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及实验课程简介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202823794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2.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植物学及实验课程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植物学及实验课程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植物学及实验课程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植物学及实验课程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及实验课程简介(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植物学及实验课程简介植物学及实验课程简介Botany and Experiment一、课程编号:060301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3.5学分(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16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先修课程:无三、内容简介植物学(Botany)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园林、林业、农业等一切以 植物为生产对象或研究对象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是生物技术专业基础课。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 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 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

2、生殖的规律;并通过实验,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徒手切片、装片、染色、生物绘图等方法和技术;了解植物界 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和亲缘关系等知识,从而建立 植物演化发展的概念;掌握种子植物分类的一般知识和重要科、属、种的特征,认 识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 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了解国内外植物学发展 的新成就。为学习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四、选用教材植物生物学 周云龙 高等教育出版社植物学及实验(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060301二、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课40

3、学时,实验课16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二、 课程性质与任务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生物技术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教学 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掌握 显微镜的使用及徒手切片、装片、染色、生物绘图等方法和技术;了解植物界中各 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和亲缘关系等知识,从而建立植物 演化发展的概念;掌握种子植物分类的一般知识和重要科、属、种的特征,认识当 地常见的代表植物,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 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了解国内外植物学发展的新 成就。三、教学主要内容及

4、学时分配学时分配:本课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0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教学主要内容:章内 容讲授 其它备注绪论 2一 植物细胞和组织 4二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8三 植物的繁殖 6四 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分类命名 2五 真核藻类 3六 苔藓植物 2七蕨类植物 3八裸子植物 4九被子植物 6合计 40绪论通过绪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解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有关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 好植物学的信心。一、植物界(一)生物的分界(二)植物的多样性二、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植物 在国民

5、经济中的作用 (三)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三、植物学(一)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动向 (二)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三)学 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建立,对植物 学乃至整个生物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细胞分裂和分化导致组织的形成,不同的组织适应不同 的功能。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要求学生掌 握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一节植物细胞一、植物细胞的概念(一)细胞学说1、细胞的发现2、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3、细胞学

6、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三)植物细胞的基本化学组成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原生质体1、质 膜2、细胞质3、细胞核(二)细胞壁1、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2、纹孔和胞间连丝3、细胞壁的亚显微结构(三)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三、植物细胞的繁殖 (一)细胞周期的概念 (二)细胞分裂的方式 1、有丝分裂2、无丝分裂3、减数分裂第二节植物组织一、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的形成(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三)植物组织的概念二、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1、依分生组织来源分类: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2、依分生组织位置分类: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7、、居间分生组织(二)保护组织1、表 皮2、周 皮(三)基本组织1、同化组织2、贮藏组织3、通气组织4、贮水组织5、传递细胞(四)机械组织1、厚角组织2、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五)输导组织1、导 管2、管 胞3、筛 管(六)分泌结构1、外分泌结构:蜜腺、腺毛、腺表皮、排水器2、内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腔及分泌道、乳汁管三、维管组织、组织系统和植物器官(一)维管组织(二)组织系统(三)植物器官第二章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第一节 种子和幼苗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器官。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并懂得胚是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使学生能区别幼苗类型;理解种子萌发就是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生长和进一

8、步 分化的过程;明确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一、种 子(一)种子的结构1、胚2、胚乳3、种皮(二)种子的类型1、有胚乳种子2、无胚乳种子(三)种子的成分二、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一)种子萌发的条件1、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二)种子萌发的过程(三)幼苗的类型1、子叶出土幼苗2、子叶留土幼苗第二节 根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根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了解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别各种变态的根。一、根的形态(一)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二)根系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直根系、须根系、深根系、浅根系二、根的结构(一)顶端分生组织及根尖的分区1、顶端分生组织2、根尖的分区和活动:根冠、

9、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二)根的初生结构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2、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 点:内皮层细胞五面加厚及通道细胞、多数有中央髓、大多数无次生生长 (三)根的次生结构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2、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四)侧根的形成(五)根瘤和菌根1、根瘤的形成、意义及应用 2、菌根的形成、类型、意义及应用三、根的变态(一)贮藏根1、肉质直根2、块 根(二)气生根1、支柱根2、攀援根3、呼吸根(三)寄生根第三节 茎 要求学生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了解单子叶植物和裸子 植物茎的结构特点;了解茎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别各种变态的

10、茎;初步掌握茎 的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一、茎的形态(一)茎的外形(二)芽的结构和类型1、芽的结构2、芽的类型(三)茎的生长习性1、直立茎2、缠绕茎3、攀援茎4、匍匐茎(四)茎的分枝类型1、二叉分枝2、单轴分枝3、合轴分枝4、假二叉分枝5、分蘖(五)茎的形态学特征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二、茎的结构(一)茎尖的结构及其发育 1、茎的顶端分生组织2、叶原基和芽原基(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表皮2、皮层3、维管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1、维管形成 层的发生、活动及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2、木栓形成层的发生、活动及次生保护组织的形成(四)裸子植物茎结构的特点(五)单子叶植

11、物茎结构的特点 三、茎的变态(一)地下茎的变态1、块茎2、根状茎3、鳞茎4、球茎(二)地上茎的变态1、枝刺2、茎卷须3、叶状枝4、肉质茎四、茎的繁殖(一)地下茎的繁殖(二)地上茎的繁殖1、扦插2、压条3、嫁接第四节 叶叶的形态在营养器官中最富于多样性,要求学生能辨别各种形态的叶;掌握被 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了解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叶的结构特点;理解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 的辩证关系。一、叶的形态(一)叶的大小、形状和组成 1、叶的大小2、叶的形状3、叶的组成(二)叶脉1、平行脉序2、网状脉序(三)单叶和复叶1、单叶2、复叶(四)叶序和叶镶嵌(五)异形叶性二、叶的结构(一)叶的发育(二)被子

12、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1、叶柄的结构2、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三)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特点 (四)裸子植 物叶的结构特点 (五)不同生态条件下叶的结构特点1、旱生植物的叶2、水生植物的叶3、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六)落叶与离层三、叶的变态(一)苞片和总苞片(二)鳞叶(三)叶卷须(四)叶刺(五)叶状柄(六)捕虫叶四、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的概念第五节 植物营养器官之间相互关系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体各营养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了解在生产实践 中的应用。一、根和茎中维管组织的联系二、茎和叶之间维管束的联系三、营养器官之间主要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 水分的吸收、输导和蒸腾;有机营养物质的制造、运输、

13、利用和贮藏四、在植物生长中营养器官间的相关性(一)地上部分(茎、叶系统)和地下部分(根系)的相互关系 (二)顶芽和侧芽的 相互关系第三章 植物的繁殖 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要进行繁殖。繁殖是生物衍生后代的重要的生命现 象。繁殖对于植物本身的作用就是保持种族的延续,为演化发展提供条件;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提供作物 的种子和果实。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发育及其生殖过程;了解被子植物胚胎发 育及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掌握各种类型果实的特征。第一节 繁殖的类型一、植物的营养繁殖二、植物的无性繁殖三、植物的有性生殖第二节 花一、花的形态(一)花的概念(二)花的组成1、花柄和花托2、花

14、被3、雄蕊群4、雌蕊群(三)花的类型1、根据花被的有无分2、根据雌蕊(或雄蕊)的有无分(四)禾本科植物花的组成(五)花程式和花图式(六)花序1、无限花序2、有限花序二、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一)花药的发育和结构 (二)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1、小孢子的形成2、雄配子体及雄配子的形成 3、花粉粒的形态结构三、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一)胚珠的发育和结构 (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1、大孢子的形成2、雌配子体及雌配子的形成四、开花、传粉和受精 (一)开花(二)传粉1、传粉的方式2、传粉的媒介(三)受精作用1、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 2、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3、受精的选择性4、无

15、融合生殖与多胚现象五、种子的形成(一)胚的发育1、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2、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二)胚乳的发育(三)种皮的形成六、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一)果实的形成和结构 (二)果实的类型1、真果和假果2、单果3、聚合果4、聚花果(三)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 1、风力传播2、水力传播3、动物和人类传播4、果实弹力传播七、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一)生活史的概念(二)世代交替(三)生活史的特征第四章 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历史 任务;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了解双名法及其意义。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二节 植物的系统分类一、植物分

16、类的方法(一)人为的分类(二)自然的分类二、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一)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三、植物命名法(一)双名法的概念(二)双名法的规则(三)双名法的意义四、植物界的基本类群第五章 真核藻类严格地讲“藻类”不是系统分类上很自然的类群,但根据其所处的地位及相互 之间的一些共同点,作为一个类群予以研究是比较合理的。本节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藻类分门的依据,用以 区分、识别各门藻类;掌握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及生活史;通过归纳比较,从而了解藻类 植物的演化趋势;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由于藻类的多样性,关于它们的起 源和进化问题有各种不同的

17、理论,课堂讲授应以一种系统为主,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要适当介绍 我国在藻类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就。一、真核藻类概述(一)主要特征1、藻体的形态结构2、细胞结构3、生殖结构4、鞭毛和眼点5、繁殖6、生活史7、生境与分布(二) 真核藻类的主要门类及其特征Chlorophyta) 二、绿藻门(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1、形态与构造2、繁殖3、分布(二)绿藻的分类及代表种类1、衣藻属(Chlamydomonas)2、石莼属(U lva)3、水绵属(Spirogyra)Bacillariophyta) 三、硅藻门(一) 硅藻门的一般特征 1、形态结构2、繁殖3、分布(二) 硅藻的分类及代表种类1、桥弯

18、藻属(Cymbella) 2、羽纹藻属 (Pinnularia)四、红藻门(Rhodophy ta)()红藻门的一般特征1、形态与构造2、繁殖3、分布(二)红藻的分类及代表种类1、紫菜属(Porphyra) 2、石花菜属(Gelidium)五、褐藻门(Phaeophy ta)()褐藻门的一般特征1、形态与构造2、繁殖3、分布(二)褐藻的分类及代表种类1、水云属(Ectocarpus) 2、海带属(Laminaria) 3、鹿角菜属(Pelvetia)(三)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六、藻类植物小结(一)藻类植物的特征(二)藻类植物的演化1、藻类细胞的演化2、藻类植物体的演化3、繁殖及生活史的演化

19、(三)藻类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第六章苔藓植物(Bryophyta)苔藓植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是陆生植物发展的旁枝。本章要求重点 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地钱和葫芦藓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了解苔纲和藓纲的区别及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一、一般特征(一)形态构造(二)繁殖(三)生活史(四)生态习性二、代表植物(一)地钱属(Marchantia)1、配子体2、孢子体3、繁殖4、生活史Funaria) (二)葫芦藓属(1、配子体2、孢子体3、繁殖4、生活史三、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及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四、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 作用及经济价值第七章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是孢子

20、植物演化的最高类群,又是低级的维管植物。本章要求掌握蕨 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了解蕨类各主要类群的特征及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了解地质年代的划分、孢 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概念及关系;认识常见的蕨类植物。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一、孢子体(一)形态和营养器官1、根2、茎3、叶(二)维管组织(三)中柱(四)孢子囊和孢子二、配子体(一)配子体的形态和营养方式(二)有性生殖器官和受精条件三、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四、生境和分布 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种类一、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和分类原则(一)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二)蕨类植物的分类原则二、蕨类植物的代表种类(一)石松亚门(Lycophy

21、 ti na) 1、一般特征2、代表植物(二)楔叶亚门(Sphaenophy tina) 1、一 般特征2、代表植物(三)真蕨亚门(F il icophy ti na) 1、一般特征2、代表植物 第三节蕨类植物小结一、蕨类植物是既古老而又复杂的植物群二、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一)蕨类植物的起源(二)蕨类植物的演化二、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Gymnospermae) 第八章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进一步适应了陆地生活,但较之被子植物还缺乏广泛的 适应性。本章要求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了解裸子植物各纲的主要区别;重点掌握松、 杉、柏三科的特征;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价

22、值及我国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结合对化 石资料的研究,了解关于裸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第一节概 论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一)孢子体发达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 (二)配子体退化(三)胚珠裸露不形成果实(四)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花粉萌发产生花粉管 (五)具颈卵器构造 有多胚现 象胚具,至多个子叶 (六)种子的形成 由雌配子体构成的胚乳二、裸子植物的分类裸子植物门可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及买麻藤纲等五纲。第二节苏铁纲(Cycadopsida)一、主要特征二、代表植物苏铁(Cycas revoluta)第三节银杏纲(Ginkgopsida)一、主要特征二、代表植物 银杏(Ginkgo

23、 biloba)第四节 松柏纲(Coniferopsida)一、主要特征二、裸子植物的生活史(以松属为例)三、分类和代表植物(一)松科(Pinaceae)的识别特征及代表植物(二)杉科(Taxodiaceae)的识别特征及代表植物(三)柏科(Cupressaceae)的识别特征及代表植物第五节红豆杉纲(Taxopsida)、主要特征二、分类和代表植物第六节 买麻藤纲(Gnetopsida)一、主要特征二、分类和代表植物第七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一、地质年代的历史记载二、古植物学对裸子植物起源和进化的研究三、裸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第八节 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Angiospermae) 第九章 被子

24、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使学生懂得它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 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了解被子植物对动物界及对人类发展和生存的 重要作用;同时使学生了解关于被子植物起源的主要学说和系统发育两大学派的观 点及主要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概况;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了解检索 表的使用方法。本大纲对被子植物分类及各科的排列基本上依据的是克郎奎斯特系 统,只是为了教学方便,按离瓣花和合瓣花植物顺序排列。在纲之下,直接进行分 科概述,讲授内容主要是各科的特征,属种数目,在世界和我国的地理分布,介绍 一些代表属种及其经济价值。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地区的差别,选编了 61个

25、科,只要求讲 35 个科左右,其中 27 个科为必讲的科,用?号标出,其余可供 选择。也可结合地区实际适当补充另外的科。要求学生掌握两纲的特征及重点科属 的特征,识别常见植物;结合实验和实习,加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 生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一节 概 论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三、被子植物的分类第二节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 Magnoliopsida)一、木兰科(Magnoli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二、毛茛科(Ranuncul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三、桑科(Moraceae)特

26、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四、山毛榉科(壳斗科)(Fag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五、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六、锦葵科(Malv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七、葫芦科(Cucurb it 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八、杨柳科(Salic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九、十字花科(Crucifer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十、蔷薇科(Rosaceae)特征识别要点 各亚科的主要特征 习见属种十一、蝶形花科(Fab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Euphorbiaceae)特征 十二、大戟科(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十三、葡萄科(Vi ta

27、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十四、芸香科(Ru t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十五、伞形科(Api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十六、茄科(Solan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十七、唇形科(Lami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十八、桔梗科(Campanul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十九、菊科(As teraceae)特征识别要点 各亚科的特征 习见属种第三节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纲Liliopsida)一、泽泻科(Alisma t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二、禾本科(Poaceaee)特征识别要点 各亚科特征习见植物

28、三、姜 科(Zingiber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四、百合科(Lil i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五、兰科(Orchid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系统演化及主要分类系统一、被子植物的起源(一)起源的时间(二)起源的地点(三)可能的祖先(四)单子叶植物的起源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一)假花学说及恩格勒学派(二)真花学说及毛茛学派 三、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一)恩格勒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二)哈钦森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三)塔赫他间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四)克郎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五、教学基本要求1( 以现代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内容和

29、结构、概念的提 法、名词的解释和语言运用等都适合现代生物学迅速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优化 的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体系。2( 在课堂教学中以“打开窗口”、“安装接口”的方法反映当代微生物学科 的成就,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一定的“窗口”看到学科发展的前 沿,通过“接口”看到目前学的基础知识与前沿的接轨,看到基础知识的延伸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最新信息, 满足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兴趣。3( 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4( 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后复习、讨论相接合,并注意通过各种渠道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

30、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六、课程内容的重点和深广度要求绪论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人类关系、植物学发展概况 及分科。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建立,对植物 学乃至整个生物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细胞分裂和分化导致组织的形成,不 同的组织适应不同的功能。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 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要求学生掌握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 及其生理功能,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章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第一节 种子和幼苗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器官。重点要

31、求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并懂得胚是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使学生能区别幼苗类型;理解种子萌发就是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 生长和进一步分化的过程;明确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第二节 根 要求学生掌握根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了解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 的辩证关系;识别各种变态的根。第三节 茎要求学生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了解单子叶植物和裸子 植物茎的结构特点;了解茎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别各种变态的 茎;初步掌握茎的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第四节 叶叶的形态在营养器官中最富于多样性,要求学生能辨别各种形态的叶;掌握被 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了解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叶的结构特

32、点;理解叶的形态结构 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五节 植物营养器官之间相互关系要求学生掌握植物体各营养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了解在生产实践中的 应用。第三章 植物的繁殖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要进行繁殖。繁殖是生物衍生后代的重要的生命现 象。繁殖对于植物本身的作用就是保持种族的延续,为演化发展提供条件;对于人 类的意义就是提供作物的种子和果实。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 构、发育及其生殖过程;了解被子植物胚胎发育及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掌握各种 类型果实的特征。第四章 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历史、 任务;掌握

33、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了解双名法及其意义。第五章 真核藻类严格地讲“藻类”不是系统分类上很自然的类群,但根据其所处的地位及相互 之间的一些共同点,作为一个类群予以研究是比较合理的。本节重点要求学生掌握 藻类分门的依据,用以区分、识别各门藻类;掌握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 方式及生活史;通过归纳比较,从而了解藻类植物的演化趋势;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 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由于藻类的多样性,关于它们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有 各种不同的理论,课堂讲授应以一种系统为主,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要适 当介绍我国在藻类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就。Bryophyta) 第六章 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是从水生到陆

34、生的过渡类型,是陆生植物发展的旁枝。本章要求重点 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地钱和葫芦藓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 了解苔纲和藓纲的区别及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第七章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是孢子植物演化的最高类群,又是低级的维管植物。本章要求掌握蕨 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了解蕨类各主要类群的特征及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了解地质 年代的划分、孢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概念及关系;认识常 见的蕨类植物。第八章裸子植物(Gymnospermae) 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进一步适应了陆地生活,但较之被子植物还缺乏广泛的 适应性。本章要求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了解裸子

35、植物各纲的主要区 别;重点掌握松、杉、柏三科的特征;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价 值及我国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结合对化石资料的研究,了解关于裸子植物起源和 演化的主要观点。第九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ae)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使学生懂得它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 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了解被子植物对动物界及对人类发展和生存的 重要作用;同时使学生了解关于被子植物起源的主要学说和系统发育两大学派的观 点及主要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概况;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了解检索 表的使用方法。本大纲对被子植物分类及各科的排列基本上依据的是克郎奎斯特系 统,只是

36、为了教学方便,按离瓣花和合瓣花植物顺序排列。在纲之下,直接进行分 科概述,讲授内容主要是各科的特征,属种数目,在世界和我国的地理分布,介绍 一些代表属种及其经济价值。要求学生掌握两纲的特征及重点科属的特征,识别常 见植物;结合实验和实习,加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观察、解 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七、对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课外作业的分量要适 当,难易要适度。作业难易以学生的一般水平为准。课外作业是学生学完若干章节 后必须完成的综合性练习。作业必须起到既能帮助学生消化、巩固、深化所学知 识,又能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作用

37、。加强学生课外作业的指导。督促学生养成先复 习后作业、独立完成作业、自我检查作业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八、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植物学及实验(中)课程,是生物技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提高大学生基本科 学素质和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和重要的影 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九、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生物技术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教学 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掌握 显微镜的使用及徒手切片、装片、染色、生物绘图等方法和技术;了解植物界中各 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

38、繁殖生活史和亲缘关系等知识,从而建立植物 演化发展的概念;掌握种子植物分类的一般知识和重要科、属、种的特征,认识当 地常见的代表植物,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了解国内外植物学发展的新 成就。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植物生物学 周云龙 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植物生物学 杨继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种子植物图谱 吴国芳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被子植物胚胎学 胡适宜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一、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使用 本门课程为生物学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教学形式为课堂讲授,主要教学环节包 括课堂讲授、辅导答疑、课外作业、习

39、题讲解等。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 合多媒体教学。十二、学习方法与建议1、明确目的是前提,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科的性质及其重要 性,才会有学习的动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你才能认真地、刻 苦地去钻研它。2、认真听课是基础,目前,“讲课”仍是高校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教学形 式,教师经过熟悉、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课堂上讲清重点、难点,学生认真听 课,适当作笔记,课后加以复习、思考,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听好每 堂课是学好该课程的基本要求。3、学习得法是关键听课三要素:精听、巧记、释疑 学习八要点:基本概念记牢;特殊特征记牢;共同特征条理化;比较鉴别不可少; 唯

40、物辨证看问题;理论实验相结合;培养能力最重要。综上所述,要学好植物学,首先要重视学习,系统听好课,要采用观察、比 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这样 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植物学及实验(中)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060301二、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16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三、概述1、 考试目的: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的基础知识,了解植物的系统发育 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2、考试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掌握有关实 验技能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考试命题包括

41、名词解释、判断对错、选择填空、简答题、综合题、比较题、绘图题。其特点是题量较大,考试涵盖内 容广,题型多样,题目灵活,即有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又有应用植物学的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灵活题目。 四、考试内容及范围: 绪论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人类关系、植物学发展概况 及分科。第一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建立,对植物 学乃至整个生物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细胞分裂和分化导致组织的形成,不 同的组织适应不同的功能。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 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要求学生掌握构成植物体的各种

42、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 及其生理功能。第一节 植物细胞一 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发 展、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非细胞结构的生命。二 植物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原生质及理化性质、原生质体、液泡及细胞内含物、细胞壁三、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第二节 植物组织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形成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植物组织的概念。二植物组织的类型 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的构造和功 能。三 植物体内的维管系统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维管束的构成及 类型。第二章 植物体的

43、形态结构和发育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与营养器官的发生 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器官。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并懂得胚是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使学生能区别幼苗类型;理解种子萌发就是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 生长和进一步分化的过程;明确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内容:种子的构造和类型、种子的萌发与幼苗形成。第二节 根要求学生掌握根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了解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 的辩证关系;识别各种变态的根。内容:根的来源与种类、根系的类型、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及与环境的关系、 根的伸长生长与初生构造、根的增粗生长与次生构造、根瘤与菌根。第三节 茎 要求学生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了解单子叶

44、植物和裸子 植物茎的结构特点;了解茎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别各种变态的 茎。内容:茎的功能与基本形态、茎的类型与分枝关系、茎尖的构造与发育、茎的 解剖构造、根与茎过渡区的变化。第四节 叶 要求学生能辨别各种形态的叶;掌握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了解单子叶植物和 裸子植物叶的结构特点;理解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内容:叶的功能与形态、叶的发生与生长、叶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条 件的关系、叶的寿命与落叶。第五节 植物营养器官之间相互关系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体各营养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了解在生产实践中的 应用。第三章 植物的繁殖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要进行繁殖。

45、繁殖是生物衍生后代的重要的生命现 象。繁殖对于植物本身的作用就是保持种族的延续,为演化发展提供条件;对于人 类的意义就是提供作物的种子和果实。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 构、发育及其生殖过程;了解被子植物胚胎发育及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掌握各种 类型果实的特征。第一节 繁殖的类型一、植物的营养繁殖二、植物的无性繁殖三、植物的有性生殖第二节 花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形态构造及发育、雄蕊的发育及构造、雌蕊的发育及构造;开花与传粉、受精、种子和果实;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第四章 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了解

46、植物分类学的历史、 任务;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了解双名法及其意义。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二节 植物的系统分类植物的分类单位、植物的命名、生物界划分、植物界的类群及分类第五章 真核藻类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藻类分门的依据,用以区分、识别各门藻类;掌握重要代表 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 方式及生活史;通过归纳比较,从而了解藻类植物的演化趋势;使学生了解藻类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要适当介绍我国在藻类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就。 第一节、真核藻类概述(一)主要特征(二)真核藻类的主要门类及其特征第二节、绿藻门(Chlorophy ta)(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二)绿藻的分类及代表种类第三节、硅藻

47、 门(Bacillarioph yta)(一)硅藻门的一般特征(二)硅藻的分类及代表种类第四节、红藻门(Rhodophy ta)(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二)红藻的分类及代表种类第五节、褐藻门(Phaeophy ta)(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二)褐藻的分类及代表种类(三)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第六节、藻类植物小结(一)藻类植物的特征(二)藻类植物的演化(三) 藻类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第六章苔藓植物(Bryophyta)苔藓植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是陆生植物发展的旁枝。本章要求重点 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地钱和葫芦藓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 了解苔纲和藓纲的区别及苔藓植物的起

48、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一、一般特征二、代表植物三、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及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四、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第七章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孢子植物演化的最高类群,又是低级的维管植物。本章要求掌握蕨 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了解蕨类各主要类群的特征及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了解地质 年代的划分、孢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概念及关系;认识常 见的蕨类植物。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种类第三节 蕨类植物小结第八章裸子植物(Gymnospermae)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进一步适应了陆地生活,但较之被子植物还缺乏广泛的 适应性。本章要求掌握裸子 植物的主要

49、特征及生活史;了解裸子植物各纲的主要区 别;重点掌握松、杉、柏三科的特征;认识常见的 裸子植物;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价 值及我国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结合对化石资料的研究,了解关于裸子 植物起源和 演化的主要观点。第一节 概 论、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二、裸子植物的分类裸子植物门可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及买麻藤纲等五纲。第二节苏铁纲(Cycadopsida)一、主要特征二、代表植物苏铁(Cycas revoluta)第三节银杏纲(Ginkgopsida)一、主要特征二、代表植物 银杏(Ginkgo biloba)第四节 松柏纲(Coniferopsida)一、主要特征二、裸子植物的生活

50、史(以松属为例)三、分类和代表植物(一)松科(Pinaceae)的识别特征及代表植物)的识别特征及代表植物(二)杉科(Taxodiaceae(三) 柏科(Cupressaceae)的识别特征及代表植物第九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ae)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使学生懂得它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 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了解被子植物对动物界及对人类发展和生存的 重要作用;同时使学生了解关于被子植物起源的主要学说和系统发育两大学派的观 点及主要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概况;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了解检索 表的使用方法。本大纲对被子植物分类及各科的排列基本上依据的是克郎奎

51、斯特系 统,只是为了教学方便,按离瓣花和合瓣花植物顺序排列。在纲之下,直接进行分 科概述,讲授内容主要是科的特征,属种数目,在世界和我国的地理分布,介绍一 些代表属种及其经济价值。要求学生掌握两纲的特征及重点科属的特征,识别常见植物;结合实验和实习,加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观察、解 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一节概 论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三、被子植物的分类第二节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1、木兰科(Magnoliaceae)特征识别要点习见属种2、毛茛科(Ranunculaceae

52、)特征识别要点习见属种3、桑科(Moraceae)特征识别要点习见属种4、山毛榉科(壳斗科)(Fagaceae)特征识别要点习见属种5、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特征识别要点习见属种6、锦葵科(Malvaceae)特征识别要点习见属种7、葫芦科(Cucurbi taceae)特征识别要点习见植物8、杨柳科(Salicaceae)特征识别要点习见属种9、十字花科(Crucifer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10、蔷薇科(Rosaceae)特征识别要点 各亚科的主要特征 习见属种11、蝶形花科(Fab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12、大戟科(Euphorbiaceae)特征识别

53、要点 习见属种13、葡萄科(Vi t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14、芸香科(Ru t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15、伞形科(Api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16、茄科(Solan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17、唇形科(Lami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18、桔梗科(Campanul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19、菊科(As teraceae)特征识别要点 各亚科的特征 习见属种第三节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纲Liliopsida)1、泽泻科(Alisma t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2、禾本科(Poaceaee)特征识别要点各亚科特征习见植物3、姜科(Zingiberaceae)特征 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4、百合科(Lil i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属种5、兰科(Orchidaceae)特征识别要点 习见植物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系统演化及主要分类系统(一) 、被子植物的起源(二) 、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 (三)、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五、考试对象生物信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