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专家共识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20275370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1.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专家共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专家共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专家共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专家共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专家共识(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阻塞性睡眠呼I吸暂停与糖尿病专家共识一、前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 OSA)在2型糖尿病 患者中很常见1,两者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方面具有相关性,且 独立于肥胖之外。目前2型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已为人们所认识,而OSA 对健康的危害及其带来的医疗负担还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因此需要通过 各学科的努力使人们认识到OSA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并着手采取 实际行动。为了提高对OSA和糖尿病关系的认识水平,国际糖尿病联盟流行病和 预防小组于2008年就有关问题发表了共识2,建议全球各学科人员共同 努力,使大家充分认识OSA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其后

2、国内的杂志 上也有所介绍3,4。为了进一步强化对OSA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认知理 念,提高两种疾病防控水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睡眠呼吸学组和中华 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专家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 识。二 OSAM介OSA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出现心、脑、 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国外资 料显示,成年人中OSA的患病率为2%4%5,国内多省市流行病学调 查结果显示成人中OSA的患病率约为4%6,7,8,9,10,11。尽管目前国内 肥胖率并不高,但是OSA患病率

3、并不低,可能与国人颌面结构特点有关。 研究结果证实OSA是多种全身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目前广大医务 工作者对本病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临床诊治规范方 面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OSA患者对卫生资源的消耗为健康人群的2倍,因此正确评估OSA 患者的病情,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减少相关卫生资源的消耗。此外因嗜 睡引起的生产力降低、交通事故、生产事故以及因此而造成的残疾等非直 接医疗成本的升高,使OSA对经济的影响远远高于其直接的医疗费用。 目前国内尚缺少这方面的系统研究结果。三、糖尿病简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和胰岛素抵抗所致的慢性高血糖 综合征12。严重的高血糖可

4、引起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而长期高血糖可导 致组织器官损伤,引起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是常见病和多 发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寿命延长、对疾病认识水平的提 高,糖尿病患病人数在逐年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报告全世 界约有1.35亿糖尿病患者,而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糖尿病患病率在 发展中国家增长最快,我国近30年间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长也是十分惊 人的,是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3个国家之一。在发达国家中糖尿 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对 公共卫生事业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007年至2008年在全国进行的1项调查结果

5、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 为9.7%,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病率达 到15.5%,以此推算全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有9000万。2003年糖尿病 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208亿人民币,占当年总医疗费用的4.38%。近年来国内已有关于 OSA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方面的研究或介绍 13,14,15,16,17。四、OSA和糖代谢异常的关系及其机制(-)OSA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国夕卜对门诊患者和人群之间的横向交叉研究显示,OSA患者中糖尿病 的患病率40%18,19而糖尿病患者中OSA的患病率可达23%以上2, 在某些类型的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6、 breath, SDB)中可高达 58%20。法国1项男性睡眠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多导睡眠图 (polysomnography , PSG)诊断的OSA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 AHI,即平均每小时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加上低通气次数) 超过10次/h者(AHI10)较非OSA者更易发生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18。 睡眠心脏健康研究21结果提示睡眠时血氧饱和度下降与空腹血糖和口服 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浓度显著相关,校正肥胖参数后,OSA的严 重程度与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关。Wisconsin睡眠系列研究结果显示,不同 程度的OSA(通过校正肥胖参数后有轻到

7、重度OSA者)均与2型糖尿病相 关(OR=2.3)22。2项大规模研究发现打鼾是10年后发展为糖尿病的独 立危险因素23,24。另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无论OSA的病程长短,均 与糖尿病的发生相关。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片段和睡眠质量是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的重要预测指标25。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airway pressure ,CPAP)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26,有助于控制血糖27和降低 HbA1c27,28。(二)OSA与2型糖尿病互为影响的机制近年来国内外对OSA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的机制以及可能的干预治 疗方法进行了较多研究。目前认为OSA可导致和加重

8、2型糖尿病的机制 主要有:(1)交感神经活性增强;(2)间歇性低氧;(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功能失调;(4)全身性炎症反应;(5)脂肪细胞因子的改变,如瘦素 水平升高29和脂联素水平降低30; (6)睡眠剥夺。以上因素均可导致胰 岛素抵抗。此外,糖尿病所致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亦可增加OSA的危险, 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患者周期性呼吸(睡眠时中枢功能障碍所致)较非糖尿病患者更 为常见20。另外1项小规模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敏感性升高及外周化学感受器对CO2敏感性降低 有关31。这部分患者中30%可能出现OSA,但无周期性呼吸和中枢性 睡眠呼

9、吸暂停,显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对上气道塌陷和 控制睡眠时呼吸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CPAP治疗3个月后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使控 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HbA1c明显降低27,28。肥胖的OSA患者在接 受12周的CPAP治疗后,内脏脂肪减少,瘦素水平降低,但血糖或胰岛 素抵抗无改善。每晚CPAP治疗时间4 h者效果明显,而4 h者效果不 明显32。五、提高OSA和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警觉性所有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都应考虑存在OSA的可能性,尤其 是出现以下情况时:(1)打鼾、白天嗜睡;(2)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 控制困难;(3)顽固性难治性高血压,且以晨起高血压为突出

10、表现,昼夜血 压节律为非杓型或反杓型;(4)夜间心绞痛;(5)夜间顽固、严重、复杂难 以纠正的心律失常;(6)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反复发生脑血管疾病(出 血性或缺血性);(8)癫痫;(9)老年痴呆;(10)遗尿、夜尿增多;(11)性功 能障碍;(12)性格改变;(13)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14)不明原因的红细 胞增多症等。如条件允许,有上述情况者应进行相应的检查,了解是否患有OSA。 对于OSA可依照相应的指南进行治疗。临床上遇到OSA患者也应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应对无糖尿病病史的 OSA患者进行糖尿病筛查并评估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水平及控制情况。 糖尿病和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可

11、依照相应的指南进行。六、预防与宣传建议应立即采取措施使相关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了解OSA和2型糖 尿病的基本知识、临床检测技术和相关治疗措施。卫生政策制定者和普通 群众也要认识到OSA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及其社会危害。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是引起和加重OSA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同时肥胖也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易感人群必须努力控 制体重,控制体重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合理膳食,提倡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通过饮食、运动或手术)可以降低呼吸暂停指数33,对超重 或肥胖患者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体重减轻后OSA患者症状减轻,社会互动、认知、工作表现均有改善,意外事故减少和勃起

12、功能障碍减轻, 日间疲劳感减轻,可增加体力,改善糖代谢。此外早期有效治疗扁桃体炎、咽炎、校正小颌畸形、下颌后缩并积极 治疗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对于预防OSA也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七, 科学研究的建议建议国内的医师在以下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1)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 合征患者中OSA患病率和患病危险因素的研究;(2)OSA患者中2型糖尿 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和患病危险因素的研究;(3)OSA与2型糖尿病相 关性的机制研究;(4)OSA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关系的研究;(5)干 预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了解治疗OSA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其他心血管 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6)诊疗技术的开发:研

13、究在基层医院中诊 断OSA的简易方法;寻找比CPAP更加简单和价廉的治疗OSA方法。一,OSA相关术语的定义1. 睡眠呼瞄停: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均停止10 s以上。2. 低气: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 有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较基础水平下降4%,持续10 s以上。3 .S眠呼吸S停低通气合征(SAHS):是指每夜7 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 AHI5 次/h ;患者日间有症状,如嗜睡及注意力下降等。二OSA 的病因和主要危险因素1. 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以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 BM

14、I)28 kg/m2。2. 年龄:成年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女性绝经期后患病者增多, 70岁以后患病率趋于稳定。3 .性别:男性患病者明显多于女性。4 .上气道解剖异常:包括鼻腔阻塞(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 鼻部肿瘤等)、度以上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悬雍垂过长、过粗、咽腔 狭窄、咽部肿瘤、咽腔黏膜肥厚、舌体肥大、舌根后坠、下颌后缩、颞颌 关节功能障碍及小颌畸形等。5.家族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6 .长期大量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药物。7. 长期重度吸烟。8. 其他相关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淀粉样变性、声带麻痹、卒中或其他神经肌肉疾

15、病(如帕金森病)、长 期胃-食管反流等。三, 询问病史的建议1. 如疑有睡眠呼I吸暂停要特别注意询问以下各项痛史、症状:(1)向同床人及家人询问夜间睡眠时有无打鼾、打鼾程度(轻度打鼾:较正常人呼吸声音粗重;中度打鼾:鼾声响亮程度大于普通人说话声音;重 度打鼾:鼾声响亮以至同一房间的人无法入睡)、鼾声是否规律、有无呼吸 暂停情况。(2)是否反复发生觉醒。(3)是否有夜尿增多。(4)晨起是否头晕、 头痛、口干。(5)白天有无嗜睡及其程度Epworth嗜睡量表(ESS),表1。(6)是否有记忆力进行性下降、性格变化,如急躁易怒、行为异常。(7)遗 尿、性功能障碍。(8)心脑血管并发症:包括顽固性难治

16、性高血压,尤其是 晨起出现高血压,夜间发生心绞痛,严重、复杂、顽固性心律失常,反复 发生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癫痫,老年痴呆等。表1Epworth嗜睡量表2 .如遇睡蹒吸暂停患者应特别注意询问以下病史、症状:(1)有无慢性疲劳乏力、不适以及易发生皮肤、泌尿生殖系统感染。(2)有无糖尿病。(3)近期是否检测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其他如血脂等, 是否异常;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有无妊娠糖尿病史和巨大儿生育史。四、体格检查的建议1.常规检查项目(1)身高、体重,计算BMI=体重(kg)/身高2(m2),注意体脂分布特点。体格检查:包括血压、颈围、腰围、颌面形态、鼻腔、咽喉部检查;特 别注意有无

17、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下颌后缩、小颌畸形、咽腔狭窄、扁 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以及舌体肥大;心、肺、脑、神经系统检查等;必 要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测定。(3)血细胞计数,特别是红细胞计数、红细 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4 )动脉血气分析。(5)空腹血脂、血糖测定。(6)X线头影测量(包括咽喉部测量)及X线胸片。(7)心电图,必要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8)病因或高危因素的临床征象。(9)可能发生合并症的临床征象。(10)部分患者应检查甲状腺功能。2. 对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还应注意:(1)有无皮肤化脓性病灶、泌尿系统感染体征。(2)有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如下肢感

18、觉异常、疼痛、肌肉无力。(3)有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症状,如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杂音,足趾缺血、坏疽。(4) 有无眼部病变,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所致视力下降,必要时检查眼底。已经确诊糖尿病者可进行相应的评价代谢控制和并发症的检查:包括尿 酮体测定、血糖、HbA1c、血脂、眼底检查、尿蛋白等。(6)无糖尿病病 史者可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糖尿病。五, 特殊检查的建议1. PSG监测:整夜PSG监测,这是目前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标准方法。包括二导脑电图(EEG)、二导眼电图(EOG)、下颌肌 电图(EMG)、心电图(ECG)、口鼻呼吸气

19、流、胸腹呼吸运动、SaO2、体位、 鼾声及胫前肌EMG等,正规监测一般需要整夜不少于7 h的睡眠,适应 证为:临床上怀疑为OSAHS者;临床上其他症状、体征支持患有OSAHS, 如夜间哮喘、肺或神经肌肉疾患影响睡眠;难以解释的白天低氧血症或红 细胞增多症;原因不明的夜间心律失常、夜间心绞痛、清晨高血压;监测 患者夜间睡眠时低氧程度,为氧疗提供客观依据;评价各种治疗手段对 SAHS的治疗效果;诊断其他睡眠障碍性疾患。2.初筛诊断仪检查:多采用便携式,大多数是用PSG监测指标中的部分进行组合,如单纯 血氧饱和度监测、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口鼻气流+鼾声+血氧饱和度 +胸腹运动等,主要适用于基层缺少

20、PSG监测条件或由于睡眠环境改变或 导联过多而不能在睡眠监测室进行检查的一些轻症患者,用来除夕卜 OSAHS或初步筛查OSAHS患者,也可应用于治疗前后对比及患者的随 访。3. 嗜唾的评价:(1)嗜睡的主观评价:现多采用ESS; (2)嗜睡的客观评价:应用PSG 对可疑患者白天嗜睡进行客观评估,即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通过让患者白天进行一系列的小睡来客观判 断其白天嗜睡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每2小时测试1次,每次睡眠持续 30 min,计算患者入睡的平均潜伏时间及异常REM睡眠出现的次数,睡 眠潜伏时间10 min者为正 常。

21、六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341.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和PSG监测结果。临床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时打 鼾及呼吸不规律、白天过度嗜睡,经PSG监测提示每夜7 h睡眠中呼吸暂 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AHI大于或等于5次/h。2.SAHS病情分度:根据AHI和夜间血氧饱和度将SAHS分为轻、中、重度,其中以AHI 作为主要判断标准(515为轻度,1530为中度,30为重度,夜间最 低SaO2作为参考)。3. 临床分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主要是由于上气道解剖 学异常及功能异常导致夜间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PSG监测图上 表现为有胸腹运动但是没有气流或呼吸幅

22、度下降(Z50%)。中枢型睡眠呼 吸暂停综合征(CSAS):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枢驱动障碍导致夜间睡眠呼吸暂 停,PSG监测时既无胸腹运动也无气流。对于一些基层缺乏专门诊断仪器的单位,可采用简易诊断方法和标准, 主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其诊断标准如下:(1)至少 具有2项主要危险因素;肥胖、颈粗短或有小颌或下颌后缩,咽腔狭窄或 有扁桃体度肥大、悬雍垂肥大,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2) 中重度打鼾、夜间呼吸不规律,或有屏气、憋醒(观察时间应不少于15 min)o (3)夜间睡眠节律紊乱,特别是频繁觉醒。(4)白天嗜睡(ESS评分9 分)。血氧饱和度监测趋势图可见典型变化、氧

23、减饱和指数10次为。 符合以上5条者即可作出初步诊断,有条件的单位可进一步进行PSG监 测。七、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应根据OSA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1.改变生活方式:肥胖和超重的患者应减轻体重。酒精和镇静药可能加重上气道的塌陷 趋势,因此应该避免。2. CPAP 治:这种治疗方法使用广泛,特别有利于中重度患者。睡眠时戴一个与呼 吸机相连的面罩,由呼吸机产生的强制气流增加上呼吸道内压力,使上气 道始终保持开放,应根据每个人的病情自动调整输送的压力。3. 口腔矫治器:对轻度OSA患者有一定疗效,使用硅胶口腔矫治器,使下颌骨或舌体 向前上方提起,增加咽部横截面积,增加呼吸气流量,该方法应用简便、

24、 经济,有一定使用价值。4. 手术:夕卜科手术对上气道阻塞的病例疗效好,手术包括摘除肥大的扁桃体和 腺样体(目前常用的手术为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及改良术式)、鼻息肉切除、 正畸术和颌面部手术等。OSA的诊断治疗流程概括如图1图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治疗流程图八糖尿病的诊治原则35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均可诊断:(1)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 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Z 11.1 mmol/L (1 mmol/L=18 g/L);空腹血浆葡萄糖7.0 mmol/L ; (3)OGTT2 h 血浆 葡萄糖 11.1 mmol/L。对于无糖尿病症状者,仅一

25、次血糖(空腹和OGTT试验2 h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天复测核实。2.诊断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1)任意血糖:是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2)空腹:是指至少8 h没有进食热量的状态(3)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 验。(4)糖尿病前期的诊断:(1)IFG :空腹血浆葡萄糖6.1 mmol/L但7.0 mmol/L ,同时负荷后2 h血浆葡萄糖7.8 mmol/L ;(2)糖耐量减低(IGT): 空腹血浆葡萄糖7.0 mmol/L ,同时负荷后2 h血浆葡萄糖7.8 mmol/L 但11.1 mmol/Lo (5)应激性高血糖: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

26、况下 可出现暂时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病史,就不能以此诊断为糖尿 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3.OGTT的方法:(1)晨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814 h)后口服溶于300 ml水内的 无水葡萄糖粉75 g ,(如用1分子水葡萄糖则为82.5 g)。儿童则予每公斤 体重1.75 g,总量不超过75 g。糖水在5 min之内服完。(2)从服糖第一 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 h分别在前臂采血测血糖。(3)试验过程 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4) 血标本应尽早送检。(5)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 g(6)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妥英钠等 37 do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