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项目策划方案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20277536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204 大小:148.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项目策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项目策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项目策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资源描述: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项目策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项目策划方案(20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泓域咨询/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项目策划方案报告说明根据互联网知识,装配式建筑因符合产业现代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相关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推动行业发展。随着各地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壮大。同时,互联网知识指出,考虑到运输半径的限制,装配式建筑呈现一定的地域性;然而,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和效率要求提升,在全国有良好布局、丰富的项目经验及完善的技术体系的公司未来竞争优势凸显,市场集中度预期将有所上升。综上所述,装配式建材产业基地面临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形势下,有望迎来迅速发展的机遇。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

2、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6一、 项目概述6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6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7四、 资金筹措方案7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8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8七、 研究结论8八、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第二章 市场营销分析11一、 装配式建材行业发展战略11二、 装配式建材行业发展现状14三、 装配式建材行业总体部署16四、 装配式建材产业重点任务19五、 装配式建材行业可行性及必要性22六、 装配式建材行业发展前景24第三章 发展规划27一、 公司发展规划27二、 保障措施32第四章 人力资源

3、方案34一、 招募环节的评估34二、 员工福利的类别和内容34三、 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48四、 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49五、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52六、 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53第五章 经营战略管理56一、 企业使命及其重要性56二、 企业市场细分57三、 差异化战略的适用条件62四、 差异化战略的优势与风险63五、 企业文化的概念、结构、特征66六、 战略经营领域结构70七、 营销组合战略的选择71第六章 公司治理方案75一、 企业风险管理75二、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内容84三、 董事会及其权限95四、 内部监督的内容100五、 组织架构106六、 公司治理原则的内容112第七章

4、企业文化分析119一、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19二、 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129三、 培养名牌员工135四、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141五、 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145六、 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146七、 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150第八章 经济效益161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6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6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6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6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6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6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6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68三、 偿债能力分析16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70第九章 财务管理172一、 财务管理原则172二、 影响营运

5、资金管理策略的因素分析176三、 应收款项的概述178四、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80五、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187六、 存货管理决策191七、 存货成本193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95一、 建设投资估算195建设投资估算表196二、 建设期利息19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97三、 流动资金198流动资金估算表198四、 项目总投资19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99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20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200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以

6、选址意见书为准)5、项目联系人:覃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根据住建部的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通报数据,截至2020年,全国共创建了328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908个省级产业基地,占比分别为27%和73%。这表明我国装配式建材市场发展迅速,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了该行业的快速增长。未来,随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各地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扩大,装配式建材市场将会持续增长并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建筑业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装配式建筑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在此背景下,装配式建材产业基地应运而生。据资料显示,1999年发布的72号文件关

7、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全国范围内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工作兴起。2000年左右,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建筑业面临诸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开始逐步走进人们视野。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这一政策的出台,加速了装配式建材产业基地的发展进程。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783.4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89.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1

8、.09%;建设期利息14.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0%;流动资金679.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8.11%。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783.41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202.72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80.69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69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642.47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919.6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8.65%。5、全部投资回收期

9、(Pt):4.54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563.36万元(产值)。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七、 研究结论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八、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783.411.1建设投资万元1089.561.1.1工程费用

10、万元834.411.1.2其他费用万元227.991.1.3预备费万元27.161.2建设期利息万元14.231.3流动资金万元679.622资金筹措万元1783.412.1自筹资金万元1202.722.2银行贷款万元580.693营业收入万元69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5642.475利润总额万元1226.216净利润万元919.667所得税万元306.558增值税万元261.069税金及附加万元31.3210纳税总额万元598.9311盈亏平衡点万元2563.36产值12回收期年4.5413内部收益率38.65%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2059.09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营销

11、分析一、 装配式建材行业发展战略(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然而,传统建筑方式过程繁琐、时间周期长、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的方式,可以大大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耗,具有很高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装配式建筑的兴起推动了装配式建材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在这股潮流中,建立装配式建材产业基地正成为一个重要趋势。通过打造产业集聚区,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共同推进装配式建材的创新和普及,将会成为装配式建筑在未来发展中的关键优势。因此,在此背景下,明确装配式建材行业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12、。(二)发展目标提升技术水平:由于装配式建筑需要使用相应的建材,因此提升装配式建材行业的技术水平必不可少。需要聚焦产品研发,加强装配式建材行业与科研机构、设计院等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产业链整合:由于装配式建筑需要使用多种建材,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工厂制造、现场组装等环节。因此,要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资源的有机整合。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装配式建材在国内市场占比较低,但是随着政策扶持和市场认知的提高,未来装配式建材市场将会快速增长。因此,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质量标准:装配式建筑的使用

13、寿命长短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安全,因此,要加强装配式建材行业的监管和标准制定,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际和国内标准,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市场竞争力。(三)发展策略加强供应链管理:装配式建材行业的产业链条较长,需要对供应链进行统一管理,建立ERP等信息系统,实现工厂、仓库、物流的顺畅协同。拓宽市场渠道: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可拓展电商渠道和跨界合作等多元化销售渠道,提高产品曝光度和销量。优化产品结构:可以将装配式建材行业与智能化、环保化、可持续性等方向相结合,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统一品牌形象: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包括标志、广告以及企业文化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四)

14、资源整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装配式建材产业基地,以此为基础,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的整合。通过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政策引导支持: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减税、建立奖励机制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五)风险与挑战技术难度高:装配式建筑需要使用多种建材,需要用到复杂的工艺和设备,因此技术难度比较大。同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技术研发过程的风险增加。市场需求不确定:由于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市场竞争也日渐激烈,要维持市场优势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推广。供应链管理困难:由于装配

15、式建筑需要使用多种建材,供应链较长,管理上可能存在困难。同时,由于环节较多,出现质量问题时排查问题也会比较困难。总之,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材行业也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机遇。然而,如何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技术、拓宽市场等方面提高行业竞争力,依然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努力。二、 装配式建材行业发展现状(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保障和人口流动问题愈发凸显。传统施工方式导致建筑周期长、工期不稳定、质量难以保证,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因此,装配式建材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低耗的新型建材方式,受到了政府和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推广。(二)政策扶持力度大我国政府也对装配式建材行

16、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励。多个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比如针对装配式建造企业的税收优惠、创新券等。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装配式建材的标准化建设和质量监管力度,保障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三)产业链逐渐形成随着装配式建材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政策的扶持,装配式建材行业产业链逐渐完善,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构件生产到系统集成等多个环节。同时,国内外大量资本也开始进入装配式建材领域,加快了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四)技术创新不断推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装配式建材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比如,采用BIM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智能化施工机器人、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为装配式建材行业

17、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五)品牌竞争加剧装配式建材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加剧,品牌越来越被重视。目前,国内外装配式建材企业都在积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提升等方面提高自身品牌竞争力。总之,装配式建材行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建材方式,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产业链完善等多个方面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行业内竞争加剧、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也将带来更多的变革和机遇。三、 装配式建材行业总体部署(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对于建材市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施工方式不仅施工周期长,工期难以控制,而且存在浪费、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此,装配式建材产业应运而生。因为其具有施工周期短、质量可

18、控、环保节能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二)总体目标中国装配式建材产业基地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一个以装配式建材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集聚发展、应用示范的重要基地,提高工业化水平,推进产业升级,扩大消费市场。(三)建设内容确定发展方向装配式建材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应该以生态环保型、节能减排型、智能化型、品牌化型、特色化型为主要方向,做好信息化建设、设计与运营管理等整体策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装配式建材产业基地需要先保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水电气等设施,并且要保持良好运营管理。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基地注重科技创新,加大技术研发

19、力度,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装配式建材行业持续发展。吸引优秀企业入驻产业基地吸引优秀企业入驻,通过资金、政策、场地、人才等多种支持方式,协助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人才队伍产业基地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视,为产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提供良好平台及人才服务。加强行业监管加强行业监管,推动装配式建材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保障行业信誉和消费者权益。(四)实施路径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针对装配式建材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产业基地的投资力度,保证项目顺利推进,使得基地快速成型。引导市场需求通过品牌形象打造、加强营

20、销宣传,引导市场对装配式建材产业的需求,推动产业发展。强化人才培养针对装配式建材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标准制定建立完善规范和标准,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五)风险应对市场风险市场需求不足或市场遭遇重大变化,可能会导致装配式建材产业基地发展情况不理想。技术风险技术创新是推动装配式建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若技术研发水平无法跟上市场需求,将会导致产业基地面临较大压力。管理风险基地管理体系不健全或产业政策不完善,导致企业选择退出或迁移。(六)结语中国装配式建材产业基地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只要各相关方能够秉持开放、创新、合作和共

21、赢的理念,共同推进,相信这个工业化园区一定会成为推动我国装配式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水平。四、 装配式建材产业重点任务(一)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规范化是推动整个装配式建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标准化是提高整个行业质量水平的必要条件。因此,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装配式建材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推进标准化方面,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产品生产标准,确保每种装配式建材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进行严格把控。同时,还应加强对整个产业链的监管,防止出现不合规产品流入市场。在规范化方面,需要建立一整套行业标准和管理体系,包括行业规范标准、工艺标准和施工规范等。在规定行业标

22、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其遵守标准和规范的自觉性。(二)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技术创新和研发是装配式建材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是该产业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科技,加强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并依据行业发展需求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还应鼓励企业间的技术创新竞争,推动行业技术不断升级。在研发方面,需要加强对新型构造和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尤其是在环保性和资源节约方面的技术开发。同时,还应加大对装配式建材产品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提高研发实力和水平。(三)加强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是

23、装配式建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是该产业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在市场拓展方面,需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拓展海外市场,打破地域限制,满足各地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同时,还需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和忠诚度。在品牌建设方面,需要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和推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形象。同时,还应注重产品质量和创新,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四)加强行业协作和交流装配式建材产业是一个由多个企业组成的复杂体系,需要加强行业协作和交流,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行业协作和交流是该产业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在行业协作方面,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和合作,形成共赢的格局。同时,

24、也需要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协作,推动技术研发和资源共享。在行业交流方面,需要加强同行业的交流合作,分享行业信息和经验,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同时,还需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反映行业现状和问题,争取政策支持。总之,装配式建材产业是一个充满发展机遇和挑战的产业。只有抓住重点任务,推动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强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加强行业协作和交流,才能使整个行业得到健康的持续发展。五、 装配式建材行业可行性及必要性(一)背景介绍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构件在工厂内预制成为标准化的产品,然后在现场组装成为建筑物。而装配式建材则是作为装配式建筑的基础,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

25、环保、经济的建材。近些年来,随着全球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建筑业需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同时,不断增加的建筑垃圾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装配式建材行业的发展成为了当前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二)市场需求装配式建材行业由于其优良的品质、标准化生产和施工方式、建筑速度快以及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已成为未来建材行业发展的趋势。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装配式材料具有以下优势:绿色环保:装配式建材是通过工厂生产,减少了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了建筑废弃物的产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标准化:装配式建材不仅可以在规格、品质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还可以保证

26、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建筑周期短:装配式建材的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简化,大幅度节约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人工成本:由于装配式建材采用工厂化生产,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现场施工人员数量,从而避免了大量人工成本。(三)行业规模当前,国内的装配式建材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据统计,截至2021年,我国装配式建材市场规模已达到2600亿元人民币,而且在未来几年中将以每年30%至50%的增速稳步增长。在未来,随着装配式建筑市场的逐步打开,装配式建材行业也将迅速扩大。(四)政策支持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装配式建筑成为了未来建筑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政策将持续为装配式建材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当

27、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与装配式建材相关的政策,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引导装配式建材行业在规模、技术、质量等方面迅速提升。(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装配式建材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未来,随着智能化的应用和数字化的推广,装配式建材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装配式建材行业还将从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装配式建材作为未来建筑行业的重要品类,将会实现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政策的出台、市场

28、的需求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为装配式建材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六、 装配式建材行业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不断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当前形势下,装配式建材行业正逐步成为建筑业创新和升级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一)政策环境的扶持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装配式建材行业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得到了相应的政策倾斜。2016年以来,国家相继制订了工业化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均明确提出了支持装配式建材行业的相关措施。此外,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新兴建筑技术的发展,这为装配式

29、建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契机。(二)消费需求的提升一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都是消费需求的主要来源,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住房品质和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绿色、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装配式建材行业正好满足了这些消费需求,具有快速、便捷、环保、节能等一系列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装配式建材市场需求稳中有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三)技术创新的催化相较于传统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材行业具有更多的先进技术和创新应用。如3D打印、BIM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在设计、生产、施工等各个环节中都可以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幅提升

30、了建筑产业的效率和质量,缩短了建筑周期。此外,装配式建材行业还注重推广新型建材和新型产品,如轻质抗震隔墙板、高端防水隔热板等,使得建筑业向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四)市场发展的趋势当前,全球装配式建材市场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19年全球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已达到1.5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4万亿美元。同时,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建筑业进入了一个转型、升级的阶段,而装配式建材行业正是这一转型过程中的生力军。因此,未来几年内国内装配式建材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并逐渐成为建筑业新的增长点和主导力量。综上所述,装配式建材行业在政策环境、消费需求、技术

31、创新和市场发展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但也需要提高产业集聚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深化与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推动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第三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装配式建材产业基地是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举措。装配式建材发展具有以下有利条件:一是国家大力支持推广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措施逐渐完善;二是人们对建筑品质和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配式建筑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三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逐步提升,成本不断降低,使得装配式建筑更具市场竞争力;四是环保、节能、减排等概念深入人心,装配式建筑在这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五是未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对于快速建造优质房

32、屋的需求日益迫切,而装配式建筑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选择。(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公司秉承“不断超越、追求完美、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经营理念,贯彻“安全、现代、可靠、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内领先的供应商。未来公司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将紧密契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类别,加大研发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以及市场地位。(二)扩产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相关领域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优势,随着公司业务规模逐年增长,产能

33、瓶颈日益显现。因此,产能提升计划是实现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公司将以全球行业持续发展及逐渐向中国转移为依托,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巩固并扩大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影响力。在产品拓展方面,公司计划在扩宽现有产品应用领域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保持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三)技术研发计划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现有技术研发资源的基础上完善技术中心功能,规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流程,引进先进的设计、测试等软硬件设备,提高公司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产品开发效率,提升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竞争实力

34、,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公司将本着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研发中心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人、财、物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确保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公司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持续开发。(四)技术研发计划公司将以新建研发中心为契机,在对现有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满足客户对产品差异化需求的同时,顺应行业技术发展,不断研发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自动化程度,在充分满足下游领域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强化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公司技术的行业先

35、进地位,强化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是公司今后持续发展的关键。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保障,公司未来三年将重点关注专利的保护,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盈利水平。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大量引进或培养技术研发、技术管理等专业人才,以培养技术骨干为重点建设内容,建立一支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搭配的人才队伍,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公司将采用各种形式吸引优秀的科技人员。包括: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实行对口培训等形式,强化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实行就地取才、内部挖掘和面向社会广揽人才相结合。确

36、保公司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整合产、学、研资源优势,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并举的方式,持续提升公司技术研发水平,提升公司对重大项目的攻克能力,提高自身研发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五)市场开发规划公司根据自身技术特点与销售经验,制定了如下市场开发规划:首先,公司将以现有客户为基础,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各个方面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以求充分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而不断增加现有客户订单;其次,公司将在稳定与现有客户合作关系的同时,凭借公司成熟的业务能力及优质的

37、产品质量逐步向新的客户群体拓展,挖掘新的销售市场;最后,公司将不断完善营销网络建设,提升公司售后服务能力,从而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实现整体业务的协同及平衡发展。(六)人才发展规划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资源,为了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公司将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培训、薪酬、绩效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潜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公司将立足于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和评估机制,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公司将根据不同部门职能,有针对性的招聘专业化人才:管理方面,公司将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需要招

38、聘行业内专业的管理人才,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技术方面,公司将引进行业内优秀人才,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公司核心技术储备,并加速成果转化,确保公司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公司将建立人才梯队,以培养管理和技术骨干为重点,有计划地吸纳各类专业人才进入公司,形成高、中、初级人才的塔式人才结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未来公司将强化现有培训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公司的发展要求及员工的发展意愿,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将采用内部交流课程、外聘专家授课及先进企业考察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员工技能。人才培训

39、的强化将大幅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队伍进一步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步伐。公司将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结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潜力挖掘的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服务年限及贡献,逐步提高员工待遇,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敬业爱岗、开拓创新的员工队伍,从而有效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二、 保障措施(一)推动区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采取园区共建、技术合作、资本合作和贸易换资源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市场需求大的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合作。加强同区域内优势产业合作,在重点领域合作实现突破,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二)加大创新投入建立财政科技

40、经费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社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确保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建立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等,构建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保障体系。优化财政资金支出模式,引入后补助等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设立研究开发专项资金,促进企业成为创新投入和资本运营主体。(三)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形成融合发展、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应认真履行牵头部门的职责,加强与相关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加强产业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将产业现代化工作推进纳入考核范围。(四)激活市场需求选择部分重点领域

41、,统筹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带动产业整体提升。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五)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全面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完善规划监督考核机制,做好规划中期评估,促进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各区、各产业功能区的沟通对接,进一步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商会等的作用,健全规划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协调、监测分析预警工作体系。(六)做好人才引进服务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基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管理、技术和蓝领人才队伍。加强与海内外人才合作,多种方式引进国内外专家,形成一批产业领军人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研究生工作站,为企业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第四章 人

42、力资源方案一、 招募环节的评估(一)招募渠道的吸引力招募渠道的吸引力可以用所吸引有效候选人的数量表示。例如,网上招聘就是点击该招聘网页人员的数量、写申请求职人员的数量、符合职位要求应聘者的数量,报纸杂志的效果就是所收有效简历的数量、有效电话咨询的数量等。显然,该指标是一个绝对指标,关键还是要看相对指标,即与成本的对照关系,更为有效的是下面的评价方法。(二)招募渠道有效性的评估招募渠道有效性可采用招募渠道成本效用的统计指标进行分析。通过某一类招募渠道所吸引来的应聘者的数量是效用,为此付出的相关费用是招募成本。这既是一项经济评价指标,同时也是对招募渠道有效性进行考核的一项指标。招募渠道收益成本比越

43、高,则说明招募渠道越有效。,二、 员工福利的类别和内容员工福利的形式有多种,包括全员性福利、特殊福利、困难补助等。它们在形式上的不同,是源自内容的差异。其中,全员性福利针对所有员工,如子女的教育津贴;而特殊福利只针对某一些群体,如只给部门经理级以上人员报销手机话费;困难补助是针对有特殊困难的员工,如向身患职业病的员工发放慰问金。员工福利可以划分为法定福利、企业补充保险以及员工服务福利等几种类型,由于立法和其他一些环境的变化,福利的内容也会随之改变(一)法定福利企业员工的法定福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法定假期三大类。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国家通过

44、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保险主要是通过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并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筹调剂至劳动者遭遇劳动风险时给予必要的帮助。社会保险对劳动者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只要劳动者符合享受社会保险的条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或者已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即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我国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1)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针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措施。每个人都会进入老年,由老年导致的无劳动能力是一种确定性的、不可避

45、免的风险,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投保自助型的养老保险模式,即由社会共同负担、社会共享的保险模式。它规定:每一个工薪劳动者和未在职的普通公民都属于社会保险的参加者和受保对象;在职的企业员工必须按工资的一定比例定期缴纳社会保险费,不在职的社会成员也必须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养老保险费,作为参加养老保险所履行的义务,这样才有资格享受社会保险;企业或企业主也必须按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定期缴纳保险费。我国于1997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实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

46、(包括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具体比例由各省确定。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从2019年5月1日起各地区可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原规定的20%降至16%,同时要求各地核定调低社保缴费基数,由过去依据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改为以本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加权计算的全口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缴费基数上下限

47、,使缴费基数降低。(2)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当人们生病或受到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的一种物质帮助,即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力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各省决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由

48、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其中的30%划入个人账户;职工的缴费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3)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因劳动者个人原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和再就业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事业单位都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并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上述单位的员工也要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后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自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保生活

49、、防失业、促就业的“三位一体”制度。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76号)提出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即“对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定岗位补贴”。失业保险统筹地区实施稳岗补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上年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具备一年以上支付能力,失业保险基金使用管理规范。企业申请稳岗补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保政策;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统筹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失

50、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40号)提出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即“依法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当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可申请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所需资金按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职工可申领技能提升补贴:依法参加失业保险,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含36个月)以上;自2017年起取得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提升补贴的标准由各省根据本地失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收费标准等因素综合确定,并适时调整。职工取得初级(五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

51、书的,补贴标准一般不超过1000元;职工取得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一般不超过1500元;职工取得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一般不超过2000元。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员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用人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2017年关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14号)规定,失业保险总费率降至1%,各省用人单位及个人的费率应当统一,个人费率不得超过单位费率。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阶段性降低失

52、业保险费率政策再延长一年,至2020年4月底。(4)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分散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的一种社会保障手段。工伤保险要与事故预防、职业病防治相结合。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设立工伤保险基金,对工伤员工提供经济补偿和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伤保险费由企业按照员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员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最初建立于1950年,1996年颁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2004年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工伤保险费不实行统一的费率,而是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

53、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2015年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71号)提出,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由低到高,依次将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划分为一类至八类。不同工伤风险类别的行业执行不同的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5)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怀孕、分娩女员工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政策。其宗旨在于通过向职业妇女提供生育津贴、医疗服务和产假,帮助她们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54、用人单立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2、法定假期。(1)公休假日。公休假日是劳动者工作满一个工作周之后的休息时间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时制度。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2)带薪年休假。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20

55、07年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人年休假的假期。这一政策并非强制,各单位可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一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一个年度安排。单位确因工

56、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3)其他假期。在员工福利中通常还包含病假。病假是指在员工因病无法上班时,企业仍然继续给他们支付薪酬的一种福利计划,通常由企业自行决定。1995年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另外,1994年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

57、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医疗期在180天以内的,发放70%病假工资;医疗期超过180天的,发放60%疾病救济费。员工还可以享受探亲假、婚丧假、产假与配偶生育假等。探亲假的享受对象是组织中与配偶及父母不在同一个区域的员工。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员工可以享受婚假,晚婚者可以多享受一定的假期。符合生育政策的女职工可以享受产假,而男职工可以享受配偶生育假以照顾分娩的妻子。(二)企业补充保险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国家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

58、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为每个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建立个人账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运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并入企业年金基金。2018年企业年金办法规定,企业和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应当确定企业年金受托人,由企业代表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受托管理合同。受托人可以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法人受托机构,也可以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成立的企业年金理事会。建立企业年金时,企业应当与职工一方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并制定企业年金方案。企业年金方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企业年金方案适用于企业试用期满的职工。企业年金基金由企业缴费、职工个人缴费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组成。企业

59、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8%。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2%。具体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一方协商确定。职工个人缴费由企业从职工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企业缴费应当按照企业年金方案确定的比例和办法记入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职工个人缴费记入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实行企业年金后,企业如遇到经营亏损、重组并购等当期不能继续缴费的情况,经与职工一方协商,可以中止缴费。不能继续缴费的情况消失后,企业和职工恢复缴费,并可以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按照中止缴费时的企业年金方案予以补缴。补缴的年限和金额不得超过实际中止缴费的年限和金额。1、团体人寿保险。团体人寿保险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

60、提供的一种最常见的福利,大多数企业都为其员工提供团体人寿保险,因为这一适用于团体的寿险方案对企业和员工都有利。2、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是相对于基本医疗保险而言的,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互助和社区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的补充医疗保险是指医疗保障体系中除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其他所有医疗保险形式。狭义上的补充医疗保险是指企业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满足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较高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险补充形式,用于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支付以外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的补助。目前我国企业补

61、充医疗保险政策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218号)和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等法规文件,它们从建立条件和原则、待遇支付范围、费用列支渠道、实施办法制定、资金监督等方面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进行了规定,其主要内容如下。(1)企业在按规定参加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可决定是否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用于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支付以外由职工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进行适当补助,减轻参保职工的医药费负担。(2)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

62、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3)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办法应与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由企业或行业集中使用和管理,单独建账、单独管理。(三)员工服务福利1、员工援助计划。员工援助计划是企业针对诸如酗酒、吸毒、赌博或压力等问题向员工提供咨询或治疗的正式计划。基本模式有四种:内部模式,由公司自行雇用全部援助人员;外部模式,公司与第三方签订合同,由第三方提供员工援助服务所需的工作人员和服务内容,提供服务的地点可以是第三方的上班地点、本公司的上班地点或者两者的结合;合作模式多个公司集中资源共同制订员工援助计划;加盟模式,第三方已经与公司签订了合同,但第三方将合同转包给一个地方性的专业机构,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员工来执行合同。如果实施员工援助计划的第三方在客户公司所在地没有办公地点,则通常采用加盟模式向客户公司的员工提供服务。2、咨询服务。企业可以向员工提供广泛的咨询服务,包括财务咨询(如怎样克服现有的债务问题)、家庭咨询(如婚姻问题等)、职业生涯咨询以及退休咨询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向员工提供法律咨询。此外,一些企业还通过网络等各种方式向员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为员工提供在线课程、帮助员工学历晋升等,有的公司还提供各种关于儿童教育、租房信息等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