内水汽循环损失 2753%=4.5t/h锅炉启动或事故而增加的水处理设备出力:7510%=7.5 t/h(2)锅炉排污汽水损失增加 2752%=3 t/h(3)对外供汽损失采暖期最大: 28 t/h则主厂房所需化学水最大量为 43 t/h(4)化学水处理系统自用化学水量 3 t/h本化学水处理最大出力为 46 t/h系统设计出力取 60 t/h6.7.3系统的选择及出水水质1、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数据汽水标准参考火力发电机组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GB/T12145-1999(

43、1)蒸汽质量标准PH 8.5-9.5总含盐量 2.0 mg/L二氧化硅 0.2 mg/L氯离子 0.5 mg/L(2)锅炉给水质量标准硬度 3.0mol/L溶解氧 15g/L铁 50g/L铜 10g/LPH(25) 8.9-9.2油 1.0mg/L(3)汽轮机凝结水质量标准硬度 3mol/L溶解氧 50g/L(4)锅炉炉水质量标准磷酸根 5-15 mg/LPH(25) 9-11含盐量 100 mg/L二氧化硅 2.00 mg/L(5)化学除盐水 硬度 0mol/L二氧化硅 20g/L导电率(25) 10s/cm2、系统的选择由于本工程水源为井水,同时由于是供热机组,锅炉补充水量比较大。据此提出

44、了2套水处理工艺,第一套为反渗透予脱盐加混床的处理方案,第二套为反渗透予脱盐加EDI(连续电除盐系统)精除盐的处理方案。第一套方案井水来水多介质过滤器反渗透装置混床除盐水箱。本方案的特点是系统可靠,出水水质稳定,缺点是有酸碱废水产生,但通过中和后可达标排放。第二套方案水工来水多介质过滤器反渗透装置EDI除盐水箱本方案的特点是系统简单,技术先进,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不用酸碱,不排放酸碱废水,水利用率高,但投资较高,投入运行的工程较少。通过对上述二套系统进行分析比较,本着保护环境、保证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费用和减少投资的原则,确定本期工程的化学水处理系统为反渗透+混床的处理系统。6.7.4主要设备选

45、择多介质过滤器 3200mm 2台反渗透装置 30t/h 2套混床 1500mm 2台6.7.5主要设施化水厂房制水间 360m2 泵房 90m2附房 408m2 6.7.6化学水处理间及附属间设备布置水处理间水处理间布置在主厂房东北侧,长度38米,柱距均为6m,屋架下弦标高8.0m,主跨主要布置多介质过滤器、反渗透装置、混床,主跨北侧建设一个附跨,跨度4.5m,主要布置水泵及酸碱计量箱;中间水箱、除二氧化碳器、除盐水箱等布置在室外。水处理附属间化学水处理的控制室、值班化验室、配电室、油分析室、水分析室、天平室、办公室等布置在水车间的二层楼内的房间内。6.7.7其他1.汽水取样系统设饱和蒸汽、

46、过热蒸汽、炉水、疏水、除氧水等取样点,样品温度冷却到小于40。其他循环水、凝结水等取样点设取样阀。2.给水、炉水的辅助处理在锅炉间运转层固定端安装磷酸盐加药装置一套给水加氨装置,以便对炉水进行校正处理和使给水的PH值达到规范要求。3.水处理药品、酸、碱、液氨等均考虑由供应商采用汽车运输。化学水处理系统的防腐措施除盐水箱等衬环氧玻璃钢,除盐水管和酸碱管采用衬胶管或衬塑管。其他有腐蚀的定型设备均衬橡胶。4.水处理系统本期工程全部为手动操作。本设计同时设置了必要的运行和再生过程中的必需的检测仪表。5.废水中和系统 离子交换器再生产生的酸碱废水经排水沟流入中和池,经排水泵循环搅拌后,PH值达到7-9后

47、排入排水系统。6.8电气部分6.8.1电气主接线电厂新建二炉二机,发电机型号为QF-12-2,机端电压6.3KV。两台发电机分别接在新上两段6.3KV母线上,6.3KV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中间通过分段断路器连接。新上的6.3KV母线经两条联络线分别接入该公司原工程6.3KV I段、II段母线上。联络线采用电缆,约150m。厂用启动及备用电源从原工程引接,6.3KV母线直接对外馈电。6.8.2厂用电及直流系统电厂设380/220V低压厂用电。低压厂用电采用380/220V,动力和照明共用的三相四线制系统。380/220V低压厂用电采用单母分段接线,主厂房内按炉分为两段,每段母线由一台低压工作变供

48、电,电源取自对应发电机出口6.3.KV母线。380V/220V备用电源由本公司原工程备用变压器提供。本期工程作为控制、保护、信号、自动装置、事故照明、跳合闸及直流润滑油泵所用的直流电源与原工程所上的400Ah直流系统共用,不再新上设备。6.8.3主设备选择及布置方案6.3kV断路器选用真空断路器,6.3kV配电装置选用中置式开关柜。为了根原工程控制保护方式一致,本期主控室内设备采用传统操作控制方式,不采用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安装在原工程电气主控室内,同期、励磁保护及中央信号系统与原工程设备共用。380/220V低压厂用配电装置选用GGD3电厂专用成套开关柜,厂用低压变压器均选用油浸式变压器

49、。6.3KV、0.38KV配电装置及厂用变压器均布置在除氧间0米层。6.9热力控制本工程装设2台中温次中压75t/h燃气锅炉,2台12MW汽轮发电机组。根据电厂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热力控制系统拟采用目前国内同类型机组中较先进的控制水平。6.9.1控制方式根据热力系统的特点及主设备所提供的可控性,为加强机炉间的协调操作,确保机组安全经*运行,改善运行人员的工作条件,本工程对于主厂房内的锅炉、汽机、除氧给水、减温减压拟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并在主厂房内设置集中控制室。化学水处理等辅助车间则采用就地控制方式并设置就地控制室。6.9.2控制水平本工程在主厂房拟采用微机分散控制系统(D

50、CS)。DCS系统能够在集中控制室内完成对锅炉、汽机、除氧给水、减温减压等主要热力设备的监视、调节、控制、事故报警及处理。并在就地人员的配合下,实现机组的启停。同时在集中控制室内还装设了少量重要的常规仪表,以实现在紧急状态或故障状态时的运行操作。其它辅助车间采用常规仪表控制方式。6.9.3设备选型DCS系统拟采用进口或国产在国内有成功运行经验的系统或产品,具体型号规格在初步设计阶段比选审定。一、二次仪表考虑采用国产或国产引进型的性能可靠、价格合理的先进产品。6.10土建部分6.10.1地基处理及基础选型根据*省*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所做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工程编号:1040415),主厂房基础座

51、落在层粉质黏土层上。汽机基础及锅炉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片筏基础,除氧间基础采用钢筋砼条形基础,汽机房及汽机平台柱、锅炉平台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6.10.2主厂房建筑结构主厂房以柱距6.0m为模数布置成三列式,由汽机房、除氧间和锅炉房并列组成。汽机房跨度21.0m,长度48.0m。汽机房内设25/5t电动桥式起重机1台。除氧间跨度为7.0m,长度48.0m。锅炉房:锅炉运转层以上为露天布置,运转层标高为7m。二台锅炉从固定端起顺列布置,两炉中心线距18m,炉顶设防雨棚。汽机房在0.000m设两个能进出车辆的大门,以便设备安装和检修。除氧间固定端设置钢筋混凝土楼梯,楼梯分别通向各层平面及屋顶层

52、;扩建端设室外消防钢梯,满足消防要求。汽机房、除氧间设水平矩形窗,满足采光和通风要求;汽机房屋面设钢天窗,加强汽机房通风效果。汽机房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屋面结构采用梯形钢屋架上铺预应力砼大型屋面板。除氧间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6.10.3辅助生产建筑主控制室:利用原有办公楼改造。烟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墙围护,内衬用耐酸胶泥砌筑耐火砖。化学水处理车间:化学水处理车间为单层排架结构,主跨跨度10m,屋架下弦标高8.0m;附跨跨度5.0m,层高4.8m。车间长度30m;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屋面结构采用10米跨度的现浇梁和预制空心板,围护

53、结构采用加气砼砌块。20000m3钢制干式低压储气柜。6.10.4抗震措施本工程的建(构)筑物结构设计按7度抗震设防。建(构)物结构均按7度进行抗震验算,另外根据抗震规范对填充墙、女儿墙等采用构造柱、圈梁、拉结筋等构造措施进行加强加固。6.10.5烟囱选型及防腐烟囱:高度100.0m,出口内径3m。采用钢筋砼结构,片筏基础。烟囱内衬防腐采用耐酸沙浆砌筑耐火砖。第七章 环境保护7.1环境现状*市桓台区果里镇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易旱涝、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9,最高温度42.1,最低温度-23.0,气温变化冬、夏两季较小,春秋两季较大。霜冻期约120天,自11月中旬至来年2月底,最大冻结深度0.50m。全年降水量500-700mm之间,一般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冬季降水量较小。全年以南风及西南风为最多,占全年各风向频率的10-15%,东北、东南风次之;春季平均风速最大,冬季次之;最大风速5.3m/s,风力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