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20282279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最新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吉首大学JISHOU UNIVERSITY园林文学课题论文题目名称: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学生姓名:钟金星学号:20094191030学院: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专业年级: 2009级园林指导老师:满祥目录摘要1、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同属于艺术范畴21.1从美学角度定义的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21.2园林设计中的美学理念31.3园林文学中的美学思想32、园林设计离不开园林文学42.1园林设计需要借助园林文学来表达42.2园林文学为园林设计的提供艺术指导42.3园林文学可作为园林设计造景的素材53、园林文学依赖于园林设计53.1园林设计提供园林文学创作的灵感53.2园林设计扩大园

2、林文学的表现空间63.3园林设计赋予园林文学艺术家感情的寄托64、结语7参考文献8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摘 要: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同属艺术范畴,二者相互交融,相辅相存。本文从美的一 般定义与基本特征出发,在分析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美的表现及其审美过程的基础上,重点 探讨了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的内关系。关键词:园林文学;园林设计;艺术;审美一般说来,园林文学是一门主要以文字作为媒介来展现美、传递美的艺术; 而园林设计则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人们利用与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 辟山水地貌,并结合植物的配置和建筑的布局,来构成一个可供观赏、游憩、居 住的优美环境空间境域1,其内容包括室庐、花木、山水

3、、禽鱼、果蔬、书 画、家具陈设、盆景等。由此不难看出,不但文学与园林都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美是它们共同追求的最高目标,而且美还架起了两者之间有机联系的桥梁。只不 过前者是通过语言、结构、音节等形式刺激人的大脑,转化为美的感官信息,后 者是融文学、绘画、雕刻等艺术于一体的美的综合客体,所以,探讨文学与园林 彼此间以美为基本特征的内在关系,可以为文学和园林创作提供智慧的源泉。1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同属于艺术范畴1.1从美学角度定义的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美,是人们对外在事物的主观反映,是一种感受。当外界事物对人的心灵发生 感应,产生共鸣,这种反应便会产生美的感受。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和谐”,就 是在于

4、事物使人乐于接受,产生和谐之感,这时,它便成为一种美,这种美是一种 具体的客观存在;但对于觉出“和谐”的人,美是一种感受,因而美又是人的主观 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就上升到了审美的阶段。审美是一种活动,具有客体和主体之分。审美的对象,即我们前面提到的外 在事物或客观存在,属于审美客体。园林由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具体存在 的空间实体组成,以物化的形态存在,它是通过人的建造而达成的一种和谐,使人 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获得美的心理享受;显然,能够对美产生共鸣的人,便 是审美的主体。文学其实是一种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工具,可 以传递思想感情,因而也就具备帮助人们把对园林的审美感

5、受进行表达的功能。 不过,文学更偏重于表达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感受,是一种思想的凝练;而园林则常 常是作为审美的对象存在,是一种概念性的客观存在。1.2园林设计中的美学理念众所周知,构成园林的主体是山水,而“比德说”又赋予审美以山水自然美 的知觉方式,因此,园林美的灵魂便是自然山水美。孔子曾对水有过精辟的论述, 将水比之为“似德似仁似义似智”2,具有君子的品德。有 人说,在审美的领域,园林往往披上了山水的外衣,哲学往往渗透在媚人的美学之 中,可见,山水园林与审美早就有了联系。虽然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写意山水风格,西方古典园林追求空间与植物的规则 式布局,东西方园林风格迥异,但它们对美的理解却有异曲同工

6、之处。我们从造 园史研究不难发现,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典园林中帝王的园、圃、苑、囿等就 以“一池三山”、台地建筑、围圃等形式,充分巧妙地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来建 造园林,为人们提供娱乐空间,实现人们亲近自然山水的心愿;尽管西方古典园林 常将花草树木等造园素材按规则的几何图案布置,但它也不是为了再现现实生活 的具体形象,而是要表达一种人类具有能够征服自然的思想和理念3。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园林的功能与造园技法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山水 自然美的追求却是园林的永恒目标。当前,人们出于自身生存、健康、安全需要 考虑,赋予现代园林更多的生态、休闲、娱乐、文化、科教、实用、经济等综合 功能,植物造景已成为

7、当今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潮流4,高的绿地率与绿化量值, 建筑与植物的合理搭配是衡量一个园林客体水平的主要标准,这从根本上来说还 是反映了人从本性上对回归自然,渴望自然的一种追求。人们对园林美的追求, 有如服饰文化一样,“形”变“质”不变。从古老的山顶洞人制造装饰的小砾 石、钻孔石珠,到现代社会时装上的刺绣和缀珠,呈现美的形式不断变化,但美的 含义并未根本改变。因此,园林的创造必须反映自身审美的价值,并随着科技的 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经受洗涤和充实;审美的客体应当顺应美学概念的 变迁,才能符合审美情趣与主体感受。1.3园林文学中的美学思想文学的美包括外在的形式美与内在的思想美。由于受周易六十四

8、卦之 一的“白贲”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启发,中国人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形成了 “朴 素”、“平淡”、“本色”的美学观。这种美学观的形成构成一种审美评价活 动,于是就有了如我国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等具美学思想的宗教体系和西方文艺的多流派 人文主义、结构主义、现 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思潮,众者纷纭。文学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形式 组织语言来与读者交流,并使人们能够从中充分理解作者的美学观、作品的审美 价值和社会意义。许多文学经典名著,如论语、道德经、墨子、时间的自由意志、离骚、伊索寓言、哈姆雷特、红楼梦 等之所以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就因为其中蕴涵丰富的美学思想,能给人启迪和

9、思 考。中国传统文学讲究音节韵律美,反映的美学思想也是含蓄和朦胧的;而西方古典 文学则追求犀利与精确的语言。庄子利用梦蝶的故事表述道家空、无的哲学美 学思想,康德则直接歌颂伟大的星空和人类正直的心灵;文学名著红楼梦把 反封建的思想和情节表达得委婉凄凉,而欧也妮?葛郎台却是赤裸裸地揭示 腐败统治的丑恶嘴脸,这就是文学作品所传达给我们的美学思想。2园林设计离不开园林文学2.1园林设计需要借助园林文学来表达众所周知,园林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和多种艺术形象共存的空间,作为一个 “四维空间”艺术,园林设计的形象展现首先是园林中的山石、花草树木、亭廊 楼阁等,它们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把美直接传

10、达给人,给 游人以审美的精神享受。作为园林美,其存在是客观的。当园林美通过人的各种感观凝练综合以后,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即达到对美 的认识与理解阶段,这时的美只存在于个人的感受之中,属于审美意识。但这种 美要传达给他人以引起共鸣,则需要借助文学、绘画、音乐等手段来实现。乐 记所云,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 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就是说,可以用音 乐来传达审美的感受,而音乐同时又表现了一种美,让人沉醉。文学也同样担当 了这种功能,传达审美主体的感受,表达一定的美学思想。范仲淹的岳阳楼 记一出,洞庭湖、岳阳楼之所以顿时名声大振,从此文人

11、骚客纷至沓来,就是因 为文学表达了园林美,传达了园林美。当然,文学的记录也为园林的流传做出了 贡献。2.2园林文学为园林设计的提供艺术指导园林文学可以记载历史,传达信息。中国园林自古以来追求的是顺应自然, 模拟自然山水。历史上,许多园林文学艺术家根据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受而创作 的文学作品,都被大量借鉴和应用到了园林艺术的创作实践,为园林创作做出了 贡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算开创了 “景因文生”的先例。桃 花源记一问世,在全国就诞生了不少供人游览的“桃花源”园;后来,根据顾恺 之“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的描述,就有了苏州拙政 园的“雪香云蔚亭”。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

12、中描绘了一个壮丽的“大观 园”,从而引起诸多造园家的兴趣,随后在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现了仿文学名 著红楼梦描绘布局特点而建造的10余处“大观园”;明代“后七子”首领 王世贞不但自己拥有“名在天下”的“山园”,而且还酷好游历山水园林,并辑 录大量有关园林的历代诗文而编撰了古今名园墅编著作,为后人造园提供了 大量难得的宝贵资料5;明代计成的园冶,更是一部关于造园的专业巨著, 已成为现代造园家与园林工作者的必读之物。此外,神话民歌文学形式的流传也 被广泛用于了园林造景。如北京建国门地铁站中的古代天文史大型釉彩,就是根 据神话传说来形象表现了女蜗补天的动人故事,为现代都市增添了一道美丽的人 文景观。2

13、.3园林文学可作为园林设计造景的素材园林的基本要素是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其中的山石、水体、植物的应 用都是遵循自然为本,以符合自然规律的原则进行设计配置的,而建筑是园林中 人工痕迹最浓厚的构建,文学的评论与描绘完全可以与其有机互融。红楼梦 中大观园修建竣工后,贾政还特意带上贾宝玉去为园中的扁、额题字赋词;扬州 “个园”的得名,就是以“个”来寓意竹的节气。在古今园林中,以文学的楹联 标题自成风景的事例屡见不鲜。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有一楹联描写 道,“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空”,用极富视觉形象的语言,既点出了风 景区“平湖”与“秋月”的主题,又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西湖湖光山色的动感与

14、 声乐美,可算文学直接应用作为园林艺术创作素材的范例。由此可见,文学可以 在园林中参与艺术性营建,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3园林文学依赖于园林设计3.1园林设计提供园林文学创作的灵感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都有相互借鉴与发挥的共同特点,园林多用文学描绘中 的历史题材表达一种真实和悠久,而文学则把园林中的美经典化、凝练化,变成 了一种文学形式的艺术。艺术家、文学家对美的事物特别敏感,而常把这种敏 感、感触捕捉下来,写成文学,就成了另一种审美的形式。例如“天门中断楚江 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些具有音节美的句子不仅仅描述了园林山色的美 丽,同时也表达了文学家从山水间所得的灵感见解;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文人

15、在 创作遇到“瓶颈”时,观赏园林后而顿得创作灵感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要算 “推敲”故事的由来。“僧敲月下门”即是唐朝诗人贾岛在自己的窗前不断的 冥思、观察院景而悟出的;古代文人骚客常爱聚于庭园,借酒吟诗。红楼梦 描写了贾府儿女成立“文学社”聚会,即兴吟诗,抒发对园中事物景致的感情,从 而不断提高各自诗文修养的故事。可见,如果没有表现美和蕴涵美学思想的园林, 文学所能获得的灵性和升华必定会更少,甚至会枯竭。3.2园林设计扩大园林文学的表现空间园林文学通常的表现形式是文书和语言。园林中,尤其是在中国古典园林里 的大量标示、牌匾、楹联等什物,都是通过以园林空间为载体,用文字的形式来 传达出审美的观点

16、,这是典型的利用园林扩大文学表现空间的例证。“万里长江 横渡,极目楚天舒”原是表达伟人豪迈的心胸,黄鹤楼引用“楚天极目”作为主 楼的横匾,将诗中的含义延伸到对仙楼高耸与对武汉九省通衢繁荣前景的赞美上, 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现代园林中大大小小的各类标识牌,它们常被做成奇特 的造型,在上面撰写文字,这时文学被作为一种工具在园林中应用,它既表现出一 定的形态美,具有审美的价值,同时也还有特定的实用功能,具有实用主义美的属 性。3.3园林设计赋予园林文学艺术家感情的寄托中国园林中有很多景物的建造,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艺术地再现这些景物 原有的外在形象美,而是造园者借助于这一景物形象曾被赋予人格化的秉

17、性和品 格,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个人感情,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托物言志之说,这是“比德说”的延伸。“东南形胜,三吴 都会。风帘翠幕,烟柳画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宋朝词人柳永对西湖的绝唱,但作者对这种美景描写的本质用意和初衷则是出自对当任地方 官吏的赞美,为了能见到朋友,柳永把绵绵友情寄托到了对这迷人美景的吟赏中; 晋代陶渊明爱菊,自比菊花,后人就把隐君子的称谓和品格加晋到了菊花身上;周 敦颐和李渔同是爱莲之人,写了不少咏荷花的诗句,予其君子的品格7;扬州郑板桥酷爱修竹,以诫自己“高风亮节”,并在私院中大量以修竹造景。其实,许多 文人诗词作者自身就是一个

18、造园家,苏轼、白居易改造了西湖,杜甫留下了今天 成都的“杜甫草堂”,石涛构建了“片石山房”,北宋诗人苏舜兴建了沧浪亭,清 顾文彬建了怡园。江南许多私家园林,如寄啸山庄、小盘谷、逸圃、怡庐等都是由文人墨客参与营建的园林,计成、石涛是典型的集园林、文学、绘画于 一身的艺术家8。结语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园林文学和园林设计都具有艺术创造和表达的功能,具 有美学的基本特征。艺术的创造和表达与审美的意识密切相关,审美意识可以构 建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通道。园林和文学同属艺术的两种不同形式,由此不难理 解,园林文学和园林设计之间可以通过审美意识相互沟通。园林设计依赖园林文学提供造景素材,依靠园林文学来表达审美感

19、受,而园 林设计又通过文学形式得以流传发扬。总体上看,园林设计需要从园林文学中吸 取营养,获得灵感,园林设计不断为文学艺术家思想感情的蹦发提供寄托,许多不 便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园林设计,以形象化方式展示出来就变得含蓄而更有韵 味了。所以,园林设计展现园林文学的内涵,园林文学中包含园林设计的技法,二 者常常是相融于一起的。因此,园林文学与园林设计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艺 术,同属艺术的范畴,都表现美的真谛。园林设计师有必要学好园林文学,从园林文学中吸取更多营养,才能设计建 造出更具文化底蕴与文脉气息的文学园林,而文学艺术家则需要收尽园林设计打 腹稿,也才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园林文学。所以,园林设计师与文学艺术家应该 做到文学与园林互通,互为利用。参考文献:1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杨 柳.从得水到治水J.城市规划,2002,1:79.3针之谷钟吉(日)著,邹洪灿译.西方造园林学论文库园变迁史M.北京: 中国建筑出版社,1991.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国新园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5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6 章采烈.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园林楹联类析J.中国园林,2002,2,67.7 邓国光,曲奉先.中国花卉诗词全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